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e9aa0cbb68a98271fefa19.png)
注意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执行和集中。
2:特点:指向性(在一瞬间,心理活动选择了一定对象而远离了其他对象)集中性(注意力在所指对象的保持与巩固)3广告吸引受众注意的方法:增加广告的强度;增加广告各要素之间的对比度;运用动态的广告;增强广告的新颖性。
4注意原理:新异性,强度,对比,运动,重要性感觉1人脑直接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特点:感受性(感觉阀限、绝对阀限、差别阀限);适应性(审美疲劳);对比性(感觉的对比);联觉(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里现象。
又称通感)知觉1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点:选择性(双关性图片,双关的注意与忽略);整体性(空白的联想,标志联想);理解性;恒常性(常识来判断,形状和方向的恒常性)。
社会知觉1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判断和推断认知对象的内在属性的心理过程。
影响社会知觉的心里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2知觉的原理运用:主观轮廓,大小知觉,运动知觉,只觉得主动性(把不分组和成整体,不完整的变成完整的,对视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记忆个体经验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2min)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思维1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
2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面的方向(聚合思维、分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创造性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3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4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广告活动:表现形式—横向思维,求异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原则—冲击性,新奇性,包蕴性,渗透性,简单性。
重要作用—选择(产生广告创意的前提)突破(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手段)想象1人们对已有表象进行进行组织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归纳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b022e20b0717fd5370cdc78.png)
广告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5个,2分/个,共10分)1、光环效应: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突出,这种强烈的知觉,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
①梦露的鞋子②环效应是把双刃剑2、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是一种“反动的”哲学。
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不断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内容,而“奥卡姆剃刀”却不断向我们的文明成果发出挑战,指出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而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
①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②享受简单的生活③如无必要,勿增实体3、皮革马利翁效应: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①“雕像”变成“美少女”的故事②不应吝啬对孩子的赞美③学会赞赏别人4、广告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5、AID(M)A: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AIDAS: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促进购买—买后满足6、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测,考2个)①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起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关系。
②投射法:投射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消费者首先接受一个可用多种方法解释的模糊刺激,在其作出反应时,通常会把自己隐藏起来的需要、愿望、情绪投射到对这一刺激的解释上,通过对这些反应的间接推测,我们可以了解其内心的深层想法。
③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蕴含规律的方法。
7、理性广告的说服过程:(四选一)①功能一致性理论:消费者接受到广告刺激时,会把从广告中获得的产品性能方面的特点与自己心目中所期望的或理想的产品应具有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广告中的产品是否与自己的期望是否相符,这一过程称为功能一致性过程。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228b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8.png)
一、选择广告反复的注意事项?什么样的字体易读性最高? 宋体哪种颜色匹配的易读性最高? 黄色背景黑色文字多种媒体的心理特性? 报纸:阅读积极性、保存性、可信性、搞认知卷入和单调呆板。
;杂志:读者针对性强、反复性、视觉吸引力强和引人注目;广播:以便性、收听被动性、感染力强和容易记忆;电视:刺激丰富、刺激多变性、体现充足性和情景塑造的逼真性;互联网:积极性、逼迫性、信息丰富、刺激变化多端、信息不可靠;路牌:简洁性、欣赏性;霓虹灯:简朴易记、引人注目、欣赏性;邮寄:针对性强、有亲切感、接触率高;包装:标志性、与商品调和、视觉冲击力;手机:接受以便、被迫性、可靠性差。
不同媒体最佳的广告位置?小型媒体广告的长处?具有流动性,渗入力强;具有亲和性,容易被接受;能被反复接触联想记忆的措施? 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颜色的作用? 使人产生某种心理联想和唤起某种情感对风趣广告效应的结识?风趣引起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提高受众的广告接触率,增进受众对广告、品牌形成良好的态度,减少受众对情报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在什么状况下强调语言,在什么状况下强调画面?当你要推销的产品注重外形时或是想要使产品导致人们情感上的联想时,应当强调画面;当需要注重事实、论述部分很重要、新品宣传和强调所要采用行动时,应强调文字。
广告中呈现结论合用的状况?产品用途单一、专业复杂的产品、受教育水平低缺少专业商品知识的消费者、不会导致高卷入的产品或广告手机短信的三个特点?接受信息的以便性;被迫性和信息的不可靠性。
“知晓→理解→喜欢→偏好→信服→购买”层次效果模型是谁提出的?Lavidge & Steiner 二、填空与名词解释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冲动性购买的4个特性: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和对后果的不在乎性。
记忆: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前摄克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后摄克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7d377ded630b1c59eeb5e3.png)
