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清明》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阅读、欣赏古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清明》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地位。
2. 诗歌内容:分析《清明》的诗句、意境、表现手法等。
3.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清明》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 诗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有关清明节的古诗,丰富知识储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清明》的诗句、意境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清明节的主题。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清明》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地位。
3. 诗歌内容分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清明》,感受古诗的美。
5. 诗歌拓展:介绍其他有关清明节的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作者情感。
7. 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9. 作业布置:布置与《清明》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清明》2. 诗歌背景: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地位3. 诗歌内容:诗句、意境、表现手法4. 诗歌欣赏:美、审美能力5. 诗歌拓展:其他有关清明节的古诗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清明》。
2. 摘抄诗句中的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3. 搜集其他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回顾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中的重点句子,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内心的哀愁。
5.通过对《清明》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同理心,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清明》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词汇与句式理解: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烟雨”、“断魂”等,理解“借问酒家何处有?”等句式的用法,了解古代诗人的表达习惯。
-诗意解读:理解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情感表达,包括对故人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写作手法分析:学习诗中的对仗、平仄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技巧,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对仗结构。
2.教学难点
-意境的体会: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如“烟雨”和“断魂”所营造的朦胧和凄迷氛围,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感受。
在写作手法分析方面,学生们对于对仗、平仄等古诗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古诗写作技巧的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最后,我觉得在课堂总结环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以便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举例解释:
-在教学重点中,如“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学生个别朗读和集体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感受诗的韵味。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清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背诵《清明》这首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境。
(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古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清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背诵《清明》这首诗。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境。
(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引出诗歌《清明》。
(2)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度过的清明节,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
2. 学习诗歌(1)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诗歌的内容,包括诗人杜牧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形式、韵律等方面。
3. 深入理解诗歌(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修辞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诗歌(1)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分段背诵。
(2)安排学生进行全班背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一首关于清明节的现代诗歌。
(2)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清明节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清明》,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古诗《清明》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播放清明介绍PPT ,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反思。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
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清明节习俗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充分整理和归纳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中加入一些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加强文化背景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它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雨、行人和酒家,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在清明节所见的景象以及内心感受,探讨这首诗在文学和情感上的价值。
-创设情境与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故事、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直观演示、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透彻。
2.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诗歌创作能力。
3.培养思维发展与品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学习诗歌鉴赏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注意诗句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 尝试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可以仿写《清明》这首诗,或者创作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歌,通过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首先,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其次,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最后,我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鼓励他们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拓展
1. 诗歌背景:介绍《清明》的作者、写作背景及清明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清明》,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清明》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诗人对清明节的描绘。
4.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体会诗人对清明节景物的喜爱之情。
5.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合作精神和参与度对于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对诗歌学习缺乏兴趣,容易分心或产生抵触情绪,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和行为习惯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诗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清明》(教案)
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清明》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诗歌内容:讲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字词、诗句、诗意。
2.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 艺术特色:分析《清明》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表达技巧等。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清明节时的情感,如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清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清明》,感知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
4. 讲解诗意: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清明》,并进行背诵练习。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作者在清明节时的情感。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1. 课题:《清明》2. 作者:杜牧3. 背景介绍:清明节、扫墓、祭祀等习俗4. 诗句分析:重点解析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5.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表达技巧等。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清明节时的情感。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清明》。
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
古诗《清明》教案古诗《清明》教案一、古诗教案的特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清明》(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清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歌内容:全文共四句,分别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气候、景色和人们的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感知诗意,画出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
5.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清明2. 作者:杜牧3. 诗意: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古诗《清明》。
2. 想象古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3. 搜集其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
2024年《清明》优秀教案
《清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学习《清明》这首诗,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清明》诗的朗读、背诵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什么了解呢?(2)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2.学习《清明》(1)介绍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诗歌朗读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②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3)诗歌解析①诗句解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意象理解清明时节:清明节,春雨绵绵。
行人:路上行人,形容孤独。
酒家:酒店,借问酒家何处有,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4)诗歌背诵学生集体背诵,教师纠正发音。
3.感受诗人情感(1)诗人通过描绘清明节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人在异乡漂泊,孤独无助,借问酒家何处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拓展延伸(1)讨论: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背后有什么意义?(2)作业:以清明节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或一篇散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清明》,学生对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2.在诗歌解析环节,学生对意象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创作水平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指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清明》诗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能力。
3.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程度。
4.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故事导入,讲解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历史演变以及与寒食节、踏青等习俗的关联。
