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与环境.ppt
合集下载
《农业与资源环境》课件
资源环境对农业的制约与支持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 利影响。
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 质量造成危害,如病虫害、杂草
等。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 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物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4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重要性及意义
详细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农业生产或与其相关的 生物种类和种质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的分类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用途,农业生物资源可分为农 作物品种、家畜家禽品种、微生物资源等类型。
3
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资源,需要采取遗传资源保 护、品种改良、生物技术应用等措施,以提高生 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农业的分类与特点
农业分类
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根据生产对象不同而 划分。
农业特点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受自然条件影响 较大。
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作物安全生产》课件
有机农业技术
总结词
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保障食品安全
详细描述
有机农业技术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不进行基因改造的农业生产方式。该技术通过合理的土壤 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有机农业产品在市场上通常具有较高的价格和良 好的口碑,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更健康、更环保的食品选择。
精准农业技术
国际作物安全生产案例
01
国际案例二:日本绿色农业的推广
02
日本注重绿色农业的推广,通过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提 高作物安全质量。
03
日本政府对绿色农业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 范绿色农业的标准和认证。同时,日本注重绿色农业技术 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作物的 安全质量。此外,日本还加强了绿色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品 牌建设。
全问题。
可持续农业
为了解决工业化农业的问题,人 们开始探索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 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2
作物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
土壤管理
01
02
03
土壤质量
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 况,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 改良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 和微生物活性。
土壤侵蚀
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如种植防护林、合理耕作 等,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和肥力。
05
作物安全生产的实践与案例
成功的实践经验
成功经验一:科学种植管理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对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 理,确保作物生长环境优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成功的实践经验
成功经验二:生态农业实践
利用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作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农业环境保护》课件
生态指标
利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评估农业环境的健康 状况,如生物多样性、土 壤肥力等。
经济指标
考虑农业环境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成本 、农产品质量等。
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
保障农产品安全
01
通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业环境问题,确保农产品
安全无害。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2
良好的农业环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业
REPORT
《农业环境保护》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农业环境概述 • 农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 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 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估 • 农业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 的精准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 降低环境影响。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培育抗 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农作 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 适应性。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方向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农业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加大对
展。
农业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如农药残留、重金 属污染等,影响食品安全,危害
人体健康。
农业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维护 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农业环境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农业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
作用。
农业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 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提供食物、栖息地和生态服务功
1作物生产与环境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逆境条件造成作物产量(潜在产量)的损失可达 70%;其中,干旱造成作物产量的损失,可达非生物 逆境损失总量的50%以上。
生物逆境:如病虫害、杂草、鼠害等生物因素; 非生物逆境:如高温、冷害、干旱、水涝、冰暴 和环境污染等。
系 可图 获 得 产 量不 、同 实生 际产 产水 量平 与下 影作 响物 因潜 子在 的产 关量 、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一)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
1.提供作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与物质来源;
2.环境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作物完成生长发育 进程的信息和条件; 3.环境胁迫危及作物正常生活乃至死亡; 4.环境的多种因素可能引起作物的遗传变异改变 其遗传本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规律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环境: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 体。
• 由太阳辐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所组成 的作物自然空间环境;
