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合集下载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回顾与进展研究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回顾与进展研究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回顾与进展研究贾凌梅【摘要】Heart failure is the terminal stage of heart disease,with high mortality and poor prognosis.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urden of heart failure is staggering.Inhibition of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and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 is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In recent years,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ombining an ACE inhibitor and a neprilysin inhibito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his will become a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heart failure treatment.%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病死率高,预后差,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主要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成为心力衰竭治疗发展史中的重要转折点.【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4页(P281-284)【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心力衰竭;回顾与展望【作者】贾凌梅【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R972心力衰竭是指当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及O2以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威胁生命的状态[1]。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前 , 性 心力 衰 竭 f H )的治 疗 模 式 已从 改 慢 C F 善血 流 动力 学 模 式 向 神经 内分 泌 调 控 模 变 .治 疗 C HF的 主 要 药 物 有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f. A C I、 E ) p受体 阻滞 剂 、 管 紧张 素受 体拮抗 剂 fR ) 血 A B 及醛 固酮 受体 拮抗 剂 。其 中 AC I 论是 国外还 是 E不
经 典 途 径 A E介 导 的 A gI向 A gⅡ的 转 换 . C n n 近
年 来 研究 表 明在 人类 及灵 长类 动物 心脏 及血 管 中还
存在 另一种 生存途径 f 又称 非经典途 径或非 A E途 C 径 1 An 通 过 食糜 酶 、 织 蛋 白酶 、 脏糜 蛋 白 为 gI 组 心 酶、 组织 纤溶 蛋 白原激 活酶 作用转 化 为 A g , n Ⅱ 此途
径 产生 的 A g n Ⅱ为 整个 A g n Ⅱ主要 来 源 ,几 乎 占整
个 Ag n Ⅱ的 8 %~ 0 A g 5 9 %, n Ⅱ只有 与机 体相 应 受 体
安 慰剂 治疗 ,结果 AC I 与安 慰 剂组 比较 总 死 亡 E 组
径产生 : n A gⅡ可 经 血 管 紧 张素 转 换 酶 2 ( C ) AE 催 化 生成 血 管 紧张 素 1 7 血 管 紧 张 素 I A E 2 —; 经 C
率 降低 了 2 %(< .1, 3 P 0 )死亡 及心衰 恶 化住 院 的合 计 0
又 经 A E 作 用 生 成 无 活 性 的 终 产 物 血 管 紧 张 素 C
1 t —5 ~
2 A RB 药 理 作 用
已 证 明 肾 素 一 血 管 紧 张 素 一 醛 固 酮 系 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抑制剂)是一类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 下面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1. 高血压管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之一。它们通 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 2. 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它们 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帮助 改善心功能。 3. 冠心病管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它们可以 降低心肌耗氧需求,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4. 心肌梗死后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肌梗死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 作用。它们可以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预防心肌重构,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 率。 需要注意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干咳、低 血压、高钾血症等。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准确用药,并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和随访。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杂志 20 0 8年第 2 2卷 第 5期
的起搏 细胞 结细 胞 自律 性 活 动 下 降 , 导紊 乱 的概 传 率增加 。与窦 房 结 细 胞 间 的缝 隙连 接 密切 相 关
的蛋 白质 亚 单 位 ( o n x ,C ) 也 随着 年 龄 的 增 cn ei n x, 长 而 逐 渐 缺 失 , 能 是 发 生 传 导 紊 乱 的 原 因 之 可
需要 结合 窦房结 恢 复时 问 、 动态 心 电图 、 动试 验等 运
fn tni go igci rn a pae ayi[ ] Pdar ado, uci rwn hl e lBu dt a ls J . eitC ril o n d dn s
2 05, 6: 8 0 2 5 5
临床所 见各 种心 脏疾 病 的发病率 也 未显示 明显 的性 别差 异 。
经 食 管 心 房 调搏 术 是 一 种 简 单 无 创 安 全 的 检 查 , 童耐受 性好 , 以根 据 病 情 多 次进 行 , 得 在 儿 可 值
O S ae ae t cue J .C ri a e ,00,7 4 :5 H cm k r r tr[ ] ado sR s20 4 ( )6 8 p su v
6 J n sS , a atrMK, o etMR. Ag igrltd c a g so o — o e A L ncse B yt en —eae h n e fc n
nxn n od ci i i tes ota nd [ ] P yil20 eisadcnut nwt n h i a i oe J . hs ,04, o h n rl o
5 0 P2 :2 6 ( t)4 9 7 S nev S apwc P D vlp na c agsi iu oe aje ,K ra ih P . ee metl hne n s sn o n d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种心脏疾病,患者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组织的需求。

