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意象图式语言学
Contents 1
Contents 2
基本范畴
LOGO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这一层面被称为“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 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 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 叫做“基本范畴”。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 (Gibbs and Colston,1995:349) 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 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3)Briefly,an image schema is a condensed redescription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for the purpose of mapping spatial structure
onto conceptual structure. (Oakley)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图示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已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而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Contents 1
By Fillmore
Contents 2
CL4.1 意象图式
an essential role in structuring our mental world.
These schematic conceptions emerge in physical
experience (experience with objects moving from
source to goal along spatial paths, with actual containers and what they hold, etc.)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jecting it metaphorically to other conceptual realms.
the whole category is structured.
2. Turner (1996:16): Image schemas are skeletal patterns that recur in our sensory and motor experience. He also said that motion along a path, bounded interior, balance, and symmetry
out in detail the IMAGE SCHEMA OF FORCE DYNAMICS, and still later a lot of CL have
made further researches upon it.
§2. Further Explanation on IS
• Rosch & Mervis • Turner • Johnson & Lakoff • Ungerer & Schmidt • Gardenfors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课件
社交和人际关系被看成是一种连接关系,人们make connection, break social ties;奴隶制被视作“桎梏”等。
Contents 1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Contents 1
Contents 2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Contents 1
Contents 2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范畴等级结构
上位范畴
概括
基本范畴
特指
Contents 1
下属范畴
Contents 2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home
意象图示
在人的认知体系中,除了基本范畴之外,对事物之间关 系的认知构成了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层面,莱考夫称之为
动觉意象图示(kinesthetic image schema),或简 称为意象图示(image schema)。
目的被看成是终点,到达目的是“到达终点”;人们go a long way toward achieving one’s purpose, find something in one’s way.
Contents 1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中心-边缘图示 CENTER-PERIPHERY Schema
生理基础:人体具有中心(躯体和内脏器官)和边缘
Contents 1
Contents 2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图示
“图示”在古希腊哲学家眼中被视为一种固定的模板 (fixed templates)。康德认为“图示”是连接感知和 概念的纽带。英国心理学家F.Bartlett发现:人的记忆能 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示, 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 理解。皮亚杰则运用“图示观”来论述他的发生心理学 和建构论思想,认为“图示来源于动作”。
第六章 认知模型理论
二、ICM理论的理解能力 二、ICM理论的理解能力
►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义与客观世界、身体构
造和功能、认知能力和方式、文化信仰、主观因素 不可分离,由于CM和ICM理论是针对客观主义语义 不可分离,由于CM和ICM理论是针对客观主义语义 理论提出来的,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因此ICM 理论提出来的,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因此ICM 除了命题模式之外,还包括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 式、转喻模式,正是有了这些模式才可解释我们为 什么会有想象力,才会使得我们所形成的ICM具有 什么会有想象力,才会使得我们所形成的ICM具有 开放性、选择性、互动性、动态性。正是由于ICM 开放性、选择性、互动性、动态性。正是由于ICM 是“理想化的”,在实际认知运作中它就不一定能 理想化的” 与所有客观事实相吻合,会以不同程度来适合现实 世界,适合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精确、很好、 较好、勉强、不好、很不好、完全不好。
第三节 ICM与语义理解 ICM与语义理解
一、现实世界与认知世界之间的差异 ► 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与人类的认知世界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 ► 例⑴丹麦心理学家Rubin的“人面-花瓶图”。 例⑴丹麦心理学家Rubin的 人面-花瓶图” ► 例⑵Johansson双灯实验。 例⑵Johansson双灯实验。 ► 因此,一个人所看到的不一定会与客观外界完全相符,这样 在事实和认识之间就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 ►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⑴视觉幻影。 ⑵视觉滞留。 产生了两种SEEING的认知模型: 产生了两种SEEING的认知模型: ⑴SEEING模型:看到的就是事实,这是客观主义的观点。 SEEING模型:看到的就是事实,这是客观主义的观点。 ⑵SEEING-AS模型:这是一种ICM,兼顾客体和主体的模型。 SEEING-AS模型:这是一种ICM,兼顾客体和主体的模型。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意象图式 课件
Basic Idea of the Definition
1. Human bodily movement, manipulation of objects, and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 abstract structures of images (人类的身体运动、对物体的操纵和感知互动包含有反 复出现的样式,如果没有这种样式,我们的经验将变 得一团糟,并不可理解。这种样式就是“意象图式” ,因为他们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
Thank you!
