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教育思想
• 主要贡献在于: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 创办私学。
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 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 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三、道家
道家
创始人—老子
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 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 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 《道德经》,充满着哲理 和东方智慧。
《 道 德 经 》
1.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 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 要顺应“道”而生活。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 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3)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 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 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 受伤害,免于痛苦。
2.庄子
①万物是相对的
D. 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6.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B )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4)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长九尺六寸,俗 谓长人而异之。”
五、墨家
墨子,名翟,墨家学 派创始人。其思想代 表了下层劳动群众, 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 益。战国后该思想遭 到冷遇不受重视了。
兼爱、非攻、尚贤
练一练
2.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 的核心是 ( )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3.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反映了孟子( C )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 家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孔子常常遭到诸侯冷遇。孔子晚年回 到鲁国收徒讲学。孔子有弟子三千, 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贤”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孔子死后, 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 思想的基础。
1.孔子
(1)核心思想:仁,爱人(体贴和关心)
“克己复礼为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
① 德政(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②周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名分等级制度)
②逍遥的精神自由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 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 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彼 亦 一 是 非 , 此 亦 一 是 非 。
四、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80
3.荀子
①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 王霸》
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 王制》
③伦理观上: “性恶论”(主张礼法)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 有所代也。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则孝子之道,礼 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 ──《荀子· 性恶》
年,死于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①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
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③实现君主集权制的途径: “法”:严刑峻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术”:驾驭大臣的权术,“潜御众臣者也” “势”: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如虎豹之爪牙”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
4.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
‘‘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 因而其本质思想被除数历代统治 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B
5. 对孔子“仁”的思想积极作用分析不正 确的是( D ) A.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第 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 成
一、“百家争鸣”
1、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 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相互批驳、彼此融合的局面。
2、原因 3、代表:九流十家 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 ②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③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 因
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2)具有进步性: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Baidu Nhomakorabea
2、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 论录为《孟子》”。
①“仁政”思想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亦我所欲也, ③伦理观:“性善论” 义亦我所欲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二者不可得兼, “侧隐之心” 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