它通常与左心室功能减退相关,导致全身循环淤血和肺淤血。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1. 心肌损伤和重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长期存在的高负荷使得心肌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

持续的高压负荷会引起心肌重构,包括增加左心室质量和体积,并且导致左心室壁厚度增加。

这些改变通过激活纤维母细胞增殖以及基质合成来实现,最后导致病理性重构。

2. 肥厚与扩张之间的转化随着时间推移,单纯的肥厚逐渐转变为同时存在异常舒张和缩短时间间隔两个特点的肥厚-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功能降低和组织水平异常,可能与微循环的改变以及线粒体功能减退有关。

3. 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在发展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低灌注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并且促进了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前列腺素E2等内源性储备物质的释放。

这一系列反应导致了静脉回流障碍、容量超负荷以及水钠潴留。

4. 细胞内钙离子调控失常正常心肌收缩需要细胞内外部环境之间精确的钙离子调控。

而在CHF患者中,细胞内钙离子调节机制出现紊乱。

局部Ca2+浓度升高导致抑制舒张和阻滞顺序排列进行性传导,从而影响心室舒张功能。

5. 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有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可以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并且激活钙离子抑制机制,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虽然目前尚无完全治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但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干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促进水钠盐排泄以及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降低死亡率。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成活性NEP抑制剂LBQ657
- 缬沙坦 – AT1R阻断剂
沙库巴曲缬沙坦 的3D结构1,4
AT1R=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RNI= 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 制剂;NEP=脑啡肽酶
1. Bloch and Basile. J Clin Hypertens 2010;12:809–12 2. Gu et al. J Clin Pharmacol 2010;50:401–14 3. Langenickel and Dole. Drug Discov Today: Ther Strateg 012;9:e131–9 4. Feng et al. Tetrahedron Lett 2012;53:275–6
2018中国心衰指南:对于NYHA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HFrEF患者,若能够耐受ACEI/ ARB,推荐以ARNI替代ACEI/ARB,以进一步减少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Ⅰ,B)。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由服用ACEI/ARB转为ARNI前血压需稳定,并停用ACEI 36h,因为脑 啡肽酶抑制剂和ACEI联用会增加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风险,且从小剂量开始。
禁忌证:(1)从无液体潴留的症状及 体征;(2)痛风是噻嗪类利尿剂的禁忌证; (3)已知对某种利尿剂过敏或者存在不良 反应。
新型利尿剂托伐普坦是血管加压素 受体拮抗剂,选择性阻断肾小管上的精 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具有排水不排钠 的特点,能减轻容量负荷加重诱发的呼 吸困难和水肿,并使低钠血症患者的血 钠正常化,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口渴和高 钠血症。
McMurray et al. N Engl J Med 2014;371:993–1004
慢性HFrEF的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精)

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精)

血管紧张素I I(A n g I 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治疗比较基础医学院05级临床5班刘梦媛张寅赵登李晓曦吴琼张堃摘要: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自主神经活性和心血管功能的中枢调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生物学效应的发生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AT1R密切相关。

目前认为,AngII主要通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治疗心力衰竭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I 拮抗剂(ARB疗效基本相同,但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AngII 心力衰竭 AT1R引言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转归。

大量资料显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调节血压、体液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系统[1],通过影响血管紧张性、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及交感神经活性,在血压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

RAS的作用主要通过AngII来实现。

AngII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还可促进心肌细胞增生,胶原合成,血管平滑肌增生,醛固酮和内皮素分泌及过氧化物的产生,最终造成心血管损害,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引发心力衰竭[1]。

Ang II受体有4种亚型,其中I型受体(AT1R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等部位,主要功能有缩血管、潴钠、抑制肾素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肌肥大、纤维化、心律失常等有关,即有心血管、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

针对心衰的治疗,在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方面,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拮抗剂(ARB(如洛沙坦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应用潜力似乎更大。

以下将进行简要阐述。

AngII与心衰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AngII如何介导心衰转导途径作了大量实验。

