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都江堰
《都江堰》说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
三、教学目标
《都江堰》不同于一般的游记, 游记一般都是描述美丽的风景,而后 抒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而本 文却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 的人文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基本字词,品味 文中富有意蕴的散文语言,提高对散文语言的感 悟能力。
兵马俑,并让学生说说感受。
• 然后把“都江堰”的图片再展示给大家 由此引出“都江堰”。
•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对都江堰做初步了解。 (修建时间、地点、修建者、工程组成 及作用、评价)师生交流补充.
• 中间穿插课件展示都江堰水景图,教师 讲授都江堰水利工程组成及作用,给学 生以直观的印象。
3、出示并解说本文学习目标。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点思想是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为基本教学模式, 以文本为载体,立足诵读和语言的体味,借助想象和联想,灵活地 诱引学生用心领会散文语言,深入思考文化的精义。教学过程中以 学生为主体,以文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主要采用如 下的教法与学法。 情境法——图文并茂,情境激趣 合作法——讨论解疑,重点突破 探究法——个性解读,想象迁移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
1、提问:
•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 了我们呢?(举例说一说)
• 明确:不仅仅是风景.文物也好,古迹也 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 设计目的:将学生引人本课的主题——精 神,文化
• (简介余秋雨散文的特点——文化散文)
2、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名胜古迹 (文明的碎片):莫高窟、圆明园、长城、
2、教材内容
《都江堰》是余秋雨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看似在写“都江堰”, 其实作者想通过“都江堰”表现自己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洞 察,是赞扬李冰冰清玉洁的人格,赞扬一种勤政为民的价值观,以鉴 古知今为目的,将学生带入一种思考文明古迹里暗含的人文精神和积 极向上的政治理念的深沉境域,让学生了解李冰的人格,从而形成自 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它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都不可忽视。
都江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都江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材解析1.1 教材概述《都江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是为高中课程而编写的一本教材。
该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及中国现代小说。
其中,本教案将重点讲授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
1.2 教材特点本教材以现代性为特点,旨在通过现代诗歌与散文的阅读,让学生领略到现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本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课程简介2.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和理解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文化背景;•掌握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与表现形式;•培养对现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2.2 课程内容2.2.1 课程一: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本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现代诗歌的写作背景•现代诗歌的表达手法•现代诗歌的主题与内涵2.2.2 课程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本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现代散文的写作环境和时代背景•现代散文的表现手法•现代散文的主题与内涵三、教学方法3.1 阅读分析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诗歌或散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主题、意境等进行深入解读。
3.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和见解,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3 课后写作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笔记的书写,包括对文本的整体感受、要点摘录等。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测验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包括文学常识、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等。
4.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估,包括对文本的理解、归纳能力、逻辑性等方面的评估。
4.3 课程总结针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进行初步的教学评估。
五、小结通过本教案的讲解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都江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的特点和课程目标,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都江堰课件(44张)
背景回放
《都江堰》选自《秋雨散文》,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全书的成 就与风格,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岷江干流上,是两千多年前,战国 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率领当地百姓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直 到现在它还造福人民,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 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5.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 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点拨]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极不擅长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 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 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 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田间 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都江堰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 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 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
成就: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 忆文学《借我一生》,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 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等。
