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

合集下载

[浙东,文化研究,特点]浅谈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

[浙东,文化研究,特点]浅谈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

浅谈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要讨论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我们首先要厘清浙东的概念。

浙东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意为浙江(即今钱塘江)以东地区。

作为一个政区的浙东,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

先秦时,浙东属于越国的辖境。

秦汉时期,浙东地区属于会稽郡的一部分。

自孙吴割据江东,浙东始分设郡县,当时的会稽郡、东阳郡、临海郡均在浙东地区。

东晋时,又分浙东临海郡设置了永嘉郡。

浙东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最早也是出现在东晋时期。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因平定苏峻之反的需要,使会稽太守王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所谓五郡,即上述四郡及新安郡,新安郡的一部分在浙江以东。

这是为战争需要建立的军事管理区,也是浙东地区形成的最早的独立的管理区。

浙东地区最早设立为独立的政区当在宋文帝永嘉三十年(453),当时刘劭叛乱,将浙东五郡立为会州,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改会州为东扬州。

隋开皇中州废。

唐前期,浙东地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属于江南东道的监察范围。

通过分设郡县,原来的浙东五郡分成了越、衢、婺、台、明、处、温、睦八个州。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以此八州设浙江东道节度使,浙东地区首次成为以浙东命名的独立的政区。

北宋时浙东、浙西合为两浙路,南宋时除严州(即睦州)属浙西路外,其余七州(其中越州升绍兴府、明州升庆元府、温州升瑞安府)为浙东路。

元代皆改为路,此七路设浙东道宣慰司,是江浙行省的一部分。

明代七路皆改为府(其中庆元府改为宁波府、瑞安府改为温州府、婺州路改为金华府),但七个府并不组成一个独立的政区,而是属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俗亦称浙江省)。

清代相沿不改。

至今日,浙东地区形成了绍兴、宁波、舟山(由宁波分出)、台州、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八个地级市,浙东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

而浙东学术文化,则既包括历史上浙东学派的学术文化,也包括历史上浙东地区的学术文化。

将浙东作为一个学术派别名称,最早是章学诚提出来的,其《文史通义》中有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浙东学术》。

〖2021年整理〗《浙东学术》的内容理解

〖2021年整理〗《浙东学术》的内容理解

《浙东学术》的内容理解《浙东学术》是作者逝世前一年写成的。

那时,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生活非常艰难。

本文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

课文没有节选的前两段,作者先是简单回顾了浙东学术的源流,归源于朱(熹)、陆(九渊),虽流派不同,皆不“空言德性”。

其中提到王守仁、刘宗周、黄宗羲、万氏兄弟、全祖望等。

虽然承认顾炎武为“开国儒宗”,但把他归为浙西之学,而以黄宗羲为浙东之学的典型代表。

并指出,“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

这些内容可以看做是全文的小序,因为涉及的学术史实庞杂,故选入课文时略去。

课文节选部分以作者的论述为主,可以看作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

探讨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关注的一个命题。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代,信奉的天具有神学意义,它既是自然界风雨雷电的控制者,也是人间吉凶祸福的施降者,小到一年的收成,大到家国的兴衰,都由上天的意志所决定。

所以周人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

在孔子那里,天既有其明朗的自然属性,也有其可畏的神灵属性。

前者如《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后者如《论语·八佾》:“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论语·子罕》:“吾欺谁,欺天乎。

”在中国哲学中,也曾产生天人分离的哲学观,如荀子就强调天人分离,他在《天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竹简(战国时期,早于荀子)中也有这样的话:“有天有人,天人有分。

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

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

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左传·昭公十八年》引郑国子产的话说:“天道远,人道迩,非相及也。

”但是,在后来的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发展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了强化,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浙东学术

