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基础教资)

合集下载

必备的文化常识年龄的称谓你知道吗?

必备的文化常识年龄的称谓你知道吗?

必备的文化常识?
一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8知命之年:至五十岁(有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期御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人。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之年龄称谓解析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之年龄称谓解析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之年龄称谓解析
文学常识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文学常识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多多积累。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白寿之年:指九十九岁
期颐之年:指一百岁
茶寿之年:指一百零八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的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的特殊称谓

• “花甲”和“古稀之年” • “六十花甲子”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
•“期颐之年”
读一读
作业 找找关于年龄称谓的诗句,
并与同学分享。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
孩提 “孩提之童”
提孩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论语•为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学之年
束发
加冠礼 “冠者,所以别成人也。” “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的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
年龄的特殊称谓
安吴镇罗岩小学:党亚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 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 然后被沿用至今。
而立 不惑 天命 耳顺 从心

《论语•为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小学必背文学常识古代特殊称谓

小学必背文学常识古代特殊称谓

小学必背文学常识古代特殊称谓
一、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七八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二、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贫困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竹马之交:儿童时期结成的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谊的朋友。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古代称谓)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古代称谓)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古代称谓)
古代称谓
1.年龄称谓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男子三十岁
不惑:男子四十岁
知命:男子五十岁
2.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3.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古代称谓(讲义+笔记)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古代称谓(讲义+笔记)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古代称谓(讲义+笔记)传统文化之古代称谓(讲义)三、古代称谓01-年龄称谓职业称谓人物称谓(一)年龄称谓周岁以下——襁褓2、3岁——孩提3、4岁-7、8、9岁——垂髫7、8岁——始龀8、9岁-13、14岁——总角女孩12岁——金钗之年女孩13、14岁——豆蔻年华女孩15岁——及笄之年女孩16岁——碧玉年华女孩20岁——桃李年华女孩24岁——花信年华(泛指幼年)10岁以下统称黄口(一)年龄称谓真题回顾1.(中学2014下)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C.“花甲”指六十岁D.“古稀”指七十岁2.(中学2021上)古人在交际或著述中,谈及年龄,除了直接用数量词,还常使用隐喻、转喻和借助诗词、典故来代称。

下列选项中,代称与所表示的年龄对应不正确的是()。

A.豆蔻年华—13岁B.桃李年华—30岁C.知天命—50岁D.古稀—70岁(二)职业称谓冰人——媒人伶官、伶人——乐官、演员梨园——戏曲界杏林——医学界VS杏坛——教育界(三)人物称谓1.尊称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贤贤弟、贤侄谦称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见、愚兄婉称家家父、家严、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三)人物称谓4.雅称父母:高堂、椿萱、双亲兄弟:手足、昆仲、棠棣夫妻:伉俪谥号表褒扬:文、武、景、烈、昭、穆、桓等表批评:炀、厉、灵等表同情:哀、怀、愍、悼等真题回顾1.(中学2017上)古人有称名、称字、称官职、称籍贯以及称谥号等习惯。

有些诗文中称岳飞为“岳武穆”,“武穆”是()。

A.籍贯B.表字C.谥号D.官职2.(中学2015下)小王对小李说“令尊常对我说,活在世上,最为重要的是清清白白做人”中,画线的敬辞所指的人是()。

A.小王的父亲B.小王的母亲C.小李的父亲D.小李的母亲模拟题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1. 古代称谓:
- 童子/童女:指未成年的儿童。

- 少年/少女:指青春期的年轻人。

- 壮年:指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中年人。

- 老翁/老妪:指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2. 现代称谓:
- 婴儿:指出生不久的幼儿。

- 学龄儿童:指适龄上学的儿童。

- 青少年/青年:指处于青春期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 中年人:指事业和家庭稳定的中年阶段。

- 老年人/长者:指退休或年事已高的老年人。

3. 其他称谓:
- 新生儿:指刚出生的婴儿。

- 少男/少女:指尚未成年的青春期少年。

- 老小子/老姑娘:俗语中对中老年人的戏称。

- 人到暮年:形容年事已高,步入晚年。

不同的称谓往往蕴含着对该年龄阶段的期望和态度,反映了社会对年龄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随着时代变迁,年龄称谓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三、2岁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四、3-8岁垂髫:指三至八岁的儿童。

五、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六、9岁九龄:为九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七、10岁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八、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九、13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至十四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十、14岁将笄之年:指女子十四岁。

