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

(二)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

(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

(4)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

(二)病理变化:

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

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

(三)并发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四)临床病理联系: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

三、间质性肺炎:发生于肺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

(一)病因:病毒、支原体感染。

(二)病变特点:

大体:肺组织呈暗灰色,无明显实变。

镜下: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内无明显渗出。

病理学专科单元试题 (4)

第五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大叶性肺炎 2. 肺肉质变 3. 小叶性肺炎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填空题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 2.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以下四期、、、。 3. 大叶性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 4、小叶性肺炎的并发症有、、、。 三、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慢性支气管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B.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的黏液化 C. 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D.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E. 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2.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并发症是 A. 肺炎 B. 肺脓肿 C.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源性心脏病 D.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E. 肺结核和肺源性心脏病 3. 引起肺气肿的最重原因是 A. 吸烟 B. 空气污染 C. 小气道感染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尘埃沉着病 4. 慢性支气管为黏膜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 A. 黏液上皮化生 B. 移行上皮化生 C. 鳞状上皮化生 D. 杯状上皮化生 E. 肠上皮化生 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B. 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C. 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组织高度纤维化 6. 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下列哪项? A. 肺结核病 B. 支气管扩张症 C. 慢性支气管炎 D. 支气管哮喘病 E. 原发性肺血管疾病 7. 下列哪项疾病不出现肺透明膜? A. 腺病毒肺炎 B. 大叶性肺炎 C.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D. 流感病毒肺炎 E.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8.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 A. 腺病毒 B. 肺炎支原体 C. 大肠杆菌 D. 肺炎杆菌 E. 肺炎球菌 9. 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 A.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B. 肺结核球 C. 周围型肺癌 D. 大叶性肺炎 E. 急性支气管炎 10. 关于小叶性肺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严重者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B.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化脓性炎 C. 两肺散在病灶,以上肺多见 D. 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 E. 可并发肺脓肿及脑脓肿 11. 关于大叶性肺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病变多累及一个肺大叶 B. 常并发肺褐色硬化 C. 病变多见于左肺上叶 D. 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E. 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12. 下列哪项不符合病毒性肺炎? A. 常见病因是流感病毒 B. 间质性肺炎 C.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D. 上皮细胞内可见病毒包含体 E. 透明膜形成 13. 下列病变除了哪项外均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变?

植物病理学试题和答案汇总-共9页

《植物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的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的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的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 1、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和雄器)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的粘质层。 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10、卫星病毒:有些RAN 病毒伴随有低分子量的小粒体病毒,这种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 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亡便终止寄生关系。 2、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3、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休眠孢子。 4、准性生殖:菌丝形成异核体,通过核配,有丝分裂、染色体交换,最后形单倍体细胞核的过程。 5、同宗结合:单个菌株自行交配完成有性生殖。 6、分生孢子器:球形或瓶形有孔口的容器,其内着生分生孢子。 7、极鞭:着生在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8、持久性病毒:病毒在昆虫体内转移时间长,并能进行增殖,然后才能传毒。 9、卫星RNA:有些RNA 病毒伴随小分子星的RAN,它与辅助病毒RAN 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辅助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这些小分子量RAN 即为卫星RAN。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植株后沿生长点或维管束蔓延至主株的侵染方式。 1、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不能传染。 2、子实体:真菌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结构体。 3、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结合而成的一种厚壁有性孢子。 4、吸器:菌丝在寄生细胞内长出侧枝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等形状用以吸收养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A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 2010 ——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试题答案 课号: 1340021-0 ■ 考试 ■ A 卷 ■ 闭卷 □ 考查 □ B 卷 □ 开卷 一、填空(20分) 1. 水稻“三大病害”是稻白叶枯病菌、稻瘟病和稻纹枯病。 2. 影响稻瘟病流行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 3. 诊断稻白叶枯病主要依靠是否在病叶上检查到细菌或菌脓_。 4. 稻纹枯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 5. 花生褐斑病发生比黑斑病早,故又称早斑病。 6. 花生青枯病特征性症状是植株急性凋萎和维管束变褐色。 7. 选栽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8. 进行香蕉试管育苗是目前大面积更新发病老蕉园和扩大新辟蕉园的一项预防香蕉束顶病基本措施。 9. 诊断柑橘黄龙病主要依靠两种黄梢,即均匀黄化型和斑驳黄化型。 10. 高温潮湿多雨是柑橘溃疡病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题(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字母)(20分) 1.荔枝霜疫病的发病条件与( B )密切相关。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风 2.芒果炭疽病菌的无性阶段可产生( C )。 A 、游动孢子 B 、厚垣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子囊孢子 3.( D )是防治番木瓜环斑病的关键。 A 、喷药 B 、调整播种期 C 、加强肥水管理 D 、培育抗耐病品种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病原体是( B )。 班 级 : 姓名: 学号: 试题共 页 加 白纸 张 密 封 线 GDOU-B-11-302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5.防治辣椒病毒病可用10%磷酸三纳溶液浸种( A )。 A、30分钟 B、3天 C、3小时 D、30天 6.瓜类霜霉病主要为害( A )。 A、叶片 B、根 C、蔓 D、叶柄 7.辣椒疫病菌主要以( B )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A、游动孢子 B、卵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8.西瓜枯萎病有明显专化性。生产上一般用( C )作砧木。 A、黄瓜 B、南瓜 C、葫芦瓜 D、甜瓜 9.豆类枯萎病又称( B )。 A、瘟病 B、根腐病 C、苗期病害 D、花期病害 10.( C )是导致姜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A、气温B、降雨量C、气温和降雨量D、土壤PH值 三、计算题(10分) 防治稻瘟病常用药剂为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稀释后药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75%÷3000=0.025%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发病的时期和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为几种? 答:1、苗瘟和苗叶瘟。2、叶瘟。3、叶枕瘟。4、节瘟。5、秆瘟。6、穗颈瘟。7、谷粒瘟。 2.防治稻纹枯病有哪些措施? 答:1、减少菌核残留量。2、选用较抗病品种。3、科学施肥管水,加强健身栽培。4、药剂防治。 五、论述题(30分) 1、柑橘黄龙病的症状表现 答:在柑橘生长的每次新梢均可发病,以夏、秋梢受害最烈,其特