2. Image schemas are highly schematic gestalts which capture the contours of sensory-motor experienc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modalities.
You wake out of a deep sleep and peer out from beneath the covers into your room. You gradually emerge out of your stupor, pull yourself out from under the covers, climb into your robe, stretch out your limbs, and walk in a daze out of the bedroom and into the bathroom. You look in the mirror and see your face staring out at you. You reach into the medicine cabinet, take out the toothpaste, squeeze out some toothpaste, put the toothbrush into your mouth, brush your teeth in a hurry, and rinse out your mouth. (Johnson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用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探讨它们在中文语料分析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意象图式是一种通过视觉形象来呈现概念和抽象概念的方法。
它通过将概念映射为具体的感觉和形象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意义。
我们可以用“河流”和“山脉”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这些图式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概念映射到我们熟悉的感觉和视觉经验中,在理解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通过将一个概念(源领域)与另一个概念(目标领域)进行类比来理解和表达意义。
这种比喻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概念上的。
在中文中,我们常常用“时间是金钱”来形容时间的珍贵和效率,这就是一个概念隐喻。
通过将时间与金钱进行类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和管理。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中文语义分析中有广泛应用。
意象图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诠释诗歌、文学作品以及一些隐喻表达。
通过将概念映射到具体的感觉和形象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意义。
概念隐喻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念。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表达和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中文语义分析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不同文化和语境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所以在分析中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语境因素。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往往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在语义分析中需要注意到不同人群和个体的理解差异。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只是语义分析中的一种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语言学理论来综合分析和理解语义。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用的语义分析方法,它们通过视觉形象和概念类比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意义。
在中文语义分析中,它们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考虑到文化、语境和个体等因素的影响。
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文字的意义,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语言学教程[第六章语言与认知]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语言与认知复习笔记I.认知的定义“认知”一词既可用于不同学科也可用于相关学科。
在心理学中,“认知”是指个人的心理过程,即心智具有内部心理状态 (比如信念、意志和意愿)。
特别是在许多具象和抽象交织在一起时,如知识、技能和学习共同作用时,采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理解心理过程。
另外一种对“认知”的定义是指心理过程或知识的能力,包括意识、知觉、推理和判断等。
II.心理语言学的定义心理语言学是对语言心理方面的研究,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行为相关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
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点是研究能够使人理解和产出可理解句子的语法规则的无意识运用。
心理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同时也还关注语言是如何习得的以及语言在思维运用中所发挥的作用。
Ⅲ.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指的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第一语言习得即一个人母语的学习和发展。
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习得来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更好的理解语言的本质。
对于第一语言习得的问题存在两种说法:行为主义方法和天赋论。
1.行为主义方法语言是一个学习的行为,是一个通过学习形成习惯的过程。
对语言学习的这种观点称作行为主义或行为主义观点。
根据这种观点,孩子的语言习得是一个“刺激一反映一模仿一强化”的过程。
个人的内部语言知识是其对所观察的语言事件进行结合的直接结果。
2.天赋理论天赋论是说获取人类语言的能力是人类自身内在的机能之一,刚出生的婴儿就具备这种能力。
Ⅳ.语言的理解1.发音理解发音的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它通常依赖于听话者所处的语境。
人们需要从整体上来理解意思,而不是孤立地将其分开。
并不是单独去听每一个词。
对发音的成功理解要求人们具有区分细小的发音差别的内在能力,以及适应语言听觉种类的能力。
2.词语的识别词语的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远比处理发音复杂得多。
词汇由于其在传达意义过程中的极端重要作用而在语言理解中居于核心地位。
单词辨识是指对口头词语和书面词语的识别。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第8-9章
Chapter 8 Language in Use1.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1.1 语用学(Pragmatics)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s and the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sed.(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1.2 区别Pragmatics is sometimes contrasted with semantics, which deals with mean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user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entences.(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语义学研究的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语境。