十一、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十二、16岁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十三、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十四、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十五、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十六、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十七、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均指五十岁。

十八、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十九、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二十、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未废。

有关年龄的那些称谓

有关年龄的那些称谓

【有关年龄的那些称谓】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

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

90岁称合耄耋。

100岁称乐期颐。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老师在期中考时只考了一题申论题:什么是勇气?一同学交卷了只有五个字:这就是勇气!老师:“小兔仔子给我过来,我有两道题目问你,你若答出第一题,就可以不必回答第二题。

”老师:“你的头发有几根?”同学:“一亿两千万三千六百零一根。

”老师:“你怎么知道?”同学:“这一题不用回答。

”。

公考常识高频考点系列:中国文学之三:古代称谓

公考常识高频考点系列:中国文学之三:古代称谓

公考常识高频考点系列:中国文学之三:古代称谓古代称谓一、年龄别称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10岁以下——黄口(注意黄发指老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15岁——舞勺之年;15岁——束发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14岁(女)——豆蔻年华;(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17秦-10)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下列各项中,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综合各个选项,只有B项排序正确。

(17辽公安-75)中国人对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称谓,下列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弱冠之年-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古稀之年B、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古稀之年-耳顺之年C、耳顺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古稀之年D、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弱冠之年-古稀之年《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年龄,原来有那么多雅称

年龄,原来有那么多雅称

年龄,原来有那么多雅称乡⼟⼈⽂地理 九个头条初度出⽣年时,出⾃《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来称⽣⽇为初度,出⾃《元史》“朕初度 之⽇,群⾂⽏贺。

”⾚⼦初⽣的婴⼉。

《孔颖达疏》:“⼦⽣⾚⾊,故⾔⾚⼦。

”襁褓本意是背负婴⼉⽤的宽带和包裹婴⼉的被⼦。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

孩提两三岁的幼⼉。

《孟⼦·尽⼼上》:“孩提之童⽆不爱其亲者”的“孩提”指可以提抱⽽未能独⽴⾏⾛的⼉童。

龆龀 tiáo chèn⼉童换齿的年龄。

《韩诗外传》:“男⼋⽉⽣齿,⼋岁龆齿;⼥七⽉⽣齿,七岁⽽龆齿。

”即指七⼋岁的⼉童。

⾖蔻本是植物名,代指⼗三四岁少⼥。

杜牧《赠别》诗:“娉娉婷婷⼗三余,⾖蔻梢头⼆⽉初。

”后因称谓⼥⼦⼗三四岁为⾖蔻年华。

舞勺之年男孩⼦⼗三到⼗五岁期间。

《礼记·内则》:“⼗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勺,⼀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及笄⼗五岁少⼥的年龄。

语出《礼记·内则》“⼥⼦…⼗有五年⽽笄”。

笄,谓结发⽽⽤笄贯之,表⽰已到出嫁的年岁 。

志学之年⼗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吾⼗有五⽽志于学。

”后称⼗五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成童的年龄,⼗五到⼆⼗岁。

《汉书》:“⼉⽣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从政辅治。

”垂髫 chuí tiáo⼉童,古时⼉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幼学⼗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年⽈幼,学。

”郑⽞注:“名⽈幼,时始可学也。

”因称⼗岁为“幼学之年 ”。

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总⾓幼年⼉童的年龄。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之宴”。

黄⼝本指雏鸟,因出⽣时,嘴为黄⾊。

后指代幼⼩的孩童。

《淮南⼦·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

”⾦钗之年⼥⼦⼗⼆岁的年龄。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歌》:“头上⾦钗⼗⼆⾏,⾜下丝履五⽂章。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古代年龄称呼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值得收藏)

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值得收藏)

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值得收藏)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年——指女孩7岁。

垂髫(tiáo):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语文文学常识积累-年龄称谓

语文文学常识积累-年龄称谓

语文文学常识积累-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
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
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六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
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二八年华:16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
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古人对年龄的不同称法

古人对年龄的不同称法

古人对年龄的不同称法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相当丰富且富有文化内涵。

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成长的细致观察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角色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一、婴儿期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均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在古代,婴儿常被包裹在小儿被中,因此称为襁褓。

