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XX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国崛起的精神意蕴袁正领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以秦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展示与齐结盟重创韩魏、抓住时机连横攻齐等重大事件,讴歌以秦昭襄王为代表的时代英雄对政治理想矢志不移的执着追求。
本剧尊重史实、脉络清晰、叙事流畅,不但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族精神的追寻和溯源。
对正处在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华民族来说,其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国家崛起的关键是人精神的崛起。
《大秦帝国之崛起》围绕“崛起”这一主题,着力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通过主要人物的成长揭示出“崛起”的深层意蕴,可谓一大亮点。
张博饰演的昭襄王是领导秦国崛起的一代雄主,他天资聪慧,但继位之初消极、懵懂,在母亲、严君等人的开导激励下,发誓要“克己勤勉、自强不息”,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心智,认识大爱与小爱、大义与小义之别,终成一位意志坚定、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
还有勤学精思的“战神”白起、深明大义的宣太后等,这些艺术形象可谓是当时秦人的代表,其自醒、自觉、自励、自信的精神内涵,正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动因。
与此同时,该剧还生动塑造了一批从反面助力崛起的人物形象,如残暴多疑的齐王、纵情恣肆的楚王、满怀豪侠之气的苏秦、贪婪成性的李兑等,让人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崛起之途、什么是败亡之道。
国家崛起定有崛起的精神气象。
以现实的眼光反观历史,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脉络,让这种气象给人以启发,是历史剧成功的关键。
在这方面,《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创作者表现出不俗的功力。
他们以大秦帝国的当政者为范例,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执政理念、丰厚的战略文化。
一是处处着眼大局、着眼长远,不为局部、眼前利益所惑,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
全国大联考2023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全国大联考2023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1、下列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正确答案)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2、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芝麻官餐馆》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再现一位离休县长打破世俗观念开餐馆的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有感而发的人生思考,读来令人深深回味。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今宵酒醒何处?”的下两句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举,举荐。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知:掌管,管理。
(正确答案)6、1“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上一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1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4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0%左右的人患有“手机依赖症”。
B.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近日,神舟十三号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正确答案)D.通过“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使每个同学的文明意识显著增强。
9、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1《拿来主义》一文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7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同于传统工业,其突出特点在于人与符号的互动关系,可以用“符号经济”或“非物质经济”等新术语来概括。
鉴于此,文化产业新学科的建构特别需要以下两个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源作为基石:一个是文化人类学,另一个就是符号学(符号经济学)。
“符号”的英文对应词symbol衍生于晚期拉丁文symbolum,意思是象征。
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媒介。
一个符号具有其自身之外的象征意义,并被用来产生一个由相互关联的意义构成的系统。
人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和符号动物,其最大的奥秘在于人类构建出的“意义”和“象征”世界。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符号学与人类学相互促进。
文化人类学把符号学研究真正拓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作为交叉学科的符号人类学也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后期取得快速发展。
符号人类学从符号现象入手研究和阐释文化,尤其关注仪式、神话、图腾、象征与宇宙观等方面的深层解读。
在符号人类学的启示下,法国思想家、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宗师波德里亚针对当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变化,提出“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希望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外,拓展出符号批判的维度,揭示“消费暴力”所造成的异化新情况,开辟出“符号经济”这一新视野——符号具有巨大的附加值,其产业化的效益或利润率,是粗放式经济所无法想象的。
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山东卷)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密★启用前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 ① 。
树非速生,它耐受、持久,春花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
所谓“荫庇..”“荫佑”之说,皆缘于树。
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
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 (俭朴/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树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老者....……闹饥荒时,树先枯,人后亡,因为裹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
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
② 。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树。
“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 (光秃秃/明晃晃)曝于烈日下。
树,在马路上流浪。
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 (掠过/经过)它们。
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