)2.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Herbert Paul Grice)2.1.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说话人经常在话语中传达着比话语表层更多的信息,听话人也能够明白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格莱斯认为一定存在一些管理这些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机制。
他把这种机制称作合作原则。
2.2. 准则(maxims)数量准则(quantity)①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②不要使你的话语比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质量准则(quality)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①不要讲明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没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所谈内容要密切相关方式准则(manner)要清晰。
①避免含糊不清②避免歧义③要简练(避免冗长)④要有序3.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John Austin3.1. 施为句&叙事句(Performatives & Constatives)施为句是用来做事的,既不陈述事实,也不描述情况,且不能验证真假;叙事句要么用于陈述,要么用于验证,可以验证真假。
意象和图式
意象和图式(1)意象“意象”(image)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形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凸现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
举例来说:a.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
b.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送给小莉,但由于说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现了情形的不同部分,就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可以图示如下:小圆圈G代表姑姑,L代表小莉,M代表花猫;大圆圈代表姑姑和小莉的支配范围;双线和单线箭头分别表示“使动”和“转移”。
凸现的部分用粗黑线表示。
(a)里的动词“给”专门用来象征花猫转移的途径,从而使情形的这一方面凸现出来。
(b)里“给”字可以不出现,或者依附在动词“送”后头,而两个名词短语“小莉”和“一只花猫”紧挨在一起,这象征着概念上小莉和花猫联系紧密(见前“疏密象似”),因此凸现的是花猫转移的结果,即小莉对花猫的最终占有。
“视角”和“凸现”有密切的联系:采取不同的视角必然凸现同一情形的不同部分,造成凸现部分的不同往往是由于采取的视角不同。
这是因为视角不同,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力的方面也就不同。
意象具有心理现实性,这得到心理学实验的证明。
例如Gibbs & O’Brien(1990)的实验证明,人对习语的理解要借助于意象。
英语中一些表示极度愤怒的习语flip your lid“掀掉壶盖”、blow the stack“烟囱爆炸”、hit the ceiling“直弹天花板”等,人在理解时要借助“愤怒是封闭在容器中的加热液体”这一隐喻,而“液体封闭在容器中加热”就是一个普通的心理意象,我们对这个意象的知识包括:加热到一定程度,强劲的气流会使容器爆炸或将容器的盖掀掉。
上述隐喻就是将这个意象的有关知识“投射”到人发怒时的身体状况。
实验表明,如果这种意象知识当时被激活,那么被试人对这些习语的理解就比较快,如果未被激活,理解起来就比较慢。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完整版)认知语⾔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认知语⾔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个⾮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意象常被视作是⼀个⼼理学的术语,指代⼀种⼼理表征,即⼈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的情况下,⼈们仍然能在⼼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种认知⽔平。
Lakoff和Johnson(1987)⾸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对感性经验实⾏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类语⾔。
换⾔之,“现实—认知—语⾔”是认知语⾔学的⼀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个细节。
认知语⾔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理学基础是⽪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种形⽽上的结构。
⼆、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作为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在语义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概念,而概念隐喻则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进行语义建构。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义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文本理解、信息检索等领域,如何准确地理解语言中的意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视角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含信息,揭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这两个概念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丰富语义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升文本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这两种认知手段在语言理解和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运作机制,并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两种认知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语义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语义分析的启示,总结两者在语义理解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表达方式,为语义分析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构建机制,揭示不同文本中的隐含含义和文化内涵;通过探讨案例分析,可以具体分析不同语境下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运用,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和案例验证;研究方法的探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论基础,从而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视角;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语义分析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可以为相关学科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研究方向,推动语义分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认知模型理论 王寅 认知语言学第六章
