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中医内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恶闻声响,少寐多梦易惊
治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 弱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法:镇惊安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
心
砂
胆
龙齿、琥珀、磁石 镇惊宁神
气
方解:朱砂、茯神、菖蒲、远志安神
虚
定惊
人参益气
中医内科教研室
加减方药:
心血不足:加熟地、阿胶
心
心悸气短,气虚明显:加黄芪 心阳不振:加附子、桂枝
胆
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
气
萼梅、佛手
虚 心气不敛:加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
中医内科教研室
加减方药:
气虚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 乌梅、瘪桃干
心
气虚夹瘀:加丹参、桃仁、红花
胆
气
气虚夹湿:加泽泻、白术、茯苓
虚
睡眠易醒:加龙骨、牡蛎
中医内科教研室Biblioteka 2 心脾两虚主症: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 心则甚
症状
预后
惊悸
怔忡
情绪因素(惊恐、恼怒等) 久病体虚,心脏受损
实证多(功能性病 变) 阵发性,可自行缓 解,不发如常人
较好,久不愈易成 怔忡
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 (多有器质性病变)
持续心悸,心中惕惕, 不能自控,活动后加 重
较差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疗原则
虚证:补虚——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配合养心安神
实证:泻实——化痰、涤饮、活血化瘀 配合重镇安神
水
饮
凌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纳呆食少:加谷芽、焦三仙、鸡内金
水
饮
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
凌
心
尿少浮肿:加泽泻、茯苓、猪苓、防 己、葶苈子、车前子、大腹皮、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胸闷、咳喘:加杏仁、前胡、桔梗、
水
防己、葶苈子、五加皮
饮
凌
兼见瘀血:加当归、川芎、刘寄奴、
玉竹
肝
阴虚火旺,热象偏重:加黄连、山栀、
肾
淡竹叶
阴 潮热盗汗:加麻黄根、地骨皮、浮小
亏
麦、白薇
便秘:加瓜蒌仁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善惊易恐:加珍珠母、生龙牡
肝
夹痰热:加用黄连温胆汤
肾
夹瘀热:加丹参、丹皮、生地、赤芍
阴
亏 阴虚而火不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
口苦咽躁,热象较著:用朱砂安神丸
中医内科教研室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
肉
肝
肾
沙枸麦地归川楝
阴
亏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解:山萸肉、熟地、枸杞子:滋补
肝肾
肝
沙参、麦冬、知母:滋阴润燥
肾
酸枣仁、茯苓:宁心安神
阴
川楝子、川芎:疏肝理气
亏
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口渴心烦:重用麦冬、沙参,加石斛、
中医内科教研室
5 水饮凌心
主症:心悸眩晕,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 咳喘,不能平卧
次症: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 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治痰饮之主方)
水 饮 凌 心
中医内科教研室
茯苓为君,合白术则益中健脾,以绝 痰饮之来源;桂枝通阳化气;甘草补 益心脾,调和诸药。
《素问 ·三步九候论》曰:“参伍不调者为病.” 脉学 名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
死。”
脉与疾病的预后
《丹溪心法》:“责之虚与痰”。
病机
《景岳全书》:由阴虚劳中损医内所科教致研室。
概述 沿革
《伤寒论》以惊悸、心动悸为病证名 《伤寒论》117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气 生地、当归:养血和血
滞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木香
节律异常——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 频率异常——心动过速、过缓, 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预激 其它——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内科教研室
1、体质虚弱 2、饮食所伤 3、情志所伤 4、感受外邪 5、药物中毒
病因病机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1、体质虚弱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4 心阳不振 主症: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 次症: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寒喜温,
或伴心痛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
桂枝、甘草:温补心阳
阳
生龙牡:安神定悸
不
振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心阳不振,形寒肢冷:加黄芪、人参、 附子
主之.” 《伤寒论》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
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 汤主之。” 宋《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首先提出怔忡病名
温胆汤、远志丸治疗 《医林改错》:瘀血内阻——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教研室
概述
三、范围
西医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节律、频率、传导)
禀素 赋体 不亏 足虚
心失所养 气虚及阳损,心阳受损
失其温煦
无力鼓动血行 血脉瘀阻
脾化
肺气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
胃源
心
虚不 气血不足 损及脾胃之阳,水湿不得运化,成痰成饮上逆心 悸
弱足
血虚至阴亏
久劳
肝肾阴亏
心火独亢
病欲
年老体弱
失过
养度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2、饮食所伤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中医内科教研室
用药 心得
(1)从肺治心: 肺主气而 朝百脉,肺气旺盛, 可以资助心气运行,血流通畅, 促进其大小循环。
中医内科教研室
用药 心得
(2)以补为通: 本病以虚为本,虽有血瘀、水饮、 痰浊等病理产物,但多为虚实夹 杂证。祛邪之药,切忌猛峻。
中医内科教研室
用药 心 得 (3)平调阴阳:治疗阴虚、阳虚证,
脾
人参、大枣:补气益胃
两
桂枝、 生姜行阳气、调营卫 地黄、阿胶、麦冬、麻仁滋补阴血
虚
清酒:辛热通脉
中医内科教研室
3 肝肾阴亏
主症:心悸失眠,眩晕耳鸣 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腰膝 酸软 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 筋脉拘 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3、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及X线 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中医内科教研室
鉴别诊断
1、胸痹心痛与心悸
共有症:心慌,脉结代,发作有诱因
区别症:胸痹心痛:以心前区疼痛为主 心悸:心前区疼痛不明显悸动 不安为主
中医内科教研室
鉴别诊断
2、奔豚与心悸
共有症:心中躁动不安,诱因皆有惊恐
区别症: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肾积) 心悸:心慌不安,无上下冲逆感 发自于心
实:痰、饮、瘀、火
中医内科教研室
辨证要点
脉象变化
快:数、疾、极、脱、浮合 慢:缓、迟、损、败、夺精 脉律不整:促、 结、 代