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A .福佑 繁衍.(yǎn ) 春花秋实 B .裹腹 子嗣 耄耋..(mào dié)老者C.荫庇跌.(dié)撞神采奕奕D.指纹俯瞰.(kàn)形同陌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俭朴明晃晃掠过B.简朴光秃秃掠过C.简朴明晃晃经过D.俭朴光秃秃经过3.在文中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②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B.①不仅传递亲情和美德,还赐人花果和木质,承载光阴与家世②离家者,远远眺见的是它;返乡者,最后一眼回望的也是它C.①不仅承载光阴与家世,还传递亲情和美德,赐人花果和木质②返乡者,远远眺见的是它;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也是它D.①不仅传递亲情和美德,还承载光阴与家世,赐人花果和木质②返乡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离家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游客可以从这里明察秋毫....地欣赏美丽的城市。
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只争朝夕壮士断腕树立B.迫不及待刮骨疗毒树立C.只争朝夕壮士断腕坚定D.时不我待义正辞严坚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由于海外华人的努力,中国的春节被很多的亚洲国家和欧美城市所接受,甚至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中国春节越来越浓重的国际化色彩。
D.我国重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3.下列诗句与“青枫江上秋帆远”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白帝城边古木疏B.山家烟火春日晴C.花落黄陵庙里啼D.饮马长城窟更寒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形象,责任重大,由于这种理念的盛行,使得中国城市经历了一场残酷的规划性破坏。
①把本来鲜活的一个城市整体解构并简单化了②最致命的是那种功能性分区的规划理念成了一时的潮流③一方面泯灭了城市丰富厚重的历史人文记忆,一方面把城市生活变得单调④可惜我们很少能做出巴黎、老北京那样高明的规划。
⑤就是按照使用功能把城市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等等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下列对“中国青年志愿者”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徽标的外形像红心,里边有一只鸽子,象征中国青年志愿者有一颗爱好和平的红心,立志要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B.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外形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2025届齐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二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齐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二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诗意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审美传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过去,这种美学体验主要依赖于“一桌二椅”的简易设置,依赖于演员的程式化表达。
而今,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擅长营造虚拟现实,这让现代戏剧超越了传统的物理限制,使空灵、诗意的舞台艺术审美效果得到更强烈、更灵活、更丰富的表达。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灵境”概念,意指用高科技手段创造以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文化“灵性”和“意境”的虚拟时空,让科技产品具有人文审美价值。
其实,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对于先进科技融入舞台艺术的创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戏剧艺术追求假定性的美学效果,无论是空间假定、时间假定还是角色表演情境的假定,都是创作者通过舞台艺术语言进行“虚与实”的塑造,是观众对角色表演和舞台情景空间“有与无”的想象和品味。
科技手段丰富了戏剧艺术假定性的内涵。
在话剧《张居正》中,阴阳两界不同的叙事段落需要进行风格转换,该剧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在阳界段落表现出沉重压抑,在阴界段落则表现出超然写意的审美效果。
比如表现奈何桥时,舞台和演员表演沉浸在银色的流动“河水”中,以似河非河形成写意手法,塑造了诗化的舞台意境。
可以说,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了戏剧艺术特有的“真人面对面”体验艺术的魅力。
戏剧创作强调以“人为中心,现代科技的长处不只在于制造强烈视觉效果,更为表现“人”提供了新的方式。
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既能提升视觉效果,也强化了戏剧的现场性和直观性的特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杜甫》,用虚拟视觉效果塑造出空灵的舞台意境。
剧终时,采用投影技术呈现的巨幅流动山水画卷是塑造整场戏意境的主要元素,杜甫从船头慢慢步入山水画卷,此时舞台的叙事主角渐渐从杜甫转化为山水造型,寓意杜甫的生命最终升华在天地山河间。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就需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优秀内涵,充分发挥其作用。
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古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出天地人“三才”思想,形成了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天成的生态平衡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用之有度、用养结合。
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
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
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由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
与家庭生产相关的还有耕读传统。
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
”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达到相互流通。
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天然形成知识技术的共享机制,也不需要精准的劳动计量和监督。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命题单位:本试卷共8页,23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7日上午9:00-11: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有一定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
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等,但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
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命运的文学。
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诚然,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似乎还更多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收敛一己物质欲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偏向于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思考表达。
在我看来,生态文学应当是人类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修正改变,是人类跳出自身中心藩篱,主动调整已有成法,融合大自然法则的新的伦理建设和行动出发。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一次变革与革命》)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高度。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客观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词与菜名的混搭风“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春未透,花枝瘦,脆贝干煸四季豆”……初读这些诗词,妙趣横生,“笑果”十足,这就是当下颇受网友欢迎的“古诗词混搭”的产物,俗称“菜名诗词”。
这些混搭诗词颠覆着儿时熟读的经典,却也韵律契合,别有一番滋味。