评价: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 不失其丰赡高深。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 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四、近义辨析 1.浸润·滋润 浸润:①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液体能附着在固体上的现象; ②(液体)渐渐渗入。滋润:①饱含水分,不干枯;②增加水分, 不使干枯。 例句:①都江堰的水流不像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 润、节节延伸。 ②附近的湖水滋润着牧场的青草。
2.浚理·治理 浚理:疏导,治理。治理:控制管理;整治,整修。 例句:①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 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既具体又质朴。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都江堰课件(26张)
4 新思维·写法借鉴 写法归纳
对比手法 文章除了将长城与都江堰进行多方面的对比之外,还多处运用了 对比,如将“茫茫一片”的大海之水与“可掬可捧”的都江堰之水对 比,将都江堰的水系图谱与 20 世纪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对比,将李 冰“永远水汽淋漓”的真学问与后世“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的 “厚厚典籍”对比,将秦始皇筑长城的“雄壮、蛮吓、残忍”的指令 与李冰都江堰的“智慧、仁慈、透明”的指令作对比。这些对比手法 的运用,不仅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李冰的赞美之情,而且极大地增 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针对练笔 请选取一种花草,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运用对比手法展现 其特点。
【答案】 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 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 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 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 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 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 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2)众目睽睽·十目所视 两者都有“在众人注视下”之意。“众目睽睽”指众人的目光都 在注视;“十目所视”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 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辨析:①现在的小偷真是胆大,竟然在众__目 __睽 __睽 __之下撬锁行窃。 ②古人云,“_十__目__所__视_,十手所指”,众人监督的作用可长正气 灭歪风。
5 新视界·素材积累 都江堰——跨越千年的丰碑
如果说,历史是一部人类的教科书,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 是一部解读人类教科书的极优秀的参考书;如果说,历史是一部祖先 留给子孙的有用的遗言,那余秋雨的《都江堰》就是使读者聆听先祖 李冰教诲遗言的优秀解说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都江堰》配套讲课课件(25张PPT)
都江堰
长城
——余秋雨
都江堰
造福民众 巨大魄力 生死为民
பைடு நூலகம்
工程
意志力的骄傲 功用废弛 僵硬雕塑 等待修缮 壮胆排场
蛮吓
残忍
造福千秋 灌溉中华 灵动生活 奉献
声威 地震 气势 飞奔 流态 乖乖
走向 纲领 指令 个性
民众 圣洁 仁慈 愚智拙巧
创建者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三、概括文章主旨
•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都江堰来反思 历史,反思文化,歌颂和赞扬李冰的精 魂,进而传诵中华民族的文化精义、贴 近苍生,造福百姓。同时也体现了作者 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 义的欣慰。(以小见大)
拓展探究
1、像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工程还有哪些?举例说明。 2、像李冰这样为民造福的仁人志士还有哪些?举例
都江堰
余秋雨
学习目标
● 学习文中对比、以小见 大手法的应用。
● 判断作者对李冰父子为 政思想的评论,概括文中 深厚的文化意蕴。
● 解释作品中具有深刻含 义的句子。
余秋雨: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 海戏剧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 出贡献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2、李冰的政治观是什么?他为修建都 江堰作了哪些具体工作?有何深远意 义?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李冰的政治观
政治含义: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做实事: 具体,质朴 出发点: 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如何理解:“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 大巧。”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对比。“大愚大拙” 是说李冰极不 擅长无所专功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 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 是 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 才有了民本思想,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额 度思考。表达了对李冰的高度咏赞。
人教版选修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1《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 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 江堰。
学习目标
1.体会将都江堰与长城对照的妙处。(体会 手法) 2、品读作者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体味 作者情感。(赏读文本) 3.深入文本,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特殊的人 格魅力的解读。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 手法。(品读精神)
李冰精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深入探 究 问题四
写李冰,是不是就是本文的 最终目的?请从文中找根据。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 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臧克家《有的人》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 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提升训练
如果李冰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 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可以仿照秦 玥飞的颁奖词情势,亦可以自创。
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颁奖词】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 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 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 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 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仿写
在公堂和堤坝之间,你选择后者,手握 长锸,指挥江水,在喧嚣和咆哮中选 择收伏。付出的辛劳,是利民富民; 埋下的种子,是贴近苍生。守在坚固 的堤坝,流泻出了千年的冰清玉洁。 你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大哉,李冰!
—— 《华阳国志》
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保存、以 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 利工程, 2000年被 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美读文本 探究问题二
都江堰的水有没有让作者“内 心激动”?作者还用了哪些手 法写出了都江堰水的什么特点?