浙东学术

第二段译文2 王阳明发挥它而建立了功业,刘宗周发挥 它而成就了气节,黄宗羲发挥它而成为隐 士,万氏兄弟发挥它而治经著史。虽然出 于同一个源头,而表现出来的形态却有很 大差别,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事可做的缘 故啊。那些不做该做的事,而只空谈天赋 禀性,空谈学问,(他们的学说)就像黄 茅白苇,面目非常相像,不得不创立不同 的门户,来表示自己的见解而已,所以只 有浅陋的儒者才争门户之见啊。
关于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不守门户之见,博纳兼 容;贵专家之学,富创新精神,倡 “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要为 社会服务。 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 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 是研究经学兼史学的经史学派。
第一段译文1 研究天与人、天赋与禀受的学问,不 可用抽象的言辞来说教啊。所以司马迁本 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写出了有益于 治国安邦的书本《史记》。儒者想尊崇人 的天赋禀性,却又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 治学的功绩,这就是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 的人讥讽的原因啊。孔子说:“我想把我 的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不如在叙述具 体历史事件中深刻透彻显著明确地体现出 来啊。”这就是《春秋》为什么可以有助 于治国的缘故啊。
第二段段落大意
阐明浙东学术的第二个 特点:没有门户之见,主张经 世致用,贵在创新。
第三段译文 有人会问:功业气节,果真可以和 著述相提并论吗?回答说:史学之所以 可以用来治国,(因为它)本来就不是 空谈的著述啊。例如六经,同出自孔子 之手,儒家先辈认为成就没有大过《春 秋》的,正是因为它切合当时的社会现 实啊。后来的人说到著述,舍弃今世而 探求古代,舍弃社会现实而谈论性命天 人,那么我就不得而知了。治学的人不 懂得这个道理,不足以言史学啊。
第一段段落大意
阐明浙东学术的第一个 特点:“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切于人事”。

浙东文化研究

浙东文化研究
, ,

歌 咏 浙 东
的 山水 形 胜

到宋代

,
绍 兴陆游 以 豪 迈 的 爱 国 诗篇雄踞于 宋 一 代 最 杰出诗人 的 宝 座

永嘉 四 灵 和 四 明 吴 文

,
英 各 以 四 灵 体 和 梦 窗词 而 名 显 一 时
琵琶记 杰作《
》,

元代 庆 元张 可 久 的 散曲
,
诸 暨王冕的诗
瑞安 高 明 的 南 戏
,
层开迭 出
东晋 王 羲 之 的书 法

为 历 代 学 书者 所 宗 尚

南朝谢灵 运 以 其 摹

成为 我 国 山 水诗派的奠 基 者
“ ”
至 唐代

浙 东 不 仅 出现 了 骆宾 王
贺知 章
张 志 和 等著
,
名 路

,
相 继 有李 白 杜 甫


元植等 1 6 0 多 位诗 人 游 历 浙东 地 区

明代 金华宋 赚
,

青 田 刘 基 的诗文
、 、
绍兴徐 渭 的书 画
、 、

诗文
,

杂剧
,
王思任
张 岱 的散 文 ,

清 代 兰溪 李 渔 的剧 作与 曲论
至现代
, ,
镇海 姚 燮 的诗 词 和 慈 溪梅 调 鼎 的 书法等等
殷夫 冯雪峰
,
都堪称 浙 东文 学 艺 术 的奇 葩


更 涌现 出大文豪鲁 迅 和柔 石
,
我 们开 辟 浙 东文 化 研 究 这块园地 辨彰学术 考镜 源 流

《浙东学术》教案研究方法探究

《浙东学术》教案研究方法探究

浙东学术是一本较为有名的学术杂志,其中不仅涵盖了学术研究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其中的教案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教案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浙东学术中的教案研究进行探究,尤其是其中用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教案研究的意义教案研究是教学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和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教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来探索优秀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教案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反应和教学效果,并总结教育教学法的规律和启示,以便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案研究方法教案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

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教案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先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具体收集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文献材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此来推动教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和提高课程教材的质量。

2. 观察法观察法是教案研究中的另一重要方法,它利用直觉感受、事实记录和数据统计等手段,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反应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

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视频、录音、记录单等。

观察的重点在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一种比较系统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和结论的正确性,并且能够进行更为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单变量设计、多重因素设计、因果分析和实验组织等,通过将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教学方法优劣的结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 浙东学术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浙东学术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浙东学术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内容提要:从南宋浙东学派到明清浙东学术的基本精神是求真务实,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精神的特色是:道欲通方,业须专一;学有宗旨,不守门户;严于去伪,慎于纠偏;临文主敬,论古必恕;真修实悟,崇尚性情;砥砺气节,重视践履。