广告心理学与消费者行为学的交叉领域——消费者个体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注意的原理:注意是广告信息获得加工的前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注意的选择作用)、集中性(注意的强度和持久)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注意的强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年龄差异广告认知除了有物理特征还有认知特征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的大脑在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和经验的作用,把事物的多种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识。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无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射(先天行为),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射广告重复次数与效果的关系:二因素理论,二因素理论最早是由伯莱恩于1970年提出来的。
伯莱恩认为,在传播过程中,有两个相对立的因素决定着受众对重复刺激的态度。
一个是积极的学习因素,另一个是消极的冗长乏味因素。
(在刺激重复次数少的时候,积极的学习效应迅速增长,而冗长乏味因素的负效应增长缓慢。
但是,随着重复次数的不断增多,积极的学习效应增长缓慢以至趋于稳定,而冗长乏味因素的负作用迅速增长。
当重复超过一定次数时,冗长乏味的负效应开始大于积极学习因素的正效应,并起决定作用。
)对·······的联想是由联系的强度和定向兴趣引起的。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居于支配性地位的动机是主导动机。
广告作用的心理历程增加了喜欢和偏好2个过程霍夫兰的说服模型被称为“信息源模型”“差别阈限原理”的运用:可口可乐商标的变化(可口可乐的商标在100多年里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总体上消费者并未明显感觉到,这是因为每次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商标变化都是通过运用相近的字体和风格,控制在差别阈限之内,使消费者对商标的整体感觉保持了一致。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b2865269eae009581becd6.png)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主观题部分)一、名词解释1.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所构成的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它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
2. AIDA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心理历程,包括注意、兴趣、欲望、行动这几个过程。
意思是广告首先引人注意,即从周围的对象中指向和集中于特定广告,接着对引起注意的广告发生兴趣,而后产生占有广告产品的愿望,最后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该广告产品所诉求的行动。
3.心理过程(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性),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 和意志过程(意志的确定、困难的克服等)。
它是人人都有的,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共性。
4.注意,是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并伴随于心理过程之中,指意识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总体,是指具有某一类特征的对象全体。
有时被称为样本空间。
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以是事件或活动。
6.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原素称为个体。
有时也被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活动。
7.随机现象,即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或观测,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会得到什么样的数据事先也无法确定,这种现象就叫随机现象。
8.随机事件,是指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简称为事件。
9.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10.随机试验,是指对随机现象的观察。
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一个随机现象的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即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需大量重复地进行这一随机试验。
11.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12.问卷,就是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
说明包括施测的条件、指导语和记分的规则。
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13.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8c7a1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c.png)
一、什么是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1903年,W·D·斯科特所汇编成的《广告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1、含义:不让受访者直接说出自己的动机和态度,而是通过他对别人的描述,间接地暴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这种方法是从心理测验的投射测验借鉴发展而来的2、方式(1)角色扮演法:将被试设想为自己正是购买某件商品的角色,然后表明这个角色对产品的态度,用直陈式态度对问卷进行表态,以了解其深层动机(2)示意图法:让被试写出示意图中某角色的话,从中看出应答者本人的态度。
(3)句子完成测验:研究者提出某一类型的问题,要求被试将看到某个不完整句子后浮现在脑中的词填上。
二、基本统计概念随机变量和变量类型1、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或观察,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会得到什么数据事先也无法确定,这种现象就叫做随机现象。
2、随机变量:变量的数值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呈现随机变化的特征,因而称为随机变量。
三、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注意:是依附和伴随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均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心理学上称为“注意”。
注意的对象就才能够得到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注意的特点:(一)注意的指向性:在某一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选择了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二)注意的集中性:注意力在所指向对象上的保持和巩固,表现为注意的强度和持久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原来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
2。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1、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形成的条件: a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b 活动的自动化2、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d9d7f4aef8941ea76e05e9.png)
