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的语言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作为一部辞书式训诂著作,《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 其学术价值很高, 被历代文人学者奉为经典。《尔雅》内容很丰富, 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
《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辞典式训诂著作, 其解释词义系统而准确, 为后代学者注释古籍、编纂辞书所广泛
采用, 为汉语词义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尔雅》解释词义有系统性, 表现在能揭示词语的各种义项上。上古汉语多义词居多, 往往很多词都同时
包含本义、引义、借义三种义项。《尔雅》立足于解释先秦古籍, 并没有顾及词语义项的类别, 况且当时人们还没有这样的观念, 但是《尔雅》却客观地披露出词语的各种义项, 则难能可贵。
《尔雅》解释词义很准确, 往往能再现词语的古训。先秦很多典籍深奥简古, 不易读懂。尤其很多词语长期被借用, 其本义早已湮没, 然而在《尔雅》的义训中还保留着。
《尔雅》解释词义严谨、可靠, 对后代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至今历代学者编纂辞书、注释古籍均广泛采用《尔雅》的义训, 几乎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尔雅》是我国先秦词语的汇编, 收集词语丰富据笔者统计,《尔雅》共收集各类词语四千三百多个, 各种释条二千多个。多彩, 概括而全面地展示出上古时期词汇的历史面貌。
从构成上看,《尔雅》所收词语多为单音词。这些单音词集中于《释诂》、《释训》, 分散于其馀各篇; 多数属于
普通语词, 少数属于专科名词。《尔雅》收词单音词居多的局面, 恰好说明汉语词汇起源于单音词, 反映出古汉
语词汇的特点, 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的格局, 形成鲜明对照, 也展示出古今汉语词汇的巨大变化。当然上古时期汉语词汇绝非纯粹单音词的世界, 还有不少双音词,《尔雅》所收双音词就是明证。《尔雅》所收双音词不仅数量可观, 而且类型多样
《尔雅》还收录近三百个合成词, 尽管为数还不算多, 但是构词方式齐全, 其价值不能低估。
从词性角度看,《尔雅》所收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
词, 共有十一大类, 基本上能反映出古汉语词法的框架结构。
从构成与词性两方面对《尔雅》所收词语进行粗略分析, 说明上古时期汉语词汇已相当丰富, 门类比较齐全, 这样《尔雅》就在客观上展示出先秦汉语词汇发展的概貌, 为后人研究先秦词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
《尔雅》为我国最早的汉语词典, 它按意义编排解释词语, 为我国辞书的编写开创出新体例, 也为其他相关113
著述的编写导航。
《尔雅》属于辞书式训诂著作, 采取以义类聚的编写体例, 即按意义为词语划分类别、篇目、章组、释条、义
例, 其释义单位从大到小, 逐层深入, 使词语多而不乱, 各得其所。《尔雅》在词语编排上能将以义类聚贯彻始
终, 其所收词语很少有杂厕现象, 编写体例相当精密。同时,《尔雅》在我国辞书中又产生最早, 被誉为始祖。加
之, 从西bv汉文帝起, 历代皇帝多看重《尔雅》解释古籍的功用, 逐渐将它列为经书。为此《尔雅》就成为我国辞书
的典范, 后代学者都研习它, 甚至有些学者模仿其体例, 先后写出一批补苴《尔雅》的词典④, 在传统文化
史上
号称群雅, 于是形成雅学这一特有的学术门类, 至今绵延不绝。
《尔雅》的编写体例, 不仅直接传递给后代各种雅学著作, 还给他类著述的编写以深刻的影响。流风所及, 《尔雅》的编写体例还覆盖了类书、政书、丛考、札记、目录等书。
说《方言》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比如在《方言》卷三中说:“官婢女厮谓之娠。”所谓“女厮”,即指送给使者的妇人(娠),而这种制度在汉前及汉代均有。汉代的统治者对农民是很轻视的,如在《方言》卷三中又说:“儓……农夫之丑称也。南楚凡骂庸贼谓之田儓。”这些称谓,也给后世人研究汉代的阶级关系提供了资料,通过这些语汇资料,也能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
其次,对后人阅读和研究古代史籍及文学作品都有帮助,《方言》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比如我们读《逸周书•王会》时,会见到“鲛瞂利剑为献”一句。那么这个“瞂(fá伐)”字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一查《方言》就解决了。在《方言》卷九中说:“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这就是说,“自关而东”这一地区,有人把“盾”叫做“瞂”。再比如我们在阅读古籍时,经常会碰到“蝾螈”一词,旧《辞源》和新《辞海》等工具书都说这种动物与守宫类似,但始终没有说明何地才称“蝾螈”?而《方言》却说得清清楚楚:“守宫?……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不仅如此,就连秦晋、西夏、东齐海岱、北燕等地对守宫的叫法以及水陆两类的名称也都一一罗列,这真是“求一而得三”。
而演第三,《方言》是记载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语汇,而《尔雅》却是以收集研究古代的同义词为主,若能将这两部书对照起来进行研究,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发现,古代的某些通用语,很可能由于它的词义范围的缩小通用语。这就变为后来的方言;而古代的某些方言,也很可能由于它的词义范围的扩大演变为后来的给我们研究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方言的糅合、祖国各方言区语言的发展规律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四,从《方言》全书中还可以发现,今天的某些方言土语有很多是依古代某地区方言土语沿用下来的。比如山东莱阳一带的人说:“这个人真是个松(sōng)包!”翻译一下,就是说“这个人真懦弱”的意思。这个“松”字在《方言》中就写为“倯”,古今词义完全一样。可见,《方言》也是我们今天编撰当代的方言词典所必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第五,“即异求同,条分缕析”的研究方法,在今天看来也很值得我们借鉴。郭璞在《方言注•序》中概括得好:“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绝语;类离辞之指韵,用乖途而同致;辨章风谣而区分,曲通万殊而不杂。”从横的方面说,他是罗列了同时代的许多地区性的方言;但从纵的方面看,扬雄也并没有忽略语言的时代特征。他这种发展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