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说课稿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邵欣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邵欣。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五册。《登高》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六课《唐诗三首》的第二首。本册书共设置四个单元,依次是“人生的五彩梦”“爱的生命的乐章”“深邃的人生感悟”“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学生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有追求、有爱心、会思考、勇担当的栋梁之才。
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包括《逍遥游》《唐诗三首》(《蜀道难》《登高》《锦瑟》)四篇文章和自读文本《读<伊索寓言>》。学习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进行解读;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诗歌通过写登高所见所感,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再现了一位忧国忧民、伤心伤己的诗人形象。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诗歌语句,学会运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
(2)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术语,规范答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体味诗歌意蕴深远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探究诗歌中的的情感,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
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深沉感情。
(2)通过课后作业,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
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
二、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学生在必修三:《氓》《行行重行行》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雨巷》《错误》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解读的方法。
(二)已有经验:初中时学习过杜甫的《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对杜甫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
(三)已有学习习惯:阅读诗歌可抓住意象;会结合诗人经历把握诗歌主旨;鉴赏方法掌握较少,主旨不能全面概括。
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将采用我校一直推行的“三段(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融升)五步目标教学”模式和我们语文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理念指导下的“目标教学”教学模式。
【设计意图】:这种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创设出了和谐、开放、平等的课堂。
四、教学设计
设计本堂课时,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前准备:为了知人论世,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唐之韵一代诗圣》,并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收集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二)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预设时间3分钟)
2、自主学习重温经典(预设时间5分钟)
3、合作探究展示成果(预设时间25分钟)
4、达标检测当堂反馈(预设时间10分钟)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预设时间2分钟)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预设时间8分钟)
学生齐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重阳节,本是一个登高祈福的日子,而此时的杜甫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似乎已经走到生命的晚秋。他远离家乡,孤独一人在外漂泊,而此时,他时刻关心的国家正处于战火纷飞之中。杜甫登高远望,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不禁高声吟出这首千古绝唱----《登高》。
【设计意图】:由相关的诗歌导入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既能引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重温经典(预设时间10分钟)
本环节围绕“知人”与“论世”两个模块展开。
1、知人
(!)你知道杜甫的哪些诗作
(2)杜甫的诗给你什么印象
(3)杜甫这个人给你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把握诗人的创作特点和性格特征,为后文分析文本作铺垫。
2、论世
(1)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情况,介绍杜甫的经历。
(2)教师概括,引入背景:
读书壮游——长安求职——战乱流亡——漂泊西南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前查找资料并学会归纳概括。只有充分了解诗人的性格特点和所处时代背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诗歌创作。
(三)合作探究展示成果(预设时间20分钟)
1、初读,整体感知,感受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划分诗歌的节拍、标明诗歌的韵脚,体味
诗歌的韵律美。
2、再读,深入体验,体会诗歌的情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3、品读,品评词句,感悟诗歌的意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要学会进行理性思考。
因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探究一:首联和颔联写了哪几种景物从中可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风(急):身体冷,心里凄凉
天(高):天地广阔,更使人感到渺小、孤单
猿(啸哀):悲凉
渚(清)沙(白):颜色上的清冷
鸟(飞回):孤独痛苦
(无边)落木(萧萧下):①落叶飘零,韶光易逝,生命短暂
②落叶归根,漂泊生活几时休加重乡愁
(不尽)长江: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教师点拨】:联系杜甫此时的处境,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会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