在不少网络写手看来,菜名诗词的盛行,不过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无伤大雅。
“那些熟悉古诗词的人,看了这些菜名诗词,只会一笑置之;那些对古诗词一无所知的人,用这样调侃的方式去了解它,未尝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北京大学的何博认为,这种古诗词混搭的形式只是一种无厘头,“如今,在诗词逐渐脱离生活的时候,融入菜名,为生活加点料,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一种恶搞。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恶搞”应有底线。
接受调查的近千名网友认为,道德伦理(84.6%)、传统文化(73.1%)等内容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炜觉得,这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颠覆。
“很多人已经不懂文言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也不深,人们面对这类现象时,只会觉得很好玩,而不会再去细细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云南昆明的刘保州,从上学开始就对古诗词充满兴趣。
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是严肃的、神圣的,“这样的‘改编’让古诗词看起来更像打油诗。
”这类混搭的诗词在网络上流行,不但会误导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对汉语无所适从。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谈到,这种诗词混搭的现象反映了网友一种“娱乐”的趋势和提供创意的思维,读者和创作者以更轻松、更搞笑的方法来解读古典诗词和文化,共同助长了恶搞的流行。
高三大联考二新高考卷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拜谒赣江源四平①通向赣江源头的小路,对我来说,显得格外平和自然、亲切宁静。
②在我小的时候,暑假里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在赣江游泳,然后躺在江边的榕树下睡觉。
有很多次看着江面往来的船只、顺江而下的竹排,就猜想这些流水的源头在哪里,它们怎么会没完没了地流。
后来离开赣南,浩荡赣江浓缩成心中记忆,源头梦想偶尔在心间闪现。
③章江和贡江分别从南岭与武夷山流下,两江汇合成赣江以后就一路滔滔北去。
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它不仅成为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的象征,也培育涵养了独特而悠久的赣地风情与文化,成为江西人永远的母亲河。
④离家千里的游子,总有自己的故乡;奔流千里的江河,总有自己的源头。
赣南地区东北部的石城县,在历史上有“闽粤通衢”之称,这里就是赣江的发源地。
深藏在武夷山西麓密林中的石寮河,就是赣江的源头。
⑤当初,那些因为战乱而逃出中原的人,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江西以后,就在远离战祸的赣南居住下来,使家族的香火、中原的文化在青山绿水间延续。
那些继续迁徙的人当中,有的人南溯章水,越过大庾岭,到达岭南地区;还有的人则东逆贡水而上,到达武夷山西麓的石城县,穿越武夷山进入福建宁化,再向闽粤各地扩散。
在漫长的时间里,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之间的曲折山路,不仅成为人们行走赣闽的天然通道,也逐渐成了许多客家人的心灵驿路。
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当初的迁徙队伍中,一户范姓人家选择在武夷山西麓的古道边住了下来。
天长日久,这里就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家园,看护这里的山岭、溪流和林木,就成了他们的天然使命和具体内容。
后来,行走在闽赣之间的人们有了这样一个亲切、温馨的“七岭驿站”,武夷山两边的人知道了一个叫作七岭村的地界。
⑦尽管时间流逝、岁月更迭,七岭村也改叫了源头村,但这个被山林环抱的小山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宁静、质朴,除了规模不大的祠堂用青砖砌成,其他顺着地势高低错落而起的房屋,都是用一样的黄土夯筑而成,屋墙上开出一样的门窗,屋顶盖着一样的黑瓦,在山林中平和、朴素地存在着,并静静地向世人传达着家的原本含义。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最突出的亮点。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成效显著,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最靓丽名片。
20多年来,一部部网络文学作品由涓涓细流汇聚为滔滔江河,以不可阻挡之势奔向世界文学中的海洋。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经从“自发的作品出海”发展到“自觉的版权出海”之后,在资本推动与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已经进入了“自主的生态出海”阶段。
在技术、市场与资本的合力下,“网文出海”不仅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出版强国的重要助推力量,更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探寻出一条创新路径。
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总体上仍然延续了前几年的发展态势,网文出海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作品质量稳定提升,作品数量持续增长。
以起点国际为例,截至2023年年底,该网站就上线约3800部译作,同比2022年增长31%。
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字翻译的瓶颈即将突破,出海作品数量有望相应出现一个井喷时期。
长期蓄势待发的全球性IP生态在AI技术加持下,早已显露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网文企业与近百家海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向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全球多地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作品约2000部,涉及英语、法语等20多种语言。
伴随着海外网络作家的快速成长,海外网络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原创生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网文创作模式给海外创作者以启发,再经由本土作家结合奇思妙想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全球的读者可以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2025届上海市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许多人感怀余旭的勇敢、郎平的情怀、傅莹的优雅……建功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新时代女性正在撑起泱泱中华的“半边天”。
当我们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时候;当我们感动于支月英几十年坚守教学点,教育大山深处两代人的时候;当我们为中国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振奋的时候,女性迸发出的“巾帼力量”令人由衷钦佩。
许多以前的梦想,因为女性同胞的拼搏付出而成为现实;()。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亿万女性与祖国共奋进,让新时代绽放出迷人玫瑰色,铺陈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作为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她力量”同样。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在得知毛泽东偷偷把午饭匀给同学时,不仅没有责备,反而还让他每天带两份饭去上学,帮他养成了“一副眷爱天下穷苦人的心肠”。
明礼贤德教化子女,良好家风沁润社会,女性的光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交口称赞望尘莫及难以估量永垂青史B.交口称赞遥不可及不可小觑永垂青史C.赞不绝口望尘莫及不可小觑流芳百世D.赞不绝口遥不可及难以估量流芳百世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以前未曾涉足的荣耀,因为女性魅力的精彩绽放而更显壮丽。
2023-2024学年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需要创造,创造文化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文化名人;而文化的载体是作品,尤其是传诵不衰的不朽名篇。
翻开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等,无论是战国时的诸子百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还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一连串永不忘怀的文化名人和光耀夺目的名篇巨著。
