生理学泌尿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 主细胞 基底侧膜 钠泵
顶端膜 钠通道
Cl-:
Cl-
随Na+被重吸收,依靠正、 负电荷相吸引,经细胞旁 途径被重吸收
H2O:依赖ADH的分泌, 视身体水平衡情况而改变
➢ K+的重吸收和分泌
▪ 滤液中的K+大部分被近球小管(70%)和髓袢(20%) 主动重吸收,仅约13%的K+移行到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SNGFR=K S(PGC-GC-PT)
GFR:肾小球滤过率 K :滤过膜的通透性系数 GC: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
S: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 PG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PT:囊内压
肾血流量的变动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60mmHg 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不因血 压波动而改变,维持肾小球 滤过率的相对稳定
后半段: Na+主要与 Cl- 一同被重吸收
Cl-的重吸收 Cl-主要在近球小管后半段伴 随Na+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
▪ 水的重吸收
65%在近球小管
机制:通过渗透作用, 伴随溶质的重吸收 而被动重吸收。(由 于Na+、HCO3-、Cl-、 葡萄糖、氨基酸被 重吸收后,降低小 管液的渗透性)
▪ 髓袢中的重吸收
• Ca2+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1/3是通过Ca2+泵; 2/3是通过溶剂拖带作用;
• 磷是以HPO42-、H2PO4-方式存在,绝大部分被 近球小管重吸收,很少一部分(HPO42-)与H+ 结合从尿中排出。
➢HCO3-和H+的转运
▪ 每分泌一个H+就有一个HCO3-被“重吸收”入血,这就 是肾的排酸保碱功能。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RBF、GFR减少
血容量增加 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入球小动脉舒张
RBF、GFR增加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Ⅱ
——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前列腺素、NO、ANP 、缓激肽、内皮素
——肾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
▪ 总之,在通常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 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 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在紧急 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神经体 液调节(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 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等重要器 官,这对维持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 义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脏的功能
• 排出机体代谢产物与进入体内的异物 • 调节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并维持体液渗透
压的稳态 • 参与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 合成与分泌激素
• 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激肽等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
出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Kf = k× s
滤过膜的结构
附加屏障,阻止大
裂隙小孔 分子蛋白质通过
窗孔 血细胞的屏障作用
基膜
肾小球滤过的主要 屏障
滤过膜的通透性特征
电荷性质
正电荷>中性>负电荷
分子大小
<2.0nm 自由通过 > 4.2nm 完全不能通过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 有效滤过压的变动
▪ 滤过系数的变化
Kf
有效滤过压
扩散、渗透、易化扩散、溶剂拖曳 主动转运: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 胞
的过程; (转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钠泵、氢泵、钙泵 联合转运:同向、逆向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 转运的途径
• 细胞旁途径 • 跨细胞途径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转运
➢ Na+、Cl-、水的重吸收
▪ 近球小管中的重吸收
Na+的重吸收:滤液中的Na+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以上被重吸收。
• CX=
UX PX
×V
CX :任何一物质(X)的清除率
PX :血浆中的浓度
UX :尿液中的浓度
V:尿量
测定肾清除率的理论意义
• 了解肾脏功能:了解肾对各种物质的排泄功能 •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GFR):单位时间内两肾 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的血浆量)
测定菊糖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菊糖:可自由肾小球通过滤过膜,既不被重吸收,也不 被分泌
肾单位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肾
髓袢降支粗段
的 功
降支细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
升支细段
袢
能 解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剖
远曲小管
集合管
分布 数量 肾小球 髓袢
入出球小AØ 出球小A分支
皮质肾单位
皮质的外层和中层
85% 小 短,位于皮质内或 外髓层 入>出 管周毛细血管网
肾素含量 交感N末梢 主要功能
丰富 丰富 尿的滤过和生成肾素
罂粟碱、水合氯醛、氰化钠等抑制血管平滑肌,自身调节消失
(2)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
远曲小管致密斑与肾小球之间的信息联系
返回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
血容量减少、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或情绪激动等 交感神经
活动加强 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血流量= (U×V)/(P × 55%)
• 推测肾小管转运功能
测定物质的清除率来推测哪些物质被肾小管重吸 收,哪些物质被肾小管分泌
返回
入球小动脉
•微穿刺和微 灌流技术
远曲小管
出球小管
微细 玻璃管
肾小囊
毛细血管球
•微穿刺 (micropuncture)
尿的生成过程
三个环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排泄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 转运(transport)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是指小 管液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重新转运回血液的
过程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是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 物质转 运至肾小管腔内的过程
▪ 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 胞的过程
▪ 肾小球滤过的HCO3-,80%以上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约15%在髓袢升支粗段被重吸收,其余的在远球小管 和集合管被重吸收
近球小管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 HCO3-的重吸 收的形式是 CO2,而不是 直接以HCO3的形式重吸收 的
