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脱硫
液化气脱硫工艺现状分析
液化气脱硫工艺现状分析液化气脱硫工艺是指对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化氢进行脱除的工艺。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污染的重视,液化气脱硫工艺在化工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液化气脱硫工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液化气脱硫工艺的主要方法液化气中的硫化氢是一种有害的气体,不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对液化气脱硫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液化气脱硫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工艺方法:1. 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通过将液化气通入含有分散在其中的化学吸收剂的吸收器中,利用吸收剂与气体中的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硫化氢从气体中脱除。
常用的吸收剂有醇胺、乙二胺等。
化学吸收法能够将硫化氢脱除率达到较高水平,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吸收剂,并且在后续的再生过程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
2. 生物脱硫法:生物脱硫法是指利用一些特定微生物对液化气中的硫化氢进行生物氧化反应,从而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盐或者硫,达到脱硫的目的。
生物脱硫法具有脱硫效率高、耗能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存在微生物生长慢、对气体成分要求高、操作复杂等缺点。
3. 传质脱硫法:传质脱硫法是指利用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作用,将液化气中的硫化氢传送到液相中去。
传质脱硫法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但是脱硫效率和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且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条件和需要。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化气脱硫工艺方法,或者进行工艺的组合应用。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液化气脱硫工艺在制气、天然气液化、LPG储罐、地下储罐以及分装装置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液化气脱硫工艺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在液化气脱硫工艺方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量技术装备和工艺设备逐步更新升级。
在传质脱硫、化学吸收脱硫、生物脱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2. 成本不断降低:随着液化气脱硫工艺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其成本不断降低。
液化石油气的硫含量标气
液化石油气的硫含量标气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的清洁燃料。
在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燃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的定义、影响因素、标准要求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指的是单位体积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硫的质量。
硫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控制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原料和生产工艺。
原料的硫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
一般来说,原油中的硫含量越高,经过加工后得到的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也会相应升高。
另外,生产工艺中的一些操作参数和技术手段也会对硫含量产生影响。
例如,脱硫工艺的选择、操作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等都会对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普通液化石油气,硫含量不得超过10mg/m³;对于车用液化石油气,硫含量不得超过5mg/m³。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减少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发生。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效率,延长使用设备的寿命。
为了控制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脱硫工艺对原料进行处理,降低硫含量。
常用的脱硫方法包括催化剂脱硫、吸收剂脱硫和氧化脱硫等。
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低硫液化石油气产品,避免使用高硫液化石油气。
此外,也可以通过改进燃烧设备和控制燃烧工艺,减少硫的排放。
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和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控制原料和生产工艺,制定合理的标准要求,以及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民健康。
液化石油气脱硫工艺探讨及应用
青的溶剂 , 还可以作为裂解 乙烯 的原料 ; 甲烷、 乙烷 及重碳四可作 为工业及 民用燃料 。随着精细化工、 材料工程的深入研究 , 液化石油气 的更 多用途将会 被人们所发现和应用 。
2 液化 石 油气脱 硫 的必 要性
无论含硫 的液化石油气 是做燃 料还是化工原 料, 均需要脱硫 , 经脱硫工艺脱硫后液化石油气可以 防止设备、 管道的腐蚀 ; 防止液化石油气后续深加工 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 中毒 ; 防止环境污染等… 。
山 东 化 工 S H A N D O N G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nt Y