在当代,同样需要培养文化名人,需要名篇巨著,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的士,主要是儒家讲的君子,应该是在道德上有标准,在文化上有贡献,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人。
无论是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教,任重而道远”,还是吕氏春秋中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都是对士的要求。
这种要求表现在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名言中。
一篇《岳阳楼记》,文以人传,人以文传,无论在文化上和人格上都足以垂范后世。
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把读书人的责任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
创造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但不同领域各有特点。
技术领域,创造性表现为发明,新工具取代旧工具,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科学领域,表现为发现,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的原理。
其进步方式不是取代,而是新领域的拓展和新原理新规律的发现。
文化的创造性,既不是取代,也不是新规律的发现,而是原有传统文化的不断积累和创造性转化。
恩格斯充分理解文化传承的这个特点,他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全国大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详细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略谈城乡关系之变1、从一定意义上说,2A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代社会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A城乡矛盾只是我国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优先”的社会政策,户籍制设置了两种不同的身份体制,分属不同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
可以说,这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的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消费支出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时期,可称为农民进城的“红灯”阶段,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付出了较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造成了我国1D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现象(D是城乡矛盾导致的结果,而非导致城乡矛盾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开始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
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了“三元”结构。
具有现代因素的乡村工业化,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创造了上亿新增就业岗位,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然庞大,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农业就业比重仍居高不下,城乡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这一时期,凸显了限制农村人口进城“黄灯”政策的社会代价。
进入“十五”时期以来,我国政府转向对农民进城开“绿灯”,鼓励大量农民进城。
这不同于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前二者将农民固化在土地上,仍然从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经济收益相对较低的农业活动;而农民进城是促使农民长久性地离开土地、暂时性地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从而开始形成“四元”结构:在农村,农业劳动者和乡镇企业并存;在城市,户籍人口和大量流动性农民工并存。
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市场性的农民工潮、新的发展挑战和社会矛盾,政府相应地做出了政策调整,即从限制型政策转向鼓励型政策,从歧视型政策转向友好型政策。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及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历史的农产品,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强力运营与管理,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牌。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能够给该农产品带来相应的美誉度、吸引度和忠诚度。
根据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结构形态,农产品区域品牌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第二种类型是出现大量的工厂化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但没有形成主导的龙头企业品牌,同时存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第三种类型是出现大量的工厂化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形成若干个业界有影响的主导龙头企业品牌,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
第四种类型是以龙头企业品牌为主导,若干主导品牌市场高度集中,形成品牌加工运作,辅助产业、原材料产业系统化运作的产业集群。
这四种类型,以第一种、第二种类型存在最为普遍,而第三种、第四种类型则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理想状态。
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产生公共资源、组织、服务三种协同效应,从而降低成本。
一是公共资源协同效应,区域品牌组织提供一系列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二是组织协同效应,区域农产品的运作组织可以克服以小企业、小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弊端;三是服务协同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从而为区域的农产品企业与农户提供全面、低成本的共享资源。
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农产品的“信号显示”,可以使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自然资源优势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新思维池建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根据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对增强民族自尊心,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人民。
要充分发挥好传统文化宣传者、帮助者、创造者的作用,努力为人民提供最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达到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目的。
要深入社区、深入群众,要使中华文化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不仅保存在纸上、珍藏在博物馆里,而且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不等于教条、枯燥乏味,而是恰恰要更加鲜活,更加实在。
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欣赏特点,积极探索宣传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提高传播艺术水准,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技巧,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新技术,改造文化传统生产经营传播模式,实现题材体裁、风格流派、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努力实现艺术精湛、制作精美。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手段,让深藏在博物馆、科研机构里的传统文化瑰宝走出来,让更多的人真正接触、了解、学习。
