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朋友之间互相支持和关心的意义,培养珍视友谊、珍爱生活的价值观。
2. 学会如何与朋友和谐相处,包括分享、倾听、尊重和宽容。
3. 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干系。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尊重、倾听、分享和宽容等友谊中的重要原则。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朋友之间互相支持和关心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准备一些友谊相关的思考题,如“你认为友谊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何影响?”、“你曾经为朋友做过什么?”等。
3. 提前告知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准备一些互动游戏或活动,以帮助学生实践友谊的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懂得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和关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干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通过分析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友谊、如何维护友谊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干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干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朋友》和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言,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关于朋友之间相处不融洽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探讨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4.1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
一、教材解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框。本框不仅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朋友圈,并且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感受友谊的美好与力量,并把友谊的力量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层面,体会朋友在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大家从多个角度都分享自己在朋友哪里所学到的新事物或者受到影响后的种种变化,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负面的,我们应该理性辨别,更应该对友谊有一杆秤。
3.我们与朋友相交如此多年,一定感受过来自朋友的许多温暖瞬间。比如,场景一,午餐的时候,他把从家里带来的美食分给我一半。场景二,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问题,她在下面悄悄提醒我。场景三,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场景四,我做错了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你们是否有以上经历呢?对此,你又有何感受?
这里,他提出了益友的标准,分别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大家想想这三类朋友分别指什么样的朋友呢?他们又会对我们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正直的朋友影响品行,诚信的朋友影响责任心,见识广的朋友影响我们的见闻。
从今天大家对自己朋友圈的梳理,对友谊力量的认识,相信你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①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P41)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参加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学生走进感性的社会交往生活,在交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友善素养,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可以为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②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P42)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P43)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第4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设计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一、教材分析《和朋友在一起》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的第一框内容,本课通过设计“我的朋友”图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梳理自己的交往现状与朋友关系,让学生觉察自己的交往特点及交友对象的变化,这是学生建立友谊的前提;通过完成“朋友影响力”图和分享友谊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与力量,并把友谊的力量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层面,体会朋友在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学生逐步离开父母的怀抱,更多的寻求同龄人的认同,从同龄人的眼睛里寻找自己。
因此,与同龄人发生深刻联系、建立真挚友情成为学生迫切的内心需求。
对朋友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一些模糊的体验,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帮学生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力量,明确友谊在成长中的价值,从而珍惜友谊,善待友谊。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回忆过往的交友经历,使学生觉察、反思自己的人际状况;通过完善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让学生觉察自己对友谊的期待,培养学生的觉察、反思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探究分享友谊故事、完成“我的朋友”坐标图等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并接纳自己和他人对友谊的渴望;能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美好。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自己朋友关系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师生对话,设问导入。
在问与答间,让学生觉察到自己现在交往对象选择上的倾向性。
教师导语: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做个班级现场调查,请同学们真实地回答老师的这几个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心理的小秘密,你最愿意向谁倾诉?遇到了困难,你最愿意向谁求助?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简评。
4-1 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4.1 和朋友在一起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到并接纳自己和他人对友谊的渴望,能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美好,能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能接受友谊的改变。
能力目标:能觉察、反思自己的人际状况,觉察自己对友谊的期待,培养自我觉察、反思的能力,能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
与朋友相处时能坚持原则。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知道友谊最重要的一些特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友谊的力量难点:我的朋友圈三、教学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引入课题并思考: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课题展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和朋友在一起(二)板块一在下面这些情境中,你的选择会是谁?◎快乐的事和谁分享?◎心里的秘密和谁倾诉?◎遇到的困难向谁求助?◎喜欢和谁一起外出游玩?父母、老师、朋友、同伴、其他人..........结论: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朋友圈在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知识归纳:1、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朋友圈有哪些变化?p 39-40①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p39 1段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p 40 1段③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三)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你是如何理解的?(四)探究与分享 p40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
在这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我能跟谁做朋友呢?没有朋友,我感到孤独,有了朋友有时又觉得增添了不小的麻烦。
部编版2020年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 第4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

