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说课稿 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盛蓉
荷花淀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优质课教案一等奖以下是一份荷花淀优质课教案:《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
2. 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3. 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说《荷花淀》,这篇小说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孙犁是一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荷花淀》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的一群妇女在水生的带领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2. 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嘱咐》,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3. 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2)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水生嫂等一群农村妇女。
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的一群妇女在水生的带领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4. 深入研读(1)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水生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温柔、贤惠的农村妇女,她热爱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对丈夫和孩子充满了爱。
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时,她毫不畏惧,勇敢地站出来,与敌人进行斗争。
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
(2)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同时,小说的语言也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了冀中平原的独特魅力。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水生嫂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荷花淀》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以水生嫂等一群农村妇女为代表,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勇敢和坚强。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荷花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出自孙犁的小说集《白洋淀纪事》。
这篇小说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风光和英勇抗日的壮丽画卷。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让学生领略到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性美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小说的能力,但对于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高二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白洋淀地区的具体情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孙犁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品味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体会作者对人性美的赞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水生嫂这一典型形象。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相关知识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中的氛围和情感。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作者是孙犁,小说描写了白洋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的生活片断,作者以细腻灵活的笔触,刻画出一群英姿勃勃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本文是孙犁小说的代表作,又是“白洋淀派”的重要作品。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说教学目标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A、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B、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C、通过对小说中细节描写的揣摩,说出其含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鉴赏小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3、说教学重点、难点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性格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因此我把学习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方法如下: 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朗读精彩语段,抓住对话描写,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荷花淀教案说课稿

四、荷花淀一、教学目的:1、了解孙犁的写作风格2、总体感受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战斗中成长,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结构情节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复述情节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名叫《荷花淀》关于这个“淀”字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晚上常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离月宫还差一步时,随身佩带的宝镜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99个碎片。
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就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属白洋淀水域,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错。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沟桥事件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该地区军民利用白洋淀地势进行顽强斗争。
这篇文章写于1945年春天,据孙犁介绍是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
(二)作者简介孙犁,现代作家。
他的小说皆为诗化小说,文笔婉约而流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和抒情诗的韵致,描写细腻传神,语言清新淳朴,朴素简练,被成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房树民、韩映山等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后被称为“荷花淀派”,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影响非常大的两大文学流派孙犁、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三)扫除文字障碍淀(dian)落(la)晌(shang)横样子(heng)(四)《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想你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但在这篇文章中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我们先去了解一下,阅读全文,并要求学生复述全文,(为理清文章情节作准备)(复述完毕教师补充)(五)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三部分1、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支持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情节:编席候夫,月夜话别,送夫参军2、水生嫂等妇女探望自己丈夫,结果遭遇敌船(探夫遇险)情节:商量探夫,扑空而归,淀中遇敌3、游击队伏击歼敌,妇女们在战斗中成长(助夫杀敌)情节:巧遇丈夫,目睹胜利,打扫战场,夫妻话别,笑谈感受,激起信心,参加战斗,配合作战五、教学后记:学生对情节的复述能力不够,阐述时连贯性不强,应引导他们有顺序、有层次地复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欣赏文章的细节描写及景物描写二、教学重点: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三、教学方法:朗读、体会、画面想像、分析四、教学过程:(一)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我们先放下这篇文章的思维模式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将如何在影片开始拍摄一些画面以进入故事情节(发挥想像,描述画面)(二)纵观孙犁的这篇文章,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讲述故事的一波三折,惊险的战争画面,而是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其中不乏对环境的描写,那么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先找出一些相关语段)(1)第1、2、3节:月光下的景色(朗读)赏析:清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风景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
荷花淀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荷花淀》一、教学目标:理解《荷花淀》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年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人性之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分析。
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意图。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视频、相关图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荷花池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2)提问学生:荷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荷花与战争年代人民生活的关联,为进入新课做铺垫。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思想,探讨作者通过荷花淀这一场景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体会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手法。
(3)教师总结归纳,强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拓展延伸(1)教师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展示战争年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人性之美。
(2)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勇敢、坚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荷花淀》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和课堂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荷花淀》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把握了作品的艺术特色。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一、说教材《荷花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出自中国著名作家孙犁之手。
这篇课文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精美的语言以及深邃的内涵,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一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佳作,它既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传递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荷花淀》,使学生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课文通过描绘主人公与妻子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体会到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人物形象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主人公在荷花淀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妻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文章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家国情怀的抒发。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生字、生词,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批注法、讨论法等方法深入分析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2)体会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关爱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家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2)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家国情怀,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与引导,同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
四、说教法在教学《荷花淀》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荷花淀说课稿(减缩版)

