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平线、视点、视角
视平线、视点、视角ppt课件
作为“透明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 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显然 这个“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或画布 而是我们借以研究透视图形的假想平面。写生 就是将这个假想中的透明画面上显示的图形, 等样缩小画在画纸上。
静物 布雷沃 1990
克劳得.洛兰 《有舞蹈人物的风景》1648年
因此在研究透视规律时,必须在画者 和被画景物之间竖立一块假想的透视平 面,要研究的千变万化的景物透视图形,都 在这块透视的平面,离开了这块平面,透视 图形就失去了落脚场所.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术语与名词概念 第三节 空间直线消失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张对 开纸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树立于眼前,即在 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 眼睛离玻璃三分二臂尺(约76 厘米)的地方,用 器具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 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 之物,在将它转描到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 色,画时好好利用大气透视。”
可见视域水平视角达188度(左右眼各为 156度角,两眼共同覆盖124度角),垂直视 角约为140度(中视线上65度角,下75度 角);整个视域屏幕近似椭圆形。
在可见视域中央,图形显示正常的为正 常视域正常视域为一圆锥空间,目点在锥顶, 顶角为视角,约为60度角中视线为圆锥轴线。 正常视域形如喇叭画面插入其间交得的圆周 为60度角视圈,是正常视域在画面上的范围。
光线照射物体,物体反射光线经眼球瞳孔 投射到视网膜上,并由此进入大脑产生视觉.整 个视网膜的内壁成凹球状,它的中央部分正对 瞳孔,处在光轴上,较为平坦,并且布满了对色 彩光线细节等信号很敏感的细胞,所以显现于 视域中央的图像清晰可辨;视网膜边缘偏离光 轴,壁面凹曲焦距不准,分布的多为对夜间运动 对象较敏感的感官细胞,所以视域四周显示的 图象拗忸变形,模糊不清.
透视自考
《艺用透视学》参考习题100题一、名词解释:1、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以一点表示。
2、视域——双眼视域中央图像显现正常的范围,称正常视域;它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的圆锥形空间。
3、视中线——连接心点与视点的直线叫视中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的一条。
4、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所成的夹角。
5、画面——是假设的透明的理论画面,是观察面,为视点透视物体时所形成的投影形象的载体。
6、视圈线——以60°视角所构成的视圈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域圈。
7、画幅——8、心点——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叫心点,它是画面视域的中心。
9、视平线——以心点为枢纽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水平线称视平线。
10、视距——目点至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
11、距点——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视平线上,离心点远近与视距相等;它们是与画面成45度角的平变线的灭点。
12、基面——放置物体的水平面。
13、基线——画面与基面的交线,既取景框的底边。
14、地平线——地平面尽头所见天地交界的水平线为地平线。
15、消失点——是变线延续方向的终点,也是由视点引出的同向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6、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的直立灭线上。
17、地点——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
18、内余点——同一视域中,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靠内侧的称内余点。
19、外余点——同一视域中,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靠外侧的称外余点。
20、视向——视点的注视方向.21、视高——是画者对景作画时眼睛离开被画物体放置面的高度.22、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23、透视学——研究透视变化的基础规律和基本画法,以及如何应用到绘画写生和创作的方法就叫做透视学.24、测点法——25、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透视——“透视”即“透而视之”。
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
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
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视点——指人眼睛所在的位置,即眼球瞳孔所在的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的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
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视角分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
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0度,人单眼和双眼的垂直最大视角只有140度。
双眼同时视物时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左右可达180度。
)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
视域—固定视点时目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
(60度左右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视平线——自心点所作的一条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
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
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和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上部分的点,统称天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下部分的点,统称地点。
灭点—透视线的消失点。
[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点(或消失点)。
灭点包括心点(主点)、余点、距点、天点、地点。
]视高—视平线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
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变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
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有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时,我们把这种透视叫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
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心点)。
绘画视平线、视点、视角
B图
B图是透视图,表明变线的透视方向与原 状不同,指向各自的灭点方向;相互平行的 变线,向同一个灭点的方向聚拢、消失。
变线的等分段的比例:在一条线上作若干等分 段,原来是等长的分段,看去却不等长,而是渐 远渐短.
