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精选1篇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友情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江南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全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赠刘景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句):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青青的园中葵花在朝阳的照耀下,朝露滋润着它们嫩绿的叶子。
这里的“阳春”指的是春天的阳光明媚,而“布德泽”则是指春天的恩泽滋润着万物。
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第二部分(第5-7句):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担忧,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爱。
他担心秋天的到来会导致葵花叶黄、花朵凋谢,就像百川向东流入大海,最终无法再回到源头一样。
这里的“秋节”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衰败,而“焜黄华叶衰”则是对这种衰老现象的形象描绘。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年华逝去的忧虑和关切。
第三部分(第8-9句):诗人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警句,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
这里的“少壮”指的是年轻时期,而“老大徒伤悲”则是指年老时无所作为的悲哀。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努力和进取,否则就会留下遗憾。
第四部分(第10句):整首诗以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作为结尾。
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不要让岁月留下遗憾。
这里的“刘景文”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他寄托情感的对象。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
总之,《赠刘景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友情的古诗。
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秋天景象的担忧,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诗人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警句,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4 古诗三首 - 赠刘景文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 时节啊。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 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 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 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 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 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 自菲薄。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 刘景文也在。两人交往甚密,交情很深。诗 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 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 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君 橙 犹 傲橘
学写字
观察下列生字,交流书写心得。
ɡài jú cán shuānɡ jūn chénɡ
盖菊残霜 君橙
“残”左边不 要多点。
“橙”右上角是两 个短撇;“盖、霜” 横画、竖画较多, 注意间距均匀。
学写字
赠 刘 解诗题
赠刘景文
zènɡ
liú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赠”横画较多,注意笔 画之间间隔均匀。“刘”
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 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 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 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 信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PPT课件下载【龟仙岛】

我会写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课文讲解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要求: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课后作业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 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 着人们乐观向上。请你为这首诗配幅画吧。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武天老师
我会认
zèng
送
liú
cán
景文 缺
yóu
有
ào
jūn
chén
jú
霜枝头 子 黄 绿
理解词语
【刘景文】 【擎】 【傲霜】 【君】 【正】 【橙黄橘绿】
举,向上托。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 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最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课文讲解
思考:后两句有什么用意?
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 不可意志消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 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 的景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课文讲解
赠刘景文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2.语言构建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诗词朗读技巧,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解读诗句,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增强人文关怀。
-文化背景的深入认识:学生对唐代诗人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
举例解释:
-在诗歌节奏的把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并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在诗意深层次的感悟方面,教师应利用图示、情境再现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意理解与感悟:把握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意境。
-文化背景认识: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与刘景文的友谊,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举例解释:
-在诗句朗读与背诵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平仄和停顿,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词语理解与运用方面,教师应通过解释和举例,使学生理解“傲骨”代表了坚强不屈的意志,“金黄”描绘了秋天的色彩,等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诗意的深层感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朗读示范和情景创设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天景色描绘相关的诗句,并尝试解读其深层含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尝试用色彩和线条描绘诗中的景象。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日景象相关的古诗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某一景象,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生字词“瑟、萧、耐、傲、菊、残、橙、橘、绿”的读音、写法和词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诗句意境的理解: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日景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化背景的渗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举例:《赠刘景文》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要求学生理解“枫林晚”和“霜叶红”所象征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古诗描绘自然景象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领悟。
-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记忆可能存在挑战,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字词游戏,以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背诵与默写的技巧: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记忆和默写,教师需要教授记忆策略和默写技巧。
《赠刘景文》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早上还看得见霜呢。,你们看这
菊花怎样了?菊花的花枝,光着
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
么样的菊花呀?看到这幅图你会
想到哪句诗?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文理解
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 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 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诗文理解
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 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
橙橘 秋之美
吟诵古诗
赠刘景文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 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 苏”。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 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èng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éng jú
赠刘残犹傲君橙橘
诗文欣赏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文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 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诗文理解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 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 子青绿的时节。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ppt课件【5份省奖作品任选】

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谢谢观看
手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
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的时节,
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4.《赠刘景文》 (朗读).mp3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犹有
yóu
傲霜枝头
ào
犹
犹如 记忆犹新
傲
骄傲 傲慢少礼
我会认
橘黄
jú
橘
橘子 橙黄橘绿
理解词语
【刘景文】 【擎】 【傲霜】 【君】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举,向上托。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 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最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正】
【橙黄橘绿】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
橙
橘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擎雨盖
荷尽
荷花凋谢了,像遮雨伞一样的荷叶也枯 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胜
菊残 傲霜枝
那枯萎的菊花的花枝仍然在寒霜中 挺立着。 你想对傲然挺立的菊花说什么呢?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看图说词语
层林尽染
秋
天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瓜果飘香
秋天到了,同学们的眼睛还发现大 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zènɡ liú
刘
赠 刘景文
(宋)苏轼(shì)
赠刘景文
苏轼
qínɡ
荷 尽 已 无 擎 Βιβλιοθήκη 盖,jú cán yóu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jūn xū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chénɡ jú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会背
我爱积累
春天
夏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拂堤杨柳醉春烟。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学古诗要边读边想,利用插图理解诗意 。
1、自由读古诗,想想古诗中描写了哪 些秋天的景色?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 懂哪些地方?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钱 线 浅 君 群 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