• 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工环境,如各种温室、 覆盖物、人工气候室、辅助光源及灌溉设施等。 人工环境可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创造出 更适于作物生活、发挥作物产量潜力的条件。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表 我国三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三种粮食作物受灾情况调查 (2003)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上述理论虽可解释某些因素影响作物生长的情 况,但由于作物的生长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不 同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替代的作用关 系,多数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多个因素的影响,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
实践活动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 环保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 水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能量,还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 • 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更多的水,而有些植物则相对耐旱。了解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植物。 • 水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除了水量,水质也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如果水质不好,比如含有过多的污染物或盐分,就会对植物
植物发育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的基 础上,通过内部 调节作用,使植 物体的各部分发 生质的变化,表 现为形态建成、 生理生化变化和 遗传特性改变的 过程。
植物生长与发育 的关系:两者相 互依存、相互促 进,植物生长是 发育的基础,而 发育则是生长的 延续。
影响植物生长与 发育的因素:包 括生物因素(如 病虫害)和非生 物因素(如气候、 土壤等)。
实践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探索绿色植物生产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植物生产效率,改善环境质 量。
实践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绿色植物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 理方法,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实践活动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交流讨论等,深入了解绿色 植物生产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 农业生产实践。
案例分析:绿色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绿色植物生产在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 优势与局限性
未来绿色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 中的发展前景
实践活动:探索绿色植物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 水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能量,还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 • 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更多的水,而有些植物则相对耐旱。了解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植物。 • 水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除了水量,水质也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如果水质不好,比如含有过多的污染物或盐分,就会对植物
植物发育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的基 础上,通过内部 调节作用,使植 物体的各部分发 生质的变化,表 现为形态建成、 生理生化变化和 遗传特性改变的 过程。
植物生长与发育 的关系:两者相 互依存、相互促 进,植物生长是 发育的基础,而 发育则是生长的 延续。
影响植物生长与 发育的因素:包 括生物因素(如 病虫害)和非生 物因素(如气候、 土壤等)。
实践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探索绿色植物生产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植物生产效率,改善环境质 量。
实践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绿色植物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 理方法,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实践活动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交流讨论等,深入了解绿色 植物生产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 农业生产实践。
案例分析:绿色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绿色植物生产在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 优势与局限性
未来绿色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 中的发展前景
实践活动:探索绿色植物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
农作物的采收与储存
1 采收时机
2 储存技术
讲解作物采收的时机和方法,以确保最佳 品质和产量。
介绍农作物储存的关键技术,包括干燥、 防虫和适宜的储存容以增加附加 值和延长保质期。
教授农产品销售和营销策略,帮助农民获 取最大的利润。
课程目标
农作物生产原理
2
化学防治
讲解常用的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生物防治
学习利用天然敌害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农作物育种与遗传改良
育种目标
了解育种的目的,并探索如何 通过选择育种和遗传改良来改 进作物品质。
基因工程
杂交育种
介绍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讨论其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学习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以获得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深入了解农作物生 产的基本原理和科 学背后的规律。
培育技术与病虫 害防治
掌握作物培育技术 和病虫害防治的方 法和策略。
育种与遗传改良
了解农作物育种和 遗传改良的基本知 识和技术。
采收与储存方法
学习科学的作物采 收和储存方法,提 高农产品的品质和 保质期。
教学资源
教科书
推荐教科书《农作物生产技术导论》。
农作物培育技术
土壤改良
讲解如何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生长的条 件。
施肥方法
掌握正确的施肥技巧,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 求。
水分管理
学习科学的灌溉和排水技术,确保作物得到 适量的水分。
有害生物控制
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常见的作物害虫和病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1
预防措施
介绍预防病虫害的方法,如合理的田间管理和引进天敌。
实验室设备
作物的生产技术PPT演示文稿
(2)土壤耕作的类型
❖ ①土壤的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旋耕 ❖ ②表土耕作:耙地、耱地、镇压、作畦、起
垄、中耕、培土 ❖ ③少耕和免耕
•1
2、播种技术
❖ (1)播前技术 ❖ ①品种选择 ❖ ②种子清选 ❖ ③种子处理 ❖ ④浸种催芽
•2
(2)播种技术
❖ ①播种期 ❖ ②播种量 ❖ ③播种深度 ❖ ④播种方式
❖ a.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类:ABT生根粉、 植物活力素、叶面宝、喷施宝、丰产灵等。
❖ b.专用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甘薯膨大素、 玉米健壮素等。
•31
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生产上应用 的发展趋势
•32
9、收获与贮藏
❖ (1)收获 ❖ ①收获适期 ❖ ②收获方法
•33
(2)收获物的初加工
❖ ①脱粒 ❖ ②籽粒干燥 ❖ ③去杂 ❖ ④分级、包装 ❖ ⑤烟、麻类初加工
类有哪些?如何应用?