透视图如下图
透视图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 变线与地面之间的关系有平行,有的不
平行。 变线的透视状态,看去和实际状态不同,
在透视方向和等分段比例上发生了变化. 变线的透视方向:许多实际上相互平
行的变线,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图中AF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变线,A端在画 面上,F端延伸至及远处。自目点由近及远依 次向A、1、2、3、4、5……F点引视线,最 终引向F端的视线必与AF变线平行。视线与 画面交点A、1’、2’、3’、4’、……F ’的连线 AF ’就是变线AF的透视;F ’点就是远端F点的 透视。也是变线AF的透视AF’线的灭点。
这里所说的视距远近,是视距与视圈直径 比较的相对远近,不是用尺量的绝对距离。
远 视 距 小 视 角
远 视 距 小 视 角
近视距大视角
近视距大视角
根据画框最远角定目点
在透视作图中,视距的远近决定于距点离 主点的远近上,距点离主点近,视距则近,反之 视距则远.距点离开主点最近的位置,应不近于 主点至景框最远角之间长度的一倍半,这样视 距的基本上是在正常视域内.取景作画时,也应 该将画幅经常保持在正常的视域内,不时地退 远看看,才能不至于画出别扭的图形.
柯勒乔 《圣母升 天》壁画 帕尔马 大教堂 在柯勒乔的天使 旋涡中,圣母玛 利亚从旋涡中慢 慢来到表面,无 数的天使从一圈 一圈的云中敬慕 着她。
透视的基本术语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
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
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本节就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分解如下:如图(一)为正圆,A=B,a=b。
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
透视的基本术语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的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别.)。
设计透视学二
第五节 透视的分类及特点
二、透视图的绘图方法主要有以下类型
3、 倾斜透视 (1)斜透视的概念 当画面倾斜于基面,空间形体的棱面均与 画面相交时,在画面上就会产生三个逐项灭点
V1、V2、V3,所形成的透视成为斜透视,也
称为三点透视。
第五节 透视的分类及特点
二、透视图的绘图方法主要有以下类型
放置物体的 参照平面, 用字母G表 示。通常将 地面、台面 或设计师自 己定义的一 个水平面作 为基准面。
基面G
形成透视图 的平面,用 字母P表示。 画面垂直于 基面,有时 也会倾斜于 基面 。
画面P
基线g-g
画面与基线 的交线,用 字母g-g表 示。基面在 画面上有积 聚性的投影。
相当于人眼 所在的位置, 即投射中心 E。
3、 倾斜透视 (3)斜透视的特点: a、透视效果更加真实。 b、透视效果能较好的表现距离感。 c、在斜透视中有三组不同方向的透视线, 有三个灭点。 d、斜透视有两种不同的透视形态,即仰 望三点透视和鸟瞰三点透视。 e、立面棱边与画面的夹角直接影响形体 的透视效果。 f、斜透视主要用于表示壮观的场面和庞大 的物体,因此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运 用广泛。
3、 倾斜透视 (2)斜透视的分类: 一、是画面偏离透视对象,画面倾斜角 θ <90°,呈后仰状态,所有立项棱线向上消失,
透视形状呈仰视图;
二、是画面倾向于透视对象,画面倾角 θ >90°,呈前倾状态,所有立向棱线向下消失, 透视形状呈俯视图,也称为“鸟瞰透视图”。
第五节 透视的分类及特点
二、透视图的绘图方法主要有以下类型
f、平行透视图适合表现室内设计、街心广场、园林 景观或者一个主棱面形状比较复杂的建筑为的透视。
一点透视
a
b
VP
d d'1 d'2 d'3 d'4
HL
c
d'5
d'6
d'7
a
b
HL
c
d
■一点透视简易画法
二点透视
平面图
PP EL VP1 VP2
立面图
SP
■二点透视图
■建筑二点透视图 ■室内四个面透视图
■室内五个面透视图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 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 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仰视图
■鸟瞰图
轴侧图 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轴 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一起投射到单一个平面上 所得到的投影称为轴测投影。用这样的方法绘制 出的图形,称为轴测图 。
手绘建筑表现图透视的简易画法
一、一点透视简易画法
a
b
第一步
c d
a
b
VP
HL d
第二步
c
a
b HL m n
第三步
c s 1 s2 s3 s4
d d1 d2 d3 d4 d5 d6 d7 d'2 d'1 d'3d'4 d'5 d'6 d'7
a
b
VP
d d'1 d'2 d'3 d'4
HL
c
d'5
d'6
透视的常见分类: 平行透视: 又叫一点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 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 定、庄严的感觉;
一点透视
电大《素描》往年例题
试卷代号:229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素描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5分,共25分)1.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表现物体,这种练习从写生( )时就可以开始了。
A.几何石膏像 B.头部石膏像C.人物头像 D.半身人像2.眼睛看到的上下左右范围为60度,称之( )。
A.视平线 B.视域C.视点 D.视角3.几何形体写生的步骤是( )。
A.起稿阶段、深入刻画、调整与完成B.起稿阶段、画大的明暗关系、深入刻画、调整与完成C.画大的明暗关系、深入刻画、调整与完成D.起稿阶段、深入刻画、调整与完成4.画家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称之为( )。
A.视平线 B.视域C.主点 D。
视角5.现阶段我们绘画练习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 )。
A.静物写生 B.构思练习C.风景写生 D.创作练习 1287二、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每小题5分,共40分)6.描绘风景的绘画,在西方叫风景画,在中国叫花鸟画。
( )7.下图中文字标注是对的。
( )8.由于远近和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中引起不同反映的现象叫比例现象。
( )9.一般初学素描的人从头像写生开始。
( )10.在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做到从局部人手,互相比较。
( )11.在形体基本确定之后,先画明暗交界线,再画暗部及亮部。
( )12.在深入刻画阶段,要专注于局部刻画,不必考虑整体关系。
