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影像表现、CT影像学区

分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

1、病因

腺性膀胱炎是由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在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粘膜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芽,跟着上皮芽的移行细胞向下增生,达到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von Brunn细胞巢)。

2、病理

von Brunn细胞巢:移行上皮收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发生率可以高达85-95%。

von Brunn细胞巢突入基底膜,其中心细胞分化→囊性膀胱炎;囊壁表层细胞再化生为柱状上皮并产生分泌,形成了真正的腺体→腺性膀胱炎→腺癌。

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

3、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发膀胱结石。

抗感染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膀胱炎。

4、临床分型

膀胱镜检分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影像分型:草坪状增厚型、弥漫增厚型、结节隆起型、混合型。

5、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膀胱壁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相似;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有:宽基底、轻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滑、膀胱外壁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膀胱癌

1、病因病理。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点: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色氨酸的异常代谢产物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像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这些代谢产物经过肝脏排泄人膀胱,由p葡萄糖醛酸甙酶作用后,具有致癌作用。

(4)膀胱黏膜局部长期受刺激,膀胱壁长期慢性的局部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膀胱结石的长期刺激以及尿路梗阻,均可能是诱发癌肿的因素。而腺性膀胱炎、黏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致

癌变。

(5)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6)寄生虫。膀胱癌从病理组织学上分为移行细胞癌(92%)、鳞状细胞癌(6%~7 %)、腺癌(0.5%~2%)和未分化癌(1%以下)。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0期局限于黏膜层;工期局限于黏膜下层;Ⅱ期局限于浅肌层;Ⅲ期限于膀胱局部和深肌层;Ⅳ期侵犯邻近器官、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膀胱顶部和前壁极少发生。

2、临床表现。膀胱癌好发于成年男性,40岁以上者占93%。主要为无痛性血尿,多为间歇性出现的全程血尿,血尿量可较大,也可为镜下血尿。另外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有人认为尿频、尿急是由于肿瘤占据膀胱腔致使其容量减少,以及膀胱三角区受刺激所致。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3、影像表现

(1)平片:可无阳性发现,如肿瘤坏死可出现钙化,肿瘤侵犯输尿管可引起肾盂大量积水时,肾轮廓扩大。

(2)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膀胱双重造影有利于显示小的肿瘤;膀胱癌边缘多不规则,乳头状膀胱癌的表面凹凸不平,基底宽,局部膀胱壁变硬,膀胱变形;浸润型膀胱癌侵犯膀胱壁全层时,膀胱壁变硬、固定、增厚,并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膀胱缩小;肿瘤侵犯输尿管口时,可出现输尿管和肾积水的表现。

(3)CT:CT检查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膀胱黏膜与肌壁的改变,因

此,CT对于膀胱癌的大小、范围、邻近侵袭、盆壁受累以及远处转移的判断都是十分有用的。

在尿液的衬托下可显示局部膀胱壁的增厚及突向膀胱腔内的肿块。一般较小的肿块可呈乳头状,密度多较均匀,轮廓较光整,偶可见蒂。较大的肿块密度可不均,中央可出现坏死液化,边缘不规则,呈菜花状。少数肿块内可见钙化。肿块的CT值多为20~50Hu,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强化不明显,与正常膀胱壁相似,不易确定癌肿侵犯膀胱壁的确切程度。但当癌肿突破膀胱壁向外侵犯时,CT易显示,最先侵犯膀胱壁周围的脂肪组织,致使透亮的脂肪层中出现软组织密度影。

进一步侵犯前列腺和精囊时,使膀胱精囊三角区闭塞,前列腺精囊增大变形,再进一步则蔓延到盆壁。对大于10mm的淋巴结可视为有转移。另外CT还可用于膀胱癌术后随访。

4、鉴别诊断

1、膀胱癌

(1)病灶形态及内部结构: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内部密度均匀;膀胱癌病灶表面欠光整,密度欠均匀,可有液性坏死区及斑点状钙化灶。

(2)侵犯及转移:膀胱癌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膀胱肌层及外膜层的侵犯。腺性膀胱炎病灶位于粘膜下层,不侵犯肌层及外膜,所以膀胱外膜光滑且无盆腔淋巴结肿大。

(3)增强扫描:膀胱癌增强后扫描膀胱肿瘤常有较明显的增强效应。而腺性膀胱炎由于病灶区是腺体组织,其增强效果并不明显。

2、膀胱息肉或乳头状瘤。膀胱息肉及乳头状瘤增强后有较明显强化可以作为鉴别点。MRI上膀胱息肉T2WI上均匀典型的特点,即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可见低信号纤维索;腺性膀胱炎T2WI上呈稍高均匀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3、慢性膀胱炎。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整个膀胱壁增厚,但是一般厚度<5mm;膀胱粘膜表面毛糙高低不平,膀胱容积减少,中度强化;所有CG的膀胱壁增厚均>5mm;通常不伴有膀胱容积的缩小,具有病变的边缘通常较光整,强化不明显、慢性起病。膀胱软化斑亦可表现为膀胱壁的广泛增厚,可累及双侧输尿管末端,血管丰富、强化明显为该病变的特点,其次膀胱软化斑可累及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或伴有盆壁骨质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