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项目概况
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简介

西南公路开工作面辅助主洞施工,最终达到主洞快速贯通的1 工程意义目的。
本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道351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目前G351夹金山越岭路段(43km)“瓶颈”制约明显,现状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6.5m,受冰雪影响,每年需进行为期3个月的交通管制(12月20日至来年3月20日),越岭通行时间在2h以上。
非管制期全线运行时间约7h,管制期全线运行时间一般在9h以上,严重影响通道整体通行服务水平及安全保障能力,修建夹金山隧道是沿线藏汉同胞的共同心愿。
隧道围岩岩性单一,主要为杂谷脑组及侏倭组变质砂岩夹板岩,局部含软弱破碎的碳质板岩,其中砂岩多呈中厚状,饱和抗压强度28.8~50.5MPa,板岩多呈薄层状、板状,饱和抗压强度10.1~25.4MPa。
洞身构造极其发育,隧道穿越一系列褶皱和项目于2021年5月立项,到完成两阶段设计仅夹金凼断层,地下水以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局用时半年时间,并于2021年11月取得施工图批复,部有细股状水流。
隧道轴线充分考虑平导布设、隧2021年12月正式开工。
夹金山隧道实施后将有效解址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两端接线及工程造决越岭段冬季通行问题,节约通行里程约34km,进价等因素,夹金山隧道洞身段主洞与平导中线间距一步畅通区域交通条件,有望带领沿线人民群众开30~35m。
纵坡设置为人字坡,夹金山隧道平纵示意启实现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新篇章。
如图3所示。
2 工程概况项目起于雅安市宝兴县跷碛藏族乡波日沟,顺接既有国道351线跷碛段,设隧道穿越夹金山,止于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乡唐家山,接国道351线达维段,路线全长10.07km,其中隧道长9.35km,通风救援平导长9.364km,隧道进口海拔2980m,出口海拔3052m,最大埋深1400m,采用二级公路隧道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隧道建筑限界10.0m×5.0m。
特色隧道工程设计方案

特色隧道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隧道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它通常需要克服地质、水文、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隧道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交通、交流、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设计的特色隧道工程,是一项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构建一条现代化、智能化的隧道,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城市特色隧道工程设计2. 项目位置:位于某市中心地带,分别连接市区内多个重要交通节点3. 项目规模:隧道长度约5公里,设计车道为双向六车道4. 项目难点: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变化大,交通流量大三、项目设计理念1. 智能化设计:隧道设备将采用智能化设计,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灭火系统等,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2. 绿色环保:隧道工程将采取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3. 高效便捷:隧道将采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以提高通行效率和车流量,为城市交通带来便利。
四、地质勘察和隧道设计1. 地质勘察: 基于地质勘察,对隧道地质、地下水、构造形态及出入口处地质系特征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
2. 隧道设计: 隧道将分别采用软岩隧道和硬岩隧道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要求。
隧道施工将采用盾构法和横向掘进法进行施工。
五、隧道安全设计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立交通监控中心,监控隧道内情况,实时调整车流。
2. 灭火系统:设置灭火器系统,隧道内部采用防火材料,等级达到国家标准。
3. 紧急避险通道:设置紧急避险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和车辆能够及时撤离。
4. 通风系统:设置通风系统,保证车辆行驶畅通的同时,保证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
六、隧道监控及智能化照明设计1. 监控系统:采用全封闭式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隧道内车流情况、环境状况、设备运行情况等。
隧道工程tbm技术方案

