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东亚》教案
东亚教学设计
东亚教学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东亚》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了解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2、了解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教学内容分析】《东亚》是世界区域地理的起始章,《东亚概述》又是东亚的第一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较为重要。
教学设计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分布,建立空间概念,分解难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差异,为后面复习区域地理奠定基础。
其中季风气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分析学生容易把握的气候分布图入手,再进一步分析气候成因、特点,最后归纳整理思路,通过解决这个难点还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考虑到利于课堂教学,只选取于自然地理一块内容,最后的人口和经济另外学习。
【学情分析】由于中招不考地理,现在的高中生,初中时很少有人认真学习过地理,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高二文科班学生更不用说了,我所担任的三个班是普通班,只有少数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不但区域地理基础较差,高一地理基础、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本该复习的只能按新授课来进行了,比新授课层次稍高点儿。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上课比较积极主动,只要教师设计问题恰当,就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式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互助互学。
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较低,并多给学生思考、讨论时间,以保证较大部分学生能学会。
【学习目标】准确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主要边缘海、半岛和岛屿及其分布。
知道东亚五国概况。
会分析归纳东亚的地形特征,理解季风气候及成因。
初步学会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
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东亚从沿海到内陆气候的逐渐变化。
第一节东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地区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4. 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对东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问题导向
1. 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东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 通过对东亚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
2. 提问:“你们对东亚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东亚地区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东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东亚地区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东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东亚的地理特征。
2. 讲解东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并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通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东亚》教案.doc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一)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使学生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
2、教会学生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日本的地质灾害。
3、教学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课题概述本节是分区地理和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两个大标题,由东亚和日本组成。
日本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东亚这一区域和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东亚,日本共分2课时。
分析讲解引入: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三)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填图】填日本图:①朝鲜半岛,②北海道岛,③本州岛,④四周岛,⑤九州岛,⑥日本海,⑦濑户内海,⑧太平洋。
(二)日本(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境内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丘陵,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这对日本的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是季风性气候,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具有海洋性特征。
3、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有森林、谁能,矿产资源贫乏。
其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服装、石油、学生自主学习:1、读图,填图2、识记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四)。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材分析因为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相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1.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水平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水平、读图分析水平、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水平。
一、教学目标1.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使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协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实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理解,有助于开阔思路,提升水平。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二地理复习课件——东亚ZY共39页文档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
地形 气候特点
温暖 湿润
干旱 温差 大
耕地多 便利 稠密 种植业 发达
发达。
草地多 畜产品 不便 稀少 畜牧业 加工业
为主 采矿业
巩固练习:
1、东亚位于 亚洲 东部,太平洋 的西侧 ,最大 的半岛是 朝鲜半岛 ,最大的群岛是 日本群岛 ;居民 绝大多数为 黄色 人种。 2、东亚地势 西高东低 ,河流大多 从西往东 流入
来源 性质 风向 势力 影响范围 气候特点
冬季风 夏季风
蒙古、西伯 寒冷干燥
利亚
太平洋、 温暖湿润 印度洋
西北风 东南风
强劲 较弱
东亚大部分 低温少雨 东部近海 高温多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受纬度位置影响:分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受海陆位置影响:分海洋性季风(日本)和大陆 性季风(我国),朝鲜半岛有过渡性
1、地势:_西__高_东__低_
2、主要地形及分布: 西部内陆: 多高原和山地
东部沿海:
多平原和丘陵;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 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
二、地形、河流 1、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在“东亚的地形”图上,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亚经纬度的范围 :80ºE-140ºE,20ºN-50ºN 2、范围 中国(首都北京)
临海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内陆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半岛国:) 岛国: 日本(首都东京)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 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二 、 河流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东亚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使学生了解东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东亚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难点:东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东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地图,说一说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二、探究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东亚各国的基本情况。
三、分析东亚的自然环境1.教师展示东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地形特点。
”四、分析东亚的人文特点1.教师展示东亚文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人文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人文特点。
”第二课时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谁能概括一下?”二、分析东亚的自然环境(续)1.教师展示东亚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气候特点。
”三、分析东亚的人文特点(续)1.教师展示东亚民俗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民俗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东亚的民俗特点。