目前发现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包括 c - jun NH2 末端激酶(JNK 、细胞外信号调节酶( ERK 和P38MAPK,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凋亡与坏死等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 JNK、P38MAPK还是机体应激的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35岁至75岁人群中,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1],且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证实通过抑制RAS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室重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次证实RAS抑制可使心衰患者获益至今,RAS抑制剂已被公认是治疗心衰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1 RAS抑制剂药物类型传统的R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最近上市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主要由缬沙坦和沙库巴曲按1:1 的比例结合而成。

不过二者并非简单地混合,而是以钠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其中沙库巴曲是一种脑啡肽酶(NEP)抑制剂前体药物,其最小晶体结构是由阴离子部分(6 个分子的沙库巴曲和6 个分子的缬沙坦)、阳离子部分(18 个钠盐)和15 个分子的水组成[2]。

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抑制脑啡肽酶,发挥舒张血管、预防和逆转心血管重构和促尿钠排泄等作用。

2 ARNI在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FrEF)中的应用进展PARADIGM-HF 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纳入了8442 例NYHA 分级为Ⅱ~Ⅳ级的HFrEF患者(纳入标准:LVEF≤35%、利钠肽水平升高以及之前至少接受4 周的依那普利(10 mg/d)或同等剂量的ACEI/ARB 类药物治疗),随机分配到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00 mg,每日2 次)和依那普利组(10 mg,每日2 次),持续随访27 个月,观察的终点指标是因心衰住院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20%,全因死亡率下降16%,心血管病死率下降20%,因心衰住院率下降2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韩凌【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3(034)002【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室重塑、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总结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生理、病理生理等方面对心力衰竭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其涉及的如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the end stage of heart disease, and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rt failu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unction and potential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found in heart failure, and discusses treatment methods for heart failure.【总页数】5页(P177-181)【作者】韩凌【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J], 贺诗佳;孙玲;张树山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机理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J], 钱永如;刘晓燕;易岂建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J],4.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J], 钱永如;刘晓燕;易岂建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药物干预 [J], 林清飞;苏津自;吴可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RAS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RAS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
REPORTING
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泄水分和盐分,降低心脏的容量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与RAS调节药物联合使用时,利尿剂可以增强其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肾上腺素与心脏和血 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结合,降低心脏的收缩 力和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与RAS调节药物联合使用时,β受体拮抗剂 可以协同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输出量。
提高运动耐量
通过改善心功能和减轻症状, RAS调节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运 动耐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 日常活动和生活。
对生存期的影响
延长生存期
01
通过改善心功能、控制病情和减少并发症,RAS调节药物能够
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期。
降低死亡率
02
在临床研究中,使用RAS调节药物的患者相比对照组表现出较
VS
如出现持续的咳嗽症状,患者应及时 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副作用
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外,RAS调节药物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恶心等。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 药物。
PART 05
心力衰竭治疗中其他药物 的作用机制及与RAS调节 药物的联合应用
ACE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 状,提高生存率。
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s)
01
02
03
ARBs是一种选择性拮抗 Angiotensin II受体的药物,通 过阻断Angiotensin II与其受体 结合,抑制其生物学效应,从而 降低血压和心脏负荷,改善心力 衰竭症状。
0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依据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依据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依据作者:高秀芳施海明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17期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简述RAS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类和临床应用,着重回顾RAS抑制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各项重要临床试验结果。

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仍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其地位尚无其他RAS抑制剂能够替代。

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能耐受时可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两类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心力衰竭。

肾素抑制剂是一类新药,至今还无临床证据支持其用于心力衰竭治疗,且不良反应也值得关注。

关键词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7-0010-0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是一种激素系统,当大量失血或血压下降时被启动,能协助调节体内的血压与细胞外液量(体液平衡)。

任何原因引起血压下降时都会引起肾灌注下降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从而促使肾脏近小球细胞分泌肾素。

肾素会催化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产生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Ang)Ⅰ。

AngⅠ基本没有生物学活性,在肺循环中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mzyme, ACE)剪切C-末端的2个氨基酸残基而转化为AngⅡ。

AngⅡ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使血压升高。

此外,AngⅡ还会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醛固酮能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由此增加体液容量、升高血压。

心力衰竭患者的RAS持续过度激活,使血循环及组织中的AngⅡ等缩血管物质浓度升高,导致心室后负荷增加;同时会使醛固酮过度分泌,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心室前负荷增加。