名词解释1、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二者不可分割。
2、态度指我们对现实社会世界的评价,包括我们对各类问题、观点、他人、社会团体、物品等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反应。
3、情感情感是满足高级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分为道德感、亲热感和美感。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阈限和绝对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道德感道德感是在人们对道德的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和满足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道德信念和道德判断。
6、注意理论又称过滤器说,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
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
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
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7、DAGMAR模型是1961年美国广告学家R·H·科利提出的为度量结果而确定广告目标(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Advertising Results)的方法,该模型将广告作用的心理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从未觉察到觉察→了解→信念→行动。
简答1、广告对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2、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询问调查法;3、投射法;4、问卷量表法;5、实验法;6、内容分析法。
3、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哪些一般购买动机。
分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两大类。
具体购买动机:求实、求新、求美、求便、求廉、求名、好胜、嗜好、安全。
4、引起注意的因素(8种以上)1、有用的信息;2、相关性、支持性的信息;3、趣味性的幽默性的信息;4、刺激物的强度;5、刺激物的变化运动;6、刺激物的颜色;7、版位的影响;8、形状的影响;9、刺激物间的对比;10、新奇;11、重复;12、悬念;13、模特效应;14、注意力的转接。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42cf285901020207409c89.png)
一、填空题1、20世纪初,刘易斯就总结了大众接受广告的心理历程,将其归纳为AIDA,指的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注意、兴趣、欲望、行动这几个心理历程。
2、有人根据“桌子”这个刺激词联想到了吃饭、书桌和椅子,在这三个词语中,其中书桌是类似律。
3、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
常用的视觉策略有:对比策略、镶嵌策略、软换策略、特征展露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对于吸烟者,印在香烟包装盒上的禁烟忠告往往被“过滤”掉,而戒烟者却一般容易注意到这一忠告,从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来看,这是因为(信息的支持性)在起作用。
2、知觉组织的特性表现为如下哪几个方面?(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3、在以下几种现象中,哪些是依据感觉信息进行知觉推论的?(A、人们在挑选服饰时,经常试一试手感,以此判断面料质地的好坏;C、挑选西瓜时,可以通过拍拍西瓜表皮听听响声来判断西瓜是否成熟;D、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价格高的东西相对质量会比较好三、判断题1、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
知觉的这种不变性,称为颜色恒常性。
(错)2、广告上的人物,一般来说其性别和职业与广告的内容无关,不会影响广告的效果。
(错)3、在条件反射的泛化中,泛化的程度与两个刺激的相似性密切相关。
新刺激与原有刺激相似,泛化越明显;相反,两者的差异越大,泛化越小。
(对)四、名词解释1、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五、简答题1、认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步骤?答:(1)知名度的获得。
即部分品牌从众多品牌中进入到“了解的”行列,于是它们获得了知名度。
(2)美誉度的获得。
即获得了知名度的部分品牌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相信它们能够提供某种利益,并产生好感,这样它们便有了美誉度,成了“可接受的”品牌。
(3)认牌购买。
广告心理 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7c47283169a4517723a322.png)
广告成功的第一步是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雷蒙德(Raymond, A. 1968)的广告计数测验。
“一个工作日中,成人被试视听的广告平均数为76一、注意的概念和特征●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四、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1、概念: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由刺激物特点引起,伴有主体情绪上的反应。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本身的特a.强度。
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很重要。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人对事物的兴趣、需要和态度;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二)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概念: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先有内在要求,根据意识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
●(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
●一、实用性信息●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性取决于三个因素:需要、期望和消息的价值(Burnkrant,1976)●二、支持性的信息●人的内驱力使自己对客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行为。
(C.E.Osgood & P.H.Tennenbaum, 1955)●三、刺激性的信息●“审美疲劳”●四、趣味性的信息●广告标题通常发挥了三方面功能:●①尽可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以发挥广告效果;●②诱导人们去看广告的正文和全篇,唤起人们对广告信息的兴趣;●③加深广告宣传的印象,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预期目的。
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情绪是同有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广告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广告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c4b61c55270722192ef7c8.png)
① 广告要恰当地选择受众的真正的或深层的需要为诉求点;②诉诸消费者的优势需要;③ 突出产品的独特功能,满足受众的特殊需要;④找出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心理附加值,迎合受众的多层次需求;⑤发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⑥避免诱发负面需要。
10.广告构思中怎样创造新形象?