⑷常规(Stereotype) Putnam (1975 )提出的术语 正常情形的理想化心智表征(an idealized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 normal case)
⑸脚本(Script) Schank& Abelson 1975, 脚本理论 主要是用来描写一个动作性场景中的有情节有 程序的事件。 “去饭馆吃饭” 人物,道具,事件
例如:A是一个范畴,B是A的一部分,用B代 表A或A代表B就会产生范畴的转喻模型,就会 发生原型效应。我们不仅可用其来解释一个静 态性事件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还可用来解释 一个动态性动作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
4.2 其他转喻模型(Lakoff, 1987)
社会常规(Social Stereotype): 转喻模型与社会习俗常规密切相关,它是特 定的语言社团在相关的ICM基础上形成的,人 们往往用此来以偏概全的表示整个范畴。如在 西方社会中,“母亲”的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 就是“惯常为家庭主妇(the stereotype of the mother as housewife) ”。
第二部分 心智空间和融合理论
。
Lakoff “星期”
理解“星期二”这一概念需要一个相关的理想化 模式,即有一个由太阳运转所定义的自然周期,这个 周期我们规定为七天,按照线性排序,从第一天星期 日开始,到第七天结束,而第三天便是“星期二”。 这一“星期”模式是理想化的,并非是自然界中 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主观创造出来的。而在有的文 化中(印度尼西亚东南部巴厘人)一个星期并非固定 七天,五天、六天都有。
CM分类:
1.基本认知模型: 空间、时间、颜色、温度、感知、活动、 情感等最基本的CM。 2.复杂认知模型 分类模型则是最常见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 知模型
意象图式 revised
• Johnson: 27个意象图式(1987:126)
CONTAINER BLOCKAGE ENABLEMENT PATH CYCLE PART-WHOLE FULL-EMPTY ITERATION SURFACE
BALANCE COUNTERFORCE ATTRACTION LINK NAER-FAR MERGING MATCHING CONTACT OBJECT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PART-WHOLE image schema
• A whole, parts and a configuration.
The fundamental internal logic of the PART-WHOLE image-Schema:
• John went out of the room.
• The honey spread itself out.
LM
TR
PATH SCHEMA
• 我把钱装进口袋,走出银行,钻进轿车。 • We go to university from home. • Look at a long train from the first car to the last. • A water drop rolls from the table onto the ground. • To fly from Hong Kong to Sydney. • The highway links Beijing and Shanghai.
Part 1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Schema
图式的研究 意象的研究 意象图式的定义 意象图式的形成
• 从上一张对范畴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语言 学的基本原理。如果将认知这一步详细分析,可包括:互动性体验,意向图 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
意象图式的形成和特征
感觉:指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为复杂的认识形式, 指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 种属性在头脑中的总体反映,是各种感 觉的总和。 表象:指在没有客观事物的情况下留在 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即在无具体事物存 在于现场时人们依旧能够通过想象唤起 该事物的意象,是感觉和知觉的心智表 征。
意象图式融合
将多个意象图式进行融合是人类的一种基 本认知操作,把抽象的意象图式与具体的 感知经验融合起来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基 本的概念操作过程。
每当我们感知某事件,它总会是更大整体 的一部分,此时就会很容易把感知到的经 验与对整体的回忆相融合。每当我们对新 信息进行范畴化时,就能将新信息与已建 立起来的范畴相融合。
Lakoff论三种意象
感觉意象(Perception Images),主要是指通过 各种感觉器官所直接获得的意象 心智意象(Mental Images),“心象”比感觉 意象更为抽象,是感觉和知觉的表征,与环境 相关,但仍是较为具体的意象,需要有意识的 努力才能构建和记忆。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主要指意义的框架 内容,它比心智意象更为抽象、超越特定的感 知方式,与特定环境无关。意象图式本身虽不 能直接被看到,但可用来组织成具体的、能被 看到的东西,被具体化之后,就能被视觉感知 到。
动觉意象图式
根据Lakoff(1987:272-275)的观点,动觉意象图 式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1.容器图式(Container Shema) 2.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 Schema) 3.连接图式(Link Schema) 4.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 Schema) 5.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Source-PathDestination Schema) 6.其他图式(Other Schemas)
(完整word版)语言学第六章之后
Chapter 6 Language and Cognition1。
语言与认知6。
1.What is Cognition认知?a。
Mental processes,information processing b。
Mental process or faculty of knowing,including awareness,perception,reasoning, and judgment.2。
The formal approach:形式法structural patterns,including the study of morphological,syntactic, and lexical structure.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心理法: language from the view of general systems ranging from perception,memory,attention,and reasoning.The conceptual approach:认知法:how language structures (processes &patterns)conceptual content。
6。