•38
•13
(4)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的确定
❖ ①推荐施肥技术: ❖ 土壤测试推荐施肥 ❖ 植物营养诊断 ❖ ②施肥量的确定
•14
(5)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
❖ ①肥料种类: ❖ 有机肥料 ❖ 无机肥料 ❖ 微生物肥料 ❖ ②施肥方法 ❖ 土壤施肥 ❖ 叶面施肥
•15
6、水分管理技术
❖ (1)合理灌溉 ❖ ①作物需水量与需水规律:作物需水量、作
❖ ②旱地农业技术:农田保水技术、蓄水技术、 合理用水、利用土壤深层储水、提高作物水 分利用效率、蓄水窖(池)灌溉技术
•21
(4)涝渍害的防治
•22
7、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 (1)病害防治 ❖ ①作物病害的症状: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
形 ❖ ②病害对作物的影响 ❖ ③作物病害的种类: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 ④作物病害的防治: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
❖ ①土壤的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旋耕 ❖ ②表土耕作:耙地、耱地、镇压、作畦、起
垄、中耕、培土 ❖ ③少耕和免耕
•1
2、播种技术
❖ (1)播前技术 ❖ ①品种选择 ❖ ②种子清选 ❖ ③种子处理 ❖ ④浸种催芽
•2
(2)播种技术
❖ ①播种期 ❖ ②播种量 ❖ ③播种深度 ❖ ④播种方式
❖ a.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类:ABT生根粉、 植物活力素、叶面宝、喷施宝、丰产灵等。
❖ b.专用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甘薯膨大素、 玉米健壮素等。
•31
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生产上应用 的发展趋势
•32
9、收获与贮藏
❖ (1)收获 ❖ ①收获适期 ❖ ②收获方法
•33
(2)收获物的初加工
❖ ①脱粒 ❖ ②籽粒干燥 ❖ ③去杂 ❖ ④分级、包装 ❖ ⑤烟、麻类初加工
类有哪些?如何应用?
•38
•13
(4)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的确定
❖ ①推荐施肥技术: ❖ 土壤测试推荐施肥 ❖ 植物营养诊断 ❖ ②施肥量的确定
•14
(5)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
❖ ①肥料种类: ❖ 有机肥料 ❖ 无机肥料 ❖ 微生物肥料 ❖ ②施肥方法 ❖ 土壤施肥 ❖ 叶面施肥
•15
6、水分管理技术
❖ (1)合理灌溉 ❖ ①作物需水量与需水规律:作物需水量、作
❖ ②旱地农业技术:农田保水技术、蓄水技术、 合理用水、利用土壤深层储水、提高作物水 分利用效率、蓄水窖(池)灌溉技术
•21
(4)涝渍害的防治
•22
7、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 (1)病害防治 ❖ ①作物病害的症状: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
形 ❖ ②病害对作物的影响 ❖ ③作物病害的种类: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 ④作物病害的防治: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
农作物生产知识概述.pptx
期、分蘖期和越冬期4个生育时期。 1、生育特点:长根、长叶、长分蘖等,以营养生长为
主。三叶期是幼苗营养的转折期。
(1)小麦种子的构造: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构成。 (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温度、水分、氧气 小麦种子发芽的三基点温度:最低1--2℃,最适15--
20℃,最高30-35℃。当小麦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干重的 45-50%时便开始萌动,一般认为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土 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1)反应迟钝型。8-12小时,16天以上。(春 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12小时以上,25天左右。 (半冬性品种)
(3) 反应敏感型。12小时以上,30-40。(冬性 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
在小麦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例如, 南种北引,一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差,冬季常造成大面 积的冻害死苗;北种南引,多表现发育延迟、成熟晚,甚 至不能抽穗。一般,从纬度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上第1个茎节的日期。 8、挑旗期(孕穗期)50%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 9、抽穗期: 50%以上麦穗抽出一半的日期。 10、开花期: 50%以上植株麦穗中部小花开放的日期。 11、灌浆期: 50%以上植株麦穗中的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80%,
从籽粒中能挤出汁液的日期。 12、成熟期:50%以上植株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小麦增产的中心环节。
(1)播种量的确定 常采用“四定”法,即以田定产,以产定穂,以穂定苗,
以苗定播种量。(具体含义如何理解?)在以苗定播种量时 常按“斤籽万苗”来粗略估算。准确计算播种量可用公式进 行计算:
播种量(Kg/hm2)=[每公顷基本苗数×千粒重(g)]/[种 子净度(%) ×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 (%) ×106 ]
主。三叶期是幼苗营养的转折期。
(1)小麦种子的构造: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构成。 (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温度、水分、氧气 小麦种子发芽的三基点温度:最低1--2℃,最适15--
20℃,最高30-35℃。当小麦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干重的 45-50%时便开始萌动,一般认为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土 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1)反应迟钝型。8-12小时,16天以上。(春 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12小时以上,25天左右。 (半冬性品种)
(3) 反应敏感型。12小时以上,30-40。(冬性 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