Zn O +H2 S— —— + Zn S+H2 O
2 0 1 3年第 4 2卷
等。
Me r i c h e m 纤维 膜 工 艺 脱 出硫 醇 原 理 为 纤 维 膜
溶性盐类 , 醇胺是一种弱 的有机碱 , 在2 O一 4 5 o 【 = 下 可与液化石油气中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和酸式硫
含硫化合物等杂质 , 一般不含有烯烃 。液化石油气 的用途十分广泛 , 如利用烯烃可 以合成高辛烷值的 汽油组分, 如: 利用其 中的异丁烯和 甲醇醚化生成 甲 基叔丁基醚 ; 利用丙烯 可 以用 来生产 聚丙烯、 丙烯
4 . 1 脱除液化石油气 中无机硫硫化氢工艺 目前 液 化 石 油 气 脱 除 硫 化 氢 , 湿法 主要 采用 胺
洗 或者 碱洗 脱硫 ; 胺 洗 脱硫 主要 用脱 硫剂 为醇胺类 , 如: 一 乙醇胺 、 二 乙醇胺 、 二异 丙 醇 胺 、 N一甲基 二 乙
田伴生气) 经加压、 降温、 液化得到的一种无 色挥 发 性气体 。炼厂气 主要是在原油加工过程 中, 经常减 压蒸馏 、 催化裂化、 催化重整 、 加氢裂化等装 置产生 的大 量 C 2一C 4小 分 子 烃 类 , 其组成成分主要为 C 2
石油化工脱硫方法
石油化工脱硫方法随着环保和市场对石化产品中硫含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石油化工中硫化物脱除,尤其是较难脱除的有机硫化物脱除方法已成为各石化企业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有机硫化物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加氢转化、生物脱除技术、超生婆脱硫、沸石脱硫、液相吸附脱硫、离子液脱硫等,展望了有机硫脱除技术发展远景。
关键词:有机硫;脱除;石油化工随着世界范围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人们对石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燃烧后形成SO2、SO3继而与大气中水结合形成酸雾、酸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硫化物含量限制。
世界各国对燃油中的硫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以汽油为例,2005年欧美要求含硫质量分数降低到30×10-6~50×10-6,至2006年,欧洲、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要求汽油中硫含量低于10~50µg/g,甚至提出生产含硫质量分数为5×10-6~10×10-6的“无硫汽油;”自2005年起,我国供应北京、上海的汽油招待相当于欧洲Ⅲ排放标准的汽油规格,即含硫质量分数低于150×10-6。
为了满足人们对石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和维护生产安全稳定进行,石油化工各生产企业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脱硫工气。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硫化物可分为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较容易脱除,本文就比较难脱除的有机硫脱除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1 加氢转化脱硫天然气、液化气、炼厂气、石脑油及重油中常含有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羰基硫和噻吩等有机硫化物,热分解温度较高,且不易脱除。
加氢转化脱硫技术是最有效的脱除手段之一。
有机硫在加氢转化催化剂作用下加氢分解生成硫化氢(H2S)和相应的烷烃或芳烃,生成的H2S可由氧化锌等脱硫剂脱除达到很好的脱除效果。
近年来,国外开发出几种典型的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新工艺,如ExxonMobil公司的SCANFining工艺和OCTGAIN工艺、LFP公司的Prime-G+工艺和UOP公司的ISAL工艺;在中内,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针对我国FCC汽油的不同特点,开发出了OCT-M、FRS和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并在国内石化企业得到成功应用;还开发了FH-DS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柴油加氢装置[1,2],此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开发出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及芳构化工气技术Hydro-GAP[3]。
干法脱硫解决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不合格问题
中 图分 类号 : E 2 . 3 T 644 1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1 3 2 0 )4—0 0 —0 1 0 —14 ( 0 2 0 05 4
De u f r z to o s l u i a i n f LPG o s l e diqu lf c to pr b e t o v s a ii a i n o l m i o e o r so ts n c pp r c r o i n e t
析发 现 , 化 石 油 气 中 铜 片 腐 蚀 超 标 主 要 是 因 为 液
1 侧 线试验
部 分 装 置 在 液 化 石 油 气 经 胺 液 处 理 后 , 用 碱 采
洗的方法除去残存 的 H s和总硫 , 由于液相夹带 2 但
Ab ta t sr c :Th o t os let epo lm fds u l i t n i o p rc ro in ts u ih h d o er u et ov h rb e o i ai c i c p e rso etd et hg y r — q fa o n o o
XU . i Li n b
( rmai l t f n gz erc e cl o ,L d , i g uNa j g2 0 4 ,C ia A o t sPa c n o Ya teP t h mi . t . Ja s n i 1 0 8 hn ) o aC n n
g n s ld o c n rt n i P atrM DEA ram e tweeiv tg t d e uf ec n e ta i L G fe i o n te t n r e iae .Aciae a b n,moe u ns tv td c r o l — c lrse ea dt euf rz t n s r e t r sd t e v d h d o e u f efo L G . et t a iv n wod s l iai b n sweeu e o rmo e y rg n s l d r m P Th e u o o i s r u t h w e h t “ r eh d” te t e tb b v - e t n d mae il a fiin l ov h s e l s o d t a d y m to s r m n y a em n i e tras cn ef e t s le t e a o o c y p o l o i u l i t n i p rc ro in t t r be m fds ai c i c p r s e . q f a o no e o o s Ke r s d s l rz t n;h d o e uf e ywo d . euf ia i u o y rg n s ld ;LP ;c p e ro in t t i G o p rc o s e o s