7.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和绝对感觉阈限:①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②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阈限,简称为最小可觉差(JND)③绝对感觉阈限(E)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8.知觉的特征和组织原则: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
(soft sell)。(二)①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要;(王姬“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雅士利麦片诉求的是母亲对子女的母爱,脑白金诉求师徒之间的感情,旺旺饼干诉求家庭和睦和对财旺、气旺、身体旺的愿望,小霸王游戏机诉求的是父母望于成龙的心情等。)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超值,物质和精神.如派克笔是身份的象征,金利来代表成功男人的形象,万宝路则是独立、自由、粗犷、豪放的男子汉的象征)③利用情感的迁移;(晕轮效应、明星广告)④利用暗示,倡导流行。(三)①情感诉求不是针对所有受众和产品都有效的诉求方式;②情感诉求是手段而非目的,切勿本末倒置;③ 情感诉求不能只拿“情感”说事,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相辅相成。
14.广告诉求:指通过一定的广告内容和形式对受众进行说服的广告策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告说什么(What to say),二是如何说(How to say),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诉求点和诉求形式。
广告心理学复习重点
![广告心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85b2b7c77da26925c5b04e.png)
P9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P 12 斯科特广告原理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选择P 26 影响青年人(19、20-28、29)行为的心理因素?简答P 35 高收入者的消费心理特征?简答P 36 中等收入者的消费更看重品牌或产品的象征意义填空P 40 复杂的品牌选择策略名词解释优势模式、连续性模式不连续模式名词解释/选择P 48 货架位置对销售量的影响从众性购买行为选择P 49 理性购买行为名词解释P 52 影响例行反应行为的因素?简答P 69 沃恩广告策略的四种类型对应的广告层次效果选择P 75 人们对广告的态度越来越消极填空P 87 界定广告诉求对象的基本要求选择P 98 心理效应模式前四种最早最被广泛认可掌握人物及具体顺序选择P 101 广告的客观心理效应?简答P 109 品牌资产的几个推断选择P 114 品牌资产的核心填空P 123 几大策略的定义及相应的案例选择/名词解释P 126 广告诉求的决策过程选择P 128 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因素简答P 147 品牌的象征意义标志选择P 151 需求层次论作者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名词解释P 155 伍斯德11种常见消费动机填空/选择施塔奇前两种动机选择P 157 广告诉求的心理策略论述/案例P 162 广告说服机制可分几个阶段强化理论/归类评价模式名词解释低卷入学习模式提出者结构选择/填空P 169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170 第一句171第三点第六点填空边缘线索名词解释/选择P 175 品牌态度与广告态度的四种观点简答P 177 品牌态度与广告态度存在的情感迁移的关系填空P 188 呈现结论适用的情况选择P 193 理性诉求名词解释P 198 比较广告的优势和不足?简答P 199 单面和双面论证的使用条件?简答广告诉求的方法理性/情感诉求的方法和类型论述/案例分析P 207 怎样的恐惧诉求引起消费者的态度改变填空P 220 脑力激荡法二旧化一新名词解释启发构思法J W杨创意产生法选择水平思考法倡导者填空P 224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简答P 226认知最省力原则定义及表现名词解释/ 选择P 237-238 报纸及杂志广告不同版面的注意值差异选择P 250 直觉主动性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例子(盲人摸象)P 254 广告语言的感知名词解释P 260 颜色匹配易读性的等级最高和最低选择P 261 知识和经验第一句填空P 264 短时记忆的容量选择/填空P 268 提高广告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简答/案例分析P 272 几种联想规律的例子名词解释/选择P 275 几种语言规律的例子选择P 279提高和巩固品牌知名度的策略简答P 283第三行填空P 289意义性意象性名词解释P 322报纸、电视的心理特性选择P 330________看作是城镇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P 335-336报纸及杂志广告不同版面的注意值差异选择P 341 克鲁格曼观点第三次暴露的作用填空二因素理论两个相对立的因素效应呈现的曲线形式填空P 343广告重复几次出现负效果选择P 344广告重复应注意的方面简答/选择/填空P 351电视广告的视觉表现原则?选择/填空P 359关于标题或副标题的创作原则选择P 365音响的作用简答P 369画面和语言同步与否哪种情况最有利于观众的认知加工选择P 370沃森邓恩对画面应用规则的概况选择P 374波长与颜色的关系选择P 382名人广告的作用效果选择/案例分析P 389 模特的性别与产品一致与否的效果模特使用的传播效果填空/选择P 391 大媒体广告的优点简答。