在小麦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例如, 南种北引,一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差,冬季常造成大面 积的冻害死苗;北种南引,多表现发育延迟、成熟晚,甚 至不能抽穗。一般,从纬度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上第1个茎节的日期。 8、挑旗期(孕穗期)50%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 9、抽穗期: 50%以上麦穗抽出一半的日期。 10、开花期: 50%以上植株麦穗中部小花开放的日期。 11、灌浆期: 50%以上植株麦穗中的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80%,
从籽粒中能挤出汁液的日期。 12、成熟期:50%以上植株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小麦增产的中心环节。
(1)播种量的确定 常采用“四定”法,即以田定产,以产定穂,以穂定苗,
以苗定播种量。(具体含义如何理解?)在以苗定播种量时 常按“斤籽万苗”来粗略估算。准确计算播种量可用公式进 行计算:
播种量(Kg/hm2)=[每公顷基本苗数×千粒重(g)]/[种 子净度(%) ×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 (%) ×106 ]
《作物生理生态学》课件
抗旱性育种
通过选择具有强抗旱性的种质 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和育种,
培育抗旱性强的新品种。
抗寒性
抗寒性定义
作物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抗寒性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测定临界低温、分析生 理生化指标等手段来评估作物的抗寒性。
ABCD
抗寒性机制
作物通过调节细胞内渗透物质、增加膜脂不饱和 度、降低冰点温度等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
产量形成过程
作物产量形成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涉及到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物质积累与 分配等生理生态学过程。
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的产量由单位面积上 的株数、每株的叶片数、 每叶的面积和叶重等构成 。
作物品质形成
品质定义
01
作物品质是指作物的营养价值、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是衡
量作物优劣的重要指标。
品质形成过程
抗盐性育种
通过选择具有强抗盐性的种质资源, 进行遗传改良和育种,培育抗盐性强 的新品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的能量来源。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配 置光照资源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 质。
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对作物的 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照不足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光合 作用效率降低,而光照过强则可能引 起光抑制和光氧化损伤。
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等必需的生长 条件。
02
作物生理学基础
作物光合作用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 基础。
VS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和利用 等过程,以及二氧化碳的固定和氧气的释 放等反应。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 还为植物提供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通过选择具有强抗旱性的种质 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和育种,
培育抗旱性强的新品种。
抗寒性
抗寒性定义
作物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抗寒性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测定临界低温、分析生 理生化指标等手段来评估作物的抗寒性。
ABCD
抗寒性机制
作物通过调节细胞内渗透物质、增加膜脂不饱和 度、降低冰点温度等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
产量形成过程
作物产量形成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涉及到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物质积累与 分配等生理生态学过程。
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的产量由单位面积上 的株数、每株的叶片数、 每叶的面积和叶重等构成 。
作物品质形成
品质定义
01
作物品质是指作物的营养价值、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是衡
量作物优劣的重要指标。
品质形成过程
抗盐性育种
通过选择具有强抗盐性的种质资源, 进行遗传改良和育种,培育抗盐性强 的新品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的能量来源。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配 置光照资源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 质。
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对作物的 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照不足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光合 作用效率降低,而光照过强则可能引 起光抑制和光氧化损伤。
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等必需的生长 条件。
02
作物生理学基础
作物光合作用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 基础。
VS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和利用 等过程,以及二氧化碳的固定和氧气的释 放等反应。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 还为植物提供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作物生产与环境》PPT课件
干旱的危害
代谢作用 紊 乱。气孔关闭,蒸发量降低,呼吸增强,光合减弱,物质合成 减少。酶促反应破坏,植物凋亡。
细胞变形,原生质受害。 体温上升使原生质凝聚变性,引起死亡。
作物抗旱
强:糜(黍、稷 )、谷子、高粱等 中:甘薯、小麦 弱:棉花、甜菜 抗性作物特点:(1)原生质黏性和弹性较大(2)根系较深,叶片上细胞小,气
以小麦为例 冬性 0~3 ℃ 35d
半冬性 0~7 ℃ 1 5~35d
春性 0~12 ℃ 5~15d
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10~15 ℃范围内,气
部分生
温越高,地上
长越快。
低温有利于根系生长,
积温有两种: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冬土豆冬季下限温3.0℃,某日10 ℃时,因
