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增多症--最新专业资料全

合集下载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整洁的家庭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刺 激。
饮食调整
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高 钾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钠盐和高 脂肪食物。
病情观察
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血压、心率、尿量等,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如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访等,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和高血糖促进动脉粥样硬 化的形成。需控制血压和血糖, 使用降脂药物,改善生活方式。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或闭塞,引发冠心病。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等。
心律失常
长期高血压和心脏负荷过重可能 导致心律失常。需控制血压,改 善心脏功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物。
05
诊断流程与标准
疑似病例筛选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筛选出疑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
确诊检查
对于疑似病例,需进行肾上腺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肾上腺病变情况。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一般情况下 ,血浆醛固酮浓度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肾上腺存在病变等是原发性醛固 酮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2 3
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醛固酮合成酶的 活性异常,进而引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病 理改变,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 境等。
炎症反应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可刺激 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醛固酮的作用
• 醛固酮为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代表。成人每日分泌5~ 150微克。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保Na+排K+,从而保 Cl-、保水,维持细胞外液量相对稳定。它促进肾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并通过Na+-K+、 Na+-H+置换而增加K+、H+排出;Na+重吸收增加, 使细胞外液有较多正电荷和较高渗透压,于是带动 Cl-和水被动重吸收;它也减少汗液、唾液、胃液的 Na+排出。
6.尿钾: • 正常:当血钾 < 3.5mmol/L,尿钾 < 25mmol/24h • 肾性失钾:血钾 < 3.5mmol/L,尿钾 > 25mmol/24h; 7.醛固酮测定(注意受体位、钠摄入量和血钾水平影响) • 正常人(判断结果时注意按照各个实验室的标准)
尿醛固酮排出量:6.4~86nmol /24h 卧位血浆醛固酮:50~250pmol/L 立位血浆醛固酮:80~970pmol/L
糖耐量 减低
碱中毒
肾脏表现 肢体表现 低血管紧张素
高血压
低血钾
低肾素活性
醛 固 酮 增 多
影像学检查
•B超:显示直径>1.3cm腺瘤 •CT:显示直径>5mm腺瘤 •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照相 •肾上腺血管造影:通过造影 可测两侧肾上腺血管内醛固酮 含量, 对诊断价值较大
CT:左肾上腺圆形低密度肿块(结合临床符合醛固酮瘤)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 疗原则?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学习愉快!
课件仅供参考哦, 实际情况要实际分析哈!
感谢您的观看
鉴别原醛症的病因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增多症

饮食注意
①摄食正常钾、钠固定饮食2周或更长(3~5 周)。 ②于适应钾、钠固定饮食2~3日后,第3~4日 留24h尿测定钾、钠,同时测定血钾,血钠 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③首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日主粮 的摄入量(主糖中不能采用加碱或发酵粉制 作的面粉),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 主粮所供给的K+、Na+量,再从检查饮食所 规定的K+、Na+总量减去主粮所供给K+、Na+, 剩余的K+、Na+mg量即从副食及食盐(NaCl) 予以补充
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 长期失钾,肾小管近段发生病变,水分 再吸收的功能降低,尿液不能浓缩比重多, 在1.015以下,因而出现烦渴、多尿、夜尿。 钠潴留亦可刺激下视丘司渴中枢而引起烦渴。 由于细胞失钾变性,局部抵抗力减弱,常易 诱发上升性尿路感染,并发肾盂肾炎。有慢 性肾盂肾炎时 尿中可见白细胞和脓球。
病症简介
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醛症 是由肾上腺病变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而继 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以外的疾病引 起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如肝硬化、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 等。
病症分类
内分泌科
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有三类,均与醛固酮长期分泌 过多有关。
高血压
患者都有高血压,且出现较早,常于低血钾 引起的症群出现之前4年左右即出现。一般 为中度升高,舒张压升高较明显。呈慢性过 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但降压药物治疗 效果较差。其发病原理与醛固酮分泌增多引 起钠潴留和血管壁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 高有关。在晚期病例则更有肾小动脉硬化和 慢性肾盂肾炎等因素加入,致使肿瘤摘除后 血压仍不易完全恢复正常。高血压历史久者 常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以下二组症 群可能主要由低血钾引起,但尚有其它电解 质如钙、镁代谢紊乱的因素参与。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增多症

