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XXX于2007年11月发布了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该规划范围包括总规划范围和重点规划范围,总规划范围为33.2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29.4平方公里。
海曙区是宁波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确立,海曙区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将削弱,因此需要更加明确未来规划和建设的方向。
规划的基本思路包括明确合理的功能定位、解决旧城改造问题、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缓解交通压力等。
规划确定海曙片区的功能定位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创新型区域高端服务业基地”,并形成了“一核二轴三心”的总体规划结构。
海曙区城市规划方案中,主要包括“二轴”和“三心”两大主轴,以及用地布局、产业布局、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引等方面的规划。
二轴”指的是主要发展沿江商务、文化、生态与休闲等功能的市级主轴和沿中山路优化金融、商贸、商务、文化等功能的主轴,与“核心”交错呼应,形成立体的城市发展空间。
三心”则是指三个区级中心,其中城南区级中心以商贸、物流和时尚展示为主,依托未来区行政中心。
用地布局方面,规划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38.0%,公共设施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9.5%,严禁布置危险品仓库、堆场。
产业布局方面,规划形成“五区六街”格局,五个主要功能性区块包括天一核心金融商贸商务区、鄞奉路沿江商务休闲区、月湖文化旅游区、城南商贸商务区和城西商贸商务区,六条特色街包括中山路综合商业街、城隍庙特色商业街、鼓楼商业步行街、开明街特色商业街、环月湖文化特色街以及滨水生态休闲街。
绿地系统规划方面,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采用点状、线状、带状绿地和景区、公园相结合的布局方法,以姚江奉化江绿廊为纽带,以月湖景区、南郊公园两大绿心为核心,以线状的滨河绿化、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广场和大范围均匀分布的点状绿地为重点,创造多层次、多类型完整合理又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设计导引方面,规划依托海曙区良好的环境背景,致力于生态城区的构造,加强与自然水体、城市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沿余姚江、奉化江滨水景观,与公园、绿廊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成生态城区的基准面。
底宁波的商业区域分布及现有的商业情况市场调查
一宁波的区域分布及现有的商业。
商业的发展目标我市商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宁波,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接轨国际。
总量预测: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005年达到620亿元,2010年达到998亿元。
其中:中心城2005年达到300亿元,2010年达到470亿元。
营业面积:参照同类城市的标准,初步确定宁波市人均(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占有商业营业面积为0.9—1.2平方米。
根据人口预测2010年宁波市中心城营业总面积宜控制在16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三江片(海曙、江东、江东、鄞州中心区)115万m2,北仑片25万m2,镇海片20万m2。
商业分级与区域布局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规模大、商业网点多而密集,功能齐全,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金融、商务等网点有机地集聚在一起,经营商品种类以高、中档为主,花式品种多,选择性大,且分工细,大型百货店、专业商店、品牌店、连锁店以及名特产商店齐全,是全市商业最繁华的地区;同时具备辐射与服务功能,辐射范围为全市及周边腹地地区,远程吸引力大,是反映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窗口,也是重要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对国内外游客很有吸引力。
规划的市级商业中心以“三江口”为中心,沿“三江六岸”向四周辐射,东到彩虹北路,西到解放路,南到百丈路、药行街,北到车站路,由海曙、江东、江北三个区块组成。
1、海曙区块:这是“三江口”最繁华的核心区域,着重在业态调整、功能开发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延伸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完善经营服务功能,增加繁荣繁华气息,吸引国内外游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商业氛围。
天一广场重点发展经营国内外名牌、名品的专卖店、专业店及百货店、商务中心等业态,鼓励发展老字号商店,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且较为超前的消费需求,凸现高雅和引领时尚消费的特色。
2、江东区块:地处三江口东侧,在现有中山东路、百丈路、彩虹北路商业网点的基础上,主要开发中山路与百丈路之间地块。
分别不同区位建设餐饮特色街、特色小商品街、休闲娱乐街。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5]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计委关于《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五年二月七日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以及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
2003年宁波市生产总值达1786.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4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新时期。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现代产业演进规律的必然要求。
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联动”战略部署,强调“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实施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联动”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发展服务业,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要素,为企业、社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产品。
服务业推进的过程,也是三次产业不断融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编制《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宁波市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依据《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等重要规划,在充分把握发展现状和战略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宁波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区划、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等。
规划范围为整个宁波市域,重点是宁波中心城区。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20•【字号】甬商务市场〔2017〕161号•【施行日期】2017.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正文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甬商务市场〔2017〕161号各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现将《宁波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做好组织实施。
附件:宁波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规范(试行)宁波市商务委员会2017年11月20日宁波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社区商业邻里中心,是指属地居民步行可达的,集商业功能、民生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商业集聚区。