( )13。
在石膏像写生阶段,我们就可以从新的角度去画。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14.视域15.不同形态物体16.消失点17.平行透视18.高光试卷代号:229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素描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3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B 2.D 3.B 4.C 5.A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40分)6.× 7.× 8.× 9.× 10.×11.√12.× 13.√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14.视域画家眼睛所看到的空间范围(7分)。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7.透视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体块角度练习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快速作图法
(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消失点一般位于 画面1/2的位置或1/2偏下的位置。
(2)确定好基准面的位置,此时要注意意的是基准面 上的真宽线(代表物体的实际宽度)要与视平线呈平 行关系。
(3)以基准面为准,定好各个建筑体块的投影。 定投影的时候注意要相互比较,切不可一 个一个推着画。
视点:绘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是由视点左右延伸的水平线。视平线是虚拟的一条水平线,在画图时可以将视平线 作为参考来校对对透视关系。 视角: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上下左右范围的视觉角度。 视高:在平视时/视点到被画物体的高度。 视距:是在平视时视点至画面中心的垂直距离。 灭点:也称消失点,是空间相互平行的变线相交于视平线的一点。 基线:画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即取景框的底边。
• 与一点透视不同的是,两点透视具有两个消失点,所以更能体 现物体的转折关系。
• 在两点透视当中我们只能看见3个面。在两点透视中物体高低 不同的情况下,越靠近消失点的物体透视角度越小,反之远离 消失点的物体透视角度就大。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手绘表现技法
Landscape hand-painted
第七部分 透视
透视原理应用于手绘图的绘制中, 这是一个通过在二维平面纸上构建 三维立体空间透视关系的过程。在 设计构思后,我们通过假想构思出 物体形态与视点之间有一平面存在, 这个假想的平面就是我们眼前的画 面,再将物体形态通过一定的透视 法则投影到假象平面上,用线条来 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 从而完成三维空间的表现。
一点透视
透视学名词英文缩写
透视学名词英文缩写【篇一:透视学名词英文缩写】透视的基本术语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标识为s。
(eye point)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horizoutal line)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
(line oe sight)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visual angle)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实现构成的圆锥体。
(visual cone)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又称中视点。
(line oe visual center)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
标识为g。
(standing point)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标识为d。
(distance point)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标识为v。
(complement point)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
标识为t。
(top—vanishiug)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
标识为u。
(bottom—vanishiug)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标识为m。
(measuring point)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标识为pp(picture plane)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标识为gp(ground plane)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标识为pl。
素描基础知识入门
30
2.五
大
调
• 1.高光 • 2.次亮部 • 3.明暗交界线 • 4.反光 • 5.投影
Tina Duan
31
a Duan
32
空气透视法
•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 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 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 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 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 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简单的来说:由木炭,铅笔,钢笔等绘图工具,以线 条来表现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
Tina Duan
7
二、认识素描工具及性能-铅笔
•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 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H、2H、 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 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 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 度越黑;用铅笔一般是HB型,软硬适中.对 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 可以了.