作物与温度
温度的节律性变化与作物生产(机理有待阐明) 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 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积温与有效积温 极端温度的影响
温度三基点
温度与干物生产
光合作用Q10=1(14~17℃之间) 呼吸作用Q10=2 因此P/R比随气温升高而下降 Peng等最近研究,全球气温变暖时,夜温升高明显,夜温每升高1 ℃,水稻
环境因素不同的阶段性 不同生育阶段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度不同。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干热风、低温 间接:坡向、地形等
光照强度影响
与生长:促进器官分化、形态按比例建成,顶端趋光性; 与发育:特别与花芽分化量有关; 与光合作用:补偿点、饱和点。
光强的光合作用曲线及其意义
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诱导的作用
作物生产与气象要素的宏观关系
最主要因素不是光照,而是气温和水分!
作物的土壤环境
1、土壤质地:3类9级 2、土壤水分:
植物单元一上传
本质区别 生长是量变,发育是质变
任务一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3)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概念: 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 生长。 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 子的生长。 关系: 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 要准备。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 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无明显界限。
任务一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
(1)植物的休眠: 是指植物生长极 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现象。通常将休 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真正休 眠)。 (2)植物的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 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 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一个普遍规律。
任务一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6.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 植物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 花诱导、花芽分化、花器官的形成。 (1)春化作用:许多秋播植物在其营 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 能转为生殖生长(开花结实)的现象, 称为春化作用。 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的不同, 可将其分为冬性植物、半冬性植物和 春性植物三种。
学校 姓名
第三版 主编 宋志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CONTENTS
第一单元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任务一
TASK ONE
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植物的休眠与衰老 植物的成花长和发育的有关概念; 2)了解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 —— 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任务一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7.植物生产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转贮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2)植物生产的特点 ●系统的复杂性 ●明显的季节性 ●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 ●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农业的基础产业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对作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 子,如光、温、水、气、热、肥等。 对作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并非都是生存因子。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一)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 1.提供作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与物质来源; 2.环境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作物完成生长发育
进程的信息和条件; 3.环境胁迫危及作物正常生活乃至死亡; 4.环境的多种因素可能引起作物的遗传变异改变
• 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工环境,如各种温室、 覆盖物、人工气候室、辅助光源及灌溉设施等。 人工环境可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创造出 更适于作物生活、发挥作物产量潜力的条件。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作物环境因素 •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热、风,气候四季
变化等; • 土壤因子:质地、结构、矿质元素、化学性质等; • 地理因子:海拔、纬度、坡向等; • 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害和有益因
作物产量潜力模型估算
光合生产潜力:在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群体结构、 长势及农业技术措施都适宜的情况下,仅由作物光 合效率决定的可能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其他环境 因素(水分、CO2、养分等)和作物群体因素处于 最适宜状态,作物利用当地的光、温资源的潜在生 产力。 气候生产潜力: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 气候资源,而其他条件(如土壤、养分、CO2)处 于最适宜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最高生 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