浙东学术精神构成要素是:血气(情)——刚健动进,狂狷中和;知虑(知)——实学求是,经世致用;志意(意)——胸怀天下,爱国利民。

民族精神是学术精神的土壤和源泉,学术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导向,区域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学术精神的特殊体现。

浙东学术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学术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现代浙江精神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关键词:浙东学术精神特色构成要素作者:杨太辛,男,1935年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区域文化研究开发的主题,应该是探索、提炼、拓展区域精神,以在更深层次上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区域精神,主要包括草根意识和学术精神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土壤和基因,后者是前者的凝聚和提升。

从南宋的浙东学派到明清的浙东学术,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之为浙东学术精神。

这种精神远绍先秦汉唐的中原文献之学,近启近现代的经世致用和维新变革思潮,上达于国家中枢,下及于民间百业,绵延流泽至今,成为浙江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浙东学术的基本精神自南宋的浙东学派到明清的浙东学术,名家辈出,各有胜义。

细按之,则因宗主或宗旨不同,再可分源别派;统言之,则无论其为金华、永康、永嘉,还是台州、四明、绍兴,不管是宗程朱或宗陆王,还是自成一家,由于地域、师承、交往、学风的综合作用,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姑名之曰浙东学术精神。

学术,是觉道效术的过程和结果;精神,是知识、情感、意志的总体。

学术精神,主要是指人们在觉道效术的学术活动中的指导原则、感情气质和心理倾向。

浙学各派,虽宗旨有异和个性不同,但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共同具有的心理倾向,我们称之为基本精神。

浙东学术的基本精神是:求真务实,经世致用。

当代浙东学术文化

当代浙东学术文化
2023-11-20
当代浙东学术文化
汇报人:
目录
• 浙东学术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 浙东学派与思想 • 浙东的学术研究成果 • 浙东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浙东学术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浙东学术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浙东学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浙东学术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 期,越国文化是其重要根源。在 历史长河中,浙东地区吸引了众 多文人墨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国际认可
浙东地区的学术研究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认可,许多研究 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被引用次数和影响力逐年 提升。同时,浙东地区的学者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 作,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全球化发展。
04
浙东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浙东学者在学术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学术传承责任
当代浙东学者承担着维护、传承和发扬浙东学术文化的责任,这 是他们学术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浙东的学术研究成果
浙东地区高校及研究机构介绍
浙江大学
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多个学科领域在全球享有盛誉,为浙东地 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作为浙东地区的一所重要高校,其在海洋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具有突出研究实 力。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学术氛围。
发展脉络
经历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 期的发展,浙东学术逐渐融入了 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
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学术特点。
代表人物
历史上,如王阳明、黄宗羲等一 大批浙东学者为浙东学术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学
说和思想影响深远。
浙东学术文化的现状与特点
现状
在当代,浙东学术文化依然保持着活力,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传承和发扬浙 东学术文化。同时,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使浙东学术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

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史学、浙东学派的概念嬗变

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史学、浙东学派的概念嬗变

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史学、浙东学派的概念嬗变钱茂伟【期刊名称】《浙江社会科学》【年(卷),期】2008()11【摘要】在这组概念中,"浙学"最早出现,但最迟为当代人所认知。

"浙学"概念的嬗变,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宋代浙学,二是明代浙学。

今日的"浙学",应理解为广义的浙江地区的学术文化,或浙江特色的学术传统。

清以后,才开始出现以"浙东"为地域核心的学术术语。

最早以"浙东"为地域核心的术语是"浙东学派"。

接着是"浙东史学"与"浙东学术",均是18世纪的章学诚首先使用的。

"学派"就是"学脉",强调的是学术发展的一脉相传性,而不是现代门户意义上的派别。

必须从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二分角度,讨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学派诸问题。

它应是一个认知意义上的谱系建构问题,建构是记忆的重新组合,组合的标准与方式,是由建构者当下的语境与目的所决定的。

【总页数】8页(P87-93)【关键词】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史学;认识论;谱系建构【作者】钱茂伟【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G127.55【相关文献】1.关于"清代浙东学派"名称与性质的辨析——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正名 [J], 吴光2.浙东学术及其三大学派--浙东学术文化在宁波概述之一 [J], 宁波行政学院浙东学术文化研究所3.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 [J], 袁元龙4.“浙东学派”与民国新史学:何炳松“浙东学派”论之旨趣 [J], 张凯5."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研究论略 [J], 敖运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