基 础 素 描
——认识素描
Tina Duan 1
学 习 目 的
•
• •
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
掌握造型的法则规律。 提高造型的技能技巧。
•
• •
(1)树立体积观念、掌握立体描绘的方与技能。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对比例的准确判断力。 (3)掌握造型语言,提高素描造型的表现力。
•
• •
(4)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提高素描造型的概括力。
(5)掌握作画的程序学会整体作画的方法。 (6)学会使用多种素描工具,提高驾驭工具的技巧能力。
Tina Duan
2
赏
析
Tina Duan
3
06-2第六章 动画技法 第二节 透视
三、一点透视的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只有一 个主向灭点:主点。
(2) 平行直角六面 体在一般状况下能 看到三个面,在特 殊情况下,只能看 到两个面或一个面。
三、一点透视的透视规律
(3)直角六面体的 位置高低不同时, 离视平线愈远的水 平面的透视愈宽, 反之愈窄,与视平 线同高的面呈一直 线。
视平线
(5) 消失点
直角六面体中, 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
经过延长,逐渐向远 方延伸,愈远愈靠拢, 最后集中消失于地平 线上的一个点,这个 点叫消失点。
消失点
A
B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6)原线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方向和 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平看上去仍然是水平; 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在透视长度上是越远越短。 (7)变线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 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2) 二点透视表现 出的画面效果较自 由,具有活泼、生 动的特点,与真实 场景空间相比,具 有很好的真实性、 且变化多样、纵横 交错的特点,有助 于表现复杂的场景 及丰富多采的人物 活动。
三、二点透视的四种状态
由于动画影片中镜头的瞬息万变,要求我们不 能用孤立的、静止的方式看待方形景物的透视 现象,应从方形物的运动中,认识和掌握成角 透视的变化规律,才能得心应手地画出方形景 物的各种透视现象。因此,有必要从立方体的 旋转过程中,分析并认识立方体的典型透视特 征,以及成角透视中一对消失点在地平线上移 动的规律。
方形物体向左旋转的状态
方形物体向左旋转的状态
(1)平行状态
(2)微动状态
方形物体向左旋转的状态
(3)一般状态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等状态
美术透视知识
美术透视知识
美术透视知识包括视点、视线、视角、视域、视距、视平线、视中线、消失点等概念。
1.视点:指眼睛所在的地方。
2.视线:指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接。
3.视角:指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4.视域: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5.视距:指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6.视平线:指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7.视中线:指通过心点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8.消失点:指遵循“近大远小”透视原则,实现的无限远的消失点。
此外,美术透视知识还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画面中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主点,另两个方向的轮廓线均平行于画面,没有灭点。
两点透视是指竖直的轮廓线是彼此平行的,而另两组水平的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于是在画面上就会得到两个灭点,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三点透视是根据站点的高低,高度线或消失于天空中的天点(也就是仰视),或消失于地面中的地点(也就是俯视),另外两组线延长与视平线形成两个消失点。
在绘画中,透视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透视专业术语