《荷花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139号曹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孙犁先生的《荷花淀》。
一.教材分析1.教材位置和作用《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感受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因此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重点和难点及其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
所以,分析人物对话语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
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学生第一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下面,为了讲清以上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
《荷花淀》说课稿

第二题《荷花淀》说课稿(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作者是孙犁,小说描写了白洋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的生活片断,作者以细腻灵活的笔触,刻画出一群英姿勃勃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在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六个小说单元:第四册三个,第五册两个;第六册一个。
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同时本文也是孙犁小说的代表作,又是“白洋淀派”的重要作品。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说教法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因此,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创设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三、说学法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个人。
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创设,问题探讨,合作共享,师生总结等几个步骤进行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用时为1课时)1、创设教学情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荷花淀的漂亮图片,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出示课程目标,明确课堂任务,帮助学生自学1) 知识目标A、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

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教材分析《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
《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2、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习,梳理情节脉络⑴作家作品⑵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考生,我的说课题目是《荷花淀》,对于本节课我将依据新课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4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荷花淀》是河大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
小说细致的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生动的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六单元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本文写战争但不见残酷的战争场面,生动的诠释了这一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是描写抗日战争生活的典范,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环境描写十分出色,这些都是培养数学文学鉴赏能力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和课文自身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设计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品味人物对话,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的形象。
2、赏析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3、了解白洋淀抗日群众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个性化语言的突出描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突破点,思考分析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体会此类对话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本文的重点。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却把笔墨集中在人性美与景物美上,这是白洋淀派的艺术特色,也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学案到学法、主问题引导法,以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的理念,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教法是:阅读体悟法、自主学习法、心得交流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动脑动手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以白洋淀来历的神话传说:嫦娥摔碎宝镜来引入文本,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课文情境。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荷花淀》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板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即课文的地位及特点。
《荷花淀》是鲁人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现代小说,是高中以来要学习的第一篇小说。
《荷花淀》没有硝烟弥漫、民不聊生,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展示人民群众爱家爱国的情操,并塑造了一群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二、学情分析,即学生的特点。
《荷花淀》是高一学生要学习的第一篇小说。
相比其他文体,小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兴趣更强。
在高中的小说学习中,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由欣赏向鉴赏过度,理解小说的真谛。
三、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白洋淀人们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分析水生嫂等妇女的形象难点鉴赏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四、教学方法1.朗读感知法(速度感知整体,分角色朗读即男女生互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诵读优美的环境体会其作用)2.情景教学法(带学生进入白洋淀的情景,或以现实来做例子)3.探究教学法(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五、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自主预习,自主思考)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3.探究学习(集体探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分钟)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设计的导语如下:在河北省中部,有一处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水光天色,河道纵横交错,淀上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争相斗艳的荷花,这就是著名的白洋淀。
精品资料--《荷花淀》说课稿(精校完美打印版)