二、幼年期牙牙:通常指1岁。

牙牙实则是婴儿学语的声音,属于拟声词。

孩提:2~3岁幼儿。

也就是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垂髫:指3~9岁的儿童。

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称为垂髫。

需要注意的是,垂髫的具体年龄范围,可能因不同文献而略有差异。

三、少年期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

这时叫“龀(chèn)”,也可称为“龆(tiáo)年”或“髫(tiáo)年”。

总角:8、9岁至13、14四岁的少年。

在古代中国,男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将头发编成辫子,用发带束在头顶两侧,因此称为总角。

九龄、指数之年:均指9岁。

黄口:通常,指10岁以下的孩童。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中,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意味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了。

外傅之年:指儿童10岁,开始离开家庭,跟随老师学习。

金钗之年:女孩12岁,古代女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佩戴金钗等饰品。

童子、孺子:均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年龄在7、8岁至15、16岁之间的少年。

少年:指年龄15、16岁至20岁之间的男孩子,此时已经开始进入青年期。

豆蔻(kòu)年华:指女子13、14岁至15、16岁,比喻人还未成年,但已初具少女的风姿。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ī):指女子15岁,古代女子在这个年龄段会举行成年礼,称为及笄礼。

志学之年:指少年15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意味着儿童已经成长为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
原文: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关于年龄的称谓,最常见的要数这五个: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

这五个称谓分别指代30岁、40岁、50岁、60岁和70岁。

具体出处是《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而这其中,“而立”又是最常被人引用的。

大概因为30岁像是一道坎,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吧!除了这五个之外,还有一个“志学之年”,指的是15岁。

赤子、襁褓,都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另外,有个成语叫“牙牙学语”,这里的“牙牙”,本身是指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候发出的声音,后来就用“牙牙”表示一岁左右的孩子。

人们经常会说“孩提时代”一词,那么“孩提”具体指几岁呢?“孩提”一词出自《孟子》,有时也写作“提孩”,韩愈有诗曰“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指2至3岁的孩子。

《礼记•曲礼上》中说:“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此十岁的孩子就被称为“幼学”。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中“豆蔻”一词本意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用在人身上比喻还未成年。

该词主要用在女孩子身上,人们常把女孩十三至十六岁的年龄称为“豆蔻年华”。

除了上文提到的“志学之年”外,“束发”也是指15岁,不过该词只能用在男子身上。

因为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把原先的头发解散,扎成一束。

加冠指男子20岁。

西汉刘向在《说苑•修文》里说:“冠者,所以别成人也。

”又说:“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古代男子以20岁作为成年人的标志。

到了这个年纪,男子都要举行加冠礼。

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给男青年加冠。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但是古人认为此时男青年体犹未壮,故20岁也称作“弱冠”。

男子20成年,那么女子呢?古代女子是15成年。

女子到了15岁就要“束发而笄”。

笄是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

及笄或笄年就表示女子已到15岁,已经成年了。

为什么女子的成年要比男子早5岁?没见过有专门的解释。

可不可以说古代女子较男子成熟得早?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人说到“半老徐娘”。

什么年龄的女子才能称为“半老徐娘”呢?关于这个称呼,有个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南史•后妃传》,说的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年轻时非常漂亮,美艳动人。

但“时间是把杀猪刀”,岁月催人老,妙龄一过,姿色大不如前,但浓妆艳抹的她,仍旧风韵犹存。

原文说“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因此就有了“半老徐娘”这一说法。

古代人平均寿命不像现在这样长,一般女子过了30岁就有可能被称为“半老徐娘”。

但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过40岁或者45岁方才可能被说成是“半老徐娘”。

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只有背着当事人大家才会这样说。

对于老年人年龄的称呼,人们最熟悉的大约要数“花甲”和“古稀之年”了。

先来说说“花甲”。

我国古代用干支来纪年。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

天干的第一个是甲,地支的第一个是子。

合在一起便是“甲子”。

六十年才会重复一次,一个甲子就是60年。

也称作“六十花甲子”或“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花甲就指60岁。

“古稀”一词出自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所以人们常把70岁称为古稀之年。

古人的平均寿命没有今天那么长,今天人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

在网上查了以下,有种说法是,盛唐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是50岁左右,不知道是否可信。

但70岁在那时候
绝对是高龄了,故称为“古稀”。

除此之外,70岁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称呼:“悬车之年”,该词出自《晋书》,原意是到了70岁就可以辞官回家了。

“古稀”以上,有“耄耋之年”,泛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之年”泛指百岁老人。

此外,77岁称喜寿。

80岁称伞寿,88岁称米寿,99岁称白寿,108岁称茶寿,140岁称双稀或者双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