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

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

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作者:王斌[1] 张梅静[2]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心肌酶学和心电图,而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

AMI早期可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损伤型ST段抬高为主要心电图特征,可伴随T波高尖或倒置、R波减低或病理性Q波出现。

新的分类方法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反映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发病时间短于12 小时者应予以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1]。

此外,根据ST段抬高的心电图导联,可以对梗死罪犯血管进行判断。

1 冠状动脉与心电图导联心电图的各个导联与冠状动脉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判断心肌梗死是由哪一支血管病变引起,即“梗死相关血管”或“罪犯血管”。

冠状动脉分两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发出后为左主干(LM),随后又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RCA)重要性相当。

另外,根据左心室后间隔和下壁的血供,可分为左优势型(由左回旋支供血,占10%~20%)和右优势型(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占 60%~70%)。

心电图上的前间壁、前壁、前侧壁由左前降支供血,高侧壁、后侧壁和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而下壁供血比较复杂:通常是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少部分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

多数人的前降支远端跨过心尖部支配少部分下壁(靠近心尖)。

因此,下壁可以由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左前降支供血。

(图 1)图1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2 体表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2.1 心肌梗死基本图形①病理性Q波(时限≥0.04s,振幅≥1/4R波)或QS波;②ST段弓背向上抬高;③对称性T波倒置。

心肌梗死心电图与血管定位

心肌梗死心电图与血管定位
通过血管定位,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措施,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以 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挽救患者的生命。
心电图与血管定位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1
步骤 1
通过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血管定位。
2
步骤 2
进行血管定位,准确查找阻塞的血管。
3
步骤 3
根据血管定位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肌梗死的症状和原因
症状
心绞痛、胸痛、气促、恶心、呕吐等。
原因
主要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进心肌梗死中的作 用
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式,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 梗死以及确定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征
1 ST段抬高
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最为典型的心电 图表现之一。
2 Q波增宽
心肌梗死后,异常Q波的形成常常与心 肌坏死有关。
3 T波倒置
心肌梗死后,T波常常出现倒置的改变。
血管定位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通过血管定位,可以准确查找阻塞的血管, 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 法。
血管定位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心电图与血管定 位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的分享会,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肌梗死心电图与血管定位的 相关知识。通过本次分享,您将了解到心肌梗死的定义、诊断方法以及血管 定位在治疗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的定义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坏 死的疾病。它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_yumiaowei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_yumiaowei

右冠近端或左回旋支 扩展下壁(下壁 合并后壁、 侧壁或右室)
局限下壁
右冠远端或左回旋支
心电图图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图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ST段偏移评分及偏移向量
下壁心肌梗死:右冠及回旋支的区别
优势右冠近端闭塞的特点
优势右冠中远段闭塞的特点
小右冠近端闭塞的特点
回旋支闭塞的特点
心电图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相邻两个或 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1mm以上,常伴有对侧导联ST段 压低。 • 新出现BBB:胸痛症状伴急性出现的LBBB可诊断为急性 心肌梗死。心梗时出现急性RBBB是广泛前壁心梗前降支 近端闭塞的表现,不过RBBB并不掩盖ST段抬高。 • 原有LBBB时出现ST段改变: LBBB常掩盖心肌梗死的诊 断,如QRS正向的导联ST段抬高1mm或QRS负向的导联 ST段抬高5mm或V1-3导联ST段压低1mm,可诊断急性心 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魏宇淼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冠脉解剖
冠脉的分布类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理
稳定与不稳定的斑块及其临床发展
纤维帽 纤维帽 中层 中层
管腔 脂核
管腔
脂核
稳定性斑块
易损斑块
破裂出血
非闭塞性血栓(白色血栓) ST段压低和/ 或T波倒置 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 ST段抬高 ST段不抬高的心 肌梗死 (NSTEMI) ST段抬高的急性 心肌梗死 (STEMI)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解剖定位: 临床及预后的决定因素
分类 左前降支近端 堵塞解剖部位 第1间隔支近端 大对角支近端 ST段抬高导联 30日死亡率 V1-6, I, avL ST段抬高或束支 19.6% 或分支阻滞 V1-6, I, avL ST段抬高 9.2%