部编版2020年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4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一. 教材分析本课《和朋友在一起》是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第4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力量,明白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更加注重与同伴的关系,友谊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处理友谊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困扰。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必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2.难点:理解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明白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第4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件。
3.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友谊的案例和故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对友谊有什么看法?朋友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如何理解友谊的力量?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和朋友在一起教案设计

第四课友情与成长同行第 1 课时和朋友在一同【教课目的】知识目标:认识交友的利处,认识友情的力量。
能力目标:认识到交友的利处,学会办理交友中碰到的各样问题。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尊敬别人、珍爱友情的感情,在交友过程中不停提高自己的道德质量。
【教课重难点】要点:友情的力量。
难点:学会办理交友中碰到的各样问题。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形导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都曾赐予我们关爱之情。
不单有父亲母亲、老师的关爱,更有同学、朋友的关爱。
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朋友关爱自己的案例?学生依据自己的实质状况,讲朋友关爱自己的案例。
教师:是呀,朋友和友情是人生永久的话题。
步入初中,我们会思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情。
今日,我们一同商讨相关朋友的话题——和朋友在一同。
二.合作研究:(一)我的朋友圈1.教师:人为何需要友情呢?由于我们需要和朋友一同分享、聊天、嬉戏下边让我们共同商讨朋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阅读教材P38 运用你的经验,回答: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
在下边的情境中,你的选择会是谁?请把你的选择涂在上边对应在的符号里 (能够多项选择 )。
教师能够指引学生疏组议论。
各个小组针对这四个问题分别选出同学们最愿意分享、倾吐、求援、出门游乐的人。
教师:长大后,我们盼望有人相伴一同翱翔。
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愈来愈重要的部分。
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近似的体验呢?与一位或许几位好朋友之间的相互认识愈来愈深入,友情愈来愈亲近。
4.阅读教材P39 研究与分享,回答:(1)在成长的光阴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P39 图的相应地点。
(2)你的朋友在年纪、性别、性格、地区、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一样时间段有什么特色?(3)跟着年纪的增加,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答案提示:前两问据实回答、填写即可。
(3)跟着年纪的增加,或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或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从前变小了,可是交往更为深入,朋友关系更为亲近。
2017-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_第4课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

2017-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_第4课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第一篇:2017-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_第4课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我们交友的范围在日益扩大。
2.认识友谊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和怎样的人交往才能发挥友谊的作用。
能力目标1.认识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2.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友谊的美好情感。
2.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友谊的美好,乐意为友谊的获得付出实践和努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投影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的课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播放诗歌朗读:人为什么需要友谊?是否别人的友情深,我的友情浅?都说友谊地久天长,可为何有时也让人失望?……师:有时友谊让我们向往,有时友谊又让我们困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友谊,解读友谊。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了解我的朋友圈【过渡语】就像感受亲情一样,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友谊。
今天就让我们搜索下自己的朋友,看看生活中我们拥有哪些朋友?内容1:“我的朋友”图活动提示与要求:(1)阅读“我的朋友”图的填写方法。
(2)根据自身情况填写朋友的情况。
内容2:交流表格填写情况问题提示:(1)你写了几个朋友的名字?选取一个人,说说你们之间的友谊。
(2)如果没有表格中的这些朋友,你的生活会变得怎样?活动二:研讨教材第40页“探究与分享”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探究与分享”内容,思考问题:(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讨论交流。
活动三:填写教材第41页“朋友影响力”图活动要求:(1)明确要求和做法。
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在中间的圆中写上你的名字,在周围的圆中分别写上朋友的名字、朋友对你的影响及影响力的大小。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一课时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一课时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道德与法治课程,选自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讨朋友在一起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以及朋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圈子,对友谊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渴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朋友,但对友谊的本质和如何维护友谊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理解朋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友谊。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友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2.难点: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友谊的力量,增强对友谊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相关案例材料。
2.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时间,通过向学生提问或分享一个关于友谊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友谊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利用15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讨论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友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学会把握友谊
能力目标正视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友谊带给我们的力量,在新环境中建立新友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两个朋友患难与共,形同亲兄弟。
上帝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正的友谊,于是就设计考验他们。
有一天,这两个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
这时,上帝出现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走出沙漠,吃下小的那个,只能痛苦地死去。
”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
可是,他们谁也不去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
第二天早上,其中一个朋友醒来,他发现,另一位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一个小苹果。
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
他悲愤地继续向前方走去。
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上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了呼吸,可是他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的朋友圈
(一)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活动一:调查与思考
某校做了一次“中学生交往调查”,共调查254人,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工作。
你会把烦心事向谁倾诉?