透视专业术语1.【问题】透视专业术语【答案】(1)视点(目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2)目线:过目点所作的一条横线,是为寻求视平线上的诸灭点所引的一条参照线。
(3)立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或足点。
(4)中视线:由目点作出的射向景物的任何一条直线均为视线,其中引向正前方的视线为中视线,中视线始终垂直于画面。
(5)视角:两条视线与视点的交角即称视角,通常视角最大限度不超过60°,图形清晰可见,不会出现变形的现象。
(6)视线:眼睛与任何物体的各个部分点连接的假设的线称视线。
(7)画面:画者与景物间的透明界面(玻璃板),平视时,画面垂直于地面;倾斜仰、俯视时,画面倾斜于地面;正俯、仰视时,画面平行于地面。
(8)基线:画面与地面的交界线。
(9)基面:被画物放置在该平面上,呈水平面状态,分别与地面、平面保持平行,平视视与画面垂直。
(10)取景框:在写生视,通常为了构图的完美而采用一个框进行比试,这个框叫取景框,一般为矩形,位于60°视圈内。
(11)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的交点。
(12)视高:目点的垂直高度,视高一般与视平线同高。
(13)视距:目点至画面的垂直距离,在视平线上,视距等于目点至心点的距离。
(14)视平面:由目点作出的水平视线所构成的面,与中视线相同,当作画者平视时,视平面平行于地面,仰、俯视时,视平面倾斜于地面,正俯、仰视时,视平面垂直于地面。
(15)视平线;视平面与画面交界线,平视时即是画面上等于视高的水平线,与地平线重合的线。
(16)地平线:作画者所见无限远处天与地的交界线,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斜、仰、俯视时,地平线分别在视平线的上、下方,正仰、俯视时,不存在地平线。
(17)正常视域:由目点作出60°视角与视平线相交所形成的圆圈为正常视域,在圈内看到的图形,不会出现变形或模糊不清的现象。
(18)被画物:即被画的物体。
透视学
2、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
• (4)从abcd各点向灭点M引消失线。 • (5)延长bc至e点,ce使等于dA • (6)连接De交cM于f,f即为长方体长度在此种
状态下所体现的透视深度。 • (7)由f点依次作垂线和水平线与dM、aM、
bM各线相交,并依次连接各交点即得长方 体。
2、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透视学的原理
一、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 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 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 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A’M1于B’得六面体.
2、成角透视作图方法
3、余角的确定方法
成角透视中两余点位置的确定很重要,两余 点离得太近或太远都会出现变形现象,如下 图所示的情况应该避免。
3、余角的确定方法
3、余角的确定方法 • 已知S、H和线段AB,求以AB为边的方形的另一条水平
透视学单元五,曲面透视
在绘画空间中曲线的透视过程
透视中的常用术语
1、透视图:将看到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 所得到的图像。 2、目点:人眼睛的位置(S) 3、视平线:与人眼睛高度相同的一条水平线(HL) 4、视线:视点与物体的连线 5、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6、中视线:中间的视线 7、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G) 8、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又称为主点(P) 9、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到的两个点(d) 11、灭点:透视线消失的点 12、画面: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pp) 13、基面:放置物体的平面(Gp) 14、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GL) 15、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h) 16、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17、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会消失
透视部分名解简答