发展社区商业邻里中心,是加快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优化社区消费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和满足民生,提升城市的商业结构和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国办发〔2016〕78号)精神,现就我市推进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以我市城市化稳步推进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广,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区商业邻里中心。
通过推进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社区商业布局,完善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居民便利消费,提升社区商业商品和服务品质,推动社区商业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培育社区服务品牌化、市场化运营主体,打造便利放心、创新集约、绿色舒适的社区商业生态圈,不断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商业形象,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统筹政策配套。
丰富和完善推动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发展的政策体系,跟进实施保障措施,加强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发展的氛围,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特点。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9.04•【字号】甬政发[2002]95号•【施行日期】2002.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甬政发[2002]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市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对繁荣、活跃市场,丰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优化布局和组织结构,提升流通业层次和城市品位,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加强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合理布局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一)我市目前的商品市场地域分散、规模偏小、辐射力弱,布局不够合理。
流通主管部门要结合现状和市场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会同规划、土地、城建、交通等部门,按照相对集中、方便群众消费的原则,编制专业规划,报经市政府批准。
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商品市场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以促进商品市场布局合理。
(二)我市商业网点已形成了以中山路、天一广场为中心的商业网点群,今后,主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居结构的调整,合理布局社区的商业网点。
新建居住区商业网点配套应与整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流通主管部门要参与方案会审和工程竣工验收。
老居住区按照方便居民的要求,由规划部门会同流通主管部门,根据居民的需求,调整商业网点布局结构。
二、搬迁中心城区的商品批发市场(一)为优化城市环境和改变商品市场布局分散状况,争取用三年时间,对中心城区有碍市容、影响城市交通的商品批发市场实施搬迁。
搬迁方案由市贸易局牵头,会同规划、工商、环保、城管、交警等部门,按照商品类别相对集中、公建配套共享、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搬迁实施计划,建立若干市场区。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心城总体规划图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
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
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
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一、评估的目的意义《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
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
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
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
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
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
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宁波城市建设蓬勃发展。
五年来,宁波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迅速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相继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甬政发[2006]64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7.25【实施日期】2006.07.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甬政发〔2006〕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前言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在我市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我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余慈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区域重新定位、统筹协调发展等诸多重大课题。
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北联”战略、统筹规划余慈地区发展、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的战略决策。
这既是我市促进余慈地区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现代化大都市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规划主要任务:分析余慈地区发展背景条件,提出区域统筹发展思路、定位与空间布局,确立重要产业和区块发展重点,优化区域各类要素资源一体化配置,明确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对策措施。
规划主要依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宁波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等,并与《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余姚市国民经济个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协调。
规划控制范围:包括余姚、慈溪两市全部行政区范围,共41个乡、镇及街道,土地总面积约26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70万。