《荷花淀》说课稿《荷花淀》说课稿淄博实验中学盛蓉2004年11月,在市教研王玉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实验中学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的《荷花淀》一课在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
这堂课的成功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面我就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做一下说明。
《荷花淀》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学生高中阶段遇到的第一篇小说,而且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孙犁用他诗意的笔调描绘着白洋淀上那烟水渺渺的风光和质朴洁净的女人们,在带给读者无限美感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会激起读者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学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鉴赏小说时重点分析关注的方向,但因为这是学生高中学到的第一篇小说,所以对于一些非常系统的理论性的知识可以不必强求,以免降低了学生欣赏的兴趣。
另外,也可以在学案中补充一些对孙犁先生及白洋淀派的介绍,让学生对孙犁先生的为人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从而在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工作。
王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要成功地诠释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它最独特的地方。
《荷花淀》的绰约风姿无疑就在于它独特的“诗意美”,这种美恰恰与小说表现的战争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孙犁小说风格的体现。
我就把这个文本的最独特之处作为架构整堂课的核心。
而孙犁小说的诗意美是通过文中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品味语言,感受风格。
课上,牢牢立足文本,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重点揣摩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到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进而领会到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为了使教学环节清晰,有层次地推进课堂进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一、初步感知。
在导语设计中,力求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孙犁笔下美丽的白洋淀,引导学生关注这篇小说与其他描写战争的作品的不同之处,并提出问题: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学生在预习和阅读学案相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发现了小说的独特在于它的“美”,老师顺势提出学习目标。
《荷花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文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了解荷花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熟悉荷花淀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荷花淀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荷花淀》,让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对《荷花淀》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归纳总结文章的关键信息。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荷花淀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读 (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观察标题、字数和段落结构,提出自己的预测和猜想。
3. 阅读与理解 (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荷花淀》文章,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判断正误、填空和选择题等。
4. 分组讨论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文章的重点信息和关键细节,归纳总结荷花淀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保护与利用情况等内容。
5. PPT展示 (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总结报告,并使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6. 完成作业 (10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或景点,写一篇简短的文章介绍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保护与利用情况等内容。
7. 课堂总结 (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信息的能力;4.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景点,进一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的情况。
《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5篇(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获奖)

《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5篇(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获奖)下面是分享的《荷花淀》说课稿5篇(荷花淀说课稿获奖),以供参考。
《荷花淀》说课稿1一、说教法: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
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平、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
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1、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依据(5分)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习的终点。
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荷花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案一等奖《《荷花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荷花淀》教案一等奖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
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
我打算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的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0xx年7月,荷花飘香的季节,以“诗体小说”独步现代文坛的孙犁老人离我们而去了,他虽然去了,但他写的《荷花淀》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至今仍散发着幽幽的清香,万万千千的中学生在这清香中低吟、沉醉,时时升起感情的旋律。
今天就让我们撑一艘心灵的小船,向荷花淀深处漫溯,去观赏一下如诗如画的白洋淀风光,去认识几位淳朴、机智、多情的青年妇女,看一看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爱以及她们身上洋溢着的那种蓬勃的人性之美。
二、目标定向: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能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语言。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的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四、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五、结束语: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
2024年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荷花淀》说课稿

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表达能力。
02
基础较好的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和任务,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03
所有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方式引导学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 意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
2024/2/29
14
总结环节:归纳概括,提升认识
知识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阅读方 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
系。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
人文素养。
拓展延伸
介绍与荷花相关的文化、艺术作 品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2024/2/29
播放视频
展示荷花淀的美丽风光,配以轻 柔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情感共鸣。
提问导入
询问学生对荷花的印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12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突出重点
背景介绍
重点讲解
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荷花淀》的创 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 景和主题。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如荷花的描写手法、比喻的运用等,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思考 、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9
教学手段运用及效果
2024/2/29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作品《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1.教材分析,2.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4.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荷花淀》是人教版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语体。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人物形象典型,通过对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劳动妇女的进步历程的描写,表现了军民必胜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清丽的诗化了的小说,因此,设立三个目标:1、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2、培养学生分析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以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
依据: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
因此,可以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2、难点: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依据: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小说,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
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幼师的学生。
学生已有一定小说知识的积累,也有一定的鉴赏和品味小说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再加上他们对于战争生活的了解较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作好引导工作。
荷花淀 说课稿