2.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behavior and mental activity.6.2.1 Language acquirement 语言习得① Holophrastic stage独词句阶段Two word stage双词句阶段 Stage of three—word utterances三词句阶段④ Fluent grammatical conversation stage6.2.2 Language comprehension理解Mental lexicon(心智词库):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perties of words,retrievable when understanding language For example, we may use morphological rules to decompose a complex word like rewritable the first few times we encounter it and after several exposures we may store and access it as a unit or word。
chapter 6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 What is its research scopes?
• the way human beings perceive
and conceptualize the world:
6.3.1 Construal and Construal Operations (识解与操作) 6.3.2 Categorization (范畴化) 6.3.3 Image Schemas (意象图式) 6.3.4 Metaphor (隐喻) 6.3.5 Metonymy (转喻) 6.3.6 Blending Theory (整合理论)
6.3.1 Construal and Construal Operations (识解与识解操作)
(2) Judgment / Comparison (判断/对比)
那只顺流而下的船沉了;玛丽正在缝补时,短袜从她的膝盖上滑下来;国王 女儿的儿子崇拜他自己;收到鲜花的种花人非常高兴;纺织用棉产于密西西 比;他们把故事告诉了女孩遇到的那个男孩。
•
6.2.3 Language Production
• (1) Access of words (词汇的提取) • (2) Generation of sentences (句子的生成) • (3) 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 &
Spoken language production
monitoring/preparation & revision processes sentence generation & lexical access processes
QUESTIONS: (IN PSYCHOLINGUISTICS
语言学——精选推荐
语⾔学English Linguistics英语语⾔学Chapter SixLanguage and Cognition语⾔与认知What is language ?What is cognition ?I . Cognition(I). Definition:Mental processes of an individ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Mental process or faculty of knowing, including awareness, perception, reasoning, and judgment.(Ⅱ).Three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1.The formal approach: addresses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including the study of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and lexical structure.2.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looks at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cognitive systems ranging from perception, memory, attention to reasoning.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理语⾔学3.The conceptual approach: addresses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processes & patterns) conceptual content.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学Ⅱ. Psycholinguistics(I). Definition:Psych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Ⅱ).Three subjects of research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comprehensionLanguage production1. Language Acquisition(1). Definition: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humans acquire the capacity to perceive and comprehend language, as well as to produce and use words to communicate.(2). Studie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One of the central topics in psycholinguisticsAll normal humans speak, no nonhuman animal does.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Scholars kept diaries of children’s speech for their research data.(3). Stag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a. Holophrastic stage (from two months to a year)–Language’s sound patterns–Phonetic distinctions in parents’ language.–One-word stage: objects, actions, motions, routines.b.Two-word stage (around 18 months)c. Three-word stage–Give doggie paper.–Put truck window.–Tractor go floor.d. Fluent grammatical conversation stageEmbed one constituent inside another:–Give doggie paper.–Give big doggie paper.Use more function words: missing function words and inflection in the beginning but good use (90%) by the age of 3, with a full range of sentence types.All parts of a language are acquired before the child turns four.2. Language comprehension(1). Definition:The mental process in which humans can understand sentences that carry novel messages in a way exquisitely sensitive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2). Stages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a. word recognitionb. comprehension of sentencesc. comprehension of texts3. Language production(1). Definition:In psycholinguistics, language produc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It describes all of the stages between having a concept, and translating that concept into linguistic form.(2). Stages of language production:a. access to wordsb. generation of sentencesc. 