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微课

合集下载

胡阿荣微课教学设计之虚实结合

胡阿荣微课教学设计之虚实结合
虚和实的关系(一)
解说: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回忆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指“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结论: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示例二:找出本词的虚实结合手法(温馨提示:注意上下阙的红字表达的内容)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虚和实的关系(二)
解说:上阙是实景,通过“候馆”“征辔”等词指出“行人”远行,通过初春景象反衬他的离愁别绪。下阙是虚景。通过设想“行人”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例:《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注:这是李清照南渡后写的一首词)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三)
解说:虚景是指对天帝的想像,如“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等句;实写的是人间疾苦。李清照南渡后,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生活,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她描述对仙界的向往,其实正是对黑暗现实的极度不满。
结论:虚实结合,有时是因为表情达意的委婉,能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和深沉,从而突出中心。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产生三种关系:

微课之虚实结合实用课件

微课之虚实结合实用课件
1、理解并掌握古诗歌中虚与实的概念。 2、正确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赏析诗歌。
第3页/共17页
一、虚和实的概念:
1、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 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
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 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 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 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 (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 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 4运用方法编辑
第15页/共17页
•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 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 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第16页/共17页
第5页/共17页
b、苏轼《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 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

03
04
虚实结合在诗歌意境营 造中的作用
24
典型案例分析:杜甫《 月夜忆舍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024/1/28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01
观察自然、关注细节、体验情感
如何创造美
02
发挥想象、运用语言、表现个性
美的实践与分享
03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
01
02
03
唐诗中的虚实转换
唐诗中常常通过对景描写 、情感抒发等手法,实现 虚实之间的自然转换。
2024/1/28
宋词中的虚实结合
宋词注重表现内心感受, 通过对梦境、回忆的描绘 ,将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
技巧与特点
唐诗宋词中虚实转换的技 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 意象的组合和变换。
诗歌鉴赏之虚课实件结合公开课ppt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范例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实践探索 • 跨文化视角下虚实结合比较研究 • 创作实践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2024/1/28
3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2024/1/28
7
《诗经》中虚实相映
虚写手法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意境, 表达情感。
实写手法
虚实结合
《诗经》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 对理想境界的虚构和想象,形成独特 的艺术效果。
通过描绘具体场景、人物行为等,展 现现实生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戴望舒《雨巷》
诗中通过实写雨巷、油纸伞等意象,虚写一个丁 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02 卞之琳《断章》
诗人通过实写桥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虚写别 人眼中的自己和装饰了别人的梦,表达了世间万 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哲理思考。
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实写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如景 物、人物、事件等;虚写则指通过想 象、联想等手法对抽象情感、哲理等 的间接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辨实写与虚 写的部分,体会其相互映衬、相得益 彰的艺术效果。
02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运用实例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0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美、意境深远、语言凝练等特 02 点,常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深层含义。
诗歌分类多样,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03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方法论述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 及创作背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意象分析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其象征意义和情 感色彩,进而领悟诗
词汇选择在虚实结合中重要性
精准用词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要选用准确、 生动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创新性词汇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可以尝试运用 一些创新性的词汇,以增强诗歌的独 特性和新颖性。
丰富词汇
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更好地描 绘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场景,使读者产 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培养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与兴趣
鼓励学生将诗歌鉴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定期阅读诗歌、参加诗歌朗诵会等,培养其良 好的鉴赏习惯与兴趣。

新版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新版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到后 来的在线教育,再到现在的虚实 结合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 推动着教育的变革。
虚实结合教育理念
01
02
03
以学生为中心
虚实结合教育强调学生的 主体地位,通过技术手段 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 的学习体验。
实践与创新
通过虚拟仿真、实践操作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设计具有沉浸感和交互 性的教学内容,如虚拟实 验室、历史场景重现等。
典型案例分析:历史、地理等科目应用
历史科目
利用VR技术重现历史事件场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 ,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科目
通过AR技术将地理知识与真实环 境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地理现象 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
详细介绍了虚实结合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通过案例 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员全面掌握了虚实结合技术。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讲解,帮助 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员表现评价
学员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表现出了较高的学 习热情和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成绩分析法
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分、及格 率、优秀率等指标,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 程的难易程度。
教师自评法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 堂氛围是否良好等方面。
反思总结及优化建议提
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建议
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案例和实践环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 性。
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课件 (20张)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课件 (20张)

