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派概述.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创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太阳病状
用桂枝汤法57证,方5首 用麻黄汤法16证,方4首 用青龙汤法4证,方2首 用柴胡汤法15证,方7首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 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 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 与之也。”
伤寒学派:概说(Introduction)
概念(Definition) 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伤寒论》(On
Cold Damage)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 主要课题的医学流派,称为伤寒学派。
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
该学派研究伤寒著作1000余种,700余家。
《伤寒论》的成书过程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东汉末年, 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举孝廉, 官至长沙太守,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著作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学术思想
医德 《伤寒论》研究 养生 药物学——“药王”( King of Medicine)
孙思邈治伤寒之法
“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浚哲,多所 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 莫测其致, 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 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 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 效。伤其如此,遂披览伤寒大论,鸠集 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 验。”
——《伤寒论·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社会风气败坏,医界尤为严重
“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穷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伤寒论·序》
《伤寒论》的成书及其影响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两汉隋唐之际,研究伤寒者众多,
惟仲景之理论自成体系,贡献最为 突出。
《阴阳大论》 华佗 王叔和 葛洪 巢元方 崔知悌 张文仲 陈廪丘 范东阳 陈延之 释僧深 宋侠 孙思邈 姚僧垣 甄立言
——王焘《外台秘要》
“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医门之规矩,治病之宗本 方书之祖
王安道、吕震等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传书之功,诚不可没”;“玉石不分,主客相乱”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孙思邈(约581-682)治《伤寒论》
生平 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号孙真人,
南北朝至初唐人,家居京兆华原,生年代考,卒于公元 682年,享年约百三十余岁。一生品性高雅,不入仕途, 过着隐居生活
伤寒学派发展沿革
– 晋唐时期
搜集整理阶段
– 宋金时期
– 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
– 明清时期
发展、兴盛阶段
– 宋金前伤寒八家
王叔和 孙思邈 韩祗和 朱肱 庞安时 许叔微 郭雍 成无己
– 明清伤寒三派
错简重订派 维护旧论派 辨证论治派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王叔和治《伤寒论》
生平
名熙,西晋时高平(今山东微山、 邹县一带)人,曾任太医令。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 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 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 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治,合十六卷。
——《伤寒论·原序》
医圣 Medical Sage
《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Social Background) 东汉末年,伤寒病流行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主要学术贡献
1.著《脉经》(The Pulse Canon)十卷。 2.整理编次《伤寒论》。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整理方法
“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 神验者,拟防世急也。”
——《注解伤寒论·伤寒例》 从脉(Pulse)、证(Pattern)、方(Formula)、治 (Treatment)入手,以仲景辨证论治(Pattern identification a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reatment) 精神为指导。
对伤寒的病因病机进行独到的阐发 倡寒毒、异气说
提出三阴三阳的本质问题 倡经络之说
从八纲角度阐述《伤寒论》 从临床验证角度作深入探讨
吸取各家之长 对《伤寒论》进行补充。 以经注论 经论结合
特点:诸家各抒己见,各有独到,各有特长,无学术争鸣
发展兴盛阶段:明清时期
围绕《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六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等问题, 展开激烈的学术争鸣,伤寒学派内部形成不同的派系。 1. 错简重订派 代表人物 方有执、喻昌 特点 (1)指王叔和之非,议成无己之误 (2)考据成就很大,对太阳篇的研究精深 (3)大倡“三纲鼎立”之说
孙思邈治伤寒之法
重视三方证治
“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
王叔和:“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
风伤卫—桂枝证——辛甘之剂 辛甘发散为阳
寒伤营—麻黄证——辛热甘温之剂 发散寒邪
营卫俱病—青龙证—麻桂合用 麻杏石甘散营中之寒 桂姜枣散卫中之风
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宋金时期
注 医家 释 韩祗和 、 庞安常 阐 发 朱肱 《 伤 许叔微 寒 论 》 郭雍
成无己
著作 《伤寒微旨》 《伤寒总病论》
《南阳活人书》
《伤寒九十论》 《伤寒发微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补亡论》
《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
治伤寒特点 脉证分辨,以脉为先。
突出治法:汗、吐、下、温、刺、灸、水、 火八法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皇甫谧、林亿、成无己等予以肯定。
“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 “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
力也。”
方有执、喻昌等则多所非议。
“颠倒错乱殊甚”
全书体例:辨脉(《辨脉法》、《平脉法》)、辨证(六经分 证)、治疗可与不可;篇名:《辨XX病脉证并治》;条文。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编成10卷,22篇,700余条,载113方,应用 药物82种。