项目父母老师朋友兄弟姐妹谁也不说其他
人数41 12 152 45 27 42
百分比18.55% 5.43% 68.78% 19.46% 12.22% 19.00% 上述数据说明了朋友成为中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学生与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说说你的交友状况。
教师总结:长大,意味着什么?像小鸟羽翼日渐丰满,有了振翅高飞的渴望;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
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二)朋友圈的变化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39)
设问:上初中了,你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朋友圈由“熟悉”到“增加了几分陌生”;有的同学朋友圈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有的同学朋友圈比以前变小
了,但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三)了解并反思自己交友的现状
活动三:交流与思考
设问: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讲授:没有友谊的生活是没法过的。
古代拉丁谚语说,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一座城市就如同一片旷野。
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在同龄人那里更容易实现,离不开朋友。
设问:有同学认为,没有朋友自己感到孤单,有了朋友又增添了不少麻烦?你怎么看?
点拨:对友谊的渴望,是心理需要,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
在与朋友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这都是正常现象。
只有彼此真诚相待,和善相处,才会收获美好的友谊。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力量
(一)朋友的重要影响
活动四:阅读与分享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
他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
友谅:谅,信也。
信,就是诚实。
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
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
友便辟:这种朋友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
这种人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
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
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
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
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的人。
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对你很重要的朋友,你们之间发生了哪些让你难忘的事情?
活动五:阅读与思考
事例:小龙的变化
小龙是某校初二(2)班的学生。
上初一时,小龙活泼好动,非常贪玩,时常违纪。
虽然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在班级位于中下游。
上初二后,班级新调了座位。
前桌的小天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各方面表现出类拔萃。
同样喜爱数学的两人,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从课下探讨数学问题,到周末相约一起游玩,无话不谈。
小天喜欢打篮球,小龙就成了陪练。
一学期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原来那个贪玩的小龙不见了,现在的小龙,文明守纪,学习踏实努力,成绩进步显著,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还成了班级篮球队的替补队员。
设问1:小龙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问2:带来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设问3: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提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朋友就是我们要交的“益友”。
与乐
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与热爱学习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变得乐学善问。
(二)朋友见证我们成长的历程
活动六:阅读与分享
赖业全,是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三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完全不能走路,在他的同班同学中,有两位名叫卓岩、陈长忠的小伙伴坚持8年背他上学,感动了每一位在校师生。
每天,上课铃声还没响,两名小伙伴就用轮椅推着瘦小的残疾同学赖业全从宿舍来到教学楼。
到了楼梯前,就从轮椅上把他背起,小心翼翼地从一楼爬上四楼。
下课后,就再把他送回寝室,去食堂打好饭一起吃,如此反复,孜孜不倦。
卓岩、陈长忠坚持8年背赖业全上学,他两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的力量?
教师总结: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因为朋友,
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
三、课堂总结
“千里难寻是朋友”,难得友情伴我行。
友谊,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像一缕春风,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好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与朋友交流就会成为半份痛苦。
多和好朋友相处,你会得到更多快乐。
让我们珍惜友谊、永远做好朋友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了学生正确看待朋友圈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对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对友情故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友谊的作用。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
解决,为避免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要适当向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