药物治疗
• 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以及特发性增生型患者,用螺内酯治疗,用 法同手术前准备。长期应用螺内酯可出现男子乳腺发育、阳痿,女子 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可改为氨苯蝶定或阿米洛利,以助排钠潴钾。 必要时加用降压药物。 • 钙拮抗药可使用一部分原醛症患者醛固产生量减少,血钾和血压恢复 正常,因为醛固酮的合成需要钙的参与。对特醛症患者,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也可奏效。 • 对GRA,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成人用地塞米松每日0.5~1 mg, 用药后3~4周症状缓解,一般血钾上升较快而高血压较难纠正,可加 用其他降压药治疗,如钙拮抗药等 。于儿童,地塞米松的剂量约为 0.05~0.01mg/(kg.d),也可用氢化可的松12~15mg/m2体表面积,分3 次服用,后者对儿童生长以育的影响较小。 • 醛固酮癌预后不良,发现时往往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化疗药物如米 托坦,氨鲁米特、酮康唑等可暂时减轻醛固酮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症 状,但对病程演进无明显改善。
• 3.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应进高蛋白、高热量、高钾、低钠饮 食。 (2)嘱病人注意安全,切忌远行,以防意外发生。 (3)指导病人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遵 医嘱正确用药,必要时到医院就医。 (4)指导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了解作用及 副作用,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高血压、感 染等现象,应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5)向病人讲解口服钾离子药物的注意事项,尽量 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6)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征象, 一旦出现应紧急就诊。 (7)术后复查血的生化指标及醛固酮。
【护理措施】
• • • • 1.术前护理要点 (1)观察血压变化及高血压症状,按时服用降压药并观察疗效; (2)观察低血钾症状:静脉补钾时控制总量、速度、浓度及注 意尿量,随时检测血钾; (3)观察神经肌肉障碍情况:限制活动,切忌剧烈运动和防止 跌倒; (4)饮食:低钠高钾饮食,限钠摄入量20mmol/日、钾 270mmol/日。 2.术后护理要点:观察有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遵医嘱及 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观察效果;继续按术前低钾低钙护理防止发 生意外;预防肺部并发症。 3.健康教育:高蛋白、高热量、高钾、低钠饮食;切忌远行防止 发生意外;定时测量血压并遵医嘱用药;应用肾上腺评皮质激素,发 现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并就诊;复查血生化及醛固酮等。

醛固酮过多症疾病详解

醛固酮过多症疾病详解

疾病名:醛固酮过多症英文名:hyperaldosteronism缩写:别名:醛固酮增多症;醛甾酮过多症;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症疾病代码:ICD:E26概述:醛固酮过多可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是继发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症,此处主要说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产生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临床出现高血压及低钾血症等症状。

可因肾上腺球状带细胞增生或肿瘤引起,儿童以增生为多见,常为双侧性,肿瘤多为腺瘤,以左侧为多见。

肾上腺未见异常者称为特发性醛固酮过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

流行病学:本病其发病率国内约为高血压病人的2%,小儿较少见。

小儿病例亦有报告,年龄最小者仅3 岁。

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性腺瘤,腺瘤多为单发。

多数小儿病例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分泌醛固酮增多,其原因尚不明,称为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congenital hyperaldosteronism)。

发病机制:肾上腺皮质激素中发挥理盐作用的激素有数种,其中作用最强的为醛固酮,还有 11 去氧皮质酮(DOC),11 去氧皮质醇(化合物 S),皮质酮(化合物B)和 18 羟皮质酮,作用均比较弱。