1、视点:作画者眼晴所处的位置.2、视域:眼睛看出去的空间范围,形状像圆锥体.3、视中线:视域圆锥体的中心轴,是视者所看到的方向旳中心视线,或称中心视线,见心线,视轴等.4、视角:眼睛所看到的上下左右范围的角度,在绘画上一般采用在60度范围以内的视角.5、画面:画者到被画物之间的一个假想的透明平面,这个透明面无限大,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物象都是投射到这个面上所产玍的透视图像.画面平行于画者颜面.垂直于视中线.平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俯,仰视的画面倾斜或平行于地平面.6、视圈饯:视域圆锥面和画面交接线,在绘画上一搬采用60度视角的视圈线.7、画幅:在画面上60度视角的视图范围以内所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它的边线起着选景的作用.8、心点:视中线和画面的交接点(用p代),视中线必须垂直于画面.9、视平线:通过心点所作的水平线,也可以说是向前平视和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视平线是统一画面空间,平分上下的准线,在视平线上的物体,它的空间位置越远越高,人们看到它的顶面.10、视距:视点到心点的距离.11、距点:在画面上以心点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线,在此圆线上的任意点都可为称为距点,常用到到时冂是在视平线上的距点(用x代)12、基面:承载物体平面,一般指地面,地面是最大的基面,不同的放置面就是不同的基面,如窗台.桌面等.力基面永远都是水平状态的(用h代)13、基线:基面和画面的交接线.14、地平线:地平面尽头所见天地交界线的水平线为地平线,它映现于面的高度于视点等高。
在画面上平视的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斜俯视的地平线分别在视平线的上,下方,正俯,仰视的画面上只有视平线,没有地平线。
15、消失点:互相平行的直线,当它们不平行与画面时,投射成透视图要向远方中于一点,此点为消失点。
16、天点:在地平线上面的消失点。
17、地点:在地平面下面的消失点。
18、内余点:在心点和距点之间的消失点。
(用v代)19、外余点:不在心点和距点之间的其他消失点。
达芬奇常规专业术语
达芬奇常规专业术语
达芬奇常规专业术语如下: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标识为S。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又称中视点。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
标识为G。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标识为d。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标识为V。
达芬奇是Mac平台上顶级的视频剪辑调色软件,拥有专业而强大的合成、动态图形和视觉特效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点通过画面观察一组等高直立线段时,线 段越近,它的两端与视点形成的视线夹角就越 大,画面投影越大;越远视角,投影越短.线段 如果由近向远排列,直至无限远,视角就会由大 缩小,最后两条视线就会合拢在一起,视角成为 0,线段长度在透明画面上微缩至一个点,消失 掉了.
地平线在透视中的意义 地平线: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看,远方的天地 的交界线,称为地平线. 视平线:在画者的中视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即 主点)所做的平线,称为视平线.
《耶稣信徒的习作》 图一 达.弗奥尔里
图二 拉裴尔
斜 俯 视 时 与 地 平 面 倾 斜
正 俯 视 的 画 面 垂 直 于 地 平 面
正 仰 视 的 画 面 垂 直 于 地 平 面
柯勒乔 《圣母升 天》壁画 帕尔马 大教堂 在柯勒乔的天使 旋涡中,圣母玛 利亚从旋涡中慢 慢来到表面,无 数的天使从一圈 一圈的云中敬慕 着她。
你可以观察现场中向远伸去的砖缝,窗格 等与地面平行的线,这些线在地平线上方看去 是近端高,远端低;在地平线下方看去是近端 低,远端高,两者之间只有一条成水平状的线, , , , 这就是地平线的位置所生.
在写生现场中,组成方形景物的千百条直 线,可分为原线和变线两大类. 原线的透视方向保持原状,不发生变化,变 线的透视方向则发生变化,相互平行的变线, 看去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分清各种原线和变线的透视方向以及各 种灭点的位置,在处理方形景物透视中极为 重要.
1、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应将取景框置于正 常视域内,取景框是否置于正常视域内,决定 于视距的的远近.视距不应太近,否则取景就 会超出正常视域之外.
写生时,视距应不近于取景框高度(宽长于高 则取宽多)的一倍,尤以一倍半至两倍远最适 宜,这样视距的取景,都在正常视阈内.