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24 56 78 10 1113 16 20 2223242627283032137 238 339 440 541424549 7552006202019972010200620209695.51358.7720052020 200620102005 68808620809565983 36113652872131038101422240225595150427 34944835753190819972010981401996742005 177 1.43529825100433002005556.72449.3466.51336.3334.923.11740878102005230201020202269002226001970002010 202014378115136511019511920012193255798361170931201020208361 22637201020202005141135 130********200556.5535.3619.892010 202020051202069679220058706151365*********121394 20052903320202226006796336703053709202011920032165 200525491242800506202032628605002714830225431.212310913511.312333450334.5123223659 23.0123197200123314200123571017001234400012329860012343210012321800123132105123435568 1237680661233812 1225519017447197200700762321242800 25062005213.4121.4163264.97358.77 2020311.90202049.71 311.901234515.52123431.351.2.3616640182020117217447 13260010667 2678046 123456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适时开展城市、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和《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3]83号)。
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
同时,新一版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宁波要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这就对我市的商业网点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宁波市商业网点的合理、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急需编制相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在宁波市贸易局和宁波市规划局的联合委托下,我院承担了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总规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部分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突破该范围),包括三江片、北仑片和镇海片。
重点为三江片,即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及镇海区的骆驼、庄市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现状界定为2004年12月,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分两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内容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商业体系和商业业态。
4.1 商业体系分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三级结构。
明确商业体系分级结构,确定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服务半径、服务内容。
4.2 商业业态本次商业业态规划为有店铺销售业态,具体可分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大型超级市场、仓储式大卖场)、商业街(包括综合商业街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商品交易市场。
确定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商业街的定位、位置、规模、功能、发展重点;确定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的位置、规模、功能、经营内容。
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宁波市贸易局2011年1月目录前言 (1)一、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2)(一)成绩和问题 (2)(二)机遇和挑战 (5)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目标 (8)(三)发展原则 (10)三、行业发展导向 (12)(一)零售业 (12)(二)批发业 (13)(三)餐饮业 (14)(四)特种行业 (15)(五)民生服务业 (17)四、空间布局导向 (19)(一)一核:打造都市商贸核心区 (19)(二)南翼:打造特色商贸走廊 (22)(三)北翼:打造区域商贸中心 (23)(四)多节点:打造遍布全区域的市镇商贸节点 (25)五、保障措施 (26)(一)坚持规划引领 (26)(二)坚持政策引导 (26)(三)坚持大项目带动 (27)(四)坚持品牌提升 (28)(五)坚持合作发展 (28)(六)坚持统筹协调 (29)六、附件 (29)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继续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推动“六个加快”,实现宁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商贸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繁荣城市有着十分重要作用,为有序引导“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过去的五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为“十二五”时期的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二五”时期,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要素等都出现了新的调整,商贸流通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谋划商贸流通业在“十二五”的跨越与崛起,推进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把长三角南翼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建设推向新阶段,是“十二五”规划的中心任务。
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城市商业格局的演变与重构
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城市商业格局的演变与重构文章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下商业格局的演变和布局特征,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促进宁波都市商圈多核心与网络化,促进老街区商业空间融合与优化,重要枢纽站点的商业价值得到提升,并使商业层级关系更加清晰,商业形态更加丰富。
最后,提出商业格局重构的发展重点。
标签:轨道交通;商业格局;演变;重构一、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商业格局的演变和布局特征按照宁波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到2016年,1号线全线、2号线一期将建成通车,贯穿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形成。
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框架的拉大,必将带来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巨大调整。
具体表现为:建成初期,地铁经过的繁华地段、商业优势更加凸显。
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商业空间将依托交通轴线在大区域内扩展,同时通过交通节点实现小范围的空间集聚,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2020年,随着轨道交通网络格局的基本形成,商圈的联系更加紧密,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二、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商业格局重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大都市商圈的多核心与网络化目前,宁波传统商圈集中在市中心三江口一带,中心区的商业容纳能力面临挑战。
轨道交通的建设,扩大了城市的商业繁华区,商业资源将突破三江口小圈子,逐步向城市外围拓展。
东部新城区是宁波城市向东发展最重要和最完整的区域,一号线将东外环站设置于此,必然会带动东部新城区商务商贸的兴旺,形成“一城两心” (三江口商务中心、东部新城商务中心)的未来宁波商业新格局。
城南的鄞州中心区是宁波最早开发的城市副中心区域,已形成以万达广场为核心,联盛广场、BEST广场共同辐射鄞州中心区的商业格局。
贯穿城市南北的三号线穿越南部商务区,将使商圈的范围扩大,中心性提高,对鄞州区商业的发展产生新的推动力。