隧道工程tbm技术方案一、项目概况隧道是一种地下道路工程,是连接两个地点,穿越山脉、水域等地下地形的通道。
在现代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中,隧道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盾构机(TBM)技术是当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某隧道工程中应用TBM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
二、隧道工程TBM技术方案1. 项目背景该隧道工程位于某大城市的市区,是连接两个交通要道的重要通道。
由于地表交通拥堵,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项目部决定采用TBM技术进行隧道施工,以便快速、高效地完成工程。
2. 项目技术特点该项目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包括岩石、砂土、泥岩等多种地层。
(2)隧道长度较长:隧道全长约5公里,需要穿越多个地形。
(3)环保要求高:作为城市重要交通通道,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3. 技术方案(1)盾构机选型考虑到地质条件复杂、隧道长度较长等因素,决定选择直径6米的大型盾构机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2)隧道路线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设计要求,确定了隧道的最佳路线,并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和布局方案。
(3)施工工艺流程采用封闭式盾构机施工工艺,具体分为切削系统、传输系统、混凝土浇筑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4)环保措施在隧道施工中,将采取降尘、降噪、污水处理等多项环保措施,保护周边环境。
(5)安全管理隧道施工过程中,将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
三、方案实施1. 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隧道施工前,项目部将组织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调试、材料准备、人员培训等。
2. 施工实施根据技术方案,实施TBM盾构机施工工程,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 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四、技术方案优势1. 高效快速:TBM技术施工速度快,可以大大节省工期。
隧道项目情况汇报

隧道项目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大家好!我是XX项目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隧道项目的情况。
首先,让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项目。
本项目是一座城市交通隧道工程,总长约10公里。
隧道工程位于城市的主干道上,旨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流动性。
我们项目组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取得了以下进展:一、项目进展情况:1.前期工作:-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成地质勘探工作,了解地质情况;- 完成土地征用和拆迁工作,确保项目开工条件;- 完成环境评估工作,规划出合理的环保措施。
2.正式开工:- 按照计划,项目于上个月正式开工;- 完成了道路封闭和交通疏导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完成了施工人员招聘和培训,确保施工队伍的专业性。
3.主体工程:- 目前已完成约3公里的隧道开挖工作,开挖进度达到了预期目标;- 已完成约4公里的衬砌、钢筋工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已完成约6公里的隧道供水和排水工程,确保了隧道施工期间的供水排水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施工进度:- 隧道施工进度比预期稍慢,主要是由于遇到了地质复杂区段的开挖问题。
我们的施工人员正在调整开挖方案,寻找更合适的施工方式,以提高进度。
2.项目成本:- 由于部分材料价格上涨,项目成本超出了预算。
我们已与供货商进行了协商,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案,并加强了成本控制措施。
三、下一步计划:1.加大施工力度:- 针对地质复杂区段,我们将加大施工力度,增加开挖设备和人员投入,争取尽快完成开挖工作。
2.优化施工组织:- 深入分析项目进展情况,优化施工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加强沟通协调:- 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隧道项目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将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谢谢!XX项目组日期:YYYY年MM月DD日。
具有重要里程碑的铁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和标志性技术突破

具有重要里程碑的铁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和标志性技术突破
中国铁路发展有很多具有重要里程碑的铁路隧道工程。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项目概况和标志性技术突破:
1. 青藏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铁路,其中的隧道工程十分显著。
最为著名的是青藏铁路中的新建和改建段109座隧道,总长度达960多公里,其中包括全长约5.2公里的唐古拉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隧道: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东线工程横跨华北地区,解决了这一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该工程的隧道工程主要包括引江济淮隧道、引漳津黄隧道等,通过大规模隧道的修建,实现了不同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调配。
3. 长江三峡隧道:长江三峡隧道是中国第一个承担铁路和公路双功能的大型横贯长江的隧道工程。
该隧道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岛式主导式隧道掘进、盾构与顶进法相结合等,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恶劣等难题,成功实现了长江两岸的交通连接。
这些铁路隧道工程的标志性技术突破包括新型施工方法和技术、地质勘探和隧道设计、土力学和地下水处理等领域的创新。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促进了中国铁路发展,也为世界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隧道工程施工实例分析报告

