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举例

脉诊举例
脉诊举例

脉诊举例

脉诊按诊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寸口诊法原理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手右手

心(君火)肺(金)

肝(木)脾(土)

肾(水)肾(相火)

阴、血、精阳、气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坐位卧位与心脏等高

2、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

诊脉方法

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1、举:轻取

2、按:重取

3、寻:中取

法、推法、总按、单按

三、脉象的要素及平脉特征

(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脉管的浅深

至数:脉搏的频率

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脉搏的强弱

脉宽: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四、平脉

平脉既正常脉象的特点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胃少为病”“无胃为死”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按指下之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平脉的特征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数:一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脉形态:不大不小,不滑不涩

脉律:均匀无歇止

五、常见病脉脉象及临床意义

1、浮脉、沉脉

2、迟脉、数脉

3、洪脉、细脉

4、长脉、短脉

5、虚脉、实脉

6、滑脉、涩脉

7、弦脉、紧脉

8、结脉、代脉、促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

脉位分类浮脉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位分类沉脉

【临床意义】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

脉率分类迟脉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

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

“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

《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以免误诊”刘冠军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脉率分类数脉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难经·九难》:“数则为热”

《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5、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脉理求真》:“洪脉既大且数”

脉的宽度分类洪脉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

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

《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金匮要略》:“肠痈者……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脉的宽度分类洪脉

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凡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出现洪脉则为阴损阳散之危重证候。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概述(2)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概述 讲寸口分候的第五点,分候的应用和原理。分候到底有没有意义?临床用不用?用不用,我看有这么一个(总则),一个认为六部脉基本是一致的,应该说六部的脉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要大就都大一点,要有力六部脉都有力,要浮就都浮,特别是迟数,不可能是古代的那个描述,脉搏、有的脉象,《医案》里面写,左脉数、右脉缓,什么的,不可能一边数一边缓、一边迟一边快,那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是相等的,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对这个六部分候,因为它六部的脉基本上差不多,没有很明显的差别。所以周学霆《三指禅》上面就讲,“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分而不分就是说,你应该要知道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而不分就是说,来了脉,不一定就硬要分出来,左手寸怎么样?关怎么样?尺怎么样?右手寸又是弦,关又是缓,尺脉又是缓,或者哪一部脉又是数,不一定那么仔细分。“分而不分,不分而分。”你虽然不分,必要的时候又要分。所以我理解就是可分则分,不要机械的去分。可以分辨出来,它有不同的时候,你就要分,六部脉有不同。它都是一样的,写脉案的时候,你非要写左寸弦、右寸缓、左关疾、右尺弱,非要那么分,没必要。但是如果这个病人,他的脉搏哪个地方确实有不同的时候,那你就应该分了。所以我说是可分则分,不要机械地去分。这是一个观点,我来理解。 第二个,当某一部脉有独异的时候,独异这是古人,特别是张景岳讲得比较多的,独大、独小、独盛、独弱。这个独异,也不是讲的它独迟、独

数、独慢,不是讲的速度,也不是讲的某一个脉搏上现了结脉、代脉,其他的地方都不现结代脉,都不可能。可能就是脉搏显得大一点、小一点、有力一点、脉搏无力一点,可能是这样的区别。如果当某一地方出现了独异的时候,应当考虑它所候脏器的病变的可能,我后面加了个“可能”,你要考虑这种可能性。这个脉摸起来,确实,我们临床上也有,我是有体会的,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体会?就是有的病人确实他那一部脉就显得虚弱一些,或者显得特别的有力、旺一些,这种情况是有的。当然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要考虑它是候的哪一个脏器(及其)病变的可能性。比如说我们经常碰到的,比如左关弦、右关弱,肝气犯脾或者肝郁脾虚;肺热炽盛的时候可能右寸脉大一点;肝阳上亢、上实下虚的时候可能关弦尺弱、寸大于尺, 这种情况是可能有的。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关脉就弦,尺脉就弱、就没有力量,关脉就很硬。这种情况一一左关弦、右关弱, 肝气犯脾、肝郁脾虚,像这种情况,还是可以见得到的。 我这儿举两个例子,还有一些例子,(就)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这是在很早以前了,可能三十多年之前,一年春节我到岳母娘家去过春节,春节没什么事干,大家都放假,岳母娘(家)隔壁、旁边是铁路上面的一个技术员,就是有文化的人,我们两个人聊天,他讲:我平常没事,那时文化革命我没什么事,我找些中医的书来看,中医的诊脉、看舌子,那些我都看了一下,我就不知道,诊脉浮中沉、寸关尺是什么意思?我就告诉他,哪个地方是寸,哪个地方是关,三部九候是怎么回事,我跟他讲一讲,他理解了。他理解了以后,他说那你给我看看我的脉是什么脉?我一看他的脉的时候、诊了以后,就发现他的右寸脉比较弱,右寸脉,两个手的寸脉比较、其他的