在城西,通过1号线高桥西站、高桥站、西三路站、芦港站、徐家漕站等5个站点的带动,西部望春地区、高桥、联丰商圈与西门口、天一广场、三江口、江东及东部新城等热点片区联系更加紧密和顺畅,将形成商业布局东西辉映的新格局。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建设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7.12•【字号】甬政发[2005]67号•【施行日期】2005.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建设的意见(甬政发[2005]6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和全省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工作现场会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36号)精神,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现就推进我市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全面建设“平安宁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省政府“三年内完成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的要求,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提升传统流通业态和发展现代流通业态相结合,完善市场机制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相结合,规范市场秩序和扶优扶强相结合,加快“百千工程”建设,努力营造便利、放心、安全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百镇连锁超市:2005年全市乡镇连锁超市覆盖面达到80%,2006年达到100%。
连锁超市门店要求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经营商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且种类不少于2000种,自选销售,日营业时间不少于12小时,并实行采购、配送、标识、经营方针、服务规范、销售价格“六统一”。
培育3-5家连锁门店50个以上或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培育1-2家连锁门店100个以上或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进入全国连锁50强的连锁经营企业。
《商水县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0)》公示
规划范围:总规规划的商水县中心城区范围,
总建设用地面积48.3平方公里,
人口为46 万人。
规划期限:2016——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中心城区现有大型零售商业网点4处,特色商业街4处,专业市场5处,二手车交易市场3处,大型物流基地1处。
3、规划目标
①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
②规划规模合理、功能齐全、布局优化的现代零售商业体系;
③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构建
④引导餐饮业合理布局、提高档次,优化住宿业结构。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接周商一体化发展趋势,根据相关规定,规划商水县商总体布局为:
两心、三轴、两区、四节点
两心(2个市县级商业中心):老城区商业中心、新县政府商业中心;
三轴:阳城大道商业发展轴、行政路商业发
展轴、光武大道商业连接轴;
两区:城东商贸新区和特色商业街区
四节点( 4个片区级商业中心):工业集聚
区西北部商业中心、城区北部商业中心、城区
东南部商业中心、城区西南部商业中心
5、商业网点综合规划
①重点建设6条商业街;
②6处农贸市场;
③1处综合批发市场;
④7处专业市场;
⑤2个物流园区;
⑥4个物流(配送)中心。
6、近期建设项目
①近期重点改造、新建7个零售商业网点;
②改造、新建12个市场;
③新建1个物流园区;
④改造、新建4个物流(配送)中心;
⑤改造、新建6条商业街。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13]208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13〕20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04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餐饮住宿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3〕109号)精神,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消费需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住宿餐饮业在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扩大消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目标加快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着力做深引导消费、便利消费、保障消费文章,千方百计扩大消费,促进扩大消费与有效投资、产业升级、城镇化联动共进,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工作目标是:研究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城乡消费服务体系,推广网络消费、信用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2亿元,同比增长1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937亿元,增长10%;全市企业实现网络零售超过238亿元,增长60%。
二、着眼长远,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一)完善扩大消费政策。
认真梳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抓好贯彻落实。
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围绕完善消费服务体系、培育居民消费热点、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加快研究全市扩大消费试点方案和相关政策。
江北西区商业规划
江北西区商业规划和三江口相距约6公里的江北西区未来将成为综合性城市新区和中心城的西北门户。
江北西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西起绕城高速公路,东、北至萧甬铁路,南临余姚江,包括洪塘街道和部分庄桥街道土地。
区域规划功能有行政办公、商业商务、居住、工业、休闲文化和体育等,到2020年人口将由现在的2.4万人增加至6万到9万人,远期达到20万人。
规划对区域做了这样的布局:江北西区行政办公中心位于余姚江北岸、江北大道西侧。
商业文化中心位于洪裘公路南端,与梁祝公园隔江相望。
原北外环路和余姚江分别是片区的空间发展轴和自然人文景观复合轴。
片区除江北投资创业中心和洪塘东两个工业组团及一个体育组团外,还有裘市和邵家渡、洪塘、谢家3个居住组团。
其中,邵家渡远期拟建设高档生态住宅区。
江北西区的市级商业金融用地位于原北外环路以北、前洋立交以东。
文化娱乐用地在洪裘公路以东、原北外环路以南、云飞路以北。
医疗卫生用地在云飞路南侧、机场路东侧和裘市村南侧、甬金高速连接线西侧。
沿余姚江开放滨水生态廊、沿3条南北向主要河道的带状绿地和沿次干河道、快速路、主干道的绿地组成了片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面积680多公顷。
规划还将扩建至诚学校和现有中、小学,新建江北职业技术学校和6所中学、8所小学。
根据规划,江北西区今后5年主要考虑江北区政府迁建、商业设施和江北投资创业中心建设、洪塘经济适用房建设、已出让和拟出让地块房产开发及部分旧村改造等。
鄞州新城区受宁波市“南居北工”战略影响,该规划区将成为宁波市最重要的居住新区之一,定位为宁波市中心城区三江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鄞州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力求使之辐射和服务于整个中心城市。
新城区位于宁波市南侧,距离中心不到2公里,近、中期范围包括下应、石碶、钟公庙3个街道管辖区,面积33平方公里;远期西到机场路,南到绕城高速公路,东到甬金铁路,北到杭州高速公路面积80平方公里。
规划2010年常住人口达到20万,基本形成现代化中心城区雏形,成为一个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的国内一流中等城市,充分发挥其宁波城市副中心的优势。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
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三湾为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节点为卫星城、中心镇和新市镇。
一核由宁波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及近郊城镇组成。
重点发展行政办公、航运服务、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城市集聚辐射能级,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XX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文本、说明、图集