焦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运行状况分析及其优化
1 概
述
在 3 0rg m 0 / 。以下 。 a
中 国石 油化 工股份 有 限公司 茂名 分公 司焦化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 置采 用 L TH i . R液膜传质 F
工艺 , 设计 处理 量 1 / , 20 5th 于 0 8年 8月建 成 并 投 入使 用 。在 原 料 总 硫 质 量 浓 度 不 大 于 510 0 mgm / 时 , 精制 液化 石油气 总硫 质量 浓度 可控制
况下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效果好 , 碱渣排放量较常规工艺减少 8 % 以上 。在满足脱硫要 求的前提 下, 0 碱液使用周 期 延长 , 经济与环保效益明显。同时也找 出了焦化装置劣质渣油原料 比例较高时 , 置脱硫 醇系统运行效果不理想 , 装
净 化液化石油气总硫出厂指标 高的原 因。 关键词 : 焦化液化石油气 纤维液膜 脱硫醇 碱液再生
21 0 1年 1 2月
炼 油 技 术 与 工 程 P T 0 E M R FN R N I E RN E R L U E IE Y E GN E I G
第4 1卷第 1 2期
焦 化 液化 石 油 气 脱 硫 醇 装 置运 行 状 况 分 析及 其优 化
陈庆华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 司茂名分公 司, 东省茂名 市 5 50 ) 广 2 00
炼
油
技
术
与
工
程
2 1 年第 4 01 1卷
() 1 装置 工 艺 操 作 平 稳 , 精 制 液化 石 油 气 但 总硫未 能达 标 , 总 硫 波 动较 大 且 碱 液再 生 效 果 且 差 。20 08年 9月 1日起 通 过 加 大 氧 化 风量 后 碱
低 流量 。氧化风 量调低后直接导致再 生效果下 降。 ( )循 环碱 液质 量 的好 坏直 接影 响到精 制液 2 化石 油气 总硫 高低 , 环碱液 质量好 ( N O 循 即 a H浓
双氧水给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氧水给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引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开篇介绍,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本文将详细讨论使用双氧水进行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的相关内容。
液化石油气脱硫是指从液化石油气中去除硫化物化合物的过程,目的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硫化物化合物是液化石油气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气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液化石油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液化石油气脱硫技术中,双氧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和氧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双氧水具有优异的氧化性能和催化活性,可以有效地将硫化物化合物转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化合物。
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双氧水在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中的应用和作用机理。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将介绍双氧水的性质和应用,包括其化学性质、反应特点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
接着,我们将探讨液化石油气脱硫的背景和需求,包括液化石油气中硫化物化合物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双氧水在液化石油气脱硫中的作用,评估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双氧水在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双氧水在液化石油气脱硫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脱硫效率,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分章节的介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1. 引言1.1 概述:介绍液化石油气脱硫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提及双氧水在脱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简要说明本文的章节组织和内容安排,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概况有所了解。
1.3 目的: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概括研究效果和观点的目标。
炼油厂液化石油气胺法脱硫工艺设计优化
进入溶剂再生塔 , 脱除 H s和 C O 等酸性气后 的 贫溶 剂返 回到 脱 硫 抽 提 塔 循 环 使 用 。本 文 以 Ⅳ 一 甲基二 乙醇胺 ( D A) M E 溶剂为例对 L G脱硫塔 P 的工 艺设 计 和操 作条件 等进行 探 讨 。
1 1 L G脱 硫 的工艺 计算 . P 醇胺是 一种 有 机 弱 酸 , 碱 度 随 着 温度 的升 其 高 而减 弱 , 甲 基 二 乙 醇 胺 吸 收 H S生 成 硫 化 Ⅳ一 物 , 化学方 程式 如下 : 其
流 比等 。
收稿 1期 :0 6—1 —0 。 3 20 1 9
目前 , 国炼 油厂 L G脱 硫精 制 主 要 采用 的 我 P 方 法 有 Meo 提一 相 催 化 氧 化 法¨ MO O rx抽 液 、 Y X 催化 氧化 法 和 Mei e 纤维一 膜接 触 器 碱处 理 rhm c 薄 技术 等 。 以上 脱 硫 采 用 的工 艺 基 本 相 同 , : 即 L G在 脱硫 抽 提 塔 内与贫 胺 液进 行 逆 流接 触 , P 吸
2 2C 3 2 R N H +H S一 ( 2 H H )H R N C 32 S 2 2 H H S RN C 3 H ( 2 C 3 2 H2 一 R N H ) S+ S
的杂 质 中除含 有 H s和 C 酸性 组 成 外 , 含 在 会对 下 硫 c, 这 游产 品加工 、 境 保护 和设 备 防腐 蚀 等方 面 造 成 环 非 常不 利的影 响 。 Sm c公 司提供 的 P O 17 0软 件 中有 大 isi R /1 .