舌诊与脉诊

第三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舌诊的方法、技巧 1.患者的体位 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源。医生的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2.伸舌的姿势 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舌体充分暴露。要尽量张开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撬开口,或用开口器,总之,应充分暴露舌象。 3.望舌的顺序 首先是总体望舌,对于舌象有整体的印象,如观察整个舌体的色泽、胖瘦、运动等。然后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舌质、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如下所示: 4.揩舌或刮舌验苔 当舌苔过厚,或者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苔质、苔色,为了确定其有根、无根,或是否染苔等,可结合揩舌或刮舌方法,也可直接询问患者在望舌前的饮食、服用药物等情况,以便正确判断。 (1)揩舌:医生用消毒纱布缠绕于右手食指两圈,蘸少许清洁水,力量适中,从舌根向舌尖揩抹3~5次。

(2)刮舌:医生用消毒的压舌板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向舌尖刮3~5次。 5.观察舌下络脉 嘱病人尽量张口,舌尖向上腭方向翘起并轻轻抵于上腭,舌体自然放松,勿用力太过,使舌下络脉充分暴露,便于观察。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颜色、长短、粗细,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和形态有无异常。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 应该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在晚上或在暗处,昏暗的灯光会使舌苔的黄、白二色难以分辨,或使白苔类似灰苔,红舌类似紫舌。因此,以用日光灯或强光手电筒照明为宜,必要时,应白天复查一次。总之,人工照明,总有缺陷,白炽灯光,红黄成分多,日光灯光,青蓝成分多,临床能考虑这些因素,也可避免一些误诊。 2.姿势 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若过分用力,使舌体紧张,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出现假象。如伸舌用力,呈圆柱形,或呈尖锋,会使舌的颜色加深;两侧卷曲,会使边尖颜色加深;用力伸舌过久,舌质会渐呈青紫色。伸舌时,牙齿轻咬舌头,只露出短短的舌尖;或者由于舌体过于紧张而卷曲、颤抖;用牙齿刮舌面;口未充分张开,只稍稍伸舌,露出舌尖;舌体伸出时舌边、尖上卷、或舌肌紧缩或舌体上翘、或左右歪斜等这些都不利于医生观察舌象。因此,望舌时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伸舌姿势,或者示范正确的姿势。

脉诊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 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 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 肺主皮毛,易伤风邪; 肺经受风,六脉皆浮; 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 膀胱寒水,同气相召; 经循背项,腰背颈僵; 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 脾失健运,四肢酸楚; 升降失常,大便稀溏; 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 干咳痰少,肺阴亏耗; 毛发脱落,皮肤干燥; 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

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癥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癥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 七情内伤,自内而生;家有叛贼,内乱难惩;药之无功,相胜可平;脉法自然,魔由心生。

诊脉方法

诊脉方法 寸口以及脏腑在寸口上的分布规律: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寸口脉又可以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这就是寸口诊法的的三部九候。 脏腑在寸关尺上的分布,文献记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诊脉方法及注意问题 一、诊脉的时间 《黄帝内经》中记载诊脉以平旦为佳,也就是说诊脉最理想时间是清晨。但一般很难做到,一般要求诊脉时保持诊室安静,且应让病人候诊,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尽量减少干扰因素,以达到平旦诊脉的同样效果。尤其对一些危重病人更不必拘泥于候诊而耽误救治时间。 二、诊脉的体位 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气血畅通,以便诊察脉象。如果侧卧、上臂扭转,均可能导致脉管受压,脉气不能畅通;手臂过高或过低,都可以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脉象失真。 三、诊脉的手法 诊脉常用的指法,可概括为选指、布指和运指等。 1.选指 医者在诊脉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诊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角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以便于诊脉。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3.运指

