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单位:商洛市小学《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王敏教材说明:“跳水”这个故事在一艘环游世界、返航而归的帆船上。

因水手逗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帽子,孩子为了要回帽子,爬上桅杆顶端横木上,遇到了生命危险。

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用枪逼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这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而采取相应果断措施。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

2、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在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理念:1、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积累知识,重视知识的形成。

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的方式。

教学方法:重点突破,难点分散,激发兴趣,促进自主。

学法指导:读想找议悟师生互动设计:(一)教师活动:激趣引导提问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1、读书:听朗读齐读默读指名读。

2、探究:抓主线,找孩子情感变化词,感悟课文内容。

3、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堂类型:新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跳水》一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分为几个部分?2、谁能简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的起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做好与新知的衔接。

﹚二、抓主线,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一﹚看动画,听课文2、3、4自然段的朗读,在文中找孩子情感变化的词。

﹙笑得开心、哭笑不得、气红了脸、生气极了﹚[设计意图:找孩子情感变化的词,抓主线,学习课文重点段安排材料的方法。

] ﹙二﹚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1、孩子的情感为什么会由“笑得开心”发展到“哭笑不得”呢?理解词语“哭笑不得”。

2、找出有关词句来,如果你是那孩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采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这段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跳水》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案该如何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料栏目!《跳水》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策略:运用“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特色: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疑引读,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进行自主、互助和师生伙伴式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清线索。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谁能根据板书和故事之间的联系,说说《跳水》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取乐,逗、追、命令、跳水)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式教学。

1、课件出示问题并读题:昨天,通过合作学习,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一顶帽子并不值钱,孩子为什么非要去夺回它?问题二、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其它人都束手无策,刚从船舱里出来的船长却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么果断地作出跳水的决定?问题三、“40秒——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

”40秒的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很长?2、师:中国有句谚语:勤学又勤问,不愁没学问。

我相信,会提问的同学都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同学。

今天,老师加入你们的讨论,倾听你们的发言,共同参与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读自悟,展开辩论;释疑解难,适时点拨。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二)围绕问题,自主合作;展开辩论,发展思维。

问题一:1、师: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学习的快乐。

谁读懂了第一题?2、放录像帮助理解课文。

3、感悟:通过生动的录像,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3、指导朗读: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一划,读出猴子的放肆,孩子的气恼。

2024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7《跳水》第2课时教案

2024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7《跳水》第2课时教案

2024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7《跳水》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感悟文章的主旨,提升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课文梗概。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跳水》,请大家谈谈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二)分析课文a.课文讲述了哪个故事?b.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c.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学习课文表达方法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2.学生尝试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课文表达方法的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感悟文章主旨a.文章的主旨是什么?b.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的?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学习课文情感表达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句子,并体会其情感。

2.学生尝试仿写情感表达的句子。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勇敢、善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课文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感悟文章主旨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自读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文章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勇敢和善良的力量?”学生A:“我觉得小男孩在看到猴子危险时,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下去救它,这就是勇敢。

”学生B:“对,而且他救猴子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这不仅仅是勇敢,更是一种无私。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跳水》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跳水》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懂得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跳水》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知识。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跳水》的第一课时,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课时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分析其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主人公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懂得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堂讨论、讲解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下)《跳水》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下)《跳水》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1、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课后第2题)2、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课后第3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

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

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质疑导语:故事又是怎样发展?如何结束?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继续看画面。

[演示GAL课件2]动画: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

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教案。

)3、学生质疑: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老师板书:拿帽开枪转身40秒钟)三、精读,理解导语,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理解课文《跳水》的主要内容,认识跳水运动的特点和魅力;2.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方式表达课文内容;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2.准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2.能够准确表达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四、教学准备1.课文《跳水》的教材和教辅材料;2.课堂板书设计;3.多媒体教学设备;4.学生课前预习复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跳水运动的精彩瞬间,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学习课文(10分钟)1.同学们课前认真预习了《跳水》这篇课文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记出生词和生句,并尝试理解它们的含义。