血管紧张素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

血管紧张素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

血管紧张素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血管紧张素II(AngII)是一种生物活性多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类型1受体(AT1R)结合,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心力衰竭(HF)中,AngII的作用机制广泛研究,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心肌细胞和血管壁细胞等方面。

在神经内分泌方面,AngII能够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进而导致容量负荷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增加,从而引起心衰病理改变。

此外,AngII还可以通过增加儿茶酚胺的合成,促进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的进程。

在心肌细胞方面,AngII能够通过AT1R的激活对心肌细胞进行直接作用,包括心肌肥厚、增加心肌细胞的胞内钙负荷和增加细胞内钙浓度。

这些效应都会导致心肌功能的下降和心力衰竭的发展。

在血管壁细胞方面,AngII通过AT1R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降低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内皮素的合成和分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升高。

同时,AngII还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收缩,导致血管重塑和外周阻力的增加。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AngII通过激活肌钙蛋白激酶(MLCK)等信号通路,参与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代谢紊乱等过程,进一步加重了心力衰竭的发展。

针对AngII的作用机制,多个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靶向血管紧张素II系统进行调节。

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能够有效抑制AngII生成和AT1R的激活,从而减轻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并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之,AngII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表明,它通过神经内分泌、心肌细胞和血管壁细胞等多个方面参与心力衰竭的发展和进程。

深入研究AngII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并促进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依据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依据
b e a b e n e i f c i a l a l t e na r t i v e t o ACE i n h i b i t o r s , b u t t h e i r v a l u e , wh e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ACE i n h i b i t o r s , h a s b e e n q u e s t i o n e d . S o f a r , t h e r e
对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能耐受时可 以血管 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剂替代 ,但 目前没有足够 的证据 支持这 两类药物联合
用药治疗心力衰竭。 ’ 肾索抑 制剂是 一类新 药,至今还 无临床证据 支持其 用于心力衰竭 治疗 ,且 不 良反 应也值得 关注。
关键词 心 力衰竭 肾素 一 血 管紧张素 系统抑制剂 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拮 抗剂 肾素
GAO Xi u f a n g , S HI Ha i mi n g
(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e p a r t me n t , H u a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 F u d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4 0 , C h i n a )
i S n o c l i n i c a l e v i d e n c e t o s u p p o t r r e n i n i h i n b i t o r s u s e or f t h e r t e a t me n t o f h e a t r f a i l u r e . a n d i t s a d v e r s e e fe c t s i S a l s o o f c o n c e r n .

RAAS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RAAS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2 血管收缩
3 肾脏功能异常
RAAS导致水和盐的潴留, 增加血容量,加重心力衰 竭症状。
RAAS引起血管紧张素收缩, 增加血管阻力,导致心脏 负荷增加。
RAAS干扰肾脏的正常功能, 引起尿量减少,激活抗利 尿激素。
RAAS抑制剂的作用与优点
1 降低血压
2 减少心力衰竭症状
3 预防病情恶化
RAAS抑制剂减少血管紧张 素的生成和血管紧张素II 的活性,降低血压。
RAAS抑制剂降低心脏的负 荷,改善心脏功能,减少 心力衰竭症状。
RAAS抑制剂可延缓充血性 心力衰竭的进展,减少住 院次数和死亡率。
RAAS抑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低血压
RAAS抑制剂可能导致低血压,特别是在初始治疗阶段。
2 电解质紊乱
RAAS抑制剂可能导致钠或钾离子的失衡,需要监测电解质水平。
RAAS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人体内一种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的重 要机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RAA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背景
1 症状
气短,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浮肿等
2 诊断
心脏超声,心电图,肺功 能等检查
3 治疗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 手术
RAAS的作用
1 水钠潴留
3 妊娠和哺乳期
RAAS抑制剂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使用需要谨慎。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1 气短
2 疲劳
活动时或平静时呼吸急促、 短气。
无力、乏力、精神不振。
3 浮肿
面部、手脚浮肿,尤其是 脚踝。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 心电图检查 • 心脏超声 • 血液检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及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及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及应用发表时间:2019-05-13T15:06:08.8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栾玲[导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削弱或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

牡丹江医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近年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备受推崇的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还具有抗心衰、抗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肾功能等良好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应用于高危人群可防止发生心脏病,又能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应用,以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血管紧张素II生成过程中的限速酶。