浙东学者雕像(2张)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漫长途程中,文史之间一直存在着互相交织、渗透、融通的密切关系。 但也有两种倾向是很不足取的。一种是无视文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两者截然分割;另一种是将两者混淆不清, 不予区别。清代浙东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兼擅史学和文学,既是史学巨擘,又是文学高手。他们不仅深知文学与 史学的不同特征,尤为重要的是,对文史会通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们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历史眼光去考 察文学问题,深入发掘文史的会通之处,提出了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在文史会通的考察和探究上,章学诚堪称 佼佼者。
浙东学者在研究经学的同时,对史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梁启超则认为清代史学开 拓于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并自成系统,堪称清代史学界的楷模。浙东学者的史学研究主要表 现在四个方面:
浙东学者塑像黄宗羲撰有《弘光实录》、 《行朝录》,选编卷帙浩繁的《明史案》、《明文案》及增益《明 文案》而成的《明文海》。前者一部分在当时属现代史,很多史实是他的亲身经历所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后一部分是他为编修明代通史所选的有关资料。如《明文海》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其搜罗极富,所阅 明人文集几至二千余家”,“其他散失零落,赖此以传者,尚复不少,亦可谓一代文章之渊薮。考明人之著作, 当必以是篇为极备矣。”万斯同独力完成的《明史稿》五百卷,被誉为“(司马)迁、(班)固以后一人而已”。 今传《明史》即以此为蓝本。又仿照《通鉴》作《明通鉴》,对明清鼎革之交的历史作了详尽的描述。此外如邵 廷采的《东南纪事》、《西南纪事》、万言的《崇祯长编》等都是有关明代历史的学术专著。
而浙东学派的富民思想立足于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反映了新的时代气息。首先,他们所重视的富已不是 “本富”而主要是“末富”,认定“商贾”与“力田”一样都是致富的正途;其次,他们认为只有民富才能国富, “夫富在编户,而不在府库。”富国和富民,富民是第一位的。再次,他们反对国家打着抑兼并的旗号来压制、 侵夺富民的财产。黄宗羲一再强调,解决土地问题不能“夺富民之田”,主张对富民也进行授田,“听富民之所 占”,反对均富。这种富民观念显然是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

当代浙东学术文化

当代浙东学术文化
前景展望
未来,浙东学术文化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地域的综合研究,同时将更加 注重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发展;此外,浙东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将得到 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01
浙东学术文化与其他地域 文化的比较
与江南文化的比较
文化气质
浙东地区与江南地区都具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 的文化气质,如细腻、柔 美、注重内在修养等。
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1
浙东学术文化的代表人物
王阳明及其心学
总结词
重要代表,思想深远
核心思想
致良知、知行合一
详细描述
王阳明,又称王守仁,是明朝时期的一位伟大思 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心学思想对东亚哲学和文化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
王阳明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 亚国家的哲学、文化、教育等领域。他的思想强 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强 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梁启超及其新文化运动
• 总结词: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影响深远 • 详细描述: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的思想和作品对 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主要成就:推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自 由等理念 • 影响:梁启超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近代的文化和思 想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中国近代史的 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思想和 作品也对世界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浙东学术文化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热点
近年来,浙东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开发等 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难点
浙东学术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较为分散,且有些文献的解读和整理存在一定难 度;同时,浙东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试论浙东学术文化精神特色