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图判定

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图判定

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图判定
叶慧明;郭继鸿;彭建军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8(010)005
【摘要】目的: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预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梗死相关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病人的心电图,计算STⅢ↑/STW↑,STaVL压低及STv3↓/STⅢ↑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值.结果:共有72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选,STv3↓/STⅢ↑>1.2预测LCX敏感性略低,但特异性较高,而STⅢ↑/STⅡ↑及STaVL↓相应的预测值与文献类似.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时的心电图STv3↓/STⅢ↑比值可作为常规方法的一个补充预测其梗死相关血管.
【总页数】3页(P692-693,695)
【作者】叶慧明;郭继鸿;彭建军
【作者单位】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4;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R540.4
【相关文献】
1.心电图ST段改变对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价值 [J], 刘念念;宋宏宾;俞阅彦;江时森
2.心电图判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 [J], 倪红林;张国强;夏征岚;吕英俊
3.心电图判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 [J], 倪红林;张国强;夏征岚;吕英俊
4.体表心电图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J], 曹国慧;冯惠平
5.比较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 [J], 关敬树;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张宪;郑爱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急性冠脉事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

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24年发布了《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典型的心绞痛,通常是剧烈的胸痛、憋气和出汗。

2. 心电图表现:持续ST段抬高≥1mm,出现在两个连续导联,并伴有持续性的动态变化。

3.血清生化标记:肌钙蛋白T及I的升高。

二、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是关键,包括溶栓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

对于患者的溶栓治疗,一般选择溶栓药物尽早静脉输入。

冠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冠状动脉通畅,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2.慢性期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三、溶栓治疗:1.适应症:在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6小时内)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2.禁忌证: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视网膜出血、近期创伤、手术等。

四、冠脉介入治疗:1.适应症: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高危的患者应尽早接受冠脉介入治疗。

2.介入时间窗口:冠脉介入治疗应在发病后的2小时内进行。

3.支架类型:DES支架比BMS支架更适合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五、抗血小板治疗:1. 阿司匹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300mg。

2. 氯吡格雷: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剂量为300mg。

3.贝那普利: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六、抗凝治疗:1.低分子肝素: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剂量根据体重调整。

2.依诺肝素:适用于PCI术后的抗凝治疗。

3.华法林: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七、抗心律失常治疗: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腺苷等。

心血管系统执考笔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系统执考笔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系统执考笔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概念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临床表现与梗死的面积大小、部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50% ~81. 2 % 的病人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2.症状(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被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 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 ℃左右,很少达到39℃ ,持续约一周。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账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

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 -95% 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 ~ 48%。

3.体征(1)心脏体征: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

(2)血压: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血压降低。

其他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相关的其他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心电图常有进行性改变,对诊断、定位、定范围、评估病情演变和预防都有帮助。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STEMI罪犯血管的识别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STEMI罪犯血管的识别
1.右冠脉近段闭塞
①下壁心梗除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外,伴 V4R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100%,特异性87%;
② V1导联ST段抬高也提示RCA近段或近中段闭塞: 特异性100%;
③可引起V1-V3导联ST段抬高,但抬高幅度逐渐 呈递减趋势;
右冠脉近段闭塞心电图
(三).右冠脉闭塞病变
心电图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 死罪犯血管的识别
一.冠状动脉的解剖
• 通常所说的冠状动脉,是指分布在心外膜 下和心肌壁内并将血液转运到毛细血管床 部分的血管。冠脉造影能充分显现心外膜 下的血管,只能显现直径500um以上的心 肌壁内血管。
• 人类正常冠脉主要有两大支:左、右冠脉, 其余血管均由这两支血管发出分布于心脏 表面和心肌中。
其他导联按照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V5、aVL、I、 V1和V6 (2)5种心电图表现对于诊断前降支近段闭塞具有高度特 异性: ----.De winter综合征 ----aVR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43%,特异性95% ----V5导联ST段压低:敏感性17%,特异性98% ----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敏感性14%,特异性100% ----侧壁Q波消失 (3)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前壁心梗伴II、III、aVF 导联ST段压低≥1mm,敏感性77%,特异性78%
②下壁心梗伴aVL导联ST段压低为右冠病变(敏感性94%,特异 性71%)。
③V1、V2导联不出现ST压低,多可以排除LCX闭塞(预测值> 90%)。
④ V7-V9导联ST抬高和V4R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LCX闭塞。 ⑤缓慢性心
(三).右冠脉闭塞病变
三.不同冠脉病变的心电图特点
(一).左主干闭塞病变
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的“6 + 2”心电图诊断标准:

7张图教你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闭塞部位判断

7张图教你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闭塞部位判断

7张图教你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闭塞部位每次急诊科叫我们心内科紧急会诊时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急诊心电图明确提示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当我们快速说出其中可能发生急性闭塞的犯罪血管时,急诊科医生总会问起:是根据心电图怎么判断的呢?那么下面我就通过7张图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的常见闭塞部位的判断。

首先,可以通过下面一张表格认识一下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

表1、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导联心室部位供血的冠状动脉II、III、avF 下壁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I、avL、V5、V6侧壁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V1-V3前间壁左前降支V3-V5前壁左前降支V1-V5广泛前壁左前降支V7-V9正后壁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V3R-V4R右心室右冠状动脉下面就详细说说前壁心梗、下后壁心梗及左主干闭塞这三大方面的急诊心电图变化。

一、前壁心梗心电图1、闭塞位于左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与第一对角支之间(图1.1)除胸前V2-V5导联ST段抬高外,额面ST段向量指向avL导联,而背离III导联。

具体表现为:(1)I、avL导联ST段抬高(2)III导联ST段压低(3)II导联ST段无明显变化。

2、闭塞位于左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与第一对角支近端(图1.2)除胸前V2-V4导联ST 段抬高外,额面ST 段向量指向心脏基底部。

具体表现为:(1)avR 、avL 、V1导联ST 抬高(2)III 、avF 、V5 、V6导联ST 段压低(3)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V1导联呈qR 型),伴或不伴分支滞提示左前降支近端闭塞。

3、闭塞位于左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或中间支远端但在第一间隔近端(图1.3)除胸前V1-V5导联ST 段抬高外,额面ST 段向量指向右下方。

具体表现为:(1)avR 、III 导联ST 段抬高(2)I 、avL 导联ST 段压低。

4、前降支远端闭塞(图1.4)除V2-V6导联ST 段抬高外,额面ST 段向量指向心尖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作者:王斌[1] 张梅静[2]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心肌酶学和心电图,而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

AMI早期可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损伤型ST段抬高为主要心电图特征,可伴随T波高尖或倒置、R波减低或病理性Q波出现。

新的分类方法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反映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发病时间短于12 小时者应予以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1]。

此外,根据ST段抬高的心电图导联,可以对梗死罪犯血管进行判断。

1 冠状动脉与心电图导联心电图的各个导联与冠状动脉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判断心肌梗死是由哪一支血管病变引起,即“梗死相关血管”或“罪犯血管”。

冠状动脉分两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发出后为左主干(LM),随后又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RCA)重要性相当。

另外,根据左心室后间隔和下壁的血供,可分为左优势型(由左回旋支供血,占10%~20%)和右优势型(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占 60%~70%)。

心电图上的前间壁、前壁、前侧壁由左前降支供血,高侧壁、后侧壁和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而下壁供血比较复杂:通常是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少部分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

多数人的前降支远端跨过心尖部支配少部分下壁(靠近心尖)。

因此,下壁可以由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左前降支供血。

(图 1)图1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2 体表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2.1 心肌梗死基本图形①病理性Q波(时限≥0.04s,振幅≥1/4R波)或QS波;②ST段弓背向上抬高;③对称性T波倒置。

2.2 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表1 体表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2]严重AMI。

LAD、LCX及RCA闭塞分别导致前壁、侧壁和下壁AMI。

大的对角支或钝缘支闭塞分别归类LAD或LCX病变,左主干狭窄包括左主干病变或LAD 及LCX同时受累。

3 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心电图特征3.1 左前降支前降支闭塞时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心前导联ST段的抬高,伴或不伴有下壁导联抬高。

总的来说,闭塞的位置越近、发病越急,心前导联的ST段抬高越明显。

3.2 前降支近段(第一对角支之前)冠脉病变多发生于LAD,闭塞发生于LAD近段(以第一对角支为界限分成近段、远段)时,导致前壁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改变,胸前导联ST段抬高在V2导联最明显,依次为V3、V4、V5、V1和V6导联(图2),而前侧壁心电图ST段抬高同LAD近段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病例高侧壁Ⅰ、aVL 导联亦有抬高。

由于aVL、Ⅰ导联对应着左室游离壁的基底部,所以第一对角支受累时:①aVL导联ST段抬高或伴异常Q波,部分病人可以累及到Ⅰ导联;②部分病人还可出现V2导联的ST段抬高,同时Ⅲ、aVF或V4、V5导联的ST段下降。

所以当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有上述的心电图表现时应考虑闭塞的位置在第一对角支之前。