8 《荷花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
(板书《荷花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荷花淀》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8课,与《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共同构成“昨日的战争”这个模块。
本单元旨在透过刀光剑影,解读昨日战争,体会今日和平的可贵《荷花淀》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小说。
作者描写了白洋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生活片段,刻画了一群英姿勃发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小说,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小说。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小说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阅读浅显小说的能力。
但是, 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孙犁和“白洋淀派”的艺术风格2、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3、情感目标:学习白洋淀人民抗日的热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本文的景物描写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法三种(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境法主要是通过言语描述或音乐渲染的情境,引导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荷花淀》公开课说课材料

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为三部 分,给每部分拟 一个小标题,力 求简洁准确。
第一部分 夫妻话别 (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重点研究
文中描绘了以水 生嫂为代表的荷 花淀妇女形象, 那么作者运用了 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
▪ 分角色朗读“夫妻 话别”中的对话描 写。
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 谨慎
B 伶俐 C 冒失 D 羞涩 E 直爽
环境描写
文章有三处景物描写,试着说说这些充满诗 情画意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开头部分对水生家小院及白洋淀夜景的写。
渲染宁静优美的氛围。烘托水生嫂勤劳纯朴。
妇女们寻夫不着回来时候的淀上风光。
为下文的伏击歼灭战埋下伏笔。
妇女们把船摇入荷花淀时的景物描写。
《荷花淀》公开课
作者简介
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 花淀》、《采蒲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 事》等。
孙犁
现代作家
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 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形成一个数 量相当可观作家群,被誉为“白洋淀派”,与 “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 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 说”。
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阅读,说说水生嫂具有什么特点?
1. 勤劳坚强 2 温柔体贴 3. 深明大义,支持革命
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着探望丈夫 的事.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 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④“那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说课稿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盛蓉
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盛蓉">《荷花淀》说课稿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盛蓉明月照弹琴
《荷花淀》说课稿
淄博实验中学
盛蓉
2004年11月,在市教研王玉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实验中学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的《荷花淀》一课在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
这堂课的成功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面我就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做一下说明。
《荷花淀》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学生高中阶段遇到的第一篇小说,而且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孙犁用他诗意的笔调描绘着白洋淀上那烟水渺渺的风光和质朴洁净的女人们,在带给读者无限美感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会激起读者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学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鉴赏小说时重点分析关注的方向,但因为这是学生高中学到的第一篇小说,所以对于一些非常系统的理论性的知识可以不必强求,以免降低了学生欣赏的兴趣。
另外,也可以在学案中补充一些对
孙犁先生及白洋淀派的介绍,让学生对孙犁先生的为人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从而在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工作。
王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要成功地诠释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它最独特的地方。
《荷花淀》的绰约风姿无疑就在于它独特的“诗意美”,这种美恰恰与小说表现的战争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孙犁小说风格的体现。
我就把这个文本的最独特之处作为架构整堂课的核心。
而孙犁小说的诗意美是通过文中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品味语言,感受风格。
课上,牢牢立足文本,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重点揣摩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到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进而领会到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为了使教学环节清晰,有层次地推进课堂进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一、