园艺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农大

园艺植物病理学试题及 答案农大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 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 )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 ( ) 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15.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2.原核生物界可分为 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病。3.菌丝体的类型有,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菌组织的类型有,菌组织体类型有,其具有的功能。 4.真菌有性生殖方式有 ,有性孢子类型有。5.真菌的生长发育中,整个营养体都转变为繁殖体,这种类型叫;单个菌株能够完成有性生殖的称为;需要两种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叫。 6.按照国际命名法规,一种真菌只能有种学名,学名用 书写,用命名,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 和。 7.真菌鞭毛的两种类型是和,鞭毛结构为,鞭毛的是鞭毛菌亚门分类的主要依据。 8.病毒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其繁殖的方式为,其侵入寄主的途径是。 9.霜霉菌属于亚门的纲,其分属依据为 ;白粉菌属于亚门的纲, 其分类依据为。 10.在担子菌中,把进核配的部位称为或,把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为或;担子有两种类型。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比较霜霉菌和白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及其寄生特点。 2.简述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复杂性及其在病理学上意义。 3.比较锈菌和黑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及其致病特点。 4.将下列名词写在相应的题目后(不写不得分,写错一个扣分) 盘菌纲、柄锈菌属、核盘菌属、毛霉属、半子囊菌纲、疫霉属、丝孢纲、根霉菌属、外囊菌属、青霉属、冬孢菌纲、卵菌纲、薄壁菌门、霜霉属、核菌纲、炭疽菌属、白粉菌属、腔孢纲、腔菌纲、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TMV、黄单胞菌属、黑粉菌属、芽孢杆菌属、蛋白衣壳、子囊果、卵孢子、休眠孢子囊、鞭毛、无隔菌丝、锁状联合、次生菌丝、螺原体、游动孢子、孢囊孢子、有隔菌丝、桶孔隔膜、葡萄孢属。 (1)担子菌亚门 (2)鞭毛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接合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6)原核生物 (7)非细胞生物 五、论述题(共14分) 1.结合植物细菌和病毒的相关性状,比较分析两者的病害特点。 试卷一参考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病症是植物发病部位所长出的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状是植物体本身的形态变化。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真菌经过两性结合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的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准性生殖是真菌不经过两性结合和减数分裂而通过异核二倍体的有丝分裂和单倍体化实现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的特殊繁殖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单倍体化或不均等分裂。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单分体病毒指整个遗传信息存在于一条核酸链上,包被在一种粒体中的病毒。多分体病毒是指含多组分基因组的病毒或病毒的

2009——2010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试卷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寄生性 2、抗病性 3、钝化温度 4、生理小种 5、单循环病害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植物病毒在遗传信息传递上有_反转录_现象,即有些病毒的RNA可以在___反转录酶__作用下,产生互补的DNA链。 2、植物病原细菌在田间经常是通过“两孔”,即___伤口___和___自然伤口 __侵入寄主植物。 3、大多孢囊线虫为雌雄异型,雄虫为____线形_______,成熟的雌虫为_____梨形 _____。 4、水稻白叶枯病由__细菌___引起的病毒,其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 5、大白菜软腐病菌的主要在___病株____和___病残组织__中越冬。 6、植物病害病原物的两大基本特性是__寄生性__和__致病性__。