5.3 细节理解(15分钟)1.请同学们就课文中的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4 分角色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小短剧表演。

2.学生在表演中能够理解并模仿课文中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5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扩展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跳水这项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5.6 总结反思(5分钟)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本节课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家中再次阅读并默写课文;2.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以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跳水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上表现活跃,参与度高。

但也发现学生对一些生词和句型的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一、根据板书,讲述故事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小说《跳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哦,船长、孩子、水手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这是小小说的一个特点)2、小说中有哪些人物?(水手、猴子、孩子、船长)3、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逗弄孩子,孩子追赶猴子,追着追着就遇到了危险,结果船长出现,孩子就得救了。

)这些都是这个故事的情节,小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感觉,这也是小小说的一个特点。

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4、非常好,你看,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根据关键的人物,抓住主要的情节,就会让人听得清楚明白。

二、聚焦人物,体会境险1、刚才我们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阅读了整篇文章之后的感受吗?(紧张、惊险、心惊肉跳、心惊胆战)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心惊胆战的一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让你“心惊胆战"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1)“摇摇晃晃”“发起抖来"感受到孩子脚下不稳,心里害怕,处境危险。

(2)还有哪里也让你体会到孩子处境很危险?(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得大叫了一声”)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处境危险。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明)本课设计共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理解词语,交流字、词掌握情况和了解故事梗概。

”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生命,那是自然给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教学目标]认知训练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疏通文章脉络。

了解孩子因遇险而跳水的全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在险情发生时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使学生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因一时冲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艘远洋帆船上的惊险故事:一只猴子在水手们的挑逗下,摘下船长十一二岁的儿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在猴子的戏弄和水手们的讥笑下,孩子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造成了只要一失足就会摔死甲板的险情。

是船长沉着、果断地举起本想打海鸥的枪,瞄准了儿子,命令他立刻往海里跳。

随着船长“一、二、三”的口令声,孩子“扑通”一声跃入大海,使突发事件化险为夷。

故事惊险但情节并不复杂。

这一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引导,个体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最后让学生了解猴子的戏耍和水手的起哄是事件的导火索,孩子的好胜心理和冲动冒失是险情发生的原因,而船长沉着、镇定、机智,果断、处变不惊的态度则是我们应学习的思想方法。

诚然,这种按部就班的处理方式略显呆板、平淡,缺少创意。

为此,我在上这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要突出“人文性”特点的精神,又鉴于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地处边远的农村学校)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拓展了“珍视生命价值,杜绝安全隐患”的内容,使课文的内涵和空间在瞬间得到扩展延伸,使“拯救生命”的主题上升为“珍爱生命”的主题,从而使课堂自始至终闪耀着生命的异彩和人性的光辉。

跳水教案第二课时

跳水教案第二课时

跳水教案第二课时(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跳水教案第二课时这是跳水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课程内容本节课将主要教授跳水运动中的手臂空中姿势与入水技巧,并通过练习和示范提高学员的动作水平。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跳水中的手臂动作和空中姿势。

2.提高学生入水技巧,减少水花,降低入水时的水位。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跳水态度。

教学过程暖身•蹲跳10下。

•平板支撑1分钟。

•腿部拉伸。

手臂空中姿势技巧讲解1.手臂动作示范。

老师示范手臂动作,并强调手臂的收放节奏、用力协调性等技巧。

2.空中姿势动作示范。

教练示范空中姿势,鼓励学生注意自己的手臂姿势和协调性。

入水技巧讲解1.示范入水技巧。

老师和教练现场示范入水的姿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入水方法。

2.应用训练。

学生按教练的指导,利用教练提供的教具,进行入水技巧训练练习。

个人练习与自我改进1.学生个人跳水练习。

学生在教练和老师的指导下,自由跳水并注意改进各自的问题。

2.教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和记录。

学生需要观察自己的跳水动作,并记录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示范、练习和个性化指导,学生将积累更多的跳水技巧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掌握跳水中的技巧和技术要点,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跳水水平。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记录自己的跳水练习情况,分析自己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前进行改进。