中医把脉方法

中医把脉方法 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王永民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 王永民 地点:2011第二届世中联脉诊大会工作坊 关键词:虚实、寒热、瘀郁 一、S振荡中医脉学概说一览表 二、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简介 概述:根据数千年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全息理论,寸口三部九候脉诊系统是宏观整体气液运行的微观全息元,二者之间具有同构和同步S的内在联系,S中医对病理系统和脉系统宏观基本因素的分析、归纳,也正是以此为根据的。 三、脉-证耦合体系(基础脉象的概念和体征) 根据S中医创始人韦刃老先生的分法,我们可以把这个脉象体系列表概括如下(1245体 系):1245体系就是指的S中医病理的:1 (态----一气”的S态)2 (纲)4 (正)5 (邪)和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它的脉象特征是:不盛不衰、刚柔合济、无寒无热、缓急适中、十八位均布(双手寸关尺的浮、中、沉),脉体无异常。 具体的讲:不盛不衰、刚柔合济就是柔和有力。 无寒无热就是温度适宜。 正常体温就是摸上去表面微微凉,等一会儿又感觉温温的,没有明显的凉和热,温度均匀舒润,这是正常的。 缓急适中就是节律一致,不快不慢。 十八位匀平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力度均匀流畅,没有明显的势差。当然关脉和中部比寸尺稍大一点也是正常的。 脉体无异常就是没有痰湿水脉,正常脉体是濡滑,没有弥散、模糊、粘滞浑浊或疏懈感。如果违背上述情况就是病脉,按照病脉可分为虚实两大类, 虚实就是气液阴阳的虚实。 虚可分为:气虚、液虚、阴虚、阳虚。 实可分为:气实、液实、阴实、阳实。 四、辨证导航图(综合辨证) 当医生将三个指头置于患者腕部桡动脉寸关尺部位之上,随机诊疗的整个过程就已经在医家的指尖和头脑开始了。具体步骤如下:

(一)首先辨常、异:和脉与病脉。如脉诊无异常(为和脉),即使患者有不适症状,亦非真病。应向患者讲清道理,以不治之法处治:无为而治。在《中医脉诊之谜》文中,曾报道患儿魏晓宇高烧40 摄氏度,因脉诊未见明显异常,即告诉儿母,此为生理性免疫反应,可以自愈。次日凌晨即烧退人安(详见《中国人体科学》三卷三期127 页)。 (二)如见异常脉证,不管脉象有多么复杂,应首先辨别虚实,此为百病总纲。医生治病不辨虚实,如骑马无纲、射箭无靶。“虚虚实实”,乃医之大患。 (三)如脉证属虚,应进一步分辨阴、阳、气、液四者何虚?是单态虚证?还是双态、多态虚证?分清何虚方能对证施治。一般所谓“虚不受补”,皆因未分清何虚,误补益疾之过。 (四)如脉象属实,应进一步分辨阴、阳、气、液四者何实?气实为郁,应进一步分辨 是整郁抑或局郁;如属局郁,再进一步分清是侧郁(左右不均:势差三3mm)、层郁(浮沉 不均)、部郁(寸尺不均)、位郁(某一部郁:高于整统均值一倍以上),而后对治。液实或可见水、湿、痰、瘀诸症;再进一步分清属单态或复合态,然后对症施治。 临床所见到的脉证并非总是虚实寒热分明,常常是虚实相间、寒热错杂、诸实兼见。但 不论多么复杂的脉象,只要秉持一种虚灵的心态,细致分辨,总会理出头绪来。 五、全息脉诊四大要领 (一)净:凭脉辨证施治虽需用手,但运用之妙全在一心。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除了凭脉辨证施治的法则以外,应摒除一切私心杂念和虚妄意识的干扰,始终保持一种清净虚灵的心态。 (二)全:系统S 状态的常、异,位(左右、前后、上下、表里)、体、势,阴、阳、气、液,质、能、信息……皆聚焦于随机全息脉诊透镜视野之内,一览无余。如诊断虚实,必须遍诊左右两侧的寸关尺浮中沉十八个空间区位,一一计量其动量,以求其系整均值,再以虚实界标值(力大小适中的主波峰值---15mm)权衡判定之,万不可以遍概全。 (三)根:脉以沉取为根、两尺为根。沉脉表征里层和深部(即不直接受意识控制的、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中胚层衍生的结缔组织、脏器、骨髓等;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她就是生育万物、幻化万象,支撑、推动、整合一切局部功能的“大地”);犹如一国国民及工农畜 牧渔业和矿业生产基地、国库及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两尺对应人体的下部并与深层组织结构相连续,此为胚胎发育的原区,是蛋白质、电解质等水盐代谢及机体稳序自律控制中心,古称命门,主管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及每一个机体细胞,是人体生命过程真正的主宰。 (四)机:除了适时、实时的随机内涵外,还有机要,即关键因素的内涵。只是纵览全局、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仍未可称善;还必须分清主次,找到造成整体异常状态的关键所在。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在随机临床的每一次治疗中,都能以少味、微量的药物,获显著效果。 S中医随机诊疗临床以全息脉诊为中心;因为,只有通过全息脉诊,才能直接客观地观察到人体局整、身心、内外相互作用的综合状态。随机全息脉诊是观测疾病本体状态的窗口