训练1、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来自在飞。
注释: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
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 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此诗。
解析:《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进入 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首,所选为第三首, 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 无关涉;一过淮河,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 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 15 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
1、幻想:神仙 → 鬼怪世界和梦 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 2、想象:设想 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的未来之境 沉沉楚天阔 3、回忆:已逝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之景(之境)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4、联想:由此 → 一人 及彼(对方角 度)
10
琅琊溪①
• [宋]欧阳修
• •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8.【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 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 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 情怀。 9.【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 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 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7
阐释概念:虚、实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物与想象的景、事、
物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丰富的情感。虚实结
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0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微课程,让学习场域虚实融合

微课程,让学习场域虚实融合

微课程,让学习场域虚实融合一、微课程的特点及其应用微课程是以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为基础,以视频、图文等形式制作的短时、高效、易传播的学习课程。

微课程由于其碎片化和精细化的特点,能够快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成为学习效率提升的有力工具。

微课程还具有便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微课程的应用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企业培训,都可以通过微课程来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企业培训中,微课程也可以用于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让员工在工作之余随时进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和素质。

二、虚拟学习场域的特点及其应用虚拟学习场域是指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学习和体验。

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虚拟学习场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为学习者带来更加生动、具体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虚拟学习场域在医学、工程、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虚拟学习场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学校教育中,虚拟学习场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学习的热情。

在企业培训中,虚拟学习场域也可以用于模拟岗位环境和操作流程,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三、微课程与虚拟学习场域的融合微课程和虚拟学习场域的融合,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多元化和具有趣味性。

通过微课程制作和传播,可以将虚拟学习场域的内容和资源进行碎片化和个性化,使得学习者可以更加轻松地获取所需知识。

通过虚拟学习场域的技术支持,可以将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展示和实践,让学习者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通过微课程和虚拟学习场域的融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兴趣。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课件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课件
虚实相生,构建深远意境
通过虚写和实写的结合,诗歌能够创造出深远而富有层次的意境,使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美 丽景象。
以实衬虚,强化美感体验
实写部分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为虚写部分提供了背景和依托,使得虚写部分更加鲜明、生动,从而增 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丰富诗歌的意蕴内涵
虚实对比,凸显主题
通过虚与实的对比,诗歌能够更深刻 地揭示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使诗歌的意蕴内涵更加丰富。
实写景物
将情感化虚为实,通过对秋天黄昏的景物描写,使情感具象化, 增强感染力。
情景交融
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构成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 图。
《再别康桥》中的以实为虚
实写景物
通过对康桥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 优美的意境。
虚写情感
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的 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THANKS
感谢观看
拓展诗歌的审美空间
打破时空限制
虚实结合的手法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将不同时空的场景和事物融 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
创新审美体验
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 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使得诗歌的 审美体验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05
虚实结合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技巧
善于捕捉和创造意象
01
02
03
观察自然与生活
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 取灵感,捕捉生动、鲜明 的意象。
调动感官体验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来创造意象。
运用象征手法
借助象征手法,将抽象的 情感、理念等转化为具体 的意象。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与拟人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 虚与实相互转化,增强诗 歌的表现力。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通过虚写和实写的相互映衬,诗歌中的人物、景物等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情感表达
虚写部分往往能够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 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虚实结合提升诗歌意境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 件

CONTENCT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分析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创新实践 •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意义与价值 •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指导 • 学生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虚实结合是指诗歌中通过虚写和实写相互补充、相互 映衬的表现手法。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二 者相互交织,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广阔。
拓展读者审美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激发读者想象力
虚写部分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等特点,能够激发读者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产生更多 的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涵 虚写部分可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内涵更加 丰富、多元。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审美价值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朦胧美、空 灵美等,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二者相 互补充,使诗歌审美价值更加突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虚实结合体现中华文 化精髓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 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追求 和谐、注重意境的审美传统。
理解。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ppt(微课件)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ppt(微课件)


▍未来的 ▍鬼神梦境的 ▍想象对方的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 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 天明。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 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 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 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绥德中学
刘东伦
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 实 虚
画图中 笔画细 致丰富 的地方