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收缩血管、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和肾素分泌及升高血压的作用,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行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削弱或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

1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II是该系统的关键步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因此成了阻断该系统最有效的途径。

具体作用机制有: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减弱本身的收缩血管作用,并间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其他缩血管物质的释放,达到减轻血管阻力的目的。

减少醛固酮释放,减轻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还具有分解缓激肽的作用,而缓激肽对血管的舒张作用较强,缓激肽还可促进同样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的合成。

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可通过该途径扩张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刺还能够阻断组织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心肌肥大纤维化,抑制甚至逆转心脏重构;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循环中交感神经物质的浓度,避免这些物质长期的心脏毒性作用,另外还具有恢复交感神经物质受体的密度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心力衰竭的治疗经常离不开利尿剂,从而经常发生电解质失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纠正低钾、低镁的作用,防止副作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力衰竭治疗及护理新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及护理新进展

心力衰竭诱因
约有93%心力衰竭的发生有明确的诱因,有效的控制诱因才能控制心力衰竭。
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快房颤最常见) 3.血容量增加(输液量,速度、摄盐过多) 4.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妊娠后期、分娩 5.治疗不当(不恰当的使用洋地黄、扩血管药、利尿剂) 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又并发其他疾病(甲亢、贫血)
药物治疗
达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用法:晨服,5-10mg QD 适用:2型糖尿病患者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ll-IV级) 药理学机制:调节心脏代谢重构,利尿、降压、促进红细胞生成。 不良反应:尿路感染、低血压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1)心衰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后使用 2)小剂量加用 6.25mg bid开始,2-4周增加剂量,逐步达最大耐受 剂量 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min,但不宜低于55次/min。 3)不能立即停药,应逐步减量 禁忌症: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二度及二度以 上房室传导阻滞。
我国心衰现状
患者1370万 年平均住院次数3.3次
公共卫公生共负担沉重!
年平均住院费用29746元
35岁以上群患病率1.3%
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0% 与208003岁年以相上比人,群患患者病数率增1加29%00多 心衰的再住院率达万24.5%,5年死亡率达
心力衰竭的分类
发病机制: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减退性心衰
主要药物: ➢达格列净 ➢ACEI/ARB/ARNI ➢ β受体阻滞剂 ➢MRA
主要药物: ➢维利西呱 ➢达格列净 ➢ACEI/ARB/ARNI ➢ β受体阻滞剂 ➢MRA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1)对所有诊断为HFrEF的患者应尽早接受多种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推荐ARNI/ACEI/ARB、β受 体阻滞剂、MRA、SGLT2i四联疗法作为HFrEF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除非药物禁忌或不耐受。使用四联药 物治疗可使HFrEF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73%。 (2)对有淤血症状和(或)体征的心衰患者应先使用利尿剂以减轻液体潴留。当患者处于淤血状态时, ARNI/ACEI/ARB、MRA和SGLT2i的耐受性更好;若患者无明显水肿而静息心率较快时,β受体阻滞剂耐 受性会更好。 (3)优化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及起始剂量,推荐不同机制药物联合起始治疗,逐 渐滴定至各自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以使患者最大获益,治疗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症状、体征、血压、 心率和心律、肾功能和电解质等。 (4)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应进行临床评估,根据相应的临床情况选择以下治疗:ICD、CRT或心脏再同步 治疗除颤器(CRT-D)、维立西呱、伊伐布雷定、地高辛。 (5)经以上治疗后病情进展至终末期心衰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心脏移植、姑息治疗、LVAD治疗。 (6)HFrEF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导致心衰恶化的药物,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Ⅰc类抗心律失 常药和决奈达隆、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非甾体抗炎药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1000-3614(2018)02-0195-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8. 02.021图1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作用机制示意图注: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NP:心房钠尿肽;BNP:B型利钠肽;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NP:利钠肽;AT:血管紧张素受体;Ang:血管紧张素心力衰竭NP 系统激活ANP/BNP ↑NP 受体脑啡肽酶降解NP 活性增强ARNIAngⅡ作用减弱AngⅡAT1血管紧张素原RAAS 激活AngⅠ血管舒张↓血压↓交感神经活性↓醛固酮水平↓纤维化↓肥大排钠、利尿血管收缩↑血压↑交感神经活性↑醛固酮↑纤维化↑肥大196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2月 第33卷 第2期(总第236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February,2018,Vol. 33 No.2(Serial No.236)库巴曲缬沙坦亦能使其获益显著。