作者 简介 : 钱建兵 , 工程师 ,9 8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学 ( 19 北 京 ) 获学士学位 ,0 5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 , , 20 获硕士学位 。发 表论 文 l O多篇 , 申请专 利 四项 。现从 事石 油化工 的工艺模 拟和设备 设计 。联 系电话 :52— 6 26 0 O 1 6 50 9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脱硫
除硫化 氢 、硫 醇 、元 素硫及 酸 性化 合 物 ,为此 开展
了 以下 试验 分 析 。
3 效 果 检 查
该 精脱 硫 装 置 投 运 以来 ,运 行 状 况 一 直 良好 ,
2 试 验 分 析
现 场试 验后 ,对 L G脱 硫 效果 进行 了分析 。 P
2 1 固 定 床 脱 硫 剂 装 填 影 响 脱 硫 结 果 .
但 基 于 工 艺 原 因 ,无 法 实 施 。
H。 S分子 在 碱 性 液 膜 中溶 解 及 离 解 而 进 行 的 脱 硫 ,除脱硫 剂本 身 具有 一定 碱度 外 ,装置 内环境
为碱 性也 是有 利 的 ( 含 一 定 的 氨 ) 如 ;水 份 含 量 对
脱 硫 剂至 关重 要 ,以 1 为 宜 ,气体 中水汽含量 以 O 接 近或达 到 饱 和状 态 为好 ,如 在 2 O℃ ~4 C水 汽 0。
化 物 ;脱 硫剂
脱硫 剂 性能 是影 响脱 硫 净化 度 的关键 因素 。试
l 前 言
硫化 物 是造 成 L G 产 品 铜 片腐 蚀 和 设 备 管 道 P
验 表 明 , 三 元 金 属 氧 化 物 脱 硫 剂 ,硅 铝 酸 盐 为 载
体 ,穿 透硫 容 可 达 3 . ,是 一 种 适 合 于 中低 温 35
油 气 田地 面 工 程 第 2 9卷 第 6期 (0 0 6 21. )
5 7
d i1 . 9 9 j is . 0 6 6 9 . 0 0 0 . 3 o :0 3 6 / .sn 1 0 — 8 6 2 1 . 6 0 0
油 气 田 液 化 石 油 气 脱 硫
高 岩 大庆油田 化工有限公司轻烃分馏分公司
液化石油气工艺流程
液化石油气工艺流程液化石油气工艺流程是将原始的石油气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最终转化为液态石油气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液化石油气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始的石油气经过去除杂质的工序,包括脱硫、脱乙烯、脱烯烃等。
通过催化脱硫,能够有效去除原油中的硫化氢、二硫化碳等硫化物,降低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脱乙烯是利用催化剂将石油气中的乙烯转化为乙烷,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而脱烯烃则是通过液相催化的方法,将石油气中的烯烃转化为饱和烃,使其更容易液化。
接下来,经过压缩工艺,将原始石油气压缩成液体。
通过增加气体的压力,能够使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增加气体的密度,使其更容易转化为液体。
压缩工艺还能够提高石油气的储存密度,减小储存空间。
然后,利用冷凝工艺将压缩后的石油气冷却、冷凝成液体。
冷凝过程主要是通过降低石油气的温度,使其达到液化的条件。
一般采用液化天然气(LNG)工艺进行冷却,其中通过高效的冷凝器使石油气中的水分和杂质等被冷凝并去除,从而使其达到液态。
经过冷凝工艺后,液化石油气还需要进行分离工艺,将其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
分离工艺主要是通过减压和蒸发两个步骤进行的。
首先,在减压阶段,通过将压缩液体降低压力,使其进行蒸发。
然后,在蒸发阶段,利用蒸发器将液体进行蒸发,使其中的不同组分按照沸点的不同而蒸发或凝结,从而实现分离。
最后,通过调节和控制系统,将液化石油气进行储存和运输。
液化石油气通常储存于特殊设计的大型储罐中,以保证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运输过程中,液化石油气通常采用钢制罐车或集装箱进行运输,以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液化石油气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去除杂质、压缩、冷凝、分离、储存和运输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串联和协调,使得原始的石油气能够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转化为液态石油气,使其更加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
这种工艺流程的建立和优化,对于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脱硫脱硝的方法