试论浙东学术文化精神特色
要 准则 。经世 致用 是清代 浙 东学 者在 对 明朝 覆 亡教 训 的反 思 和对 宋 明理 学 流 弊 的批 判基 础上 , 从浙 东 学 术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中概 括 出来 的学 术 文 化 最 高 宗
t h e t h e me i s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t h e mi n d a n d h i s t o i r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s p i it r u a l c o r e i s r e a l p r a c t i c i n g a n d a c h i e v e me n t ,
YANG We i — h u a
( Z h e j i a n g B u s i n e s s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N i n g b o 3 1 5 0 1 2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t wa s i n t h e Ha n a n d T a n g Dy n a s t i e s t h a t t h e Zh e d o n g s c h o l a s t i c c u l t u r e s t a r t e d a n d d e v e l o p e d g r a d u — a l l y u p t o t o d a y .S i n c e t h e n, t h e s t a t u s o f t h e Z h e d o n g s c h o l a s t i c c u l t u r e h a s b e e n d e v e l o p i n g g r a d u a l l y f r o m t h e e d g e o r n o n — l e g i t i ma c y t o t h e c e n t e r o r a p o t h e o s i s .F o r t h e Z h e d o n g s c h o l a s t i c c u l t u r e,t h e p u r p o s e i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试论浙东学派的一般特点

试论浙东学派的一般特点

试论浙东学派的一般特点
吴晓红
【期刊名称】《资料通讯》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任何一个学派,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会在学术内容和风格上,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来。

具有重大影响的浙东学派,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浙东学派的一般特点,历代的研究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作过剖析。

“浙东学术”的内容和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吴晓红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00级文化学专业研究生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试论蒙古族音乐传承机制中的过程特点及文化特点 [J], 周丽青
2.试论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特征 [J], 李伟强
3.试论佛学心学及浙东学派对谭嗣同的影响 [J], 黄艺农
4.试论南宋浙东学派的爱国主义 [J], 方如金;毛策
5.适应广播特点拓宽通联渠道——试论新形势下广播通联工作的特点和运作形式[J], 张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当代浙派语文的五大特征_蔡伟

试论当代浙派语文的五大特征_蔡伟
2007/4 下
28 教学月刊·中学版
酿打造语文 教 学 的“浙 江 学 派 ”。我 认 为 , 鲜 明 地 打 出 语 文 教 学 的“浙 江 学 派 ”, 现 在 是 时 候 了 。挑 战 就 是 机 遇 , 乘 高 中课程改革之机, 展浙江语文教师之风, 愿浙江省高校的 语文教育研究者与高中语文教师携手共进, 斗志昂扬地 迈入新课程。
新昌中学特级教师董汀丰老师用自己对母校对师者 的感恩之心, 用自己从一个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到获得 硕士学位到如 今 的 中 学 语 文 特 级 教 师 的 成 长 经 历 , 教“滴 水 之 恩 , 涌 泉 相 报 ”的 做 人 道 理 。他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运 用 优 美 的 语 言 和 富 有 变 化 的 语 音 、语 速 、语 调 来 展 示 或 豪 迈 、 或 优 美 、或 清 新 、或 愉 快 的 课 堂 环 境 ; 用 朗 读 作 为 辅 助 手 段来传递情感,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丰富想象, 从而深化对 作品的理解。浙 江 省 教 研 室 教 研 员 、特 级 教 师 胡 勤 在 与 我 省著名语文教 育 家 蒋 成 瑀 教 授 对 话 时 说 :“教 学 实 践 的 过 程是一个不断 创 造 的 过 程 。得 鱼 而 忘 筌 , 任 何 模 式 都 会 在 这个过程中消 解 。世 上 没 有 两 个 一 模 一 样 的 大 脑 , 不 同 的 教师或学生, 学识才华不同, 思想感情各异, 教学程序的 趋向也不一样 。模 式 之 所 以 有 生 命 , 就 是 因 为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被 解 构 、被 创 新 。”他 认 为 语 文 教 学 应 当 重 视 教 学 的 过 程 , 而不是结 果 。应 当 让 学 生 自 己 阅 读 、自 主 创 造 , 如 此 才 能满足思想精 神 的 需 求 。他 非 常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强 调 与学生平等交流, 而不是控制学生。

高中语文《浙东学术》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浙东学术》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浙东学术》教学参考文化背景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

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不敢谈论“清风明月”,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

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

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

”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

他出生于中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读书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却对史书情有独钟。

他后来回忆说:“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似夙所攻习然者,其中利病得失,随口能举,举而辄当。

”(《家书六》)他小的时候还曾对《左传》《春秋内外传》等书改换体例,加以缩编。

由于他率真自得,学问“不合时好”,不肯作时文讨好考官,自22岁至30岁,四次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