PARADIGM-HF 试验[19]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共纳入8 442例NYHA 心功能Ⅱ~Ⅳ级的BNP 水平升高的HFrEF 患者(LVEF ≤40%),所有患者随机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 bid 或依那普利10 mg bid 进行治疗。

随访27个月后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血管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全因死亡均显著下降,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力限制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ARNI 避免了奥马曲拉引起的严重血管性水肿这一致命性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高血钾、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

3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和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联合发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均对ARNI 的使用作了推荐[3, 20]。

ARB在心衰中的作用和地位

ARB在心衰中的作用和地位

02
arb的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交感神经系统在心衰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过度兴奋会导致 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活动。
arb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降低心脏的工作 负荷,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衰症状。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系统,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关。
02
03
参考文献3
ARB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 性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1): 6-10.
THANK S感谢观看
联合用药方案
1
ARB与ACEI联合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患者 死亡风险,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ARB与β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改善心衰 患者的预后。
3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糖尿 病等,ARB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可 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特殊人群的应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ARB可有效改善心衰 症状,降低死亡风险,且不良反应较少 ,适合长期使用。
日期:
arb在心衰中的作用和地位
汇报人:
目录
• 引言 • arb的作用 • arb在心衰中的治疗地位 • 临床研究与证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arb的定义
ARB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的简称,能够特异性地阻断 AT1受体,从而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血管、刺激醛 固酮释放等作用。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来说,ARB具有较好的 肾脏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蛋白尿和肾功能 不全的进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ARB可有效 改善心衰症状,降低死亡风险,且 对血糖和血脂无明显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
什么?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用药。

其主要作用机制方面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达到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改善和延缓心室重塑中起关键作用,从而维护心肌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降低远期死亡率。

现主张对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A期患者即可开始使用,以更有效地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ACET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患者能够很好耐受后逐渐加量,至适量后长期维持终身用药,避免突然撤药。

ACEI目前种类很多,如卡托普利12.5~25mg,每天2次;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为长效制剂,每天1次,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当心力衰竭患者因ACEI引起干咳而不能耐受时,可改用ARB。

常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等。

小剂量起用,逐步增至目标推荐剂量或可耐受最大剂量。

(3)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酯是应用最广泛的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对抑制心血管重塑、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小剂量(亚利尿剂量)20mg,每天1~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35岁至75岁人群中,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1],且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证实通过抑制RAS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室重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次证实RAS抑制可使心衰患者获益至今,RAS抑制剂已被公认是治疗心衰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1 RAS抑制剂药物类型
传统的R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最近上市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主要由缬沙坦和沙库巴曲按1:1 的比例结合而成。

不过二者并非简单地混合,而是以钠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其中沙库巴曲是一种脑啡肽酶(NEP)抑制剂前体药物,其最小晶体结构是由阴离子部分(6 个分子的沙库巴曲和6 个分子的缬沙坦)、阳离子部分(18 个钠盐)和15 个分子的水组成[2]。

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抑制脑啡肽酶,发挥舒张血管、预防和逆转心血管重构和促尿钠排泄等作用。

2 ARNI在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FrEF)中的应用进展
PARADIGM-HF 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纳入了8442 例NYHA 分级为Ⅱ~Ⅳ级的HFrEF患者(纳入标准:LVEF≤35%、利钠肽水平升高以及之前至少接受4 周的依那普利(10 mg/d)或同等剂量的ACEI/ARB 类药物治疗),随机分配到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00 mg,每日2 次)和依那普利组(10 mg,每日2 次),持续随访27 个月,观察的终点指标是因心衰住院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20%,全因死亡率下降16%,心血管病死率下降20%,因心衰住院率下降21%。

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还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耐量。

PARADIGM -HF 研究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治疗效果优于依那普利[3]。

2018年在ESC和AHA大会上公布的TRANSITION和PIONEER-HF研究则共同奠定了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急性失代偿心衰(ADHF)病情稳定后HFrEF患者新的标准治疗地位[4]。