7、缺镁的植物叶片黄化主要发生在____中_________ 部叶片,缺铁的植物叶片黄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叶片。 8、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包括: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对植物产生机械破坏作用,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______酶________、__毒素____________、生长调节物质和胞外多糖等。 9、梨树锈病是____单______循环病害,稻瘟病是______多___循环病害。 10、按照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植物的抗病性课划分为抗接触、___抗侵入______、_____________、抗损害和抗再侵染。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5、8、9正确,其他错误 1、菌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2、植物病原细菌大多居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极鞭。() 3、大部分植物病毒的核酸复制是由DNA到RNA。() 4、植物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其传播是完全主动传播的。() 5、可以通过徒手切片看到喷菌现象作为细菌性病害的诊断要领。() 6、对植物造成损害的植物受害现象就称为植物病害。() 7、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是进行植物检疫。() 8、抗病性是植物的一种可遗传特性。() 9、单循环病害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效率比多循环病害高。() 10、柑橘疮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BACAB BCCDB 1、柑橘溃疡病是由()引起的植物疾病。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2、花生青枯病是主要侵染植株()部而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A、根 B、茎 C、叶 D、花蕾 3、在引起线虫病病害的致病机制中最为主要的是() A、由线虫穿刺植物进行取食而造成对植物的机械损伤 B、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C、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各种酶或其他生化物质,影响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代谢。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 2.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 3.稻纹枯病菌的再侵染主要靠。 4.棉花枯萎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和,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及地。 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形态体是、再侵染形态是。 6.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和 。 7.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防治的中心措施为。 8.烟草病毒病病原主要有TMV和CMV两种,前者通过传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传播。 9.影响玉米斑病的主要因子有、、。 10.甘薯黑斑防治措施的“一留”“二侵”“三高”分别是指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A.B3B.C15C.F2 D.B4 2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 A.慢性病斑B.白点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 3.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最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溉期C.始穗期D.黄熟期 4.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 5.油菜病毒病最感病生育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 6.由于三种小麦锈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A.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 C.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D.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7.下列何种病害属于花期系统侵染病害()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秆黑粉病 C.小麦散黑穗病D.大麦坚黑穗病 8.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为中心 A.选育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轮作 C.加强栽培管理D.化学防治 9.甘薯软腐病在()经常发生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植物病理学试卷 a 及答案】 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素。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16 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 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两大类。)())())())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 2 分,共16 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 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 分,共16 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12 分)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 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 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 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一、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二)病理变化: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2、分期及特点:(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4)溶解消散期(三)并发症: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3、纤维素性胸膜炎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5、感染性休克二、小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二)病理变化: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三)并发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四)临床病理联系: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三、间质性肺炎:发生于肺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一)病因:病毒、支原体感染。(二)病变特点:大体:肺组织呈暗灰色,无明显实变。镜下: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内无明显渗出。

医学考研病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之肺炎

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 (二)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 (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 (4)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 (二)病理变化: 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 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 (三)并发症: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四)临床病理联系: 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套

普通植物病理学 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 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2. 子囊菌分纲的依据是。 3. 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 4. 初侵染源主要有。 5. 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为。 6. 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主要有。 7. 病原菌的生理小种指。 8. 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有。 9. 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 10. 真菌产子囊孢子的子实体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 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 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

最新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Wheat stripe rust caused by ( ). A. Puccinia striiformis B. Puccinia recondita C. Puccinia graminis D. Uromyces appendiculatu s 2.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is the pathogen of ( ). A. wheat leaf blight B. wheat sharp eyespot C. wheat take-all D. wheat root rot 3.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caused by ( ). A. Exserohilum turcicum B. Bipolaris maydis C. Cercospora maydis D. Curvularia lunata 4. Pear scab in China was cause by A. Venturia nashicola B. Venturia pirina C. Venturia inaequalis D. Spilocaea pomi 5. Late blight disease of potato,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 of potatoes in the world, caused by ( ). A .Phytophthora infestans B. Phytophthora capsici C. Phytophthora melonis D.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6. The pathogen of cucumber downy mildew is ( ). A. Peronospora parasitica B. Peronospora manschurica C.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 s D. Plasmopara viticola 7. Kiwi bacterial canker could infect many parts of plant but not ( ). A.vine B. leaf C. flower D. root 8. TMV can attack a wide range of plants, but it can’t infect ( ). A. tomato B. eggplant C. cucumber D. spinach 9. Rice blast caused by ( ). A Xanthomonas oryzae B Pyricularia grisea C Bipolaris oryzae D Rhizoctonia solani 10. Tomato ( ) is caused by the fungus Botrytis cinerea. A. leaf mold B. gray mold C. early blight D. late blight 11. 桃缩叶病在春末夏初叶片表面长出的一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