中医内科教研室
脉率快速型心悸:数脉(一息六至)、 P120
疾脉(一息七至)、 P140
极脉(一息八至)、
脱脉(一息九至)、
浮合脉(一息十至以上)。 P大于200
《说文解字》释“悸”为“心动也”
包括惊悸和怔忡
《证治准绳》曰:“怔忡者,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惊者,因 外有所卒动。
中医内科教研室
概述
二、沿革
《内径》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 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辩证要点
辨病辨证
功能性心律失常 心胆气虚 心神动摇
冠心病
阳气虚血瘀 痰瘀交阻
心悸 风心病 风湿热邪杂至 ,合而为痹 ,痹阻心脉
病毒性心肌炎 初 风温犯于肺卫,热毒侵心,
后 气阴两虚 ,脉络瘀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阳不振 心搏无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肾阳虚为本 水饮内停为标
中医内科教研室
辨证要点
辨 病因 惊悸 病性 怔忡
嗜食高粱厚味 煎炸炙煿
蕴热化火生痰 痰火扰心
饮食不节,损伤 脾胃,运化失施
水液停聚,滋生痰浊 痰阻心气
心悸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3、情志所伤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平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思伤心脾
心__暗 耗 阴 血
脾__脾胃运化失施 生化之源不足
长期抑郁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怒则伤肝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5、药物中毒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药物过量 毒性较剧
损及于心
心悸
相关药物有附子、乌头、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 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病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相关 病性:以虚症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虚: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 实: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
次症:眩晕健忘,面色无 华,口唇色 淡,神疲乏力,纳少腹胀,大便 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心
方药: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方解: 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
两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
心悸
湖南中医药大学 附属岳阳中医院
余绍清
中医内科教研室
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转归预后
中医内科教研室
概述
一、概念
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常伴胸闷、气短、眩晕、喘促、晕厥等症;脉象或数或迟或不齐。
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 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平阳秘。
中医内科教研室
分证论治
虚证: 1、心胆气虚 2、心脾两虚 3、肝肾阴亏 4、心阳不振
实证: 1、水饮凌心 2、血瘀气滞 3、痰浊阻滞 4、邪毒犯心
中医内科教研室
1 心胆气虚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
分
发,劳则加重
证
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
心
阳
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 牡,或加山萸肉,或用独
不
参汤
振
兼水饮内停:加葶苈子、五加皮、大
腹皮、车前子、泽泻、猪
苓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夹有瘀血: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 等
心
阳
兼见阴伤:加麦冬、玉竹、五味子
不
心阳不振,心动过缓著者:加炙麻黄、
振
补骨脂、附子
亡阳:急予独参汤或参附汤,送服黑锡 丹或参附注射液静滴
肝火上炎,气血逆 乱,夹痰上攻于心
中医内科教研室
心气不敛 心神动摇
气血两虚
心失所养 心 悸
心脉不畅 心神失养 心神不宁
病因病机
4、感受外邪
中医内科教研室
病因病机
心气素虚,风湿热邪 合而为痹,日久内舍于心
痹阻心脉,心血瘀阻
风寒湿热之邪, 由血脉内侵于心
温病,疫毒
耗伤心气心阴
心
悸
灼伤营阴 心失所养 或邪毒扰心
中医内科教研室
鉴别诊断
3、卑惵与心悸
共有症:心慌不安
区别症:卑惵: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听 诊及脉象一般正常。 抑郁、胆怯等
心悸:无神志异常,脉律异常
中医内科教研室
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 2、脉象变化 3、辨病辩证 4、辨惊悸怔忡
中医内科教研室
辨证要点
分清虚实 辨脏腑的虚实 虚:气、血、阴、阳
心
泽兰 叶、益母草
肾阳虚衰:用真武汤
中医内科教研室
6 血瘀气滞
主症: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
次症: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 紫暗,爪甲青紫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 或代
中医内科教研室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
血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 血化瘀
瘀 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
心 纳呆腹胀:加陈皮、谷芽、焦三仙、鸡
脾
内金、枳壳
两
虚
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 子、柏子仁、莲子心
中医内科教研室
若出现气阴两虚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 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 舌质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
心
炙甘草:甘温益气
虚
以生血 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
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气虚甚:重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
草,少佐肉桂,取少火生气
心 血虚甚:加熟地、白芍、阿胶
脾
两
阳虚甚:加附片、桂枝
虚
阴虚甚:加玉竹、沙参、麦冬、生地、
石斛
中医内科教研室
方药加减 自汗、盗汗:加麻黄根、浮小麦、五味
子、山萸肉、煅龙牡
脉率过缓型心悸:缓脉(一息四至)、 P80
迟脉(一息三至)、 P60
损脉(一息二至) 、 P40
败脉(一 息一至)、 P20
奇精脉(二息一至)。 P10
脉律不整型心悸: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
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
脉来更代,止有定数之代脉;
脉来乍疏乍数,忽强忽弱之雀啄脉。
中医内科教研室
中医内科教研室
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
烈,不能自主
兼有症状:胸闷不适,气短、乏力、 头晕,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 晕厥
中医内科教研室
诊断
听诊:心搏或快速,或迟缓,或忽 跳忽止,或伴有心音强弱不等 脉象:可有数、疾、促、结、代、 沉、迟等变化
中医内科教研室
诊断
2、诱因: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 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 而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