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传播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入境信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文化殖民”导致文化排挤 案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定。
谨防文化殖民心理。 所谓殖民文化心理,就是曾经有过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经历的国家,对于原宗主国或 半宗主国的盲目崇拜,而在自身文化层面 的自甘下人、唯洋是从的卑屈心理。老是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处处不如人,从价 值体系到民俗风尚,从人格追求到审美情 趣,都以洋为师,以洋为尊。
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国家尚 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信息革命和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肩负双重发展重 任,部分国家不堪重负,已经被边缘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信息(知识)和人才成为生 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这客观上弱化了 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普通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 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南南合作的潜 力。知识和人才有其流动性和聚集效应,发展中 国家知识创新体制落后、能力不足,而本国
一些学者也认为,所谓的“数字鸿沟”应当被称 为“知识鸿沟”或者“教育鸿沟”。在互联网时 代,个人计算机的主要用途已经由计算转化为信 息搜索、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了。所谓"知识鸿沟 ",就是一方面闲置着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 这些劳动力却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被吸收到 最具价值创造潜力的、占国民经济比重高于70% 的经济过程中去,从而不得不拥挤在只占国民经 济价值总额30%以下的传统农业和工业部门内。
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7%,但 网络用户却占世界总量的80%。发达国家 平均6.8人有一人为网络用户,而发展中国 家平均440人才有一人上网。 全球90%的电子商务额被发达国家垄断。 美欧发达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占全球信 息技术总投资的75%。目前国际互联网全 部网页中有81%是英文的,其他语种总共 不到20%。
大会为此专门开会磋商,并马上采纳意见,改为 中文和英文并用,设立翻译。这是在德国举行、 由德国方面主办、由德国出钱的国际学术会议。 1996年,韩国首尔(当时叫汉城)举办的主题为 “转型期的中国学”的国际中国学会议。会议主 办单位是韩国中国学会。参加会议的韩国学者、 中国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以及其他外国学者, 基本都讲中文。同年,在首尔举办的由人民日报 和韩国东亚日报联合主办的“东方思想与社会发 展国际学术会议”,与会的韩国、日本、中国学 者的演讲和发言,都是讲汉语。
2、“数字鸿沟”拉大贫富距离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 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英文 里面,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 Divide”,也有时候叫做“Digital Gap”或者 “Digital Division”,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 字分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 指出,数字鸿沟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 富能力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数字鸿沟”问题缩 小南北“数字鸿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 建设问题,必然涉及缩小南北整体经济差 距、扶贫、减债、增加官方发展援助等一 系里根本性问题。不解决南方国家的贫困 化问题,使之拥有进行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和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条件,“数字革命” 只能是空谈。“正在挨饿的穷人不可能靠 数字蛋糕充饥”。
(3)行业差异。美国信息技术业工人的平均年薪 比其他私营部门工人工资高85%,1992年至1998 年,信息产业工人与其他行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 差距扩大了1万美元。 (4)年龄差异。英国使用因特网的人口中有50% 以上属于15~24岁群体,而这部分人口仅占全国 人口的15%,超过64岁的人口中每25人中只有1 人上网。 (5)男女性别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教育背景人 群的信息化差距也日益明显。
2、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类:友好国家的信 息、敌对国家的信息和一般国家的信息。 对于友好国家的信息,开放程度比较高, 基本不进行新闻控制和检查。而对于敌对 国家往往采取封锁、控制手段。对于一般 国家的信息,当事国往往采取两种做法: 放松控制和严格控制,根据信息内容确定。
3、从国家发展阶段的角度分类 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可以将入境信息分为:和 平发展时期的信息、危机状态下的信息和战争状 态下的信息。 和平发展时期,对信息传播控制比较宽松; 危机状态下,为保证主渠道信息畅行无阻,往往 对入境信息严加控制; 全面战争状态下,往往进行高度集权的新闻管制。
在战争时期或特殊状态下,军事信息有时 配合军事打击,成为信息战或心理战的一 部分,成为蒙蔽、误导或威慑敌人的重要 武器。 社会文化生活类信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民族、民俗、体 育、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国家的 文化之间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不
和谐的一面。对于和谐部分,往往主动接 收,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而对于带有 歧视性、侮辱性、贬损倾向的信息和暴力、 色情等不健康信息以及带有强加意味、对 民族文化有可能造成冲击或不良影响的信 息,则往往采取限制性的措施。各国的媒 介管理体系中大部分有类似的规定和明确 的制度安排。
彩,具有政治敏感性。对这部分信息的控制与国 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关系好,一般接收;关 系恶,抵制入境。 经济信息有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两部分。对经济 信息的需求与国家的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成 正比。 军事类信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战略部署、军队士 气和民众的支持度,因此,各国政府一般对此进 行控制传播,特别是在战争时期。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术评价中的西化倾向 在一些人眼里,文章发表在国外的,就是好的, 特别是发表在英语世界又尤其是发表在美国、英 国、德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就是上乘的。 用英语发表的,就是有水平的,否则就是水平不 高甚至低下的。在某些高校,大力提倡甚至硬性 规定到国外发表文章。凡是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 达国家发表文章的,给予重奖,给予种种好处。 某国家重点大学的人文学院甚至规定,文章发表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不算成果,发 表在国外的文章,算重要成果。