精选-植物病理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 ()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 ()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三、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6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1011083510)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 分,每题1 分) 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 a )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 只有初侵染 d.积年流行病害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a. 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 c.油菜霜霉病菌 d.玉米丝黑穗病菌 e.小麦白粉病菌 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d )。 a.1951 1961 1971 b.1955 1965 1975 c.1955 1975 1985 d.1950 1964 1990 9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b、c、d )。 a.猝倒病 b.立枯病 c.灰霉病 d.生理性沤根 10、茄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 c )。 a.TMV 和TuMV b.CMV 和CaMV c.TMV 和CMV d.CaMV 和TuMV 11、蔬菜苗期病害主要在(b、c)越冬。 a.种子 b.土壤 c.病残体 d.昆虫 12 、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a、b、d )等措施。 a. 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选用抗病品种 13、防治白菜软腐病的常用药剂为(c)。 a.多菌灵 b.百菌清 c.农用链霉素 d.病毒A 14、瓜类白粉病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颗粒为病菌的(b) a.分生孢子器 b.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菌核 15、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a )。 a.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b. 发生软腐,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c. 发生软腐,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d. 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 (二)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 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 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 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 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

(3) 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 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 (4) 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 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bron cho pn eum onia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1.肺炎球菌肺炎: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大叶实变少见。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肺炎消散期,X线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块区域吸收较早,呈现“假空洞”征。 2.葡萄球菌肺炎: 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菌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X线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可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形成阴影内伴有空洞和液平。 3.克雷白杆菌肺炎: X线显示肺叶或小叶实变,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 4.军团菌肺炎: 早期为单叶斑片状肺泡内浸润,继有肺叶实变,可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下叶多见,单侧或双侧,可伴少量胸腔积液。偶有肺内空洞及脓胸形成。 5.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也有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者。 6.肺念珠菌病: (1)支气管型:双肺中、下野纹理增重。 (2)肺炎型:两肺中下野有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肺炎阴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还可有多发性脓肿。少数病例伴胸膜改变。 7.病毒性肺炎: 多见双肺下叶弥漫性密度均匀的小结节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少数患者可见叶性浸润或弥漫性网状结节性浸润灶。

8.厌氧菌性肺炎: 双下肺底纹理增多粗乱,夹杂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同时伴有脓胸、胸膜积液等征象。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其它症状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主要症状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起病缓慢,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有血痰)。 衣原体肺炎为新发现的一种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肺炎衣原体常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上呼吸道和呼吸道感染。 真菌性肺炎指由真菌及放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真菌侵犯肺脏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炎,严重者有肺组织坏死,甚至还经血行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慢性肺炎慢性肺炎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复发和恶化,呈波浪型经过。由于病变的时期、年龄和个体的不同,症状多种多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 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其他感染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杆菌肺炎、支气管肺炎、军团病肺炎、大叶性肺炎、流感病毒肺炎、厌氧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变形杆菌肺炎、大肠埃希杆菌肺炎、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弗郎西丝菌肺炎、气单胞菌肺炎、洋葱假单胞菌肺炎、鼻疽假单胞菌肺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肺炎、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摩根菌肺炎、沙雷菌肺炎、钩端螺旋体肺炎、黄杆菌肺炎、奈瑟卡他球菌肺炎、米氏链球菌肺炎、产碱杆菌肺炎、表皮葡萄球菌肺炎、不动杆菌肺炎、肠杆菌肺炎、类鼻疽杆菌肺炎、布氏菌肺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肠球菌肺炎、枸橼酸杆菌肺炎、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单纯疱疹病毒肺炎、腺病毒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水痘肺炎、麻疹病毒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炎球菌肺炎、恙虫病性肺炎、Q热肺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其他病毒肺炎其他类型肺炎:过敏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类脂性肺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肺炎、非特异性间质肺炎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与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叶蝉 B、飞虱 C、蚜虫 D 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细菌 5、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菌核 B、假根 C、双核菌丝 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专化型 B、专性寄生 C、单主寄生 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锈菌 B、木耳 C、黑粉菌 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弱性寄生物 B、专性寄生物 C、腐生物 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