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税收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税收制度

印度税收制度概述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面积29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9亿。印度历史悠久,其税收制度在发展中国家颇具代表性。

一、印度税制的演变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各方面都受到英国的影响。在1960年独立以前,印度经济畸形发展,税制单一,英国盲创的所得税在即度税制中唱独角戏。独立以后的尼赫鲁政府实行公营与私营的混合经济体制;到60-70年代,公营私营互相渗透,经济的福利性质加强;80年代以来,经济逐步自由化,市场机制得到运用,各方面都处于改革之中。伴随经济的发展,印度税制也进行着不断的补充与完善。1953年开征了遗产税,1958年开征了富裕税和赠与税,1962年修改了所得税制,1964年开征了超额利润税。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印度顺应了世界税制改革浪潮,对其税制也进行不大幅度的改革。 1986年在制造环节实施了一种修改过的增值税制度。90年代拉奥政府又大张旗鼓地对财税制度进行了新的改革,使印度的税制呈现出新面貌。

二、印度税制的特点

(一)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与邦两级预算体制。与此相适应,在税收上实行联邦和邦两级分税制管理体制。印度的税收管理权较多地由联邦政府集中掌握,只对各邦授予一定的征税权,因而接近法国式的中央集权分税制。

1935年始印度就将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联邦税)、地方税(各邦税)、共享税三类。共享税属中央税,是由议会规定按一定的比率划拨给各邦。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独立以来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目前这种分税制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l.主要税种的划分。划属中央税亦即联邦税的税种,系由印度联邦政府依法管理并征收的税种,其中除个别税种划拨给各邦一部分外,其余全部为联邦政府收入。此类税种按收入大小依次为:关税、联邦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富裕税等。地方税亦即各邦税,是由各邦政府按照被授予权限管理并征收的税种,均为各邦收入。主要有销售税、各邦消费税、土地税、印花税、客货运输税和娱乐税等。

2. 各税种管理权的划分。所有税种立法权原则上均由联邦政府统一掌握。同时,把应归地方税的征收权授予各邦政府。正是在集中立法权这一点上,印度与法国的中央集权式分税制相似。

3. 对地方收入不足的补救。在税种划分上已考虑到这一问题。印度议会规定,把个人所得税的85%划拨各邦,划拨比率以各邦人均所得额的反比为准,即人均所得额越少的邦,得到的划拨额越大。另外,又把占中央收入第二位的联邦消费税收入也划一部分与各邦共享,划拨总收入额的45%给各邦,其中40%部分即比照个人所得税的分配比率划拨,5%部分则拨给发生财政赤字的各邦。

为了进一步保证各邦收入,印度又把主要税种销售税的立法权赋予各邦政府,使销售税成为唯一由各邦自行立法并据以征税的税种,是各邦最可靠的税源,其总收入额约占地方税总额的58%以上。

4.税务机构的设置。为使联邦税和地方税的管理和征收均有保证,印度联邦政府与各邦政府分别设立了完备的税务机构,分工负责。(1)联邦各税的管理机构。在财政部内设有"中央直接税管理委员会"和"中央消费税与海关管理委员会",分别掌管直接税与间接税各税种。两个委员会都在全国各地按照税源分布划定征管区,设立派出机构,分别委派税务司主管。如作为联邦主要税种的联邦消费税,即按税源情况在全国刘成若干征收区,各征收区再划为若干征收分区,备分区再分为若干征收站,站下再分为征收段,形成联邦消费税的征收区、征收分区、征收站和征收段四个层次逐级垂直管理。(2)地方(邦)各税的税务机构,由各邦分别接税种设置,最主要的地方税为销售税,各邦均设有销售税专门机构。多数邦也设有专门机构征收土地税。其他各税则各地不尽一致。大体均由以上两个税务机构兼管,一般也在各邦辖区内划分为若干征收区,分设税务司主持,下面再分为分区、站和段,构成四级税收管理机构系统。

(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印度的直接税主要包括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利息税、土地收入税、印花税等。印度的间接税主要是商品税、关税、销售税、交通税、旅游服务税和特种商品税等税种。特种商品税包括电力税、汽油税、酒精税、医药税、冷饮税、化妆品税、烟草税等。

与发达国家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相反,作为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实行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间接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世界银行统计,1986年,间接税在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为 %。在间接税中,商品税是印度财政的最大税源,税额约占整个税收收入的50%,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0%左右。这种税收特点,是在印度独立后集中力量建立独立的工业发展基础的背景下产生的。以商品税为重心的税收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消费、促进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关税收入是印度的第二大项税源,所占比例约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18%。受商品生产发达程度以及发展规模的限制,印度国内消费税的税基较为狭窄。同时,出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较易征收的商品进出口关税成为印度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得到反映。

表1:印度的直接税与间接税

单位:亿卢比

财政年度税收总额

直接税间接税

税额

占税收总

比重(%)

税额

占税收总额

比重(%)

1950-1951

1960-1961

1970-1971

1980-1981

1981-1982

1982-1983

1983-1984

1984-1985

1985-1986

1986-1987

1987-1988

1988-1989

1989-1990

1990-1991

1991-1992

资料来源:转引自《印度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概览1992-1993》。

三、印度税制与印度财政社会目标的冲突

1.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的弊端使社会目标失效。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杠杆,合理的税收结构应有较强的抑制分配不平等的作用。印度政府原本想通过税收手段,缓解收入上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利于贫困者。但由于其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直接税的税额很小,对约300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征收的所得税收入,只占全国税收总额的很小一部分,很难对收入分配起调节作用。并且,从实际情况看,由富人承担的直接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还是不断下降的,从1948年一1949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40%降到N89年一 1990年度的%,间接税则在同期从60%上升到%。此外,尽管印度标榜对大垄断企业实行限制,但同时为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又制订了种种理由的减免措施,从而使印度财政的社会目标遭致失败,加上企业的愉漏税,实际并没有达到限制垄断企业的目标;

2.现行的分税制体制以及有关做法,造成中央控制财力过多,地方财力虚弱,使中央(联邦)与地方(各邦)的财政关系日趋紧张。中央政府握有一定财力有利于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控制的财力过多则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