在中国,研究资料表明,数字鸿沟造成的 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 别”,其本身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网络用户虽然 持续增长,但其普及和应用主要发生在城 市,网络用户中只有0.3%是农民,城市普 及率为农村普及的740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我国的地形梯级分 布相似,我国不同地区使用数字技术的程 度也呈梯级分布,只不过方向刚好相反, 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数字化程度相对来说 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程度较低。 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 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 区。
“数字鸿沟”一词是联合国和发达国家首先 提出的,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这一概念,将 之作为南北对话的重要议题。但就目前情 势看,发达国家在此问题上较为主动 。 主要原因在于:由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 同,发达国家对新科技革命及信息化的相 关社会影响较为敏感,特别对国内"数字分 化"有较强烈的感性认识及危机感。
3、学术会议中的所谓国际惯例 表现之一,是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 拒绝使用汉语。2006年,国际弦理论学术 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开幕当 天,三位科学家面对6000多名听众,使用 英文演讲,文本资料也是全英文的,导致 参加会议的很多中国人听不懂,没有达到 学术交流的目的。
2004年,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 会” 在上海举行。这个“华人”物理学家 的国际会议,在“华人”的祖国召开,使 用“华人”的钱财,与会者和听众都是 “华人”,但从会议发言到论文资料,居 然全部使用英语!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媒 体报道:“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 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 绝。”
某“985”国家重点大学,其人文学科专业 招收博士后,居然规定获得国内博士学位 的,只能自费;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就 可公费。人文学科的中国哲学专业中国传 统文化研究方向,竟然要求有国外经历者 优先!甚至明确规定,在韩国获得博士学 位的,公费;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但在韩 国有一年留学经历的,优先;没有韩国经 历而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的,自费,且有 严格的名额限制。
学术界公认,韩国的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 其水准远在中国之下,韩国不少学者把自己的硕 士送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而我们的管理部门居 然自卑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地步! 某“985”国家重点大学明确规定:所有申请副教 授职称的教师,不分学科专业,必须有出国经历, 否则没有申报资格。于是,校内很多青年教师放 下本职工作,托关系找门路到国外去混“出国经 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中国古典文学 专业的,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的,无一例外!
通常数字鸿沟可以分为接入沟和使用沟,即第一 道沟和第二道沟。 表现: 发展中国家信息化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发 展中国家有一半人口未打过电话,整个非洲的电 话线路加起来才抵得上一个纽约曼哈顿岛的电话 线长,芬兰一国的电脑主机数量要多于整个拉美 和加勒比地区。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300台 电脑。而发展中国家仅为16台。
南北“数字鸿沟”问题及南北差距的继续拉大, 使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敌意和反感增加,对全 球化的疑虑增多,这不利于西方推进价值观和发 展模式,因而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 发达国家国内传统信息产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大批信息技术和产品需要通过大规模扩散实现增 值和升级,此时发达国家公司急需打开、创造和 培育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品市场。正如美国思科 公司总裁钱伯斯所说“所有参与因特网革命和消 除‘数字鸿沟’的公司最终也会享受到消除‘数 字鸿沟’后带来的市场机遇”。
国际学术会议并非只是或者只能使用英语。1991 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国际中国哲学会议上,尽 管会议规定的官方语言是英文和中文,但会议主 席、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的开幕词,开幕式上包 括三位美籍华裔教授、一位香港教授在内的多位 世界各国各地区学者的发言,统统使用的是英语。 这种情况,当场受到中国大陆学者代表团和部分 中国台湾学者的批评,他们强烈要求按照会议规 定,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并且要求会议设 立翻译。
3、出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的控制手段 行政手段、信息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 段 4、传播控制的“最佳”原则 A、学者的“最佳目标”与政府的“最佳目 标”常不一致。 B、各国“最佳目标”不同。 C、同一国家的“最佳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变化中。
二、入境信息的控制 (一)、入境信息的分类: 1、根据信息的内容不同分类: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多类信息。 在国际传播中,政治信息始终占据突出地 位,是国家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信息往往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
第三章 国际传播的控制
本章主要分两个方面对国际传播中的信息 控制进行分析:国家层面和国际组织层面。 其中国家对国际传播信息的控制又包括两 方面:出境信息的控制和入境信息的控制。
第一节 国家对国际传播的控制
一、对出境信息的控制 1、出境信息控制的主要表现:对出境信息 的把关;出境信息与国内信息的协调。 2、出境信息的控制模式:集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的共 产主义理论。(四种理论对应四种控制观 念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四种控制模式)
2、人才评价中的崇洋表现 国内一些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人才评价体制和标准 的西化倾向,带有某种制度化的特征,上至这样 那样的“学者”、“特聘教授”,下至青年人才 培育,无不以洋身份为重要依据。在国外获得博 士学位的,有国外工作经历的,其受到的重视程 度和得到的优厚待遇,绝非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 博士硕士学位并长期在国内为祖国现代化奋斗的 学者所能望其项背!
在同一国家内部也存在着数字鸿沟。发达国家的 国内分化表现在: (1)阶层差异。据调查,美国年收入7.5万美元 的家庭87%拥有电脑,68%的家庭上网,而年收 入低于1.5万美元的家庭中,只有7%有电脑,2% 上网。 (2)种族差异。美国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家庭的电 脑拥有率和上网率要比白人和亚裔低60%左右, 在美国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仍有99.5%的非洲 裔、98%的拉美裔不能使用因特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