XX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20)◎文本◎说明◎图集◎基础资料汇编2005年9月目录1总则 (1)1.1 规划作用 (1)1.2 规划依据 (2)1.3 规划范围与对象 (4)1.4 规划期限 (4)2 规划的指导思想 (4)3 规划原则 (4)4 发展目标 (5)4.1 总体目标 (5)4.2 具体目标 (6)5 规划布局 (9)5.1 总体框架 (9)5.2 城市商业中心 (9)5.3 区域商业中心 (11)5.4 社区商业 (13)5.5 商业街 (14)5.6 商品交易市场 (16)5.7 物流基地 (19)5.8 城镇商业 (20)5.9 其他商业网点 (21)5.10 近期重点 (22)6 保障措施 (23)6.1 实施管理措施 (23)6.2 配套服务措施 (24)6.3 监督检查措施 (25)附件1: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规范附件2:地方标准商业业态规范附件3:零售业态分类和基本特点附件4:评审会议纪要1 总则1.1 规划作用1.1.1 规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要求商业网点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体现在商业网点建设上,就是要求大中小型商业网点、不同零售业态、城市和农村、不同区域之间商业网点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求大中小型网点、不同业态相互补充。
可持续发展要求商业网点建设符合市场需求,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所以通过规划,引导理性投资,切实健全和完善商业网点体系,实现货畅其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保障。
1.1.2 规划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基本手段。
商业网点是商业服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商业流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的主要措施,是发展商业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
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城市未来空间综合商业经营场所的商业功能、组成结构、区域布局和建设规模的统筹设计,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促进措施,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基本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发布日期: 2010-5-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和《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3]83号)。
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
同时,新一版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宁波要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这就对我市的商业网点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宁波市商业网点的合理、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急需编制相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宁波市贸易局和宁波市规划局联合委托了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总规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部分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突破该范围),包括三江片、北仑片和镇海片。
重点为三江片,即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及镇海区的骆驼、庄市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现状界定为2004年12月,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分两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内容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商业体系和商业业态。
4.1 商业体系分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三级结构。
明确商业体系分级结构,确定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服务半径、服务内容。
4.2 商业业态本次商业业态规划为有店铺销售业态,具体可分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大型超级市场、仓储式大卖场)、商业街(包括综合商业街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商品交易市场。
确定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商业街的定位、位置、规模、功能、发展重点;确定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的位置、规模、功能、经营内容。
菜市场业态规划内容详见《宁波市三江片菜市场(菜篮子超市)规划(2001——2020)》。
第五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
4、《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
5、《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3]83号)。
6、《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7、《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宁波市城市各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部分正在编制)。
9、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规划纲要(2002-2010)。
10、《宁波市商品市场总体发展规划(2001-2020)》。
11、《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汇编》。
12、《宁波市统计年鉴》(部分年份)。
13、《宁波市50年(1949-1999)》。
14、宁波市各区商业发展计划、文件、资料。
第六条指导思想以宁波市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新一轮总规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为总体要求,结合《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规划纲要》,从我市经济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落实空间位置,确定发展规模,引导宁波市商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市商业统一、和谐、健康发展。
第七条总体目标“四新”目标:即至规划期末,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城市商业网点新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新格局;构建功能强大、管理先进、门类齐全的商业新业态;促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的新发展;确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使宁波成为长三角南翼现代化的开放型商业中心城市。
第八条规划原则8.1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利民便民。
8.2 结合总体规划,符合发展规律。
8.3 合理配置资源,整体协调发展。
8.4 分清结构体系,突出发展重点。
8.5 突出文化氛围,优化营商环境。
8.6 坚持可持续发展,近期远期结合。
第二章商业体系规划第九条规划目标本次商业体系规划以形成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为重点,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补充的完善的网络结构,坚持资源比较优势,按经济区域配置商业设施,形成以“一主八辅”为基础,以“多点”为补充的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商业体系。
“一主”为一个城市商业中心;“八辅”为八个区域商业中心(另有九个商业集聚区);“多点”为30个左右的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
第十条规模控制规划2020年中心城商业营业面积宜控制在350万平方米左右。