2.自学跳水中的其他技巧和要领,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思路跳水是一项技术性强的运动,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和磨练技术。

本课程通过教练的实际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跳水态度。

《跳水》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跳水》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跳水》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故事内容。

2.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体会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教学重点】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体会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教学难点】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航行风平浪静取乐放肆桅杆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船舱海鸥瞄准心惊胆战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复述孩子遇险的经过。

(1)师生共同梳理把事情经过说清楚的方法。

①能按孩子心情变化的顺序说。

②能抓住动词把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取乐”说清楚。

③能准确地表达出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情。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跳水”这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知道孩子追猴子而遇险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体会船长的性格特点!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通过简要回顾,复述故事,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再次熟悉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联系事情的“结果”,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体会船长的品质。

2.探究过程(1)学习“结果”部分,引导学生提出疑惑。

(2)读第5自然段,联系船长看到的和做的,揣摩他当时的想法。

(3)联系课文想一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体会船长的品质。

(4)读第6自然段,理解“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的含义。

3.探究活动(1)让学生读课文的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理解等方面提出疑惑。

预设:①为什么船长要拿枪逼孩子跳水,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②为什么只有四十秒钟大家就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呢?过渡: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一起来寻找答案吧!(2)出示学习任务: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做了什么,用“”划出来。

揣摩他逼孩子跳水时的想法。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跳水》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

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

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归纳板书,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

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

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能正确朗诵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明白得“放肆、哭笑不得、桅杆、龇牙咧嘴”等词语的意思。

二、通过理清文章中人物的关系,温习归纳文章的要紧内容。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聪慧。

2.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文章的要紧内容。

通过写话训练,以获救后小孩的语气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温习导入一、朗诵课文。

二、在极度危险的时刻,是船长寿令儿子跳水。

他是怎么说的?二、继续研读课文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船长面对自己的小孩要用如此严厉的命令口气?让咱们走进课文,作一番深切的研究。

其实,挑起事端的是——一只顽皮的猴子。

放肆什么意思?(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本文指的是一只猴子被世人取笑后,行为加倍放纵、肆无顾忌、毫无顾忌,对猴子而言,没有语言。

二、默读课文2——5节,试探:从哪里看出猴子愈来愈放肆?找到有关的句子,在描述猴子动作的词下加点。

交流:(1)跳、摘、戴、爬(2)坐、摘、咬、撕(3)撕得更凶了(4)转、爬、逗眼看小孩就要拿到帽子了,而灵巧的猴子又往上爬了,一直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5)钩、挂、坐、扭、做—爬到顶端以后,猴子的行为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3、让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野性十足的猴子肆无顾忌地戏弄着小孩,它的举动愈来愈放肆。

此刻教师和你们一路来读读2—5节,请你们读描述猴子的语句。

(师生对读2-5节)笑得很高兴的小孩面对猴子挑衅哭笑不得,再加上海员们的嬉笑,他气得脸都红了。

可是猴子越发放肆,小孩忍无可忍,气愤达到了极点。

五、小孩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界。

①自由读,从哪里看出小孩处于十分危险的境界?②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时的情形——危在旦夕、千钧一发、危急万分六、再一次朗诵父亲的语言,体会船长的果断。

(1)在万分危急的情形下,体会丰硕的船长用那支本来预备打海鸥的枪支对准了自己的儿子,同时高声喊:。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3.主题思想理解题
题目:请简要阐述课文《跳水》的主题思想。
答案:课文《跳水》通过小男孩在船上的冒险经历,展现了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寻求帮助的重要性。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寻求帮助,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跳水运动知识题
题目:请简要介绍跳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跳水运动起源于古希腊,最初是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后来,跳水逐渐发展成一种竞技运动。在19世纪末,跳水运动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起来。1912年,跳水运动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重点词汇和句型。
2.课文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跳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词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后,通过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在讲解跳水运动知识时,我需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跳水运动的技巧和规则。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跳水动作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跳水运动的乐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跳水》的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故事情节的能力。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跳水》第二课时 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 教案