然而人们在观看大型物体时(如高楼大 厦)时,为看清对象的细部,常采用大视角 近视距;在观看小型物体(如火柴盒和手表) 时,需将物体置于眼球焦距之外,则采用小 视角远视距。 这里所说的视距远近,是视距与视圈直径 比较的相对远近,不是用尺量的对距离。
视点(目点):即画者眼睛的位置,以一点表 示。 视线:视点和物体之间的连接线
视线
画面平行于画者颜面,垂直于中视线;平 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俯仰时的画面倾斜 或平行于地平面。
平 视 的 画 面 垂 直 于 地 平 面
斜 仰 视 时 与 地 平 面 倾 斜
安 尼 巴 莱 卡 拉 齐 《圣 母 升 天 》
弗朗西斯科.博罗米尼 正仰视下的圣卡罗屋 顶
德 弗 拉 萨 皮 兹 教 堂 屋 顶 罗 马 圣 艾 沃 尼 罗 米 博 西 斯 . 朗
. . .
透 视 术 语 和 做 画 框 架
基面:放物体的平面称为基面.平视时放物体 的地面或其他平面(桌面或平台)统称为基面.
果蓝静物
塞尚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叫基线.即取景框 的底边。
B图 B图是透视图,表明变线的透视方向与原 状不同,指向各自的灭点方向;相互平行的 变线,向同一个灭点的方向聚拢、消失。
变线的等分段的比例:在一条线上作若干等分 段,原来是等长的分段,看去却不等长,而是渐 远渐短.
灭点:变线所集中消失的点,称为灭点 不同放置状态的变线,分别集中消失在不 同的灭点上.变线有五种,因而灭点也有五种, 即主点,距点,余点,天点,地点. , , , , . 自画者的眼睛引一条与被画的变线完全平 行的线,此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即被画变线的 灭点位置.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术语与名词概念 第三节 空间直线消失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张对 开纸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树立于眼前,即在 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 眼睛离玻璃三分二臂尺(约76 厘米)的地方,用 器具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 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 之物,在将它转描到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 色,画时好好利用大气透视。”
余点:在地平线上,除了主,距点外,都是余 点的位置。 凡是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成(除了直角和四 十五度交外的)其他角度的变线,都向余点集中, 消失。 各种与画面之间放置角度不同的变线,都 有各自的余点位置.
要在画面上 寻得某变线的 灭点,自目点引一平 行于该变线的视线,线 与画面相交的一点,即该变 线的灭点。
主点(心点):画者的中视线(注视方向的视线) 与画面垂直相交与地平线正中的一点,即主 点的位置。在视平线中央,是直角平变线的 灭点。 凡是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成直角变线的,都 向主点集中,消失.
距点:距点有两个,在主点左、右视平线 上,它们离心点的距离与视距相等,将视距 的长度移在主点左、右的视平线上,即左、右 距点的位置。 凡是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成四十五度角的 变线,都向距点集中,消失.
作为“透明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 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显然 这个“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或画布 而是我们借以研究透视图形的假想平面。写生 就是将这个假想中的透明画面上显示的图形, 等样缩小画在画纸上。
静物 布雷沃 1990
克劳得.洛兰 《有舞蹈人物的风景》1648年
因此在研究透视规律时,必须在画者 和被画景物之间竖立一块假想的透视平 面,要研究的千变万化的景物透视图形,都 在这块透视的平面,离开了这块平面,透视 图形就失去了落脚场所.
电线杆,铁路的枕木,屋顶的斜边,他们与 地面之间原是成为水平,垂直和倾斜的关系放 置的,看上去仍然是水平,垂直和倾斜状,这些 线就是原线.
原线的放置状态: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 都是原线,原线与地面的放置关系,有垂直, 水平和倾斜三种.
原线的透视状态:在透视长度上是渐远, 渐短,在透视方向和分段比例上则不发生变化, 保持原状. A图中,AF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变线,A端在画 面上,F端延伸至极远处。自目点由近及远依 次向A、1、2、3、4、……F点引视线,最终 引向F端的视线必与AF变线平行。视线与画 面交点A、1’、2’、3’、4’……F’的连线AF’就 是AF的透视;也是变线AF的透视AF’线的灭点。
近大远小与消失 景物的深度变化是近大远小的关键.