图2 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aVL导联ST段抬高,aVF导联ST段下降,提示左前降支近段闭塞心电图V1~V6、I及aVL导联均出现ST段抬高,多见于左前降支第一间隔支近侧闭塞。

第一间隔支是自前降支发出的供应室间隔的第一支血管,主要供应室间隔肌部。

第一间隔支闭塞时希-浦系统供血受到影响,会经常出现新发生的束支阻滞,其中以左前分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最多见,左束支阻滞、双分支阻滞或莫氏二型房室阻滞也均可出现。

若患者未及时进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则会发生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因此,若前壁AMI伴右束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表明LAD近段闭塞(图3),心肌损伤范围广,亦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0天病死率为19.6%,1年病死率为25.6%,预后差[3]。

有研究表明[4],还有四项指标提示左前降支闭塞发生在第一间隔支水平,以往很少引起重视,分别为:①aVR导联ST 段抬高(敏感性43%,特异性95%);②侧壁导联原有的间隔性Q波消失(敏感性30%,特异性94%);③V5导联ST段压低(敏感性17%,特异性96%);④右束支阻滞(敏感性14%,特异性100%)。

图3 男性,55岁,持续性胸痛3天,心电图示CRBBB,STV2~V6、 ST Ⅱ、Ⅲ、aVF ↑(前壁+下壁AMI),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闭塞(回绕型:绕过心尖部达隔面)前壁梗死出现V1~V4导联ST段抬高时,由于aVL和I导联ST段抬高,会出现下壁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常常提示LAD近段闭塞(累及到近端的对角支),前壁梗死面积大,预后差。

若前壁AMI时出现下壁Ⅱ、Ⅲ、aVF导联ST 段抬高,则多为LAD远端病变,预后较好,因为近端较粗的对角支往往没有明显受累及,下壁导联ST段抬高为其本身的变化,没有I、aVL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抵消作用。

3.2 左前降支中、远段(第一对角支以远)左前降支远段闭塞时ECG表现不同于左前降支近段闭塞:①V2、V3导联仅轻、中度抬高,V2导联的ST段抬高通常≤0.3mV;②V4~V6导联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或QS波;③V2导联R波振幅增高,反映急性右侧间隔缺血性损伤,传导延迟,导致间隔向前向量增大;④Ⅰ、aVL导联较少出现ST段抬高且 aVL导联可能出现ST段压低,下壁Ⅱ、Ⅲ、aVF导联较少出现ST段压低,且其程度明显低于LAD近段闭塞(图4)。

图4 A 正常心电图;B 示V2~V5导联ST段抬高≤3mm,V4出现新的q波,V5~V6导联q波加深,V1、V2导联R波增高, 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C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AD远段闭塞(箭头所示,上图未闭塞,下图闭塞)左前降支闭塞时体表心电图上会出现下壁导联ST段的镜像改变,前降支远段病变时,缺血、梗死部位位于下壁(膈面)及心尖区,此时下壁导联的ST段多抬高(图4)。

左前降支第一间隔支远侧、大对角支近侧闭塞,多为中段左前降支心梗,心电图V1~V6、I及aVL导联出现ST段抬高,无传导阻滞出现。

心肌坏死局限于前侧段和前尖段,室间隔近侧不受损。

如果发生心源性休克,可能是心肌原有损害或有心外原因如大出血等。

有时可有泵衰竭、室壁瘤伴心尖部血栓形成。

患者30天病死率为9.2%,1年病死率为12.4%。

左前降支大对角支远侧闭塞,心电图仅V1~V4导联ST段抬高,不并发心源性休克,泵衰竭也很少发生,由于心尖室壁运动消失,可并发血栓形成。

患者30天病死率为6.8%,1年病死率为10.2%[3]。

由于LAD、间隔支与RCA的圆锥支共同对右间隔旁区供血,而V1导联是反映此区的电活动,故前壁AMI患者中1/3没有V1导联ST段抬高,当RCA圆锥支细小时,则表现为V1或V3R导联的ST段抬高。

左室前侧壁由第一对角支和第一钝缘支供血,若Ⅰ、aVL导联ST段抬高,I导联ST段抬高幅度比 aVL导联大,且V2导联ST压低,则为第一钝缘支病变。

当前壁AMI时,以下特征提示第一对角支受累:①aVL、Ⅰ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高),且 aVL导联ST段抬高的幅度比I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2胸前导联和aVL导联ST段抬高(特异性高)。