然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意气落落,不可一世”,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用了三年时间购齐23部历代正史。

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黄开国
【期刊名称】《中国哲学史》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成绩斐然.但是,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浙江传统学术文化与整个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关系;问题之二是如何处理浙江传统学术文化内部的相互关系;问题之三是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研究与浙江当代发展的关系.思考这些问题,对未来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黄开国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经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徽州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序 [J], 栾成显
2.突破传统学术疆域的理论探险——近年消费文化研究述评 [J], 管宁;
3.婺文化研究:"文化浙江"建设的生动实践——婺文化研究会《婺文化丛书》编撰的十年历程 [J], 叶志良
4.《关于中华传统学术思潮影响古代律学发展的几点思考》之我见 [J], 雷英
5.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海洋文化与浙江”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舟山隆重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东文化感想

浙东文化感想

读浙东文化有感
宁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浙东学术文化及其所具有的原创性思维、经世致用、博纳兼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思想成就之一,是学术大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特别对于我们这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少之又少,而且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学生的原创性的思维不够活跃,创新精神更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如果学生能够多多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能够揣摩、去深刻的感受,我想我们这一代肯定能够受益匪浅。

而浙东文化又有丰富的内涵,里面的很多东西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切实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认认真真去解读,我们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要讨论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特点,我们首先要厘清“浙东”的概念。

“浙东”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意为浙江(即今钱塘江)以东地区。

作为一个政区的“浙东”,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

先秦时,浙东属于越国的辖境。

秦汉时期,浙东地区属于会稽郡的一部分。

自孙吴割据江东,浙东始分设郡县,当时的会稽郡、东阳郡、临海郡均在浙东地区。

东晋时,又分浙东临海郡设置了永嘉郡。

浙东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最早也是出现在东晋时期。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因平定苏峻之反的需要,使会稽太守王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所谓五郡,即上述四郡及新安郡,新安郡的一部分在浙江以东。

这是为战争需要建立的军事管理区,也是浙东地区形成的最早的独立的管理区。

浙东地区最早设立为独立的政区当在宋文帝永嘉三十年(453),当时刘劭叛乱,将浙东五郡立为会州,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改会州为东扬州。

隋开皇中州废。

唐前期,浙东地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属于江南东道的监察范围。

通过分设郡县,原来的浙东五郡
分成了越、衢、婺、台、明、处、温、睦八个州。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以此八州设浙江东道节度使,浙东地区首次成为以“浙东”命名的独立的政区。

北宋时浙东、浙西合为两浙路,南宋时除严州(即睦州)属浙西路外,其余七州(其中越州升绍兴府、明州升庆元府、温州升瑞安府)为浙东路。

元代皆改为路,此七路设浙东道宣慰司,是江浙行省的一部分。

明代七路皆改为府(其中庆元府改为宁波府、瑞安府改为温州府、婺州路改为金华府),但七个府并不组成一个独立的政区,而是属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俗亦称浙江省)。

清代相沿不改。

至今日,浙东地区形成了绍兴、宁波、舟山(由宁波分出)、台州、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八个地级市,浙东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

而浙东学术文化,则既包括历史上浙东学派的学术文化,也包括历史上浙东地区的学术文化。

将浙东作为一个学术派别名称,最早是章学诚提出来的,其《文史通义》中有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浙东学术》。

不过章氏只是指出了浙东之学的学术旨趣和治学特点(如“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於史,此其所以卓也”),并未划定浙东学术的具体范围。

二十世纪初宁波籍的史学大家陈训慈、张其昀、何炳松等纷纷涉足对浙东学术文化的探讨,
而张寿镛先生搜罗一郡之典籍编辑而成的《四明丛书》掀起了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小高潮。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东学术文化的研究在当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概念的界定上也出现了不少专篇论文。

这二十余年是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

如果说,前贤们的研究是对故乡历史与文化的搜索、总结、沉思、怀念的话,那么,新时代的研究就更偏向于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弘扬、创新、实践。

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八九十年代为第一个阶段,二十一世纪后是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传承,主要成就表现在纯学术研究上的进一步深入;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突破,是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交流范围的不断拓展。