广告心理复习
![广告心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c2c75c1bb4cf7ec4afed020.png)
广告心理单项选择:1.知觉的选择性:p422.知觉防御:p433.境联效应:p454.知觉的组织原则:p465.操作性条件反射方法:p666.短时记忆量的研究p767.联觉与联想律的运用p908.联想律p92 9.广告创意中的认知策略p98 10.ELM模式的广告心理验证p10811.误导性广告的分析p117 12.广告的理性诉求p125 13.主导动机的表现形式p129 14.高级感情的分类p142 15.“惧怕诉求”p150 16.广告元素的情感因素p15517.家庭结构p202 18.儿童对广告图理解p209 19.品牌传播的美誉度迁移策略(笔记)+p243 20.品牌扩展:线性扩展.类别扩展p246名词解释:1. 悬念广告意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它的始发信息常以提问的方式出现,或者直接突出其带有特色的信息。
在报刊广告中,这种悬念常大片留空,这些特点引起的一个直接心理效果是受众的好奇心。
P.322. 人类的无论哪类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总存在一定的局限。
太小或太弱的刺激无法觉察,而太强的刺激,则又可能导致回避觉察,正如身体回避太烫或太冷的刺激那样。
前者存在着一个下阀限,后者存在着一个上阀限。
那种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值,叫绝对阀限,包装设计亦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有关绝对阀限。
P353. 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
它借助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
利用误导,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的社会效应。
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
P1174. 认知反应理论:当接受者接受和加工传播时所产生的思想会影响说服效果,接受者不是被动地被说服,而是主动地评价信息,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服自己,接受者在评价或批评说服信息时,会由此产生和记住赞成或反对该传播观点的想法,从而影响着态度的变化。
广告的说服可通过刺激人们去记住或推论有关商标产品的信息,而该信息并不一定包含在广告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广告心理学定义: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内容:1传播心理: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媒体接触心理2.说服心理: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3.相关环境影响因素: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4.广告心理效果测定: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5.品牌心理:商品的消费心理、品牌资产6广告人创作心理:广告创作的心理活动、广告主的心理三、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2.是探讨广告传播心理机制、揭示广告活动心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3.调杳法:调杳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4.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的方法。
四、广告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广告心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消费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2.它在吸收、引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广告心理学发展简史: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2.1895年,美国盖尔率采用问卷调杳法3.1901年,斯科特提出把广告的工作实践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和心理学4.1903年,斯科特出版《广告原理》,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六、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告心理学取得巨大发展的体现1.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2.研究机构越来越多3.研究队伍越来越庞大4.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5.