品读文本 问题探究三
作者是怎样评价李冰的?请找 出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品 味一下语言。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7课 都江堰 课件
[ 探背景] 《都江堰》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本文通过都江堰工 程来审视中国文化,来审视中国文化的精髓。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 江上,距成都 56 千米,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儿子率众修 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农田、造福人民的伟 大工程,其设计之巧妙至今仍令中外水利专家叹服。两千多年来,它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身为一个穆斯林, 祈求 (祈求/乞求)真主是我们每天的必修功课,而感赞 真主安拉的句子成了我们的生活语言。 (2)我确实是有难处才向你 乞求 (祈求/乞求)的,谁好意思开口向一个陌生人要 钱,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2.圣地· 胜地 两词都为名词,指地方。 “圣地”一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二指具有重大历 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如“圣地拉萨”。 “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旅游胜地”。
劲
jì n干劲 jìnɡ苍劲
当
dānɡ 稳稳当当 dànɡ 长歌当哭
(2)语境辨析法 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深得民心,调 ( dià o )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上风调 . .
o ( tiá )雨顺,所以我们的粮食连年丰收。
②制度的疏漏给一些贪官留下了一些暗箱操作的空 ( .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近日,华西传媒集群推出了“2016川南最佳赏花 胜地 (胜地/圣地)评选” 活动。 (2)雾中山,古时又称大光明山,曾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一处佛教 圣地 (胜 地/圣地)。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 ... 释 ,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精读《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些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品味富有意蕴的语句。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 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与探究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以及其中寄托着的精神。
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都江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
浙江余姚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
三、都江堰简介及李冰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着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给每个部分写一个标题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价值)第二部分:最驯顺壮丽的景观(都江堰的魅力)第三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魅力的缔造者)1、“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余秋雨对都江堰的总体评价,作者一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把都江堰和长城进行比较。
作为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长城,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都江堰 课件(64张)
◎语林撷英 一、名篇名句
筛选: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多用于物。
2.众目睽睽
有目共睹
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有“无法隐藏”的
意思,侧重于形容在大家的注视下,坏人坏事难以隐藏。
有目共睹:偏重在“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有“形容
事实极其明显”的意思。
四、积累成语 1.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也作玉洁冰清。 2.颓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 凉景象。 3.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雍容大度: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气量宽宏。
5.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 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 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涮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6.伟大的钓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等 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7.人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无限可能。
1.语言优美,极富个性特色 (1)运用比喻,使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如,以“乡间母 亲”比喻都江堰,以“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比喻“吃 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的都江堰水流。 (2) 对 四 字 词 语 的 偏 爱 和 运 用 。 四 字 词 语 如 “ 金 杖 玉 玺”“铁戟钢锤”“冰清玉洁”……在文章中比比皆是,使文 章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三单元都江堰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都江堰教材分析:《都江堰》一文是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三单元的精读文章,本文是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中的名篇。
全文形神皆聚,表现手法多样,语言优美凝练,既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都江堰的思考,也寄托了作者对为官者应该如何造福百姓的现实关怀,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文化反思。
学习此文,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散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文学类文本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学情分析:学生现在处于高二下学期,对于散文并不陌生,而且在学完五本必修教材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因此现阶段的授课应重在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课上重在让学生交流讨论,解决疑难点,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设计思想:课前利用预习案,让学生将梳理文章思路、筛选信息等相对简单容易的内容通过自学完成,并要求学生整理出不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解读文本;课上与学生交流预习案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来解决学生的疑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藏于文中的文化思考。
这样设计,无论课前还是课上都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掌握深入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中心句为线索,指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品读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理解文中蕴含的文化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都江堰所体现的文化精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播放介绍都江堰的纪录片(目的:让学生了解都江堰,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2、导入:同学们,视频里介绍的都江堰建于2200多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仅存的奇观,它在2000年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3单元都江堰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专业论文: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可以从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如都江堰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历史价值等。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以加深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知识拓展:
介绍与都江堰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都江堰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都江堰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代水利工程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与都江堰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我国农业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都江堰相关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都江堰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图书资源:《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余秋雨散文精选》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以及余秋雨对于都江堰等文化遗址的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余秋雨《都江堰》原文及赏析
余秋雨《都江堰》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都江堰》原文及赏析【导语】:《都江堰》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于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关于《都江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冰 石 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 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 为排除蜀郡洪灾之患,在 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 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 江水流分成内外两条,其 中内江水流引入成都平原, 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 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李 冰 父 子 像
②飞垒山 凿开,狭窄 处为“宝瓶 口”。 ⑤玉垒山分 离的石堆 叫离堆。
⑶宝瓶口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 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 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这样, 岷江水可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四川平原。
探究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都江堰?