叔和所增 :卷一、二《辨脉法》、《平脉 法》、《伤寒例》3篇,及卷七《辨不可发 汗病脉证并治》以下8篇。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太阳病状
用桂枝汤法57证,方5首 用麻黄汤法16证,方4首 用青龙汤法4证,方2首 用柴胡汤法15证,方7首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 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 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 与之也。”
伤寒学派:概说(Introduction)
概念(Definition) 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伤寒论》(On
Cold Damage)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 主要课题的医学流派,称为伤寒学派。
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
该学派研究伤寒著作1000余种,700余家。
《伤寒论》的成书过程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东汉末年, 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举孝廉, 官至长沙太守,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著作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学术思想
医德 《伤寒论》研究 养生 药物学——“药王”( King of Medicine)
孙思邈治伤寒之法
“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浚哲,多所 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 莫测其致, 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 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 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 效。伤其如此,遂披览伤寒大论,鸠集 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 验。”
——《伤寒论·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社会风气败坏,医界尤为严重
“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穷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伤寒论·序》
《伤寒论》的成书及其影响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两汉隋唐之际,研究伤寒者众多,
惟仲景之理论自成体系,贡献最为 突出。
《阴阳大论》 华佗 王叔和 葛洪 巢元方 崔知悌 张文仲 陈廪丘 范东阳 陈延之 释僧深 宋侠 孙思邈 姚僧垣 甄立言
——王焘《外台秘要》
“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医门之规矩,治病之宗本 方书之祖
王安道、吕震等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传书之功,诚不可没”;“玉石不分,主客相乱”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孙思邈(约581-682)治《伤寒论》
生平 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号孙真人,
南北朝至初唐人,家居京兆华原,生年代考,卒于公元 682年,享年约百三十余岁。一生品性高雅,不入仕途, 过着隐居生活
伤寒学派发展沿革
– 晋唐时期
搜集整理阶段
– 宋金时期
– 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
– 明清时期
发展、兴盛阶段
– 宋金前伤寒八家
王叔和 孙思邈 韩祗和 朱肱 庞安时 许叔微 郭雍 成无己
– 明清伤寒三派
错简重订派 维护旧论派 辨证论治派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王叔和治《伤寒论》
生平
名熙,西晋时高平(今山东微山、 邹县一带)人,曾任太医令。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 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 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 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治,合十六卷。
——《伤寒论·原序》
医圣 Medical Sage
《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Social Background) 东汉末年,伤寒病流行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主要学术贡献
1.著《脉经》(The Pulse Canon)十卷。 2.整理编次《伤寒论》。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整理方法
“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 神验者,拟防世急也。”
——《注解伤寒论·伤寒例》 从脉(Pulse)、证(Pattern)、方(Formula)、治 (Treatment)入手,以仲景辨证论治(Pattern identification a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reatment) 精神为指导。
对伤寒的病因病机进行独到的阐发 倡寒毒、异气说
提出三阴三阳的本质问题 倡经络之说
从八纲角度阐述《伤寒论》 从临床验证角度作深入探讨
吸取各家之长 对《伤寒论》进行补充。 以经注论 经论结合
特点:诸家各抒己见,各有独到,各有特长,无学术争鸣
发展兴盛阶段:明清时期
围绕《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六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等问题, 展开激烈的学术争鸣,伤寒学派内部形成不同的派系。 1. 错简重订派 代表人物 方有执、喻昌 特点 (1)指王叔和之非,议成无己之误 (2)考据成就很大,对太阳篇的研究精深 (3)大倡“三纲鼎立”之说
孙思邈治伤寒之法
重视三方证治
“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
王叔和:“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
风伤卫—桂枝证——辛甘之剂 辛甘发散为阳
寒伤营—麻黄证——辛热甘温之剂 发散寒邪
营卫俱病—青龙证—麻桂合用 麻杏石甘散营中之寒 桂姜枣散卫中之风
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宋金时期
注 医家 释 韩祗和 、 庞安常 阐 发 朱肱 《 伤 许叔微 寒 论 》 郭雍
成无己
著作 《伤寒微旨》 《伤寒总病论》
《南阳活人书》
《伤寒九十论》 《伤寒发微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补亡论》
《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
治伤寒特点 脉证分辨,以脉为先。
突出治法:汗、吐、下、温、刺、灸、水、 火八法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皇甫谧、林亿、成无己等予以肯定。
“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 “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
力也。”
方有执、喻昌等则多所非议。
“颠倒错乱殊甚”
全书体例:辨脉(《辨脉法》、《平脉法》)、辨证(六经分 证)、治疗可与不可;篇名:《辨XX病脉证并治》;条文。
搜集整理阶段:晋唐时期
编成10卷,22篇,700余条,载113方,应用 药物82种。
叔和所增 :卷一、二《辨脉法》、《平脉 法》、《伤寒例》3篇,及卷七《辨不可发 汗病脉证并治》以下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