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七、年龄差异的心理特征:八、简单的品牌选择策略:1•给商品设计一个显眼、让人爱不释手的包装2.借助于大众媒体,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3.选择适当的时机搞一些促销活动4.高度重视品牌产品的商店中的陈列九、复杂的品牌选择策略:重要变量:各种属性的优劣(信念评价值)和各种属性的相对重要性1.优势模式2.期望值模式3.不连续模式4.连续性模式5.编纂式模式6.理想点模式十、按理性参与程度分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1.非理性购买:忠诚性购买行为,诱惑性购买行为,从众性购买行为2.理性购买行为3.科特勒将购买程序分为五个阶段:A.唤起需要B.资料搜寻,来源:个人来源,商业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C•估计行为D.购买决定E.买后感觉十一、一种问题解决分类购买行为: 霍华德:1.例行反应行为2.有限度解决问题3广泛解决问题十二、以消费者的卷入程度分类:卷入是对产品或品牌的关心程度。
产品可分为咼卷入产品和低卷入产品。
1980年,沃恩将广告策略分为四类:咨询型、情感型、习惯型和满意型高卷入理性产品: 认知—情感一行动咼卷入感性产品: 情感一认知行动低卷入理性产品: 行动一—认知一情感低卷入感性产品: 行动一情感—认知十三、消费者面临的五种购买风险:1. 功能风险:功能是否达到期望水平2. 资金风险:花这些钱是否值得3. 身体风险:是否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有无副作用4. 社会风险:担心自己购买了不良产品,招致别人看不起5. 心理风险:担心自己错误的产品选择回挫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心 十四、按风险高低和消费者的目的分类:1994年,温伯格提出一个产品彩色矩阵的产品分类框架(PCM十五、按广告中理性和感性信息的高低分类: 台湾学者吕玉华(1990):1. 高理性高感性信息2. 高理性低感性信息3. 低理性高感性信息4. 低理性低感性信息 十六、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 1. 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 2. 消费者如何看待广告3. 消费者对广告的评价作用4. 消费者对广告影响力的感受5. 消费者对广告真实程度的看法及对广告的信任度十七、消费者的五种购买角色: 建议者,决策者,出资者,影响者,使用者 十八、策划:策划是广告活动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一场广告运动的成功与失败,有时甚至影 响到一种品牌、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十九、界定广告诉求对象的意义:1. 找到适当的广告诉求点2. 正确地运用媒体3. 选择有效的广告表现手段或方式 二十、界定广告诉求对象的基本要求:能够被明确界定 广告诉求对象范围要足够大 广告信息必须能够通过广告或促销活动送达广告诉求对象 卜一、界定广告诉求对象的标准: 1. 地理区域 2. 城市类别1.23.人口统计学特征4. 心理特征二十二、广告心理效应模式:1.AIDA模式(1925):注意一兴趣一欲望一行动2.科利模式(1961):未知一知晓一了解一信服一行动,DAGMA法3.勒韦兹和斯坦纳模式: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由三部分组成, 认知反应、情感反应、意向反应。
书P70 表二十三、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因素:1.产品的功能用途:单一功用和多种功用,可替代功用和独特功用2.产品的质量:一种购买行为冒风险可能性的大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
3. 产品的价格4.品牌或产品的象征意义5.产品的包装造型6.品牌的知名度二十四、需要: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1. 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3.爱和归属需要4. 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二十五、动机、诱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动力。
诱因是指能够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需要转变为动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是否存在着诱因。
疋疋二十六、迈克尔波特三大竞争策略:差异化、价格、集中化二十七、广告诉求的心理策略:1.诉诸特殊的需要2.激发低层次的需要3.诉诸重要的需要4.强调特点需要满足的重要性5. 激发新需要二十八、态度定义:我们后天获得对某一观念或事物的看法,是我们后天养成并抱定的积极评价、消极评价、感觉或行为倾向。
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
二十九、态度的特点:对象性、习得性、方向性、强弱,稳定性 三十、态度的功能: 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知识或认识功能、价值表现功能、消费者态度的形成理论: 学习论、诱因论、认知相符论 三十二、广告的说服机制:1. 低认知卷入的理论模式( 强化、纯暴露、一致性理论;2. 高认知卷入的理论模式(认知反应模式、认知结构模式4. 精细加工的可能性模式(ELM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佩蒂和卡西奥波提出,书P122表 三十三、睡眠效应:通过品牌认知获得的态度改变效果比较持久,而通过广告态度的情感迁移所获得 的效果是短暂的,其作用会随广告暴露后的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 即所谓的“睡 眠效应”。