”五、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六、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绘制一张东亚地图,并标注重要地理事物。
2.深入了解东亚的人文特点,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分享。
七、课后反思2.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1.教师展示东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描述东亚的位置,大家会如何表达?请大家踊跃发言。
”2.学生回答:“东亚在亚洲的东部,靠近太平洋。
课件04 东亚-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03 突破难点
3、日本的经济 (3)日本原料、能源的主要 来源国家和地区有:石油来 源于西亚、东南亚;煤炭来 源于中国、澳大利亚;铁矿 石来源于巴西、印度、澳大 利亚;棉花来源于中国、美 国。
03 突破难点
3、日本的经济 (4)日本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有利条件:人口较多,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工业基础雄厚;对外交通便利。
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04
东亚
专题01 地球基础与地貌观察
01 课标解读 02 夯实基础 03 突破难点 04 提升技能 05 随堂训练
01 课标解读
1.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2.结合区城图分析东亚地理环境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相关图示,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04 提升技能
一、东亚的产业转移 3. 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产业转移有自身的特点,主要 分为5次产业转移:
04 提升技能
一、东亚的产业转移 4.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04 提升技能
一、东亚的产业转移 4.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 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 ,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03 突破难点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多地震,为何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但日本政府高度 重视防震抗震,国民具有较高的防震抗震意识,加上日本经济发达、建 筑物抗震能力较强,故日本地震虽然较多,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东亚教案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一)教材章节第二章课题东亚(3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及文化特色。
3、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4、结合区域图分析东亚地理环境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等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能力目标1、2、识记、理解、应用3、4分析、综合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读课本识记东亚的位置、主要国家、东亚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
2、通过读图、读课本、小组讨论识记理解日本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
3、通过分析图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初步学会分析自然条件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亚和日本的的系统学习,让学习正确认识日本经济特点辩证的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教学设计重点分析1、东亚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2、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难点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东亚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区别教学技术设备学案与多媒体教育相结合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使学生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
2、教会学生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日本的地质灾害。
3、教学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课题概述本节是分区地理和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两个大标题,由东亚和日本组成。
日本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东亚这一区域和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高二区域地理基础复习学案 第十一课时 东亚
第十一课时 东亚一、概述(1)位置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秦岭—准河一线(35ºN ))、区别;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二、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下学期第三周世界地理《东亚》教学设计
1.作业布置:
(1)填空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以下填空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提交。
1)东亚五国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亚地区的主要山脉有____、____、____等。
3)东亚地区的海岸线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等省份。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东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国家分布、经济发展、文化差异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东亚》重点,强调《东亚》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东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能力培养: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东亚文化差异对国际交流的影响等。他们还应该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此外,学生应该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在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东亚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文化差异,学生应该能够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他们应该能够关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东亚地区的发展和环境问题。
(3)解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答案: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东亚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有助于增强区域凝聚力。汉字作为共同文字,儒家文化对东亚国家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还有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4)分析东亚地区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世界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教案
20XX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1.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一)
教学环节学
习
目
标
1、教会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使学
生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
2、教会学生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
点及日本的地质灾害。
3、教学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课
题
概
述
本节是分区地理和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两个大标题,由东亚和日本组成。
日本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东亚这一区域和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东亚,日本共分2课时。
分
析
讲
解
引入:
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三)
教学环节
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填图】
填日本图:①朝鲜半岛,②北海道岛,③本州岛,
④四周岛,⑤九州岛,⑥日本海,⑦濑户内海,⑧太平洋。
(二)日本(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
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
岛组成,境内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丘陵,最大
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
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这对日本的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是季风性
气候,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
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具有海洋性特征。
3、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有森林、谁能,矿产资源贫乏。
其工业主
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
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
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服装、石油、
学生自主学习:
1、读图,填图
2、识记日本的
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特征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