1段:欲扬先抑, 2段:侧面渲染, 3段:对比,正面描写都江堰的水流。 前三句是第一层,拿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流作对比, 突出都江堰的水流精神焕发、踊跃喧嚣的特点。 中间四句是第二层,正面具体描写水流从强悍凶 蛮到驯服规整。 末一句是第三层,再一次强调都江堰的巨大作用。
2、理解句子含义: ①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 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 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长锸:具体质朴,为民造福。金杖玉玺、铁戟钢 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这里明显 表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 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拥有利民富 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 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 另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 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 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⑤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 路遥相呼应。 这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可 与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月路 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的。
⑥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 乐观。
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 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意地去为百姓 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 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 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 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 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 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 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 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 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 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 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 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 文化遗产。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悬 于成都平原之上。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 奔腾而下,涌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常常 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 玉垒山又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民不 聊生。在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 之后,李冰充分利用岷江坡陡流急的优势,创造 性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⑴在岷江出山口建 鱼嘴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⑵在鱼嘴分水堰 尾部建飞沙溢洪堰。⑶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 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 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再以 冰冷江水泼浇,使岩石爆裂(热胀冷缩的原理), 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 山口———宝瓶口。
鱼嘴
玉垒山
北
鱼嘴
⑵飞沙堰:泯江水在进入宝瓶口前通过飞沙堰溢洪道进行第二 次分水,可以把98%的泥沙留在岷江,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 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室瓶口的水 量不致太大,把98%的泥沙留在岷江,入宝瓶口的泥沙只占2%。
宝瓶口
江
内
飞沙堰溢洪道
北
①鱼嘴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 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 岷江流 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 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 成都平原。
探究第二部分
2、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欲扬先抑,侧面渲染,对比及正面描写等艺术手 法的运用,既深刻的表现了都江堰让难以抗拒的 无穷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强。 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 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蛮,说明工程 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 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 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 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界的重要成 果,说“水汽淋漓”显得形象生动。其二,是 为了与厚厚的典籍“风干松脆”对举。这 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 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却了活力; 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 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气淋漓”。
④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政或蝇 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 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 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 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 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 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 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 于海内外畅销书榜首,就在于 他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 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 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 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 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 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 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 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 学者。
长城与都江堰之比较
1、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实实在在地占 据了邈远的时间。 2、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都江堰至今还在为 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3、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4、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 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 母亲,只知贡献。
探究第一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余秋雨对都江堰 的总体评价,作者一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甚至把都江堰和长城进行比较。 作为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长城,它是中国古代 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和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无疑是伟大的,但是 作者为什么会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 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和长城比较,都 江堰的“最激动人心”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大 家从文本当中找出现成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 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 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 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 一直延续下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的母亲,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不炫耀 无所求 默默奉献 的精神。
探究第三部分
3、讨论:李冰是怎样的一个人? 李冰是求真务实、造福百姓、淡泊名利 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 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
探究第三部分
4、讨论:李冰所代表的伟大精魂是什么?
贴近苍生,求真务实, 造福百姓,淡泊名利。
全文总结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 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 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魂。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 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 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 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对中 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的实践; 并通过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 运的揭示,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 人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贴近苍生、 造福百姓”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之情。同时 也是警戒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应该像李冰一样 生前死后能都能造福一方。这是一种实干精神、 民本思想的彰显。
全方位的对比,显示了都江堰的独立品格,也凸显了都江堰深广的人 文内涵。
2、在作者的眼里,都江堰就“像一位乡 间母亲”,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刻画出了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根据本部分内容概括都 江堰的本质特征 ①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 ②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3、理解句子含义: ①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 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气势的宏伟,给人一 种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人类,给无数 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 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具有长 久性。
都 江 堰
余秋雨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余秋雨及其散文的文学常识。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判断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 概括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解释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 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余姚 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 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 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 湖;余姚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 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 秋雨就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淀 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 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 碎片》、《山居笔记》、《霜冷 长河》、《借我一生》、《秋雨 散文》等。
北
宝瓶 口
离堆
离堆公园
北 南桥
伏龙观
离堆
东
整体把握
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 一。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都江堰的价值) 第二部分:最驯顺壮丽的景观 (都江堰的魅力) 第三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 (魅力的缔造者) 三部分有机融合,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 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 这种精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