11 去氧皮质酮和11 去氧皮质醇的异常增多,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11-羟化酶缺乏者。

皮质酮和 18 羟皮质酮都是醛固酮的前身物质。

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远肾单位、汗腺、唾液的分泌液中钠的回吸收和钾的排泌,以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当盐皮质激素增多时,出现钠潴留和低血钾伴有碱中毒。

钠、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多,使心输出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

以醛固酮增多症为主要原因。

醛固酮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远端肾小管,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钠重吸收增加,钾及氢离子排泄增加,结果细胞外液钠增加,钾减少,出现低钾血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科普知识PPT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科普知识PPT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 风险。
谢谢观看
研究显示,约有5-10%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患有原 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中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及有家族史的人群风险较 高。
特别是那些对常规降压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应 特别警惕。
谁会受到影响? 症状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乏力、肌肉无力、头痛等 症状。
低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需及时就医。
如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可帮助确定肾上腺的形态变化,如腺瘤或 增生。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如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功能性检查
有时需要进行盐负荷试验或其他刺激试验,以确 认诊断。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醛固酮的分泌功能。
如何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如何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科普 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 如何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定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由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引起。
谁会受到影响? 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功能损 害等严重后果。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警示
如果出现持的患者中。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体检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血压和血清电解质检查 。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可以 帮助降低血压和调节电解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诊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诊治

可使患者的HBP下降,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
6. 速尿激发试验
正常人:肾素,血管紧张素II较基础值增加数倍
患者: 肾素,血管紧张素II较基础值只有轻微增加或无反应
7. 高钠试验:对于病情轻,血钾降低不明显的疑拟本症患者适用,对血钾
明显降低者不适用每日摄Na+240mmol/L,如为轻型原醛症则低
钾会变得更明显
醛固酮瘤一般较特醛为重 低K+、碱中毒更明显,血、尿醛更高
①立卧位试验
正常人:卧位时:12Am血醛 < 8Am(与血ACTH,血F一致)
立位时:12Am血醛 > 8Am
醛固醇瘤者:卧位时:血醛>正常人,但12Am血醛 < 8Am
立位时:1人一样,只是血醛>正常人
②赛庚啶试验 醛固酮瘤者:血醛无变化 特醛者:血醛下降,多在服药后90分钟时下降最明显,平均下降
约50%
③DX抑制试验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原醛症,在3周后血K+,血尿 醛固酮,血压
恢复正常
B超:Ф≥1.3cm的醛固酮瘤可显示出来
MIBG:单侧放射性浓集表示有腺瘤,双侧浓集

示增生
CT与MRI
1.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活性过高所致
①原发性--分泌肾素肿瘤 肾小球旁细胞肿瘤
肾外肿瘤(Wilms瘤及卵巢肿瘤)
与原醛相比高血症,低血钾更为严重,血浆肾素活性特高
②继发性--肾脏缺血所致 高血压病的恶性型
肾A狭窄所致高血压
一侧肾萎缩,结缔组织病
2.非醛固酮所致盐皮质激素增多症
①真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 17-羟化酶缺陷
原发性肾上腺增生者可行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或单侧肾 上腺切除术
要进行术前准备

醛固酮增多症--最新专业资料全PPT文档共41页

醛固酮增多症--最新专业资料全PPT文档共41页
新专业资料 全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科普讲座课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科普讲座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Hale Waihona Puke 适应症是单侧肾上腺肿瘤治疗
生活保健 - 注意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
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都是日常生活中需 要注意的。
- 心理保健:确保精神状态良好, 做到心情开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后
预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可以治 愈的疾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患者的预后非常 良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 保持定期的随访,避免药物滥 用和不良习惯,以及生活中的 不良心理因素对自身疾病治疗 的影响,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科普讲 座课件
目录 简介 治疗 预后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又称为
Conn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 系统疾病,表现为血液中醛固酮激 素水平过高。
简介
病因 - 一般是由于肾上腺的醛固酮产生
细胞出现异常所导致,或者由于肾上腺 肿瘤超量分泌醛固酮所引起。
简介
症状 - 压力不稳定,血压波动
明显,甚至引起持续的高血压 ;
- 肌肉无力、疲劳感、心 悸、头晕等
- 体重增加,脸部及四肢 浮肿,皮肤容易出现瘀斑等
简介
诊断 - 血浆醛固酮水平的检测,24小时
尿液醛固酮定量检查,影像学检查(除 外其他病因)
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主要是
针对高血压进行手术治疗: - 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切除:

202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全文)

202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全文)

202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全文)疾病概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过高有关。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不足,因为多数没有特异的、易识别的特征,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

诊断检查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包括:筛查、确诊/试验区分单侧和双侧形式以进行治疗管理。

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是可靠的亚型识别的关键,但在具有特定特征的患者中可绕过该方法。

对于单侧疾病,手术提供治愈可能性,完全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是多数指南推荐的治疗选择。

双侧型主要采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治疗目的是使血压和醛固酮分泌过多恢复正常(或阻断醛固酮的作用),主要目标是减少相关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及时诊断和靶向治疗策略的使用可减轻醛固酮特异性靶器官损害,合理的患者管理可以优化结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单侧产生醛固酮的腺瘤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引起的一种二元分类疾病,而分子组织病理学的进展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传统概念提出挑战。

在大多数腺瘤中,体细胞突变驱动自主醛固酮生成。

在醛固酮生成腺瘤附近的结节性病变和双侧疾病患者中已发现许多相同的突变。

此外,种系突变引起罕见的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1-4型)。

对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疑似病例的遗传形式进行遗传检测,可避免对阳性患者进行繁琐的诊断检查。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简介及概述动脉性高血压是导致早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影响全球超过14亿成年人[Circu1ation2016;134:441-50]β高血压导致7.0%的全球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1ity-adjusted1ife-years)[1ancet2012;380:2224-60]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血浆钠浓度、血容量和平均动脉血压的稳态至关重要。

RAAS是一个分层级联反应体系(图1A):从肾的肾小球旁细胞产生肾素开始。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增多症

2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放置并固定各管道、保持 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堵塞、定时顺向 挤压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等,一般术后2~3d拔除引流管。 3 预防感染 遵医嘱静脉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做好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护理,保持术区敷料 干燥、清洁,若有渗血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 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胸背部,鼓励深呼吸及行超 声雾化吸入。
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
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 变从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 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 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
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
特征的综合征。大多数是由肾上 腺醛固酮腺瘤引起,也可能是特 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因
病因尚不甚明了,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生化特征,原醛症有五种类型: 1.肾上腺醛固酮腺瘤 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并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肿瘤,即经典的Conn综合征。是原 醛症主要病因,临床最多见的类型,占65%~80%,以单一腺瘤最多见,左侧多于右侧; 双侧或多发性腺瘤仅占10%;个别患者可一侧是腺瘤,另一侧增生。瘤体直径1~2cm之 间,平均1.8cm。重量多在3~6g之间,超过10g者少见。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包膜 完整,与周围组织有明显边界,切面呈金黄色,腺瘤主要由大透明细胞组成,这种细胞比
大都呈散在分布,也可呈簇状。特醛症的病因还不清楚。特醛症组织学上具有肾上腺被刺
激的表现,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并无突变,但该基因表达增多且酶活性增加。有的学者认 为,特醛症的发病患者的球状带对ATⅡ的过度敏感,用ACEI类药物,可使醛固酮分泌减 少。还有的学者提出特醛症发病机制假说: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血清素能神经元的活性异 常增高,刺激垂体产生醛固酮刺激因子(ASF),β-内腓肽(β-END)和α-黑色素细胞 刺激激素(α-MSH)过多,致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分泌大量的醛固酮。研究还发 现,血清素拮抗药赛庚啶可使此种类型患者血中醛固酮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血清素活性增 强,可能与本症的发病有关。但尚无证据表明前述任何一种前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 (POMC)产物在特醛症患者血循环中达到可刺激球状带细胞功能的浓度。特醛症患者的 生化异常及临床症状均不如APA患者明显,其中血醛固酮的浓度与ACTH的昼夜节律不相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aldosterone)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最重要的盐皮激素,在维持机体钠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潴留和钾丢失,称为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aldosteronism),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若因肾上腺以外的原因使有效血容量降低,肾血流量减少等引起肾素-血管紧X 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亢进者,则称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继醛);而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增导致血压升高并抑制肾素-血管紧X素系统者,称为原发性醛固酮症增多症(简称原醛)。