隧道工程施工实例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隧道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连接城市交通、国家交通的重要通道。
隧道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风险性和技术性等特点,需要具备专业化的施工团队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本报告以某隧道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隧道工程施工水平。
二、项目概况该隧道工程位于某省某市,全长5000米,设计为双洞两车道,是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通道。
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岩石、软土、泥岩等多种地层,设计标准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隧道工程施工组织形式为总包分包制,总包负责整体施工,包括采购、施工管理等,分包负责具体施工工作。
2. 施工管理项目部设立了专门的施工管理团队,分工明确,组织协调工作顺畅。
施工管理团队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施工过程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图纸编制、设备采购、人员招募等。
勘察设计工作对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2. 爆破施工隧道工程采用了爆破法进行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利用先进的爆破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支护施工支护工作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施工中采用了钢拱架支护、喷射混凝土等技术,保证了隧道的稳固和安全。
4. 地下水处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面临较大的地下水压力,需要进行地下水的抽排和处理。
采用了抽水井、隧道排水系统等设施,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
5. 通风系统建设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通风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和作业环境的舒适。
通过通风系统,有效排出尘土、废气,保证了施工进度。
六、施工质量与安全1. 施工质量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需要从地质勘查、设计、施工过程等多个环节严格把控。
鹅步岭隧道报告范文

鹅步岭隧道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二、项目背景鹅步岭是该市地势较高的山脉,周边交通道路相对不畅,给市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因此,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交通效率,该市决定建设鹅步岭隧道。
三、项目设计1.位置与路线布局:鹅步岭隧道的起点位于市区,经过鹅步岭山脉的主要山脉,终点位于周边地区。
隧道路线经过地质勘探和工程测量,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
2.隧道长度:鹅步岭隧道总长度为XXX米,考虑到通行车辆的需求,隧道设计了双向四车道的布局。
3.施工方案:隧道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结合钻爆石法进行局部开挖,然后进行隧道管片的安装。
四、工程进展1.前期工作:在项目启动之前,进行了相关的前期工作,包括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环境影响评价等。
2.隧道开挖:隧道的开挖工程已经完成了约70%,预计于XXX年底前完成全部开挖工作。
3.管片安装:隧道管片的制造和安装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同时团队也在进行质量检验和整体施工进度的管理。
4.隧道设备:隧道设备的采购工作与安装工作也已开始进行,其中包括监控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等。
5.安全管理:项目组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方案,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机制。
五、项目预期效益1.改善交通条件:鹅步岭隧道的建成将显著改善市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2.促进经济发展:畅通的交通系统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提升区域竞争力。
3.减少交通事故:优质的交通设施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性。
4.便利市民出行:鹅步岭隧道的建成将方便市民出行,减少拥堵,提高出行便利性。
六、风险与挑战1.地质风险:隧道施工中可能面临地质灾害的风险,需要提前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方案。
2.资金压力:隧道项目的资金投入较大,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需要合理规划项目资金使用。
3.施工期限:鹅步岭隧道施工期将持续数年,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山花顶隧道工程方案