脉诊

中医“四诊合参与养生”训练大纲 一、中医的神奇 二、如何用号脉的方式确定肿瘤体质 三、首先要掌握的两个理论 1.藏象学说 A、所有外在的不健康的现象,都与内在的脏腑病变有关。 B、藏象学说举例。 2.五行学说 A、中医的“中”字的含义。 B、如何利用五行学说简化诊断环节。 四、人为什么会生病 1.外邪 风、寒、暑、湿、燥、火、污染 2.内邪 喜、怒、忧、思、悲、恐、惊 3.内邪不举、外邪难入 五、情绪对人体的伤害 1.大喜伤心 2.大怒伤肝 3.大思伤脾 4.大悲(忧)伤肺 5.大恐(惊)伤肾 六、脉诊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中、沉三侯,共为“九候”。 此外,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故脉诊流派众多,各有所长。 七、脉(切)诊 1.滑指判断肿瘤体质的方法 八、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辨。

脉诊在六经病中.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 作者:徐剑秋徐迪华 关键词:脉诊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 摘要本文解析了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运用脉诊的思想方法,有七个要点:一是根据六经病病理而确定的主症主脉,以此展开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合病、病的辨证;二是注意脉象动态变化,及时了解病情的趋向和传变;三是以脉析证,确定可否汗、下的治疗原则;四是掌握脉的阴阳属性和组合规律,确定病因之异和虚实寒热之变;五是掌握寸、关、尺脉的个性与共性,判断不同的病位与病证。六是分析脉与症的内在联系,发现五脏间的生克乘侮病理;七是重视脉症相反时的脉象,判断阴阳气血乖戾的原因所在。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运用六经辨证之成就,一定程度上是仲景成功地运用平脉辨证的方法。为此,作者对《伤寒论》脉诊的特点作一探讨。 1掌握六经病主症主脉,进行六经病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既是伤寒热病序变中的六个阶段,又是多种疾病所表现的六个病域。六经病各有自身的病理特点,并有着与病理相应的主症主脉。据此就能对六经病作出诊断与鉴别。如:太阳病风寒束表证,既有恶寒无汗,头身疼痛专主症,又有浮紧或紧数的主脉;阳明病中焦实热证,既有壮热出汗、面赤口渴专主症,又有洪大或数的主脉;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既有寒热往来、胸胁痞满等主症,又有弦数的主脉;少阴病肾阳衰微,既有神疲欲寐、四肢厥冷等主症,又有沉细或微细的主脉。《伤寒论》正是掌握了六经病的主症主脉,从而展开了识别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坏证、合病、病、传变等性变。例如同为太阳病的两个病例,均有恶寒头身疼痛的症状,但前者有浮紧脉,后者却为沉细脉,此时前者是风寒表实证,宜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治疗;后者为既有风寒在表,又有寒伤肾阳的太阳少阴合病证,宜用发表温肾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此种诊断即是根据患者具有太阳病的主症主脉和少阴病的主症主脉而展开的。《少阴疡》篇云:“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法谷者,四逆汤主之。”本条是根据浮脉主表热、迟脉主里寒而作的诊断,治则当先治里寒。在太阳病和阳明病由实转虚或由热转寒的演变中,平脉辨证亦起重要作用。太阳病风寒表实证的阶段是浮紧脉,得行之后若浮紧转为浮缓,犹恶风寒,已转变为风寒表虚证,当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治疗;若脉变沉迟,则邪去正虚,荣卫虚寒,当用温补荣卫的新加汤治疗。在阳明病实热证的阶段,多为洪数脉或滑数有力之脉,宜用清热的白虎汤治疗;虽有实热症状,若脉不洪而芤,或滑数无力,是阳明病热耗气津,实中有虚,宜选既能清热又益气津的人参白虎汤治疗;若脉沉数有力,又有腹满便闭等症状,是阳明热结胃肠,宜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治疗。 2观察脉象的动态,及时了解病证的趋向和传变 脉象是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除特殊情况下,脉象总是如实地反映着机体的病理状态。因此,观察脉象的动态,可及时了解病情的趋向和传变。《伤寒论.太阳篇》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亡,脉弱为不传,颇欲吐,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症状……其人不呕,清

