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_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双季稻__;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_冶铸_、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南朝时因: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东晋的兴亡
316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_317_年重建晋王朝,建都_建康_,史称东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王导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420___年,东晋灭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过程与方法: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统编版2024)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正确认识其意义和影响。

2.时空观念: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王朝的政治特点,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

5.家国情怀: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两则资料描写江南地区有什么变化?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两则描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由贫穷变富裕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地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东晋的兴亡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以及都城所在地。

学生回答: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都城在建康。

教师提问:东晋统治初期,为何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学生回答: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提问:时的东晋虽然偏安江南,但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东晋初期,南北政权对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发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三、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89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晋的建立;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梁武帝对南朝经济的破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朝代比较多,朝代更替频繁,朝代学生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示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

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

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

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

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2、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司马睿和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高,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命他为丞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

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教师提问: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学生回答:420年东晋灭亡,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讨论交流:东晋的政治统治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①东晋是大地主支持下建立的。

②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③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二、南朝的政治学生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定都在哪里?学生回答:宋、齐、梁、陈。

建康。

教师提问: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宋。

教师提问:在南北的实力对比中,南朝在何时开始处于明显的劣势?学生回答:梁武帝在位时。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基本掌握南朝的发展概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自由作答,教师点拨总结。

不同:司马迁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交换不发达,人烟稀少;《宋书》则认为江南地区富饶,经济发达。

原因:汉代的江南地区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教师引导: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得到开发?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内容,找出答案。

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商业活跃,城市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91页图片,辅助说明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补充强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①要引进先进的技术。

②保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③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

④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知识点,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反对战争,爱护和平。

【板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了西晋的是()A.鲜卑B.羯C.匈奴D.氐2.历史上的东晋定都于()A.洛阳B.长安C.建康D.咸阳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中“南朝”开始于()A.司马睿建立的东晋B.刘裕建立的宋C.苻坚建立的前秦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情景。

对这一情景表述正确的是()A.加剧了南方社会的混乱B.使南方的生产技术迅速超越了北方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D.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5.中国人形容某个地方富庶时,用的词往往是“江南”,如“塞上江南”。

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温暖、湿润B.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C.兴修水利D.土地肥沃,便于耕种6.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兴修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③实行麦稻兼作④实行精耕细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8.我国人民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9.某博物馆要求选出能够体现东晋南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应该当选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二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材料一中的“本业”是什么意思?东晋、南朝时期,“本业”有哪些成就?(2)材料二体现了南朝时期哪个行业的发展?(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启示。

1.C 2.C 3.B4.D[解析]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而北方由于战乱,经济发展受阻,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选D。

5.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6.D7.A8.A9.D10.(1)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

(2)手工业(或制瓷业)。

(3)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开发江南。

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④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启示: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

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江南地区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表现?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东晋的兴亡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后其统治的情况如何?2.东晋的统治:(1)政治:依靠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

材料研读〔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