山花顶隧道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山花顶隧道项目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交通工程,隧道全长1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项目起点是山城市,终点是花园市,隧道线路穿越了一座高山,地形复杂,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隧道工程。
二、隧道设计要求1. 隧道线路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最佳线路,尽量减少隧道长度,降低工程难度。
2. 隧道设计应符合双向四车道的标准,保证交通流畅。
3. 隧道设计要考虑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
4. 隧道设计应考虑环保和安全要求,保证隧道施工后的安全运营。
三、隧道地质勘察1. 山花顶隧道所在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地表覆盖着大量的岩石和土壤,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易发生地质灾害。
2. 隧道地质勘察应全面了解地下岩层结构、地下水位和地下断裂带情况,确定隧道施工地质条件。
3. 隧道地质勘察还需了解山体稳定性、地震活动情况等,为隧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四、隧道设计方案1. 隧道线路选择考虑到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选择中线穿越地质较为稳定的地段,尽量减少隧道长度,降低施工难度。
2. 隧道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需求,设计双向四车道标准隧道,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救援设施,保障隧道安全运行。
3. 隧道排水设计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隧道排水系统,保证隧道内部排水畅通,防止水灾发生。
4. 隧道照明和通风设计设计合理的隧道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保障隧道内部的照明和通风条件,提高隧道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五、隧道施工方案1. 隧道开挖施工采用先进的掘进技术和机械设备,根据地质条件,采用爆破或者机械掘进的方式进行隧道开挖,保证施工进度。
2. 隧道支护施工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隧道设计要求,采用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土或者钢管撑等支护方式,加固隧道围岩,保证施工安全。
3. 隧道衬砌施工设计合理的隧道衬砌结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隧道衬砌施工质量,延长隧道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概况
1、上官隧道
杭瑞高速公路上官隧道,设计速度100km/h、净宽10.75m、净高5.0m,为上下行分离式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分离式隧道,隧道进口位于上官村村西,出口端端位于东头杨村南,整体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平面线型呈S形。
隧道穿越的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为265.0米,隧道最大埋深约115米。
隧道左洞起讫立桩号为K618+010+K619+991(施工图设计桩号为ZK58+779~ZK60+760),全长1981m,右洞讫立桩号为K618+010~K619+985(施工图设计桩号为 YK58+780~YK60+754),全长为1974m,隧道进口设计标高分别为左洞120.284m,右洞120.735m;出口隧道设计标高分别为左洞169.375,右洞169.284m。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本隧道采用机械通风,电光照明。
隧道处于S型曲线上,左、右洞进出口处于平曲线半径左洞R=2656.589m,右洞R=2985.123M的左偏圆曲线上,洞身处于平曲线半径左洞R=2020m,右洞R=3091.055m的左偏圆曲线上。
隧道路基最大超高值为3%,隧道纵面线型左洞为2.50%的单向坡;右洞为2.50%的单向坡。
2、鸡口山隧道
鸡口山隧道设计速度100km/h、净宽10.75m、净高5.0m,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分离式道路,进口位于黄沙铺镇中通村,出口位于大畈镇鸡口山村,隧道呈近东西向展布。
隧道穿越的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为486.5m,隧道最大埋深约319m。
隧道左洞讫立桩号为
K641+005~K643+974(施工图设计桩号为ZK81+920~ZK84+889)全长2969m,右洞讫立桩号为K641+009~K643+993(施工图设计桩号YK81+923.5~YK84+907.7),全长约2984m,隧道进口设计标高分别为左洞145.218m,右洞145.300m;出口隧道设计标高分别为左洞183.427m,右洞183.535m。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本隧道采用机械通风,电光照明。
隧道左、右洞进口处于平曲线半径左洞R=1800m,右洞R=1800m的左偏圆曲线上,洞身处于直线上,出口处于平曲线半径R=2500m,右洞R=2500m的左偏圆曲线上。
隧道路基最大超高值为3%,隧道纵面线型左洞为1.470%,1.38%~2.23%;右洞为1.70%,1.38%~2.23%。
3、渗漏水情况
2014年8月,湖北省公路水运工程测试中心对上官隧道、鸡口山隧道有关病害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调查成果,隧道渗漏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边墙底部渗水
出现在电缆沟盖板顶部衬砌边墙处,渗水后衬砌防火涂料表面大面积潮湿;
(2)边墙及拱腰渗漏水
出现在距离电缆沟盖板顶1~4m处,渗、漏水后衬砌防火涂料表面大面积水膜移动,严重地段衬砌出现明显纵向、斜向裂缝,衬砌防火涂料表面漏水严重;
(3)拱部渗水、滴水
出现在隧道拱部范围内,渗水后拱顶防火涂料表面面状潮湿,拱部漏水地段水滴直接滴落在行车道上,洞内能听到滴水声。
(4)变形缝漏水
出现在隧道施工缝、沉降缝处,严重地段出现喷水;
(5)路面积水
部分路面出现潮湿、积水现象。
4、防火涂料破损情况
上官隧道以及鸡口山隧道防火涂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主要由于防火涂料和衬砌之间的粘结强度较低,防火涂料容易破损和脱落,进而全部或者部分失去防火作用。
地震、爆炸等外力作用下,火灾发生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