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及辨证分

型的认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酒的生产和消耗不断增加, 饮酒对身体各脏器的损害日益显现,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饮酒率为%,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的20%,估计该病患者已过1000万,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为此,酒精性肝病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中越来越值得重视的课题。

酒精性肝病在中医古文献以酒疸、胁痛、伤酒、酒癖、酒胀、酒鼓等病名称之,一般而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胁痛、酒癖等论治,而酒精性肝硬化则属酒癖、酒臌等病证[1]。近年来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论是病因病机或辨证分型都有总结,为中医药治疗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病因病机

病因探析:中医认为酒为水谷之精气,其气剽悍而有大毒,湿热之品,味甘、苦辛、性湿、有毒,入心、肝、肺、胃经。《内经》论酒性苦热。《新修本草》指出酒,味苦,大热有毒。《圣济总录》曰:酒性辛热。《本草纲目》也认为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少量饮酒,可助血脉,行气血,但如《内经》所云以酒为浆可致病,入胃则酒胀气逆,内伤于肝胆。《医商意》指出盖酒之伤人,湿而且热,永久不变。《景岳全书?杂证谟》明确指出:少年纵酒无度,多成水鼓。盖酒为水谷之液,血亦为水谷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类,故直走血分。秦景明《症因脉治?内伤黄疸》有: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则酒疸之证成矣的论述。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亦曰: 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乃湿热伤脾而成此病。嗜酒无度为长期致病之因,而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内因。《圣济总录》称论曰胃弱之人,因饮酒过度谓之酒癖。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言盖酒之为物,随人性量不同。有盈石而不醉,有濡唇而辄乱者,说明了其中长期饮酒,酒毒湿热内蕴为主因,而体质因素的不同则是发病的关键,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述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著而病也。

病机推演:《诸病源候论》认为:酒精有毒,有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内经》亦指出以酒为浆可致病。故其病因病机是饮酒过度导致脾胃损伤、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气血失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搏结而致病,长期大量饮酒造成酒毒湿热之邪内蕴不解。酒毒之邪伤人,脾胃首当其冲,壅塞中焦,酿痰生湿,痰阻气机,肝气因之不畅,而成肝郁之证。湿热之邪,灼伤阴液,导致肝肾阴虚。肝气郁结,一方面克脾犯胃,可使脾气愈虚,水湿更盛;另一方面使肝脾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气滞血瘀。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则不能游溢于肾,肾之精气必然衰减,因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泛于内。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脾阳愈虚,肾阳愈衰,水湿更加不利。总之,本病由于脾胃、肝、肾功能相互失调,终至气、湿、痰、水、血内停腹中,形成本虚表实,虚实夹杂之证。根据饮酒的时间长短,饮酒量大小的不同以及病变程度的不同,本病的发展也按伤酒、酒癖、酒疸、酒鼓几个阶段进行,其中酒疸可在其他阶段中并见。

发病节气:中医除了认为人的生理活动依循天地四时节气作出改变,同时也指出人若不适应四时节

气变化就会很容易感受六淫病邪,继而发生恶寒发热等一系列疾病。而对于肝病来说,《黄帝内经》这样一段关于肝病病情的论述: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而现代研究表明,这种以自然节气变化作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理论确实成立。北京高京晓等[2]研究了4513例肝炎发病的时间,通过病数整理和节气统计,发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皆为肝炎发病高峰期,并且就全年各节气分析白露前后肝炎发病数逐渐增加至大寒前达到高峰。总的来说,对于中医而言按伤酒、胁痛、酒癖、酒臌等论治酒精性肝病,发病有一定的规律,多数以冬春季节为主,而以清明、霜降节气前后为发病高峰。

2 辨证分型

临床上对于酒精性肝病的辨证分型纷繁复杂,尚无统一标准,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辨证分型。

按临床中医药治疗进行辨证分型:王伯祥[3]通过临床中医药治疗辨证分型分6型:①湿热蕴结型,患者肝功能多不正常,临床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阶段, 证多见目黄,身黄,尿黄,纳差,恶心,

呕吐,口干口苦,右胁胀痛,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②胆热瘀积型,证见腹胀胁痛、口干口苦、恶心纳差、便秘尿黄、舌红苔腻、脉弦数;③肝郁血瘀型,多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早期患者,可见肝掌,蜘蛛痣,证见胁下痞块,胁肋胀痛或刺痛,腹大坚满,口渴不欲饮,面暗色黑,体倦乏力,纳差,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者;④肝郁脾虚型,证见胁肋胀满、疼痛,身软乏力,精神差,纳差,嗳气,腹胀,肠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者;⑤脾阳不足型,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晚期,而晚期中属阳虚者较少见, 证见腹胀,纳呆,神倦乏力,肢冷怯寒,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胖或腻,脉沉弦者;⑥肝肾阴虚型,此型多见于脂肪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早期,证见胁肋隐痛,纳差,神疲,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心中烦热,面色晦暗,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张明雪[4]通过临床中医药治疗分3型论治:①痰湿中阻、土壅木郁、气滞湿阻型;②酒湿浊毒搏结气血,水鼓癖积型;③酒癖血瘀气滞型。12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医学论文→ 中医学论文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