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955年,ConnJW报道了第一例由肾上腺腺瘤所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故本症又称为Conn综合征。

本病的发病率在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者中<1%。

多见于成人,腺瘤者女性较男性多见,特发性等其他病因者男性多于女性。

各种年龄儿童也可发生原醛,并可出现生长迟缓,病因为腺瘤者其年龄通常低于特发性者。

[病因]多种原因可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临床类型与相对发病率见下表。

1.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最多见,约占原醛症的60%~90%。

多为单侧腺瘤,左侧较右侧多见;大多数为单个,直径多在2cm 以下,包膜完整,切面呈金黄色,在光镜下可见四种细胞:小和大的具有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特征的杂交细胞以与其他的如同束、球状带的细胞,在电镜下,瘤细胞具有如同球状带细胞特征的线粒体管状嵴,若经螺内酯治疗后可发现螺内酯小体,常同时伴球状带增生或伴结节性增生。

仅1%左右为双侧或一侧有2个以上腺瘤。

70%的腺瘤见于女性,腺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

2.特发性原醛症(IHA)本型的肾上腺球状带通常为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若伴有结节则多为微小结节,直径不一,可大致2cm,典型的细胞呈现来自束状带的透明样细胞。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巴建明(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而抑制了肾素活性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

与正常及高血浆肾素活性的高血压病人相比,原醛症曾被认为是伴有较低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但近年来先后有报道,在原醛症病人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14% ~35%;蛋白尿的发生在原醛症病人中也多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国内文献报道,分别有22.3%~40.1% 和2.7%~9.2%的醛固酮瘤患者发生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目录1醛固酮分泌的调节2临床表现3疾病诊断4鉴别诊断5疾病治疗1醛固酮分泌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醛固酮分泌的主要调节因素,当有效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

钠离子浓度减低等刺激时,肾小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加,进而刺激血管紧张素II增加,血管紧张素II可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钾离子是调节醛固酮分泌的另一重要因素,高钾刺激醛固酮分泌,低钾则抑制醛固酮分泌。

ACTH亦能调节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但对长期维持醛固酮的释放并非主要因素。

[1-5]原醛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包括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腺瘤(醛固酮瘤, 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 APA)及双侧(极少数可为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

其他少见的类型包括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型醛固酮增多症(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 GRA)、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癌或异位肿瘤等。