客观世界 存在的实 象、实事、 实境
画图中笔 画稀疏的 部分或空 白的部分
直觉中看不见摸 不着,却又能从 字里行间体味出 那些虚象和空灵 的境界
以若 有若 无为 美
不着一 字,尽 得风流。
言有 尽而 意无 穷
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 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 一起表达感情。 (手法) 虚实相生: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 透与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 空间,充实审美趣味。 (效果)实境
▍过去的
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
①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②意向为实,意境为虚 ③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④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⑤眼前为实,过去为虚 ⑥现时为实,将来为虚 ⑦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武邑中学优质课微课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武邑中学优质课微课

事:
李绅《悯农》“锄禾日 当午,汗滴禾下土。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 写农夫种田辛 苦,劝诫后人应当爱惜 粮食。
物: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眼前所见,都是孤寂萧瑟 之物,勾起无限思乡之情。
• 景: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 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 柳永《雨霖铃》中“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的缱绻离别场景。
• 什么是实写?
•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 实事、实境,可以通过视觉、 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 内容。
• 什么是虚写?
• “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 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 部分。
古诗中实景
主要指客观存在的
人、事、物、景。
人: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农家乐 和谐一家。
探究答题模式:
•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也是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的一 种题型。常见的出题模式有两种: • 1、请对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作简 要赏析。 • 2、诗歌第XXX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式:
• 1、手法:(虚实结合) • 2、解析: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什么? • 3、妙处:术语﹢效果
• 历史: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再现周瑜风流潇洒的儒
将形象,“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 想象
• 柳永《雨霖铃》中“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想象与情人分别 后旅途迢迢,满怀凄清的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0
第10页
3、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主要节日 。
(1)从虚实结合角度分析这首诗(4)
一、二句描写冬至夜里诗人孤灯独坐思亲情景,是实 写。三、四句从对方起笔,经过想象描写冬至夜深时 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画 面,是虚写。虚实相生,诗人经过写家人思念自己含 蓄地表现自己思家之情。
2、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全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外,写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分别时不舍和 痛苦心情,是实写;“今宵酒醒何处”渲染凄冷气氛, “此去经年” 写分别后构想,都是是虚写,表现词 人孤独寂寞心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离别时依依 不舍和痛苦。
上片先写入梦前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构想相 逢情景,属虚写。
下片先写梦中相见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感 叹,属实写。这么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 示了词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苦。一边写记忆思念 ,一边写真实伤痛,虚实相生,相互对比,更显 别痛之意,写出了生死相隔悲凉,对爱妻思念之 情读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11
第11页
4、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词语。由送别季节能够联想到柳永《 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哪两个句子?(4分) (2)从虚实结合角度分析此诗(4分)
(1)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诗前两句写橘柚香中醉别江楼,满江风雨孤舟 凉,是叙事写景,是实写;后两句由实入虚,推己及 人,借助想象,虚拟友人别后情景,是虚写。虚实结 合,表达了对友人担心和不舍。

微课程,让学习场域虚实融合

微课程,让学习场域虚实融合

微课程,让学习场域虚实融合
所谓微课程,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课程进行简化、分类、剪辑、推送、分享等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知识。

微课程具有易于制作、能够通过多种
渠道传播等特点,因此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学校、企业、机构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场所。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程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微课程采用了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将
学习内容分割成小块,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容易地消化和理解内容。

其次,微课程支持自主
学习,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上自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微课程利用新
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社区,与他们的学习伙伴分享资源和经验,从而促进学习效
果的提高。

除此之外,微课程还有较高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利用微视频、动画、游戏等媒介手段,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
进行互动,以及分享和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建立起富有学习气氛的学习环境。

尽管微课程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微
课程是否能够真正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教育系统和评估机制作为
支撑。

其次,微课程需要具备高质量和精细化,以确保学生们能够获得准确、全面和深入
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微课程还需要适应不同年龄、地区、文化背景等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鉴赏系列微课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 虚实结合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 王勤
考点阐释
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 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 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 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 为虚等等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 也难以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 人民不能自由来往, 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离的痛苦 与无奈以及对国家统一强烈渴望。
课堂练习
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 分析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 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 • 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 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 • 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 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下一讲:动静结合 谢谢!
答题步骤
1、指出实景、虚景 2、点明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等 3、表达效果: 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
高考回放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 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 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