并且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立足历史与文献,关照当代与社会,将浙东学术文化研究与创建宁波和谐社会、塑造宁波城市精神紧密联系,从而从书斋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具体来说,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立足前贤研究成果,界定浙东学术文化概念的内涵
1984 年,宁波召开了“黄宗羲与浙东学派学术讨论会”,这是当代宁波对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肇始。


后二十余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始终坚持着陈训慈、何炳松等前贤的学术精神,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不少突破。

首先,学者们厘清了浙东学术文化的概念,梳理了浙东学术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历史上关于“浙东”、“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史学”、“实学”等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描述,并且因此而引起了许多争议和反思。

在反思中,学者们提出了“浙东学术文化”的概念,并以此对浙东地区自东汉以来的经学、哲学、史学进行了全面的爬梳和检讨。

他们认为“浙东学术文化”的时间上限应该远溯至东汉王充,然后包括两宋的事功学、明代的心学、清代的浙东史学、晚清的浙东学术,而以王阳明代表的心学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史学为中心和重点。

二、确立浙东学术文化的历史地位
浙东学术文化早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学术文化,乃至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比如王阳明的心学是汉文化圈的共同哲学;黄宗羲被称为“中国的卢梭”,当今中国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税,其理论也来源于著名的“黄宗羲定律”;抗日战争时期,万斯同不仕异朝的气节是抵御外侮的一面旗帜。

关于浙东学术文化的历史地位,学者们有不少精辟的论述。

他们认为,中国有学术思想史,自黄
宗羲的《明儒学案》始;发展数千年的中国哲学,专门讨论史义者,则推章学诚一人;史学家以纯真精神,表彰气节,发明幽隐,留真历史于危难之际,浙东史学家表现最为突出;真正的史学家,必须以学者兼为思想家,浙东史学家博罗文献,兼治理学,具备了学者与思想家两个条件。

三、提炼了浙东学术文化的精神
学者们认为,浙东学术文化的思想特征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学以经世的为学精神;转移风气、领异立新的学术品格;兼容并蓄、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

从其思想特征中,学者们又提炼了浙东学术文化的四个精神:主体自觉——浙东文化的鲜活灵魂;开拓创新——浙东文化的本质内涵;经世致用——浙东文化的最高宗旨;博纳兼容——浙东文化的恢弘品格。

把握和定位浙东学术文化的思想特征,是学者们十分关注和讨论的一大热点,是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意味着理论研究完成了从共性到个性再到共性的飞跃,并为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化铺垫了理论基础。

四、突破了学术研究方法,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
从前的学者,独处书斋,冷坐板凳,于郁郁书城中检索资料,于浩瀚文献中搜寻线索,所得、所感、
所悟,都是个人积数十年功力后的灵光一现。

而现在的学术研究更注重交流,用他人的思维火花点燃自己的思想之原,以他人的角度观点弥补自己的缺憾遗漏。

所以,当代的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基本上是以某个研究机构主办的大型研讨会议为载体,集中该领域顶尖学者,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比如2008 年12 月召开的“纪念万斯同37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以天一阁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一场国际明史界的盛会。

此次研讨会专家云集,许多论文在研究万斯同的学术思想和《明史》的编纂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天一阁在学术研究上的地位。

除了举行学术研讨会之外,当代浙东学术文化研究还采取了其他的各种有效手段。

比如为了推进和深化浙东学术文化的健实发展,2000 年,宁波大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浙东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宁波行政学院成立了“浙东学术文化研究所”。

中心和研究所是浙东学术文化的合作研究平台,使本地学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拥有固定的长期的交流,弥补了研讨会一时一地的缺憾。

为了让研究成果向大众展示,让市民熟悉,2005 年,几位学者在《宁波日报》及网站上同时开辟主题为“弘扬宁波精神,开拓美好未来”的专
栏。

专栏语言平实,深入浅出,立足浙东学术文化,将宁波城市精神娓娓道来。

这是一种新型的学术研究方法,它摒弃了案头的封闭而走向媒体的开放,摒弃了学者的单向输出而走向大众的互动交流,将历史遗产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浙东学术文化研究获得了实践性效果。

综上所述,自八十年代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它传承了前辈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和丰富广博的精神遗产,不仅在研究深度上提炼了浙东学术文化精神,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