当aVL、V2导联ST段抬高,V3~V5导联ST段不抬高,则可能为第一对角支病变。

3.3 回旋支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中有50%~70%的病例是由于右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其余的绝大部分是左旋支闭塞,只有极少部分是在前降支闭塞。

由于冠状动脉分布存在左、右优势型差异,LCX解剖变异程度较大,闭塞时引起下壁导联ST抬高与RCA病变相似,因此,鉴别下壁AMI是由LCX或RCA闭塞引起,仅仅依靠体表ECG对梗死血管进行定位是多年来存在的难题。

回旋支闭塞主要有3种心电图改变:下壁导联的ST段抬高、心前导联V1~V4的ST段的压低、V1导联的R波增高。

但只有不到50%的患者在12导联心电图上出现ST段抬高。

回旋支闭塞的判断标准为:①I导联ST段抬高,尤其是大于aVL导联ST段抬高;②Ⅱ导联的ST段抬高大于Ⅲ的ST段抬高;③aVR 导联的ST段压低>1.0mm;④aVR导联S/R≤1/3且其ST段压低小于1mm;⑤V7~V9的ST段抬高≥0.5mm,尤其是伴随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⑥III导联ST段抬高伴随V3导联ST段压低时,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的比率>1.2。

当LCX闭塞时可引起左室高侧壁、下壁左半部(或全部)和左房缺血损伤,所以ECG表现最多见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其次是V5、V6及I、aVL导联(图5)。

图5 左图为AMI心电图,显示Ⅱ、Ⅲ、aVF、V5、V6 导联ST段↑,V1~V4 导联ST↓,提示下壁、前侧壁AMI;右图为冠状动脉造影,右上图显示左回旋支中段闭塞,右中图提示闭塞血管开通,右下图示右冠状动脉正常。

当RCA闭塞时,aVL导联ST段对应性明显降低;而LCX闭塞时,由于后侧壁及心尖部缺血可抵消ST段降低而出现ST段抬高,aVL导联ST段抬高伴 V2导联ST段压低可预测为第一钝缘支病变。

当LCX延伸至后室间沟成后降支时,发出分支供应左心室侧壁、后壁及左心房,若发生血管闭塞可表现为后壁 AMI,加描V7~9导联可提高后壁AMI的检出率,但根据Wung等观察,如果仍沿用ST段抬高≥1mm的诊断标准,诊断敏感度无明显提高(由49%提高到58%,P=0.06),Wung等[5]对53例患者进行PTCA,用气囊导管阻塞LCX造成急性后壁心肌缺血模型,描记V7~9导联,在J点之后 60ms处测量,△ST段抬高≥1mm≥1个导联者为49%(26例),△ST段抬高≥0.5~0.95mm≥1个导联者为94%(50例),研究指出,如果以后壁ST段抬高≥0.5~1mm≥1个导联作为后壁AMI的诊断指标,诊断敏感度可由49%提高到94%(P=0.001)。

LCX闭塞引起 V7~9导联ST段抬高,作为镜面像,V1~3导联ST段常呈明显压低,而RCA闭塞多无此改变,除非合并LAD病变。

鉴别下壁AMI是由LCX或RCA 闭塞引起,判断梗死血管的ECG标准还有ST段抬高幅度Ⅱ/Ⅲ之比值,临床研究证明,当ST段Ⅱ/Ⅲ>1时,梗死血管为LCX,Ⅱ/Ⅲ<1时,梗死血管为 RCA。

其机制是RCA闭塞引起AMI时,由于ST向量正指向右(Ⅲ导联方向),因此,Ⅲ导联的ST段抬高超过Ⅱ导联,ST段压低Ⅰ图6 Ⅲ导联ST抬高>Ⅱ导联,I和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受累;V1导联ST段抬高,提示病变位于右冠近端,与造影结果相符(A为支架前,B为支架后)图7 心电图V4R~V6R ST↑示右室AMI,提示右冠脉近端病变;造影提示右冠优势型近端闭塞,A 介入治疗前,右冠状动脉近端次全闭塞;B 介入后,植入支架术后开通因为下壁导联与前壁导联向量对应关系要比后壁与前壁的对应关系弱,所以后壁缺血造成前壁导联的ST段压低要比下壁缺血引起前壁导联的ST段压低要明显,故可以利用V3导联ST段压低程度与Ⅲ导联ST段抬高程度的比率(V3/Ⅲ比率)判断病变血管[7]: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时V3/Ⅲ比率<0.5;在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时1.2≥V3/Ⅲ比率>0.5,而在回旋支闭塞时V3/Ⅲ比率>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