17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本课主要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理解内容,并要求把握描写细节,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1.指导阅读,了解事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理解人物的言行。

2.抓重点词句理解表达特点,明白题目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写法导读,了解作者记叙事情的方法。

理解事情和人物的关系。

体会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抓住写法特点,理解船长举枪背后的意义。

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词语积累航行、取乐、放肆、桅杆、吓唬、船舱、海鸥、瞄准、眼巴巴、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心惊胆战2.段落回顾(结构、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起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发展)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高潮)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结局)相应内容: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发展:猴子逗孩子;高潮:孩子追猴子;结局: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3.脉络梳理:整理故事发展顺序,思考:水手的“笑”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文中孩子情绪的变化是怎样的?(二)理解内容1.起因探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2.故事经过。

读第2-4自然段,画出猴子放肆、激怒孩子的句子,思考以下3个问题:水手拿猴子取乐,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处境十分危险?3.故事发展。

从水手、猴子、孩子三个角度思考故事发展。

水手们的“笑”、猴子愈加放肆的表现与情节发展的联系?4.情节发展。

交流:孩子情绪变化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互动:请根据课文描写,画出孩子“横木取帽”图。

5.人物描写。

(1)孩子:摇摇晃晃、发起抖来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得大叫了一声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水手和孩子此时的心情?(2)阅读第5自然段,圈画出表现船长机智果断的词句。

(3)“本来想打海鸥的”说明了什么?6.自主交流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分析船长的动作、语气。

小学语文新部编人教版 【教学方案】跳水参考教案第2课时

小学语文新部编人教版 【教学方案】跳水参考教案第2课时

《跳水》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点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学习写法,训练表达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连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船长)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动作、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

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从“本来、立刻、快”这几个词中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表现了船长的果断、机智、镇定。

)(3)父亲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学生接读)“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学生接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4)父亲对孩子的两句喊话中有7个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7个感叹号(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气)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向孩子喊话。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5)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孩子不会被风浪卷走的,因为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海面是风平浪静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6)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真的会开枪吗(父亲不会开枪,父亲只是用枪逼迫儿子跳水。

)(7)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走,再从桅杆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而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

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这样的话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4.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课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其次,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我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也提出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在回顾旧知环节,我简要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新课呈现环节,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课文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技能训练环节,我通过例题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技能的操作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通过随堂练习题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同时,我也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及时订正和讲解,帮助他们避免了类似的错误。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介绍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要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了重点和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节奏。此外,我还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跳水》第二课时篇1一、教学目标1.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

三、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跳水的比赛吗?(有或没有)下面老师带大家到跳水比赛的现场去看一看(播放一段我国运动员跳水的录象),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谈感受)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跳水》,但和刚才看到的跳水却是完全不同的。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谁跳水,怎样跳水?(想)那么同学们赶快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二)读中感悟,质疑问难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大概可归纳为: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后来孩子得救了。

2文中船长给人的印象最深,他的办法很好。

2.质疑问难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个别问题边问边解答,归纳出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1这个孩子为什么走上最高的横木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3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水?4有没有其它方法救孩子?(三)合作学习,讨论释疑1.对以上问题,自由结组,和自己喜欢的人、采取各自喜欢的方式来共同完成。

比如:读、说、画、演等。

2.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学习结果。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难堪。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出示课件4】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更加放肆起来”?
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3.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出示课件5】……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8】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5.谈话过渡:
(1)读到这里老师好替这个孩子担忧。你有什么感受?(担心、害怕、紧张……)你想救这个孩子吗?(想)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
(2)时间可不等人啊!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导课环节实现了两节课的自然衔接,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3】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前进、转身都不行,很容易会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跳水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谁来说一说。

(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那么孩子是如何遇险,最后又如何转危为安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文㈠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猴子越闹越凶,孩子一气之下追猴子,出现了什么情况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画一画,理解之后自由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理解、讨论)2、指读第四自然段,并用词语概括段意。