▪ H+的分泌通过 Na+-H+逆向交 换实现的
▪ 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H+的分泌与HCO3-的重 吸收
收
迷走神经纤维
3、支配近球细胞,引起肾素的释放
肾脏没有迷走神经末梢分布
➢ 肾的传入神经
感受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 肾清除率的测定
• 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指每分钟尿中排出 的某一物质来自多少毫升的血浆(即,每分钟使多少 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通过尿生成的过程排出体外)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 质转运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透过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腔内 形成肾小球滤液(超滤液)
•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 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的血 浆量)
NH3 NH4
NH3
葡萄糖的重吸收
全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 (Na+-葡萄糖载体) 继发性主动转运
氨基酸(蛋白质)的重吸收
• 主要在近球小管 的前段被重吸收 (全部)
• 机制:Na+-氨基酸 同向转运体
第五节 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 血浆渗透压:300mmol/L(300mOsm/kg H2O) ▪ 尿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高渗尿
▪ 尿液的浓缩
• 关键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 管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 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
• 水的重吸收 —渗透性被动重吸收
▪ 要求集合管外的髓质 组织间液必须高渗
➢肾皮质组织间液与 血浆渗透压是等渗的
➢髓质组织间液的渗 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其中主要在近球小管,占总量的60-70%
髓袢升支
25-30%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0%
重吸收机制:主动重吸收
(包括细胞内Na+主动转运到管周组织间液和小管液中Na+被动扩散进入 细胞内两个步骤)
前半段:Na+与HCO3-、 PO43-、葡萄糖、氨基酸 等经载体同向转运进入 细胞;Na+与H+通过载 体逆向转运进入细胞
—表明尿液被浓缩了
▪ 尿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低渗尿
—表明尿液被稀释了
▪ 尿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等渗尿
—表明肾脏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受到损害
➢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 尿液的稀释 • 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 吸收Na+、Cl-,并且对水 不通透,使小管液变为低 渗。当缺乏ADH的条件下,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不 通透(水不能或很少被重 吸收),但集合管能主动 重吸收Na+,使小管液的 渗透压进一步降低,最终 排出低渗尿。
意义:使肾脏的功能不随 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 使水和电解质的排出保 持稳定
(去神经的或离体的肾 均存在)
自身调节
▪ 机 制:
(Myogenic mechanism)
(1)肌源性学说:由肾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特
性决定
• 动脉压
血管平滑肌所受的牵张
平滑肌舒张(牵张
反射) • 动脉压
入球小动脉的阻力RA RA
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血压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 收)
肾的神经支配
➢ 从中枢至肾的传出神经纤维
肾交感神经
脊髓第12胸段~第2腰段的中间外侧柱内 节前纤维
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动脉部的神经节
节后纤维 1、引起血管收缩,调节肾血流量
肾
2、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Cl—等的重吸
近髓肾单位
皮质的内层 15% 大
长,可深达内髓层
入≤出 管周毛细血管网 和U形直小血管
少 少 尿的浓缩和稀释
滤过膜(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
滤过膜
内皮细胞 基膜 足突
近球小体
入球小动脉 远曲小管
化学感受器
致密斑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近球细胞 •能分泌肾素 •入球小动脉 压力感受器;
NaCl:主要在升支粗段 (20%)
Na+-2Cl--K+同向转运模式
髓袢的薄壁段(包括降支和升 支),钠泵的活性很低
水:主要在髓袢降支 薄壁段
渗透方式重吸收
远球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NaCl:约7%在远 球小管中被重吸收
远球小管的起始段: Na+-Cl-同向转运 对H2O不通透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分泌H+ •管腔膜上有质子 泵(H+-ATP酶) •H+-K+-ATP酶
ATP K+
NH3的分泌与H+、HCO3-转运的关系
▪ NH3分泌 60%来自谷 氨酰胺,40%来自甘 氨酸
▪ NH3的分泌与H+的分 泌有相互促进作用, 分泌NH3的同时也促 进HCO3-的重吸收,这 有利于肾脏的排酸保 碱的作用
菊粉清除率:C=U×V/P=GFR (U:尿中菊糖浓度;V:尿流量;P:血浆中菊糖浓度)
内生肌酐:是指体内组织代谢所产生的肌酐,肌酐能自 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肌酐清除率=尿肌酐浓度×24h尿量/血浆肌酐浓度
• 测定肾血浆流量和推算肾血流量
测定碘锐特或PAH (对氨基马尿酸)的清除率
• 碘锐特、PAH:在经过肾循环一周后可以完全 清除掉,即在肾动脉中该物质有一定浓度,但 在肾静脉中其浓度接近0
▪ 机体K+负荷决定远曲小管与集合管是重吸收还是分泌 K+:当机体缺K+,远曲小管继续吸收12%,1%K+排出 当机体摄K+过多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
• K+分泌的动力: ①管腔中带负电位; ②主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小管液中的浓度; ③基侧膜上的Na+泵,提高细胞内的K+浓度
➢钙、磷的重吸收:
出球小动脉 微细 玻璃管
系膜细胞
肾小囊
来自百度文库
毛细血管球
肾的血管分布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
1、血流量大:400ml/min·100g 2、血液分布不均匀:
肾血流量
肾乳头(1%) <肾髓质(5%)<肾皮质(94%)
3、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位于入、出球小动脉之间,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
过作用)
有 效 滤 过 压
有效 滤过压
=
肾小球毛
细血管压 -(
血浆胶体 渗透压
+
囊
)
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 管血压的特点
•血压高于其他组 织毛细血管血压
•沿着血管全长 保持相对恒定
•血浆胶渗压从入 球端到出球端有较 大升高
滤过系数(Kf)
▪ 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滤过膜滤 过的液量
▪ 决定Kf值的两个主要因素:滤过膜的面积s 滤过膜的通透性系数k
• 肾小球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肾小球滤过率(GFR) 与肾血浆流量(RPF)的比值。
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2、滤过系数 ( filtration coefficient,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