(一)环境 广义而言,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 总和。 对作物而言,环境是指某作物体或作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作物体或群 体生活、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引 环图 Fig.1发各种境外 部信体号影因响植 物的内 相生长子及发影 响育
应 其植 的 强物 变 度生 化 都长 。 能发
分育 别的 被各 植种 物环 感境 受因 并子
1-2
光合作用的光 光形态建成的光
温度 风
病原体
土壤微生物 有毒物质
重力
光周期 湿度 草食动物
乙烯
寄生虫 土壤质地 水分状况 矿质营养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环境: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 体。
• 由太阳辐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所组成 的作物自然空间环境;
图1-2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 (Putman等,1984)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3.报酬递减律 • Mitscherlich(1909):当生长在仅以一种养分为
限制因子的土壤中,作物的生长速率与这种元素的 供应量成正比,但这种元素成为非限制因子时,生 长量不与供应量成正比。
合作用的结果。 ② 相互促进或制约的交互作用:如作物吸水和吸肥
的关系。 ③ 作用的主次性:如种子的萌发过程。 ④ 作用的阶段性:如水稻的光周期反应。 ⑤ 直接和间接作用:如水对作物的作用。 ⑥ 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如CO2和光照。
下图
1-3
Wollny
春
黑
麦 的 产 量 变 化
(
在 光 照 、 土 壤 湿
素; • 人为因子:农业生产的人为干预措施。人为因子
除影响作物本身外,还影响其他环境因素。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作物环境因素 根据对作物的作用特点分为:
•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 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各生态因子间的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及时空分布的 不同,可构成多种多样的作物生存环境。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
1 学时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
内容提要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作物的生长发育、形态表现和产量形成,从根 本上讲,是基因表达的结果,而基因的表达在 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上述理论虽可解释某些因素影响作物生长的情
况,但由于作物的生长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不 同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替代的作用关 系,多数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能反映多个因素对作物影响的普遍规律。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① 诸因子的综合效应:作物最终表现是多种因素综
度
和
试 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肥 料 同
时
影
响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作物的实际产量是由其遗传潜力与所处环境条件 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即作物的生产潜力(遗传潜 力),只有在保持最适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表达。
然而,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其综 合环境因素并非始终处于最适状态,其潜在生产力 受到不良环境的极大制约,产量损失可达60-70%。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Blackman(1905)指出,当一个过程的进行速
度以若干因子为条件时,这一过程的速度受这些 因子中的最慢因子的节律所限制。 2.耐性定律 • 作物对任一生态因子的适应,均存在生态、生理 上的最小和最大量的界限,超越此界限则会危及 生存。如“温度三基点”、“协调生长最适温 度”。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4.临界百分率理论
• Macy(1936):以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来表达养 分供应与植株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最低养分百分率范围内,增加养分可提高产量, 但不提高组织养分百分率;在养分贫乏调节范围内, 增加养分可提高产量和组织养分百分率;在养分奢 侈消耗范围内,增加养分不提高产量,但增加组织 养分百分率。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1.潜在产量(Potential yield):在最适环境条件下 作物生产的产量,或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作物 可能达到的产量。 “不受技术限制”:包括可以获得的最优良品种、 最佳栽培环境、管理方式和最佳劳动力因素等。 潜在产量可用数学模型估算,但常用纪录产量(最 高观测产量)作为标准。
其遗传本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规律 1.限制因子定律 • 德国Liebig(1862)提出,当缺少或缺乏一种必
需营养成分时,即使其他所有成分都充分存在,在 这种土壤中的作物仍生长不好。又称为“木桶理 论”。 • 作物的生活、生存必须同时满足其对多种生态因子 的需求,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时,不仅直接 影响作物的生存发展,而且也限制其他因子的有效 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一)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 1.提供作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与物质来源; 2.环境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作物完成生长发育
进程的信息和条件; 3.环境胁迫危及作物正常生活乃至死亡; 4.环境的多种因素可能引起作物的遗传变异改变
• 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工环境,如各种温室、 覆盖物、人工气候室、辅助光源及灌溉设施等。 人工环境可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创造出 更适于作物生活、发挥作物产量潜力的条件。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作物环境因素 •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热、风,气候四季