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Ⅲ. Cognitive LinguisticsDefinition:It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way we communicate and the way we think. ?It is based on human experiences of the world and the way they perceive and conceptualize the (I) Construal and Construal Operations (识解与识解活动)Construal: the ability to conceive and portray the same situation in different waysConstrual Operation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Attention / salience(注意⁄突显)We activate the most relevant concepts more than concepts that are irrelevant to what we are thinking about.a We drove along the road.(a line:one-dimenaional)b. She ran across the road.(a surface:two-dimenaional)c. The workers dug through the road.(a volume:three-dimenaional)a. He cleaned the window. (glass)b. He opened the window. (frame)a. I’ve broken the window. (I)b. A stone has broken the window. (stone)2. Judgment / Comparison (判断⁄⽐较)Figure / Ground (图形⁄背景)We cannot attend to all facets of a scene at the same time.We cannot pay attention to everything. Instead, we focus on events of particular salience. ?Figure-ground organization –The ground seems to be placed behind the figure extending in the background.–The figure is thus more prominent, or even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ground.Figure-groundFigure-ground also seems to apply to our perception of moving objects.In orde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tationary and dynamic figure-ground relations, some cognitive linguists (eg Ronald Langacker) use the term trajector (射体)for a moving figure and landmark (界标)for the ground of a moving figure. There’s a cat[figure] on the mat[ground]There are still some peanuts[figure] in the bag[ground]Batman[figure] was standing on the roof[ground]The computer[figure] under the table[ground] is mineThe spacecraft[figure] was hovering over Metropolis[ground]Tarzan[trajector] jumped into the river[landmark]Spiderman[trajector] climbed up the wall[landmark]The bird[trajector] winged its way out the window[landmark]We[trajector] went across the field[landmark]I[trajector]’m going to London[landmark]3. Perspective⁄Situatedness(视⾓⁄情景)Perspective :the way in which we view a scene in terms of our situatedness. It generally depends on two things: where we are situated in relation to the scene we're viewinghow the scene is arranged in relation to our situatedness.–The tree is behind the man.–The tree is in front of the man.(Ⅱ) Categorization(范畴化)1. Definition:The process of classifying our experiences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2. Three levels in categories:–basic level–superordinate level–subordinate levelBasic level Superordinate levelAnimalHorse Dog CatChihuahua German dachshundshepherdSubordinate levelVertical organization(Ⅲ) Image Schema(意象图式)Definition:A recurring, 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 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cture to our experience (Mark Johnson).2. Patterns of image schemas:Center-periphery schema(中央—边缘图式)Involves–a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core and edge, and–degrees of distance from the core.Examples (English):–The structure of an apple–An individual’s perceptual sphere–An individual’s social spher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t the core and others having degrees of peripherality (周边性)Containment schema(容器图式)Involves a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boundary–enclosed area or volume, or–excluded area or volume.Bodily experience: human bodies as containers.Structural elements: interior, boundary, exterior–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She’s deep in thought.–We stood in silence.Cycle schema (循环图式)Involves repetitious events and event series. Its structure includes the following:–A starting point–A progression through successive events without backtracking–A return to the initial stateThe schema often has superimposed on it a structure that builds toward a climax and then goes through a release or decline.Examples (English)–Days–Weeks–Years–Sleeping and waking–Breathing–Circulation–Emotional buildup and releaseForce schema (⼒量图式)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causal interaction.