脱硫脱硝的方法
脱硫脱硝是一种常用的环保技术,用于减少燃煤发电厂和工业设施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脱硫脱硝方法:
1. 燃料选择:使用较低硫含量的燃料可以直接减少SO2的排放。
替代煤炭的清洁燃料如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LPG)通常具有更低的硫含量,因此能够降低SO2的排放。
2. 燃烧改进:改进燃烧过程能够降低NOx的生成。
通过调整燃料与空气的比例、改变燃烧器设计和优化燃烧温度,可以有效地减少NOx的生成。
3. 喷射剂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脱硫,它通过喷射石灰石浆或石膏水溶液到烟气中,与SO2反应生成石膏,然后通过气固分离器去除石膏。
喷射剂法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
4. 湿法脱硫:湿法脱硫是一种有效的脱硫方法,它利用吸收剂如石灰石、石膏或海水中的氢氧化钙来吸收烟气中的SO2。
这些吸收剂与SO2反应生成硫酸钙或硫酸钠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或沉淀去除。
湿法脱硫技术可以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
5.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CR是一种常用的脱硝技术,通过在烟气中添加选择性催化剂如铜、钒或钨,以及氨或尿素作为还原剂,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
SCR
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选择性,可以在工业设施和汽车尾气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脱硫脱硝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固定床液化石油气脱臭催化剂和活性炭脱硫剂的研制
固定床液化石油气脱臭催化剂和活性炭脱硫剂的研制李国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省济南市)摘要:在实验室研制出新的固定床液化石油气硫醇氧化催化剂和活性炭脱硫剂。
催化剂以烘干拟薄水铝石和一种或几种金属的混合物混捏制成,活性炭脱硫剂则为浸渍活性组分后的活性炭。
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高且稳定性好,在试验条件下,运行内,甲基硫醇的脱除率在以上;活性炭脱硫剂的硫容可达。
主题词:液化石油气脱臭氧化催化剂活性炭法脱硫吸附剂研制硫有机物目前国内外普通采用的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是工艺,其原理是将硫醇转化为危害较小的二硫化物,这是一个需要碱性环境的反应,一方面产生大量的废碱液污染环境,又可能因碱性不够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另一方面转化的二硫化物仍存在于中,因而必须开发脱硫活性和稳定性好且价廉的催化剂。
本文介绍的试验研究工作研制了一种新的氧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可把中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然后再用研制的改性活性炭将其脱除,使的总硫含量达到标准。
在常温常压下,该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活性稳定性。
试验方法硫醇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将金属盐、烘干拟薄水铝石、造孔剂、粘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混捏、挤条、烘干、焙烧制得硫醇氧化催化剂。
活性炭脱硫剂的制备将活性组分和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把活性炭浸渍其中,使其负载上一定量的活性组分和助剂,经干燥、焙烧制成活性炭脱硫剂。
硫含量测定中的各种形态硫的含量采用型微量硫分析仪测定。
硫醇氧化催化剂活性评价评价催化剂活性的试验装置流程见图。
反应器由!的玻璃管制成。
催化剂尺寸为(!),装量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硫醇氧化反应器内反应,反应空速为,尾气经测试后放空。
图试验装置流程—钢瓶;—减压阀;—缓冲器;—三通;—截止阀;—转子流量计;—硫醇氧化反应器;—活性炭吸附反应器催化剂脱硫容的确定采用精脱硫硫容评价条件测定催化剂脱的硫容,测定流程见图。
催化剂粒度为目,装量为,空速,常压,反应温度(有时为),原料气为与的混合气,进口气体含量,反应后气体用微量硫分析仪测定,待连续次测定出口气体中含量大于时,认为硫已穿透催化剂,最后卸出催化剂,用燃烧中和法测定催化剂的硫容。
催化氧化脱硫醇工艺应注意什么?