变化等; • 土壤因子:质地、结构、矿质元素、化学性质等; • 地理因子:海拔、纬度、坡向等; • 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害和有益因
作物产量潜力模型估算
光合生产潜力:在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群体结构、 长势及农业技术措施都适宜的情况下,仅由作物光 合效率决定的可能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其他环境 因素(水分、CO2、养分等)和作物群体因素处于 最适宜状态,作物利用当地的光、温资源的潜在生 产力。 气候生产潜力: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 气候资源,而其他条件(如土壤、养分、CO2)处 于最适宜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最高生 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
(一)环境 广义而言,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 总和。 对作物而言,环境是指某作物体或作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作物体或群 体生活、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引 环图 Fig.1发各种境外 部信体号影因响植 物的内 相生长子及发影 响育
应 其植 的 强物 变 度生 化 都长 。 能发
分育 别的 被各 植种 物环 感境 受因 并子
1-2
光合作用的光 光形态建成的光
温度 风
病原体
土壤微生物 有毒物质
重力
光周期 湿度 草食动物
乙烯
寄生虫 土壤质地 水分状况 矿质营养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环境: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 体。
• 由太阳辐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所组成 的作物自然空间环境;
图1-2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 (Putman等,1984)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3.报酬递减律 • Mitscherlich(1909):当生长在仅以一种养分为
限制因子的土壤中,作物的生长速率与这种元素的 供应量成正比,但这种元素成为非限制因子时,生 长量不与供应量成正比。
合作用的结果。 ② 相互促进或制约的交互作用:如作物吸水和吸肥
的关系。 ③ 作用的主次性:如种子的萌发过程。 ④ 作用的阶段性:如水稻的光周期反应。 ⑤ 直接和间接作用:如水对作物的作用。 ⑥ 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如CO2和光照。
下图
1-3
Wollny
春
黑
麦 的 产 量 变 化
(
在 光 照 、 土 壤 湿
素; • 人为因子:农业生产的人为干预措施。人为因子
除影响作物本身外,还影响其他环境因素。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作物环境因素 根据对作物的作用特点分为:
•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 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各生态因子间的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及时空分布的 不同,可构成多种多样的作物生存环境。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
1 学时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
内容提要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作物的生长发育、形态表现和产量形成,从根 本上讲,是基因表达的结果,而基因的表达在 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上述理论虽可解释某些因素影响作物生长的情
况,但由于作物的生长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不 同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替代的作用关 系,多数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能反映多个因素对作物影响的普遍规律。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① 诸因子的综合效应:作物最终表现是多种因素综
度
和
试 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肥 料 同
时
影
响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作物的实际产量是由其遗传潜力与所处环境条件 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即作物的生产潜力(遗传潜 力),只有在保持最适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表达。
然而,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其综 合环境因素并非始终处于最适状态,其潜在生产力 受到不良环境的极大制约,产量损失可达60-70%。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Blackman(1905)指出,当一个过程的进行速
度以若干因子为条件时,这一过程的速度受这些 因子中的最慢因子的节律所限制。 2.耐性定律 • 作物对任一生态因子的适应,均存在生态、生理 上的最小和最大量的界限,超越此界限则会危及 生存。如“温度三基点”、“协调生长最适温 度”。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4.临界百分率理论
• Macy(1936):以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来表达养 分供应与植株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最低养分百分率范围内,增加养分可提高产量, 但不提高组织养分百分率;在养分贫乏调节范围内, 增加养分可提高产量和组织养分百分率;在养分奢 侈消耗范围内,增加养分不提高产量,但增加组织 养分百分率。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1.潜在产量(Potential yield):在最适环境条件下 作物生产的产量,或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作物 可能达到的产量。 “不受技术限制”:包括可以获得的最优良品种、 最佳栽培环境、管理方式和最佳劳动力因素等。 潜在产量可用数学模型估算,但常用纪录产量(最 高观测产量)作为标准。
其遗传本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规律 1.限制因子定律 • 德国Liebig(1862)提出,当缺少或缺乏一种必
需营养成分时,即使其他所有成分都充分存在,在 这种土壤中的作物仍生长不好。又称为“木桶理 论”。 • 作物的生活、生存必须同时满足其对多种生态因子 的需求,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时,不仅直接 影响作物的生存发展,而且也限制其他因子的有效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