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词人的豪放风格。

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过程方法:诵读法、想象鉴赏法、讲练结合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用典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具:多媒体。

四、课型:新授

五、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为此前已学过古典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组织学生默写《定风波》。

(二)、知识讲解:

1、导语设计展示诗句提相关问题: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解题作家及创作背景介绍

(1)提问:让学生来说说“我所知道的辛弃疾”。

(2)教师对作者和背景进行补充。(幻灯片展示)

作者简介辛弃疾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写作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3、整体感知

(1)诵读

①名家范读录音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③学生自由朗读

④指名学生朗读⑤全体学生齐读

2)、理解词意,概括内容

①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疏通词句,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和向老师发问,教师巡视点拨。

②学生品读诗歌,思考:词人形象和情感并回答。

明确:词人形象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人情感浓烈的思乡、深沉的爱国壮志未酬的感慨、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三)、能力发展与探究、

1、再读诗歌,体会感情(幻灯片展示相关的图画)

问题: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即景色描写营造了什么的意境)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①壮天:千里清秋:无际

②阔水:随天去

③悲远山落日

④凉断鸿游子(看拍登)

情思乡报国。

艺术技巧情景交融

2、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问题:下片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季鹰归未:思乡难归(借典抒情)

典故②求田问舍:不做谋求私利的人思念故土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

③树犹如此:虚度时光,功业无成

3、能力发展,拓展延伸:总结诗词中典故手法的作用。

心志的表白并没有使自己摆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增添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②“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

(四)、当堂训练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明确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