既往临床上醛固酮瘤为原醛的主要亚型,但近年来随着采用敏感的ARR比值筛查,多数早期及较轻的原醛得以获得诊断,这些患者多数是IHA。

各种亚型在原醛中所占的比例见表1。

[6-8]肾上腺醛固酮瘤(APA)35%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60%原发性( 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2%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1%(GRA)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癌<1%产生醛固酮的异位肿瘤或癌%表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亚型1. 肾上腺醛固酮瘤(APA)又称Conn综合征,女性多见,占原醛的35%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单侧肾上腺增生
(unilateral hyperplasia)
4.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 (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FH)
5.生成醛固酮的腺癌 (aldosterone-producing carci-noma)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1
高血压
高醛固酮不仅通过水、钠潴留作用升高血压, 而且具有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脑血管损害作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3 血浆醛固酮增高和肾素抑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是一组因醛固酮分泌过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且不受钠负荷调节的
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的 0.05-20%(10%), 发病高峰在 30-50 岁,女性稍多.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分类
醛固酮瘤(APA)—35%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60%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或UAH)—2% 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癌—<1%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醛固酮增多症(FHI)—<1%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I型(FHII)—?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II型(FHIII)—? 异位醛固酮腺瘤或腺癌—<0.1%
(Cleveland Clinic标准),则可以确诊PA。
PA确诊试验--静脉盐水负荷抑制试验( SIT )
静脉盐水负荷试验(saline infusion test,SIT) 1.试验一般在早晨08∶00左右开始。患者在试验开
始前先 静卧1~2 h, 2.然后以500 mL/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4
PA确诊试验--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FST)
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fludrocortison suppression test,FST)
1.连续4 d每隔6 h服用0.1 mg氟氢可的松,同时服用足量缓释 氯化钾(每天4次测定血钾),以保证血钾≥4.0 mmol/L。患 者同时行高钠饮食,保证尿钠的排出量为3 mmol/kg。 2.在第4天上午10∶00左右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和皮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病因与病理
1.肾上腺醛固酮腺瘤 (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APA)
最常见,60-85%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dio-athichyperaldosteronism,IHA)
15-4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流行病学资料
PA的患病率随着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升高。 Rossi等的研究显示:
高血压分级
PA患病率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
6.6%、 15.5% 19%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定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PA)
PA确诊试验--口服钠盐负荷试验
1.患者需连续3 d每天摄入钠盐>200 mmol(相 当于6 g钠盐)。
2.从第3天早晨起,患者留取24 h尿液至第4天早 晨,以测定24 h尿醛固酮、尿钠和尿肌酐。
3.结果判定:如果患者的尿醛固酮>12μg/ 24 h(Mayo Clinic标准),或>14μg/24 h
PA分型和定位-肾上腺静脉采血AVS
1.目前AVS(肾上腺静脉采血)被认为是PA分型、定
位的“金标准”,其判别一侧肾上腺优势分泌的灵 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和100%。 2.由于右侧肾上腺静脉插管较为困难,AVS的成功 率一般在74%左右,但有经验的操作者的成功率可 超过90%。 3.目前国内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有 固定的专职放射科医师开展此项工作,AVS成功率 达93%。 4.AVS作为一项创伤性检查,其并发症在有经验的操作 者约为2.5%,主要是肾上腺静脉破裂出血。
用。研究显示PA患者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3~5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2 严重低血钾和碱中毒
1. 现发现仅1/3左右PA患者表现有低血钾。 PA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低血钾。低 钾患者可以表现有肌肉乏力、周期性麻痹、 夜尿增多、口渴等症状。
2.低血钾的PA患者与正常血钾的PA患者 的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似, 但前者心血管病事件(如心绞痛和慢 性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 者。