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A source and target of the force–A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force–A path of motion of the source and/or target–A sequence of causationExamples (English):–Physical: Wind, Gravity–Structural elements: force, path, entity, etc.–Interaction, directionality, causality–Compulsion–Blockage–Counterforce–Diversion–Removal of restraintLink schema(连接图式)Consists of two or more entities, connected physically or metaphorically, and the bond between them.Entity A Entity BExamples (English):–A child holding her mother’s hand–Someone plugging a lamp into the wall–A causal “connection”–Kinship “ties”Part-whole schema(部分—整体图式)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wholes along with their parts and a configuration of the parts.Examples (English):–Physical: The body and its parts–Metaphorical: The familyPath schema(路径图式)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movement from place to place, andconsists of a starting point, a goal, and a series of intermediate points.Examples (English):Physical: Paths; TrajectoriesMetaphorical: The purpose-as-physical-goal metaphor, as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om has gone a long way toward changing his personality.–You have reached the midpoint of your flight training.–She's just starting out to make her fortune.–Jane was sidetracked in her search for self-understanding.Scale schema(刻度图式)Involves an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amount, andconsists of any of the following:–A closed- or open-endedprogression of amount–A position in the progressionof amount–One or more norms of amountExamples:–Physical amounts–Properties in the number system–Economic entities such as supply and demandVerticality schema(垂直图式)Involves “up” and “down” relations.Examples:–Standing upright–Climbing stairs–Viewing a flagpole–Watching water rise in a tub(Ⅳ) Metaphor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第6期英语中的概念隐喻表达法崔传明⽯磊(⼭东科技⼤学,⼭东泰安271000)隐喻(metaphor)就是把⼀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领域,或者说从⼀个认知域—来源(source domain)投射到另⼀个认知域—⽬标域(target domain)。
汉语味觉意象图式及其衍生的概念隐喻-最新年精选文档
汉语味觉意象图式及其衍生的概念隐喻根据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图式又称为意象图式,1987年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赵艳芳,2001:68)。
意象图式作为一种客观体验和认知的高度抽象,能够以类推的方式构建我们的身体经验,还可以通过隐喻来构建我们的非身体经验,帮助我们理解无限的事件。
本文在以往意象图式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汉语味觉意象图式的形成及其概念隐喻。
本文所用语料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
1. 味觉意象图式的形成认知语言学关于基本图式的研究表明,基本图式直接来源于人类的体验,是构筑概念系统的基础,对各种意义范畴的理解依赖于一些基本图式。
例如,容器、联系、外力、平衡和各种空间方位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
Langacker指出,除了时间和空间外,还有一些认知域无法被简化为其他更基本的认知结构,如温度、色彩、味道、音调之类的感官体验,也许还包括快乐和热情之类的心理状态。
[1]人们是在与客观世界进行的一系列互动性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各种意象图式。
学者们都强调意象图式的重复性和体验性。
“进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理需要,存在于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即使还没有对食物的味道形成特定的分类,但是从远古开始人类就无时无刻地重复着品尝各种食物味道的体验。
意象图式中所谓的“意象”,是指在没有客观事物的情况下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图式”则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识结构,可以较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中。
[2]人们每天对食物味道的重复体验形成了对味道感知的经验和记忆,这样,对于味道的体验就成为了一种意象图式。
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简单表示为:进食体验――味觉感知――味觉意象图式2. 汉语的五味“民以食为天”,古代人们就已经区分并懂得“酸”、“甜”、“苦”、“辣”、“咸”五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器图式 CONTAINER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三维容器,由于人体的特点
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 种空间关系。
构成要素:里、外、边界
如In、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 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 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和描述。
Contents 1
Contents 2
实用文档
图示
LOGO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in general, there seems to be a schema for lexicalization, the sense of which is that the act of lexicalizing something is the act of presenting it as an established category of human thought. If a lexical item exists, in other words, it must exist as some part of a frame and must correspond to some part of a schema.