景物只要与视点有深度距离的变化,在视 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深度上产生近 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 例如,火车站的景物由近推远,等高的电杆 越远越矮小;等宽的站台地面以及枕木越远越 窄;等深的电杆间距,地面间距越远越短.特别 ; , . 是电杆上的标志牌明显地从高,宽.深上近大 远缩.这些有形景物无限远十,在天地相接处 汇集在一个点上消失了.
图中诸画者离开取景框和视圈的视距不等,视 角大小也都不同。 以视圈半径心F(心点至F点)为基准, 画者A视距为1心F,视角为90度; 画者B视距为1.5心F,视角为67度; 画者C视距为2心F,视角为28度。 将中央大图空间关系分别转为平面,就是上下 排列的五个小图,表示了目点、视距、视角、取景 框和视圈的平面作图关系。
光线照射物体,物体反射光线经眼球瞳孔 投射到视网膜上,并由此进入大脑产生视觉. 整个视网膜的内壁成凹球状,它的中央部分正 对瞳孔,处在光轴上,较为平坦,并且布满了对 色彩光线细节等信号很敏感的细胞,所以显现 于视域中央的图像清晰可辨;视网膜边缘偏离 ; 光轴,壁面凹曲焦距不准,分布的多为对夜间 运动对象较敏感的感官细胞,所以视域四周显 示的图象拗忸变形,模糊不清.
远 视 距 小 视 角
远 视 距 小 视 角
近视距大视角
近视距大视角
根据画框最远角定目点
在透视作图中,视距的远近决定于距点离 主点的远近上,距点离主点近,视距则近,反之 视距则远.距点离开主点最近的位置,应不近于 主点至景框最远角之间长度的一倍半,这样视 距的基本上是在正常视域内.取景作画时,也应 该将画幅经常保持在正常的视域内,不时地退 远看看,才能不至于画出别扭的图形.
A图视距近, B图视距远, 两图取景范围 相同,但两图 的景物透视图 象则有所不同
画者与景物位置不变,将画面推远拉近, 形成两图视距远近不同,A图视距近,B图视 距远,两图取景范围明显不同,但景物图形 完全相同。若将A图的远景放大,则与B图的 图像完全一样。
近视距的视角大,如同用广角镜头拍摄场 景,深度感强,远近物体大小悬殊,有动感; 远视距的视角小,如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场景, 进深浅,远近物体大小相仿,感觉平稳。画 者应根据构图需要自行设定。
平视时,地平线和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就 是视平线,
俯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
仰时时,地平线就是视平线的下方,
地平线与画者的眼睛等高.你蹲在地上往 前看,地平线在你眼睛的正前方;你等上高山 向前看,地平线仍然在你眼睛的正前方,与前 者不同的是,地面看的更为宽广深远.
写生时,明显的地平线若被景物遮阻,你可以 目光向前,平托画板再眼前上下移动,当你看 到画板变成一条线时,地平线就在这条线的位 置上. .
透视图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 变线与地面之间的关系有平行,有的不 平行。 变线的透视状态,看去和实际状态不同, 在透视方向和等分段比例上发生了变化. 变线的透视方向:许多实际上相互平 行的变线,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图中AF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变线,A端在画 面上,F端延伸至及远处。自目点由近及远依 次向A、1、2、3、4、5……F点引视线,最 终引向F端的视线必与AF变线平行。视线与 画面交点A、1’、2’、3’、4’、……F ’的连线 AF ’就是变线AF的透视;F ’点就是远端F点的 透视。也是变线AF的透视AF’线的灭点。 图中BF和AF平行,要寻得BF线在画面上的 灭点,由自目点引BF线的平行线,线交画面 的F’点即是。它和AF向同一灭点汇聚。
视角:人眼看物体,通过光线(即视线)向眼 睛集中所形成的角度为视角. 视域:头部不转动,目光向前看,所能见到的 范围称为可见视域. 在可见视域范围内,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是清 晰可辩的,只有在视角大约六十度的范围内,所 见到的物体才是清晰正常的,而四周的景物形 象相对模糊.这大约六十度视角的视阈范围,称 为正常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