TRANSITION研究是一项随机、平行、开放标签的研究,旨在ADHF发作住院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NYHA 心功能分级Ⅱ~Ⅳ级、LVEF≤40%的HFrEF患者中,探索起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主要终点为随机化后第10周时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用剂量达到200 mg bid的患者比例。

次要终点包括随机化后
第10周之前的至少2周维持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100 mg、任何剂量)治疗的耐受性,以及因不良事件(AEs)而永久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随机化后第10周时,出院前起始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和出院后起始治疗组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的患者比例相当;约半数HFrEF患者达到了沙库巴曲缬沙坦目标剂量200 mg bid;两组的AEs发生率和因AEs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比例相似。

研究表明,在更接近临床实际的因ADHF住院的HFrEF患者中,住院早期起始或出院后不久起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可行的,并且总体上耐受性良好。

PIONEER-HF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该研究在美国129个中心纳入了881例ADHF住院患者(射血分数≤40%,NT-proBNP≥1600 pg/ml或BNP≥400 pg/ml,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机分配到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目标剂量200 mg bid)或依那普利组(目标剂量10mg bid)。

主要疗效终点是NT-proBNP从基线到4周和8周的时间-平均的比例变化。

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BNP浓度的时间-平均降低显著大于依那普利组,几何平均数的比率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为0.53,依那普利组为0.75,两组百分比变化分别为-46.7%和-25.3%,组间变化率0.71(95%CI,0.63-0.81;P <0.001)。

早在第1周时,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NT-proBNP浓度就开始明显降低。

两组在肾功能恶化(RR=0.93,95%CI 0.67-1.28)、高钾血症(RR=1.25,95%CI 0.84-1.84)、症状性低血压(RR=1.18,95%CI 0.85-1.64)和血管神经
性水肿(RR=0.17,95%CI 0.02-1.38)的关键安全性终点方面无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在HFrEF患者中,与使用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不增加严重血管性水肿的风险,且发生肾功能损害、高血钾、咳嗽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对基础心率和血肌酐的影响也较小,但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的风险升高[3]。

今年的中国心衰指南依据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研究和说明书,推荐收缩压>95 mm Hg就可考虑使用该药。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药,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血压水平,原则上应遵循指南推荐。

对于体质较弱、基础血压较低、病程较久、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使用时一定要密切监测,从最小剂量滴定做起[5]。

另外,由于脑啡肽酶对β-淀粉样蛋白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抑制脑啡肽酶,理论上可能会造成大脑中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从而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评估该药是否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其结果的公布[6]。

3 ARNI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HFpEF患病率明显增加,临床研究发现,HFpEF占全部心衰的40%~70%,并且与传统的HFrEF有着相近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再入院率[7]。

临床研究未能证实ACEI/ARB、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HFpEF患者
预后。

因基础心血管疾病(如房颤、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以及合并症(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的不同,HFpEF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差异很大,非心血管疾病也是HFpEF患者死亡和住院的原因。

故建议对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的筛查及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改善症状及预后。

PARAGON-HF研究是一项随机、平行、双盲、多中心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是将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进行比较,以确定沙库巴曲缬沙坦在HFpEF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8]。

该研究预计纳入4600 例HFpEF 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0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LVEF≥45%,超声心动图发现结构性心脏病的证据),主要终点事件是心血管病死亡或因心衰住院。

受试者首先接受缬沙坦(40 mg或80 mg,每日2 次)1 ~2 周的治疗,对于那些开始予缬沙坦40 mg 治疗的受试者,在1 ~2 周后,将缬沙坦的剂量上调至80 mg;对耐受缬沙坦80 mg 的患者,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100 mg,每日2 次)继续治疗2 ~4周;然后将对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都耐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缬沙坦(160 mg,每日2 次)治疗,另一组用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每日2 次)治疗。

目前,这项研究正在进行中,研究结果将于不久后对外公布;其研究结果是否会像PARADIGM-HF 研究结果一样引起轰动,值得期待[8]。

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及国外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
证实,当前心衰治疗模式已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的措施转为更长期的修复性策略,目的是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RAS抑制剂已成为公认并可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

尽管心衰治疗已有长足进步,但心衰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是心血管领域的一大难题。

新型RAS 抑制剂ARNI因其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优越性,一举成为近年来心衰治疗中的重大突破,已在短时间内改写了国内外多部心衰治疗指南。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有关新型RAS抑制剂的临床循证证据,为心衰治疗开创全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