初步感知。
在导语设计中,力求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孙犁笔下美丽的白洋淀,引导学生关注这篇小说与其他描写战争的作品的不同之处,并提出问题: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学生在预习和阅读学案相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发现了小说的独特在于它的“美”,老师顺势提出学习目标。
二、
触摸语言。
《荷花淀》的美体现在文本语言上,主要是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
而优美的环境描写相较对话来说,更直观地呈现出美感。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中景物描写之美,为主题的发掘做好铺垫。
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读完本文之后,你感觉小说中哪幅画面最能给你美的感受?哪位同学能把你认为最美的语段读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哪幅画面”就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他们寻找文中的景物描写。
学生找的非常准确,分别是1——3段,月下小院和荷花淀的描写,64和65页寻夫未遇时水面的描写,66页伏击战前荷
花淀的描写。
这几处的景物描写各有特色,呈现出白洋淀不同时间不一样的美。
先由学生读一读,老师引导体会美在何处,然后指导诵读,读出美感。
孙犁先生语言的美感就在这样的琅琅书声中沁入学生的心里。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适时的提问,如孙犁为什么把荷花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喻成“哨兵”?让学生仔细品味孙犁先生修辞的精妙,初探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
品味揣摩。
在领略了文中的景物之美后,我们进而分析文中的人物之美。
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这是文章最大的特色,也是老师授课中不能回避的重点。
我选择了五个妇女商量探夫时的对话来让学生仔细揣摩。
荷花淀的女人们都想去探望丈夫,却因性格不同而采用了不一样的语言来表达,虽然每人只有一句语言描写,孙犁却能使她们姿态各异的美纤毫毕现,可以说语言的功力妙到毫巅。
而且这段对话充满情趣,学生非常感兴趣。
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自己揣摩讨论,这五句话分别属于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然后试着读出来感觉来。
学生们讨论的很热烈,让他们展示讨论成果起来试读的时候都非常踊跃,而且语气语调拿捏的非常准确,课堂效果非常好。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引导提出问题:荷花淀的妇女们或娇羞,或直爽,或稳重,或开朗,孙犁用寥寥几句话就为我们勾勒出了如此不同的人物形象。
可是个性如此鲜明的女子,却没有给她们取名字,是疏忽吗?如果你是孙犁,有读者向你提出这个问题,你将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是王老师帮助修改的,这样就能使学生站在的角度去思考用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很容易就答出要刻画的是白洋淀妇女的群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民起来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侵略战争的痛恨。
这一认识向下一步思考课堂的核心问题又迈进了一步。
四、
深入思考。
一堂课,总该有让学生深思的地方。
课堂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到了孙犁笔下的战争与其他描写战争作品的不同。
在充分领略了文中的景与人的美好之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先出示了几张战争中生灵涂炭的图片,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直面战争的残酷,把学生带入深深的震撼中,然后顺势抛出思考问题:战争留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尽的眼泪和悲伤,可孙犁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美呢?整个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随后,学生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认识:有说保家卫国的战争是正义的,因而美好;有的说把家乡的景和人写得越美,越能衬托出战争的邪恶;还有的同学甚至联系到了本身,因为孙犁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这正是他心中对美的渴望。
而这样的认识不仅涉及了小说的主题,更已经关涉到了孙犁的人品、文品和写作风格。
从当时的执教情况来看,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亮点,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是真正的在用心思考问题。
随着问题的解决,看着学生们的表情,我相信热爱家乡、呼唤和平的感情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中,而是植根到了每位学生的心里。
本来那几张战争的图片我是放在课堂导入的部分的,但是王老师智慧的把它们调整到了这个大的思考问题之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堪称神来之笔。
五、
课堂小结。
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老师把他们在阅读和思考中体会到的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诗意美”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
这堂课在设计上,紧紧围绕孙犁小说“美”的特色,以战争的残酷和孙犁行文的诗意美的矛盾为核心,以文本为抓手,通过诵读品味语言,由景而人而情,使学生在思想和艺术上
都有所思考和收获。
虽然这仅仅是一堂课的设计和准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收获的却是永久的滋养。
王老师对我的指导也绝不仅仅在于这一节课,他给我的启发会使我受益终生。
1、
文本是一切课堂教学的本源。
备好一堂课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王老师说自己先读10遍课文。
果然,越读头脑越清晰,越读越能抓住文章的特色,越读越能找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同样,学生一切信息的获得,思考的产生也都来源于文本本身,课堂上如果少了读书声,少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所有的思考探究都是空谈。
2、
设定教学目标时,对文本的重点绝不能回避,否则就不能真正的让学生领会文本的特色。
对文中的重点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却不能避重就轻。
3、
老师的引导设问要精心设计,同样的问题换一个提问的角度就会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以上是我对《荷花淀》一课的设计和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