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启迪人生、陶冶情操。
同样,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那些经典文本之中,具体化为各种传统文化知识,以各种技术技能存在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
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基础教育里面,要将我国最美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
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教师要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从而对学生起表率作用。
此外,还可以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阅读传统经典成为习惯。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坚持使用先进正派、健康向上的文化去抵制落后腐朽、低俗庸俗的文化糟粕。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摘自2015年03月3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馆,深入到群众中去。
B.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让教条、枯燥的传统文化变得鲜活、实在。
C.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D.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要有现代思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就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B.要传承文化就要让文化真正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必须要深入社区、深人群众。
C.要传承文化首先要保护好文化,这就要求必须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整理文化典籍。
D.基础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让传统文化成为重要课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地创新宣传文化活动的形式,有鉴别地继承传统文化,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B.传承传统文化要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要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承载者和传播者。
C.传承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教师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
D.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所以要坚持运用马列主义等先进正派的思想来传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
京城陷,昭达还乡里,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
侯景平,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
世祖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于侪等。
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秦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
及杜泰退走,因从世祖东进,军吴兴,以讨杜龛。
龛平,又从世祖东讨张彪于会稽,克之。
累功除明威将军、定州刺史。
初,世祖尝梦昭达升于台铉,及旦,以梦告之。
至是侍宴,世祖顾昭达日:“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日:“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馀无以奉偿。
”欧阳纥据有岭南反,诏昭达都督众军讨之。
昭达倍道兼行,达于始兴。
纥闻昭达奄至,惬扰不知所为,乃出顿涯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
昭达居其上流,装舰造拍,以临贼栅。
又令军人衔刀,潜行水中,以斫竹笼,笼篾皆解。
因纵大舰随流突之,贼众大败,因而擒纥,送于京师,广州平。
以功进车骑大将军,迁司空,馀并如故。
太建二年,率师征萧岿于江陵。
时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等,乘轻舟袭之,焚其舟舰。
周兵又于峡下南岸筑垒,名日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
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于楼船之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以攻其城,降之。
三年,遘疾,薨,时年五十四。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尽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对寇敌,旗鼓相望,弗之废也。
四年,配享世祖庙庭。
(选自<南史·章昭达传》,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B.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C.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D.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B.“迁”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礼记·曲礼》:“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章昭达生性卓越豪迈,轻视财物而崇尚义气。
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能与士兵同甘苦,最后病死于军中,被追赠为大将军。
B.章昭达早年和世祖同游,结下君臣名分,就一心追随他,深受器重。
他跟随文帝守长城,讨杜龛,克张彪,因功被授予刺史。
C.世祖曾经梦到章昭达升官,并把这事告诉了章昭达。
后来在侍宴上世祖酒兴正浓时提及此事,章昭达当即向世祖表明了自己的效忠之心。
D.文章介绍r章昭达辉煌的作战历程,肯定了他治军有方、勇武善战的一面,但对他在临敌状态下也不停止饮宴作乐表达了否定之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世祖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于侪等。
(5分)(2)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①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8.诗歌颈联中的“横”和“接”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析其妙处。
(5分)9.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2)《逍遥游》中,指出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3)E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著名诗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树犹如此朱以撒西汉的辞赋家枚乘在著名的<七发》-文中写了一株梧桐树,历尽艰辛一一它的根是一半生一半死,夏日被雷电劈打,冬日被风雪摧残,被急流冲刷,群鸟哀鸣,它却顽强地生长,于树干中积聚了很多纹理。
终于有人把它砍下制成琴,音质太好了,“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真是天下独一份的琴声。
经历这种艰辛的过程,终于修成正果,这也是很理想的结局了。
不论是人、是物,存在于世,都有来自逆向的力量。
使行进的历程百般不畅万般蹭蹬,严重的就称之为磨难了。
磨难因人而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膑、不韦、韩非诸人,不是被囚禁、流放,就是膑脚、失明,凄惨之至,非常人所能承受,最终却都成为史上人物,千百年过往而不湮其辉光。
就是司马迁本人,也是受宫刑后而发愤著《史记》的,这些人物的经历成为教育的典型,磨难是伴随人生而来的。
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关系,当然不能言说磨难,至多就是笔墨上的磨练,但作用于人的精神却是一脉的。
像王谢家族中人,他们的欢欣比瓮牖绳枢之子要多得多,普通人家缺乏的条件他们都会有,比一般人成名成家也就顺当得多。
但是,逃不脱的是笔墨上的磨练,因为书法家要靠作品来说话,而作品是写出来的,写就需要扎实的笔墨功夫,谁也没有理由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