催化氧化脱硫醇工艺应注意什么?催化氧化脱硫醇〔脱臭〕是将液化石油气、催化汽油或航空煤油用磺化酞菁钴〔或聚酞菁钴〕碱液为催化剂, 用抽提和氧化方法将其中的硫醇转化为无臭味、腐蚀性小的二硫化物的工艺过程。
能提升石油产品的抗氧化性, 改善使用性能和减少燃烧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催化氧化脱硫醇是一种精制石油产品的工艺, 依据精制对象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 分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工艺流程。
液态烃脱硫醇采纳抽提一步流程, 经催化剂碱液抽提水洗后就送出装置。
溶于碱液中的硫醇以硫醇钠状态存在, 并进一步与空气氧化生成二硫化物, 在分开器中与碱液分开。
汽油脱硫醇采纳抽提和氧化二步流程。
经催化剂碱液抽提后的汽油进入氧化塔, 把残余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 去除其恶臭味。
氢氧化钠是腐蚀性很强的碱, 在配制催化剂碱液时最容易发生碱灼伤事故。
碱液管线, 盛碱容器也容易腐蚀泄漏。
配制时假设碱罐盛装液面太高, 搅拌碱液压缩风开得过快过猛, 会把碱液溢出、沾上身体, 造成人体灼伤事故。
含硫醇钠碱液经与空气氧化后生成二硫化物, 至分开器进行分开。
分开器制定有分开柱, 筛网破沫结构。
分开柱液面控制不好, 碱液和二硫化物会窜入尾气系统, 放空管线窜碱, 造成操作压力波动。
分开器碱液界面过高, 可能使碱液窜入二硫化物管线, 不仅影响二硫化物焚烧处理, 还造成催化剂碱液损失。
催化汽油经抽提脱硫醇后和催化剂碱液、压缩空气一起进入氧化塔进行氧化脱臭。
进塔的各物料量比例控制不当, 特别是压缩空气压力波动会使汽油和碱液窜入压缩空气管道, 造成操作波动, 甚至引起爆炸事故。
在配制催化剂碱液时要穿戴好防碱护品, 慎重操作, 严防碱液沾上人体。
注意碱液罐及工艺管线泄漏。
配制罐的碱液面不能太高, 要缓慢通入压缩空气搅拌。
罐的四周要设置冲洗水龙头。
假设沾上碱液时应迅速冲洗。
避免分开器的分开柱、破沫网、格栅等内部结构件腐蚀损坏, 以坚持其优良的破乳分开效果。
罐体上的液面计, 液面控制系统要灵活好用, 分开器的界〔液〕面操作要控制在一定范围, 以防止碱、二硫化物窜入尾气放空系统, 以及把碱液窜入二硫化物管道。
液化石油气脱硫方法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胺的特点 , 分析 了夹带胺 液的原 因, 从工艺和设备上 给出了解决问题 的办法。此外 , 还推荐 了两种用 于 LG脱硫塔的高效填料 , P 可以有效提高 LG质量和脱硫塔的处理能力。他们以 N一甲基二乙醇胺( D A P M E) 溶剂为例对 L G脱硫塔的工艺设计和操作条件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 P 溶剂的循环量不宜小于 LG进料 P
余 昌斌 , 李建 , 谭耀
( 茂名市 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 东 茂名 550 ) 广 200
摘要 : 液化石油气的脱硫方法及技术是液化石油气生产与检测 中 的关键 技术 。文 章综述 了干法脱 硫 、 湿法脱 硫 、 分离法 膜
脱硫 、 生物脱硫 、 电子柬照射法及 微波法脱硫等脱硫 技术 。
关键词 : 液化石油气 ; 脱硫 ; 检测 中图分类号 :E 2 . T 64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50 20 )4 02 4 17 —69 (08 0 —0 1 —0
液化 石油气 的杂质 中除含 有 H S和 C 酸性 组成外 , 2 0等 还含 有硫 醇 、 醚 、S , 硫 C 2等有 机 硫 , 这些 硫 的存
1 3 膜 分离 法脱硫 .