AVS的操作步骤
1.患者平卧一夜后,次日上午进行AVS检查。
2.首先从股静脉插管,在导管进入一侧肾上腺静脉并 定位后开始取肾上腺静脉血,应多点取血(应让血 液自动流出,避免抽吸以损伤肾上腺静脉),并且 同步抽取外周静脉(肘或髂静脉)血,然后换对侧, 进行同样操作。
3.由于右侧取血困难,因此操作多从右侧开始。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 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renin-ngiotensin system,RAS)。
过多的醛固酮导致高血压、心血管损害、肾素抑制、 钠潴留和钾排出增多(长期且严重的钾排出增多可 导致低血钾的发生)
多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
究显示自1957年首例报道后的30年内共诊治300多 例PA,患病率为2%。 4.国外同期报道PA患病率多低于1%。 5.自从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 (aldosterone/plasma renin activity ratio,ARR)被广 泛应用于在高血压患者中筛查PA以来,加之影像学 检查,如CT等的普遍应用,PA的诊出率显著提高。 6.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PA的患病率平均在10%左右。
醇水平。 3.结果判断:如果上午10∶00的皮质醇水平低于上午07∶00 点的水平,且血浆醛固酮>6 ng/dL,
肾素活性<1 ng/(mL·h),则确诊试验阳性。
4.由于中国大陆境内目前没有氟氢可的松供应,因此现无法开 展此项试验。
PA确诊试验--卡托普利试验
1.患者在坐位或立位保持1 h后,服用卡托普利 25~50 mg。
PA的治疗--药物治疗
ARR测定注意事项-2
二.通常首先在不停药或换药的基础上进行ARR 的随机测定,当检查结果受到现有药物影响 而有解释困难时,则停用相关降压药物。
1.通常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短 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可乐定等停用2 周以上,利尿剂为4周以上。
2.如果是使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则需停用6 周以上。
4.校正方法二:(醛固酮/皮质醇)优势侧肾上腺/(醛 固酮/皮质醇)同侧外周血≥2,且(醛固酮/皮质醇) 对侧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同侧外周血≤1,则 说明一侧肾上腺有优势分泌。
PA的治疗
1.PA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2.对于一侧肾上腺有醛固酮优势分泌的患者具
备手术条件且有手术意愿者,首先考虑行单 侧肾上腺切除术,目前主要是通过腹腔镜进 行。
3.试验前需注意相关药物的影响(同ARR测定注意事 项)。
4.低血钾可以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因此在试验前和试验 中需要监测血钾水平,充分补钾,保持血钾在正常范 围后方可进行。
5.前3种方法均需高钠负荷,因此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严重低血钾的 患者不应纳入试验。
PA分型和定位-肾上腺CT检查
ARR测定注意事项-1
一.由于一些降压药物对RAS有激发或抑制作 用,因此判定ARR测定结果时,应考虑到当 时所用降压药物的种类。 A.抑制肾素的分泌: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和中枢α1受体拮抗剂(可乐定)等, B.激发肾素分泌: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二氢吡啶类 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等。
业务学习---内分泌系统
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定义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筛查对象 5.筛查指标 6.确诊指标 7.定位与定型 8.治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流行病学资料
1.PA由Conn于1955年首次报道。 2.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PA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
ARR的测定
1.进行ARR测定前,患者应保持正常钠盐摄入,纠正 低血钾。
2.静脉采血为上午08∶00~10∶00,在患者非卧位2 h 后进行。
3.抽血前患者需静坐10 min。由于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存在间歇性,为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应间隔3、4 d 后再进行类似检查。
3.如果患者2次ARR值均大于预定切割点,则考虑患者 为疑似PA。研究显示30%~50%高ARR患者的醛 固酮能被高钠负荷试验抑制,因此ARR增高不能用 于PA的诊断,应行进一步的PA确诊试验。
1.肾上腺CT检查为薄层扫描(2.5~3.0 mm),如果 条件允许,应使用对比剂。
2.CT判别一侧肾上腺优势分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 是78%和75%。
3.曾有报道显示CT对小于1 cm腺瘤的检出率<25%。 4.CT与AVS(肾上腺静脉采血)的一致率仅为53%,
22%的手术候选者可能被排除手术,25%的患者可 能接受不必要的手术。 5.因此,为了明确治疗方案,对有手术意愿和可能的 患者应辅以AVS检查。
常见临床表现 高血压 低血钾 代谢性碱中毒 相关临床表现 低血钾
神经肌肉症状 肾性尿崩 心律失常 醛固酮增多对心血管的直接损害 心肌肥厚/纤维化 血管平滑肌增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筛查对象
筛查对象:
①血压水平:相当于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2级高血压 ≥160~179/100~109 mm Hg(1 mm Hg=0.133 kPa) 3级高血压(血压≥180/11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 ②难治性高血压:包括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血压未能控 制于140/90 mm Hg以下者,或者使用4种及4种以上降压 药物,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患者; ③高血压伴有持续性或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 ④高血压伴有肾上腺偶发瘤; ⑤早发高血压或40岁前发生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⑥一级亲属中有PA患者的所有高血压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