霍夫兰提出,是指在信源可信性下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也就是说,传播结束一段时间后,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正效果在下降, 而低可信 性信源带来的负效果却朝向正效果转化。
也称此现象为信息振幅效果定理。
三十四、广告说服的策略:1. 通过品牌认知影响品牌态度2. 通过广告态度影响品牌态度3. 直接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4. 通过企业形象来影响品牌态度5. 公关新闻报道6. 赞助 三十五、广告诉求方法: 1. 理性诉求:a. 比较(使用前后比较、更新前后比较)b. 双面论证(接受者的已有态度,受教育水平,品牌的知识经验,信源的可靠性) 2. 情感诉求:幽默诉求、恐惧诉求、性诉求3. 潜意识诉求:指快速地呈现广告信息,以至于受众意识不到信息的存在,也称阈下广告。
20世纪60— 70年代)熟悉性、低卷入学习、归类评价模式 20世纪70— 80年代)三十六、阈下知觉、隐形广告与韦伯定律1. 感觉阈限:指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 觉阈限两类。
2.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刺激阈限或感觉的下绝对阈限。
能够引起感觉 的最大刺激量称为上绝对阈限。
3. 绝对阈限到上绝对阈限直接的距离是有关感受性的整个范围。
4.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辨别阈限。
5. 隐形广告,又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阈下知觉广告。
是指把产品及服务具有 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 想所感知到的情节的一部分。
在观众关注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传递给观众, 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的广告形式。
6. 韦伯定律:感觉到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而且表现为一定的 规律性,K=A S/S°S 为原刺激量,△ S 为此时的差别阈,K 为常数又称为韦伯率。
三十七、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广告的注意原则,视知觉原理,语言理解,记忆原则 三十八、补充: 大卫奥格威:科学 威廉伯恩巴克:艺术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伯莱恩:1907年,两因素理论人的记忆系统:感觉记忆(顺势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过程:识记一一保持一一提取 三十九、注意的定义、分类、特点:1. 定义:2. 分类:3.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四十、广告如何引人注意(印刷类): 1. 在报纸广告版面形状上突破四方形模式,给读者耳目一新 2. 尽可能的采用大版面广告3. 适当的利用箭头之类的东西引导读者的视线4. 插图要尽可能大5. 插图中最好有人物模特 四十一、知觉推论、镜联效应、广告的知觉防御: 1. 知觉推论:人由自己的经验根据线索对客体做出某种结论 2. 镜联效应:指上下联系或知觉情景对知觉结果的影响3. 广告的知觉防御: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 阻滞或反 应缓慢,导致知觉防御系统起作用。
四十二、错觉与误导性广告1. 错觉: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 主观歪曲的知觉。
错觉是由物理的、生物的、和心理的多种因素引起。
构成了观众真实观看到或通过联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2. 误导性广告:借助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
四十三、格式塔学派认知过程的组织原则:图形和背景;完整性、相似性、接近性、对陈性、连续性原则四十四、受众的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四十五、认知失谐定义: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了许多经验和知识。
这些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在人的大脑里会形成一定的定势,也就是形成了习惯性思维。
当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突然以一种反常的方式出现时,业已形成的定势就会被破坏,出现认知失谐现象,通俗的讲就是认知的反常态。
四十六、广告语言及感知:广告语言的感知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器官接受文字或语音符号,对字词做出正确的识别和辨认。
对广告语言的感知是理解广告语言的基础,受众只有在对文字或语音符号做出正确的识号,别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