膜分离法是利用半渗透膜的选择性和膜两侧的能量差将气体中的 Hs c 2 2、 o 与其他组分分离。但是
复杂的制膜工艺使得膜系统造价昂贵 , 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 目 前美 国和加拿 大几家公司利用
这 一技术 分离 天然 气 中的 HS和 C 2 O 。缪 希 平 研究 了纤 维 液 膜 接触 器在 液 化 石 油 气 脱 硫 工 艺 中 的应
胺( D A 等。特别是 M E M E) D A法 已经成为炼厂气、 天然气脱硫最主要 的方法。钱建兵等…根据脱硫工艺特 点, 对脱硫塔工艺设计提出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 , 并给出了塔填料流体力学 、 塔内件的设计计算
固定床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硫醇
化吸收法是液化气脱硫醇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液化气; 硫醇 ; 脱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 : T E624. 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1143( 2002) 05- 0023- 03
Techniques for removal of mercaptan from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 LPG)
X U Guo qi ng , XIA O Mei ( Shengli Petrochemical Works, Shandong Dongying 257000, China) Abstract: L at est t echniques for removal of mercapt an compounds f rom liquefied pet roleum gas ( L PG) in f ix ed bed w ere review ed. 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iques w ere discussed. It w as pointed out that cat alyt ic ox idat ion absorpt ion t echnique represents the trends of development in t his field. Key words: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 G) ; mercapt an; removal CLC number: T E624. 5+ 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 1143( 2002) 05- 0023- 03 属的羰基化合物络合脱除法 ; 使用活性炭、 分子筛、 改性天然沸石、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脱除方法以及生 物催化脱硫醇法等。本文主要介绍炼油厂 LP G 脱 硫醇的新技术。
液化石油气脱硫工艺概述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液化石油气脱硫工艺概述课程名称:前沿讲座结课论文考生姓名:张言斌学号: 2014210721 所在院系:新能源研究院专业年级: 2014 化学工程指导教师:周广林完成日期:2015年1月9日前沿讲座结课论文摘要液化石油气的杂质中除含有H2S和CO2等酸性组成外,还含有硫醇、硫醚、二甲基二硫醚、CS2等有机硫,这些硫的存在会对下游产品加工、环境保护和设备防腐蚀等方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液化石油气的脱硫及其硫化物的检测是液化石油气生产与检测中的重要环节。
脱除硫化物的方法和技术日渐发展和成熟,液化石油气脱硫的方法很多,在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大类[1],近年来又发展了液膜脱硫技术,分子筛吸附脱硫,ThiolexSM技术,催化氧化-吸附结合法,等离子体法,生物脱硫法[2],电子束照射法和微波法等[3]。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含硫物;脱硫工艺;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于炼油厂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常减压、加氢裂化、连续重整等装置,其主要组分是C3和C4烃及少量C2和C5烃类,还含有硫化氢(质量浓度约0.01%~4%)、硫醇(质量浓度约1~9000mgS/Nm3)、硫醚(质量浓度0~100mgS/Nm3),COS 等硫化物。
常减压、加氢裂化、连续重整装置的液化气因烯烃含量少,大部分是丙烷、丁烷等饱和烃。
如果作为民用液化气,则精制后的总硫质量浓度满足不大于343 mgS/Nm3产品质量标准即可;如果作为下游装置的化工原料,如生产丙烷、正丁烷、异丁烷等,则总硫质量浓度通常控制在100 mgS/Nm3以下,越低越好;催化裂化、焦化装置产的液化气因含有高附加值的丙烯、异丁烯,为满足气体分离装置分离丙烯、丙烷和C4,必须将精制液化气总硫质量浓度脱除至小于100 mgS/Nm3以下[4]。
由以上产品的质量标准可以看出,液化石油气的脱硫是液化石油气净化精制工艺中极为重要的步骤,液化石油气的脱硫工艺也成了研究、探索、优化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