师: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情况紧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板书:万分危急3、为什么说情况万分危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①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也难以回转身来②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孩子只要就没命了③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4、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5、有感情朗读课文。

情况如此危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够表现出来(语速快,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

)练读,指名读,范读,再练读。

㈡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讨论: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⑵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1):①立刻②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2)想法:①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只能往海里跳,借助海水缓冲可能有生还的机会。

②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

③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2、拓展: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学生充分讨论、争论后,认为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可行、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
(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跳水》
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

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

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归纳板书,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
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
主要神态的词。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

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

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
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在这里是指被惹人发笑的猴子戏弄,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哭笑不得,是因为猴子摘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动作很滑稽,惹人发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哭笑不得。


现在同学们体会一下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同位子的同学互相配合一下表演出来。

(板书: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叫两三组同学在台前表演。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学习第三段。

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并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赶,结果如何呢?请同学默读第三段。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继续标出猴子的动作、画出孩子的神态的词语。

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孩子的动作:逗、爬到、钩住、挂在,坐在、扭着、龇、咧。

孩子的神态:气极了。


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

此时猴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孩子看到此时的猴子又会说什么呢?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发展高潮做准备。

(猴子心想:帽子在这里,上来呀!你敢来拿吗?不行吧!不如我吧!
孩子会说:“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可。

”;“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
猴子这样放肆,孩子已经气极了,什么是“气极了”?
(板书:生气到达了极点,不考虑危险的存在。


请一名同学把孩子气极了这部分内容读一下。

听老师来读这部分,同学们闭上眼晴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教师读完后,请同学谈一谈感受,重点理解这两句话:“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使学生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

结合书中的插图
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学生在读书、看插图的基础上要充分展开讨论。

(孩子会失足的。

因为横木离甲板太高,只要他往下一看,就会吓得发抖,一紧张就会失去平衡,就非常可能失足跌落,直摔在甲板上。

因为他即使拿到帽子后,由于横杆很窄,所以他很难转身,如果退着往回走,更容易失足从横杆上摔下来。


正在这时,甲板上有个人吓得大叫起来,孩子听到叫声,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两条腿发起抖来。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板书:船长)
(五)学习第四段落。

船长是用什么办法解救孩子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段。

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教师重点指导“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读出爸爸严厉强迫的命令口气。

然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

(爸爸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大家讨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
(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会直接跌在甲板上摔死,才能将他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从而保全他的性命。


船长不怕海浪将他的儿子卷起吗?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

(这一天风平浪静。


什么是风平浪静?
(没有风,没有浪,水面上十分平静。


让学生认识“风平浪静”在文中的作用,它是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前提。

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

孩子从危机时刻到转危为安,我们看到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板书:(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认识《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船长,而不是孩子与猴子。

请一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炮弹。

这样比喻更能说明横木离水面很高,跳入水中时像炮弹出膛一样猛。

另一方面衬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已经太长了?
让学生充分读这句话,同位子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请同学回答。

(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转折,显示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和人们急切的救人心情。

40秒钟非常短,为了救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说明人们的心情太紧张了,紧张得让人们难以忍受,巴不得马上就能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关系到孩子生命的安危。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现场人们的心情。

(六)看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紧扣事物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展开,开始由于“取乐”水手与猴子之间发生了联系。

接着,事物的联系不断向前发展,变成了猴子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这些联系在变化中达到高潮,孩子遇到了危险,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出现了,从而又与孩子发生了联系,最终使孩子平安获救,显示出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七)读全文,谈启发。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

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都给以肯定和表扬。

比如:学生会想到遇到危急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再如: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因一时生气而不顾后果。

等等。

(八)解决课后练习4。

用“模仿”、“显然”造句。

先理解“模仿”、“显然”的词义,然后再试着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举例如下:
模仿:邻居家的小弟弟才二岁,爱模仿大人的动作,样子天真可受,常常惹得人们哈哈大笑。

显然:天空中乌云滚滚,雷声大作,显然要下雨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