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种 空间关系。
构成要素:里、外、边界
如In、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 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事 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和描述。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连接图示 LINK Schema
LOGO
(手指、脚趾、头发等);同样,树和植物具有树干、 树枝、树叶。
构成要素:实体、边缘
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不重要的,边缘依赖中心而存在。 社会组织有“核心成员”,理论有central and periphery principles.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部分-整体图示 The PART-WHOLE Schema
He left out some minor details when he retold the story.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out.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循环图式 CYCLE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 构成要素:起点,不受阻碍的事件进程,回到起点。
目的被看成是终点,到达目的是“到达终点”;人们go a long way toward achieving one’s purpose, find something in one’s way.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中心-边缘图示 CENTER-PERIPHERY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人体具有中心(躯体和内脏器官)和边缘
生理基础:人的第一连接物是脐带 构成要素:两个实体、一个连接关系
社交和人际关系被看成是一种连接关系,人们make connection, break social ties;奴隶制被视作“桎梏” 等。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LOGO
Contents 1
Contents 2
实用文档
中心-边缘图式 CENTER-PERIPHERY Schema
在其上有一个从高峰到低谷的结构。
Days/weeks/years/sleeping/waking/breathing/ci rculation/emotional building/realse。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力图式 FORCE Schema
LOGO
It 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causal interaction.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 a source and target of the force, a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force, a path of motion of the source and target, a sequence of causation. Here are some kinds of force schemas: an attraction schema, a balance schema, a blockage schema, a compulsion schema, a counterforce schema, a diversion schema, an enablement schema, a restraint removal schema.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 (Gibbs and Colston,1995:349) 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 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Contents 1
Contents 2
实用文档
意象图示的三个定义
LOGO
(l)An image schema is a recurring,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 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cture to our experience. (Johnson,1987:xiv) 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 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
实用文档
意象图示
LOGO
心智空间+CM+ECM=认知模型理 论
解释语义
句
建构
法 建构 构
意象图示
造
形成
形成
原型
互动体验
建构
范畴
概念、意义
原型理论
经典理论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王寅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 图示
起点-路径-目标图示 SOURCE-PATH-GOAL Schema 中心-边缘图示 CENTER-PERIPHERY Schema 部分-整体图示 The PART-WHOLE Schema 容器图示 CONTAINER Schema 连接图示 LINK Schema 力图示 FORCE Schema
Contents 1
Contents 2
实用文档
基本范畴
LOGO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 的。这一层面被称为“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 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 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 做“基本范畴”。
线性图示 LINEAR ORDER Schema
Contents 1平衡图示 BALANCE SCcohnetemnats 2
实用文档
起点-路径-目标图示 SOURCE-PATH-GOAL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当物体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时,一定
有起点、终点和路径。
构成要素:起点、终点、路径、方向
实用文档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图示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已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而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3)Briefly,an image schema is a condensed redescription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for the purpose of mapping spatial
structure onto conceptual structure. (Oakley)
LOGO
生理基础:人本身以及其他物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 构成要素:整体、部分、构造
在此图示中,只有部分存在于同一结构中才构成整体。 人的经验将家庭及其他社会团体视为有部分组成的整体, 如离婚被视为“解体”。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容器图示 CONTAINER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三维容器,由于人体的特点
LOGO
意象图示 Image Schema
王雅静
实用文档
Contents
1
范畴的概念
意象图示
2
LOGO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范畴化
LOGO
范畴(category):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 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
范畴化(categorization):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 进行分类的过程。
LOGO
生理基础:人体具有中心(躯体和内脏器官)和边缘
(手指、脚趾、头发等);同样,树和植物具有树干、 树枝、树叶。
构成要素:实体、边缘
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不重要的,边缘依赖中心而存在。 社会组织有“核心成员”,理论有central and periphery principles.
Contents 1
Conten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