《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清明》这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清明”“欲断魂”“借问”等。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惆怅的心情。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来抒发情感。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与清明节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深入理解其内涵。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清明时节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意义,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传统节日有关,那就是清明节。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清明》。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1)讲解重点字词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2)逐句理解诗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4、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回答)(2)教师总结: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身行路时的烦闷和惆怅,以及对寻找安慰和解脱的渴望。
古诗三首《清明》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清明》,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把握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2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通过清明时节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能够描绘诗中的画面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清明节这个节日,并简要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引出课题《清明》,介绍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3.2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了诗的大致内容和诗人的基本信息。
•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3.3 朗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4 讲解古诗•分句讲解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讨论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3.5 深入理解•小组讨论:清明时节,你通常会做些什么?诗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氛围?•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或文章,分享并交流。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小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古诗《清明》。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清明节,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古诗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科书某章节,主要围绕古诗三首《清明》进行深入解析和学习。《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及诗人的情感。教学内容包括:
1.《清明》原文阅读与解析: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2.诗句关键词汇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体会和生僻字词的掌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清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意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以《清明》为蓝本,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小诗。
五、教学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提出与清明节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不够细致。
在讲授《清明》的基本概念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而,我发现在讲解生僻字词时,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掌握。为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组讨论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与《清明》相关的其他古诗,并对比分析。
(5)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分组讨论《清明》诗句中的意境描绘,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清明》详细内容: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景色的诗歌。
主要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行人凄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明》;2.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3. 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清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释生词和难句。
4. 讨论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背诵诗歌:让学生练习背诵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清明》板书设计: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行人凄凉寄托哀思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明》。
2. 请学生分析并欣赏《清明》的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为什么清明时节会下细雨?(2)诗中的“行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凄凉”?(3)诗人为什么会“寄托哀思”?答案:(1)清明时节下雨是因为春天气候潮湿,加上祭扫活动增多,空气中的水分较多。
(2)“行人”指的是诗人和其他扫墓的人们。
他们之所以“凄凉”,是因为他们在清明节时想起已故的亲人,感到悲伤和思念。
(3)诗人寄托哀思是因为他在清明节时想起已故的亲人,对他们的离去感到悲伤和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
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在解析诗歌时,分析了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释了生词和难句。
古诗三首《清明》
教学设计课题:2025春季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清明〉》第一课时一、标题《古诗三首〈清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清明》这首古诗,认识并理解诗中的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掌握诗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理解诗意: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意境领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古诗意境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清明》古诗的配图、音频朗读等。
•生字卡片:用于学生识字和复习。
•古诗背景资料:介绍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诗意和意境。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古诗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
七、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时节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引出《清明》这首古诗。
2.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识记生字(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识字。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大意和层次。
•深入讲解意境情感(10分钟):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分享感受(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3.总结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这首古诗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融入生活。
《清明》优秀教案
《清明》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清明》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清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6个生字,重点书写“欲、牧、魂”。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体会诗人的心情。
3.了解“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来源与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元日》,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九课《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清明》。
二、介绍清明清明是24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我们的祖先观察发现啊,清明前后总会下雨,而这场春雨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就会“吐故纳新”。
正如《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这就是清明的由来。
清明除了万物更新,气清景明,我们知道清明节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这传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形成。
三、作者简介杜牧:说起杜牧,同学们并不陌生,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为了区别于诗圣杜甫,故称他为“小杜”,与唐代另外一个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们学习过杜牧的诗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明》这首诗是杜牧从家乡长安出发,长途跋涉到遥远的池州担任刺史途中,经过金陵一个小村庄时所作。
四、朗诵入诗1.朗读古诗。
学生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文读通顺,读好节奏。
指名读,是否正确,断句是否自然。
)依据平仄进行吟诵。
平声指第一二声,用——符号,仄声指第三四声,用丨符号。
读的时候平长仄短,入促韵长,标注平仄符号。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指导书写牧、欲、魂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由两个独体字构成,当两个独体字合成一个合体字的时候,有时笔画就会发生变化,就是横画变提画,捺画变点画,这叫笔画的避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次
第二课时
个人添改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吗?说一说你了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吗?
2.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得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得“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语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4.你从“遥”“杏花村”中有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遥”的使用非常巧妙: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韵味,引起了无穷的想象。“杏花村”: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五、自由发挥,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发挥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诗,如《山行》等。
教学
反思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和学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4.了解作者:请学生介绍作者杜牧,教师适时点拨。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行人”“断魂”:细细品味这两个词语,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逝去亲人之际,可作者却独自一人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作者的愁绪。
3.教师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这三个词语,我们体会了作者在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绝艺。
2、学习古诗第二句(多媒体出示古诗3、4行)
(1)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3)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借问、遥指、杏花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4)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5)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再读。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古诗的韵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出来。启发学生分析停顿。
课件小结: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读——教师再指读——师生齐读——学生自由诗第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多媒体小结: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6.练习背诵古诗。
四、深入探究,积累实践。
1.你们觉得诗中的那个词语用得最妙?说出你的理由吗?
教师小结:“纷纷”一词,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我们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细)与境界(迷人)。“纷纷”一词,还写出了行人凄迷纷乱的心情。
2.在第一句诗中你还对哪个词语感兴趣?为什么?
3.激趣导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晴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课题
9、古诗三首——清明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
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欲断魂、杏花村”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写的事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
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