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营业面积比例按照30:45:25进行分配控制,面积控制分别为100万、160万、90万平方米左右。
第十一条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是指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为超广域的城市商业中心区。
规划城市商业中心为三江口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东至彩虹北路,西至解放路,南至百丈路、药行街,北至车站路,由海曙、江东、江北三个区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70余公顷,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00万平方米左右。
第十二条区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的区域商业中心。
中心城形成8个区域商业中心,分别为鄞州商业中心、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江北原庄桥地段商业中心、江东七里垫商业中心、北仑新碶商业中心、骆驼商业中心、镇海老城区商业中心、江北洪塘商业中心。
形成9个商业集聚区,其中海曙3处,江东、江北各两处,鄞州、北仑各一处。
第十三条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的商业服务设施。
13.1 布置原则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按比例配建;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大力发展便利连锁等经营业态和模式;加强改造,布局合理。
13.2 设置导向鼓励设置新型社区商业服务设施 (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能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小型折扣店、便利店、超市、餐饮网点、菜市场、生活服务设施;限制设置大中型百货店、大中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
13.3 三江片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商业配置要求三江片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包括慈城古镇、慈城新城、东钱湖新城、高桥、集仕港、古林、洞桥、姜山、九龙湖、澥浦、五乡、东吴等,该类型地区的商业中心规划根据实际居住人口规模设置若干个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人口规模不到居住区的地区按照实际人口确定规模,人均商业面积指标和中心城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人均商业面积指标一致。
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与中心城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一致。
第三章商业业态规划第十四条大型零售商业网点14.1 规划目标科学规划和合理确定各类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布局。
对现有大型零售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以城市发展要求和居民生活需要为基础,根据大型商业业态的商圈理论,形成布局合理、服务方便的大型商业业态布局,使中心城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成为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重要节点,成为中心城商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并为市域提供强有力的商业辐射。
14.2 发展建设导引1、结合商业中心和商业街的发展,合理布局大型零售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建设须注重商业功能、建筑空间、停车配套的全面提升,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商业形象和城市品位。
2、适当发展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宜布置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通畅、用地条件良好的区域,尽可能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置,同时应避免布局在交通负荷太大的地区。
3、适当控制三江口商业中心大型百货店的增加,引导其发展,适当在区域商业中心内规划百货店。
4、合理发展大型专业(专卖)店。
5、合理布局大型综合超市。
6、适当加强仓储式商场的发展。
在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城市建设用地的外围区域适当布置仓储式商场,同时辐射中心城以外的周边区域。
14.3 数量控制导引购物中心:宜控制在4个。
大型百货店:规划19个左右。
大型专业(专卖)店:规划22个左右。
大型超级市场:规划31个左右。
仓储式大卖场:宜控制在3个。
14.4 规划14.4.1 设置导向购物中心:设置在城市内部交通方便的区域,避免设置在快速交通性干道两侧;一般结合城市商业中心设置。
大型百货店:设置在城市内部交通方便的区域,避免设置在居住区内;一般在城市商业中心或重要的区域商业中心内,结合购物中心或综合商业街设置。
建议规划的大型百货店主要布置在规划的新的商业中心内。
大型专业(专卖)店:设置在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内或商业街两侧和居民聚集区中心,提倡在交通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设置,适当避免同一类专业(专卖)店集中设置在同一区域。
大型超级市场:大型超市主要设置于居民聚集区内,少量也可结合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设置;中型超市设置于居住社区内。
避免设置在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两侧,禁止相邻设置。
仓储式大卖场:设置在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外围区域或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旁,鼓励设置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禁止设置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居住社区中心;避免设置在大型超级市场的附近区域。
第十五条商业街15.1 规划目标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商业街。
加快特色商业街的改造、建设和发展,形成以中山路综合商业街为龙头,以特色商业街为基础,结合城市自然风貌和历史特色,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层次分明,体现城市文脉的商业街体系。
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是未来宁波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是完善宁波商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15.2 发展建设导引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促进商业街协调发展。
注重保护传统商业街,培育新的特色商业街。
老城区已形成的特色商业街采取调整的方法,培育以贴近市民生活的消费品商业街和文化休闲商业街为主,改善商业街的交通问题;新城区商业街应有完备的停车设施、宜人的休闲空间、丰富的环境小品设施,营造宜人的商业气息;重视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可结合重要商业中心附近的轻轨站点布局发展。
综合商业街:结合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布置。
特色商业街:重视以人为本,提高商业街档次;延续历史,发展特色商业街;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文化型商业街;发掘城市特色,布置旅游型商业街。
第十六条重点商品交易市场16.1 规划目标以构建“立足宁波地区、辐射长三角”的市场体系,以“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优化整合、分步实施、强化功能、规范管理、政企互动、共同推进”为发展原则,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强、辐射广的市场园区,方便居民生活需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利用宁波优势资源的生产资料市场、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其他重点市场,促进市场向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集散、价格形成、引导生产等方面的作用,使重要市场成为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