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及其方法与相关技术

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及其方法,涉及一种中医切脉设备及其方法,脉诊仪由脉搏检测器及脉搏模拟器、智能终端和客户端软件组成,脉搏检测器用连接线与智能终端的麦克和耳机连接,在智能终端上运行客户端软件,用腕带将脉搏检测器固定在手腕的脉搏上,让脉搏检测器的脉搏检测传感器与人的寸关尺脉搏相接处,脉搏检测器检测到寸关尺脉搏跳动后,通过连接线传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给医生的智能终端上,在医生的智能终端上显示寸关尺脉搏波形信息,医生的手放到脉搏模拟器的寸关尺三个振动器上,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它的振动效果与人的脉搏跳动类似,实现了远程切脉。 技术要求 1.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诊仪由脉搏检测器及脉搏模拟器、智能终端和客户端软件组成,智能终端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及带有智能功能的设备;脉搏检测器通过数据线接口、连接线与智能终 端的麦克和耳机接口连接,脉搏检测器的三个脉搏检测传感器与被检测人的寸关尺脉搏接触;脉搏模拟器通过数据线接口、连接线与另一部智能终端的麦克和耳机接口连接,医 生号脉的手指与脉搏模拟器的三个振动器相接触;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相互通讯,安装并运行客户端软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其特征在于,脉搏检测器是独立构成远程切脉的脉诊仪的装置,它包括脉搏检测传感器、放大滤波模块、频率转换模块、频率合成模块、数据线接口、外壳,脉搏检测传感器、放大滤波模块、频率转换模块、频率合成模块置于脉搏检测器的外壳内,脉搏检测传感器在外壳的下端,共有三个,分别与人的寸关尺脉搏对应;脉搏检测器侧面设有一个数据线接口,通过链接线与智能终端的耳机、麦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其特征在于,脉搏模拟器是独立构成远程切脉的脉诊仪的装置,它包括分频模块、驱动模块、振动器、数据线接口、外壳,分频模块、驱动模块、振动器置于脉搏模拟器的外壳内,振动器在外壳的上面,共有三个,模拟寸关尺脉搏振动,与号脉的手指相接触,振动器包括磁铁、线圈、振动膜、滑轨及支架,线圈固定在支架上,磁铁固定在振动膜上中心位置,置于滑轨上,弹性材料的振动膜周边固定在支架上,磁铁在滑轨上下移动,带动振动膜振动;或将磁铁和线圈对调位置,即:将磁铁固定在支架上,将线圈固定在振动膜上;在脉搏仿真器的侧面设有一个数据线接口,通过连接线与智能终端的耳机、麦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搏检测器及脉搏模拟器各自单独置于各自外壳中,作为一个独立装置使用,或将脉搏检测器和脉搏模拟器置于一个外壳中,形成一个带有检测脉搏功能的模拟脉搏振动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搏检测器及脉搏模拟器的外壳制成腕带、手表或其它型状;或将插头直接制作在外壳上,直接插到智能终端的耳机麦克插孔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远程切脉的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搏检测器及脉搏模拟器与智能终端为有线连接,或采用无线耳机、麦克通讯模块式实现无线连接。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组图) 导语:养生图解: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赵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太简便了]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

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舌诊 脉诊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脉诊 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

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

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

表格·4—真脏脉 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

(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 (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 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 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 心脏置于同一高度。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指下具 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 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 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 (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2)儿童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③女性在经期可出现舌覃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2)体质禀赋因素:肥胖之人舌多见胖大且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裂纹舌、

中医诊脉之初学者诊脉方法精要

让你更快掌握诊脉的秘诀 中医的脉诊在平常人看来往往是神秘的,又是那么的神奇,出发点多是象中医一摸某脉便知之生死,命之长短,怀胎之男女,知其之怀胎等等,比起那些现代仪器只是凭指下感觉便知之疾病,确实不得不让人信服,象金氏脉学那样,结合现代手段针对每个脉的血液流变,动力等原因加以解析揭示脉理,单从诊脉便能得知西医病症,诊十九万之众准确率高达70%,确实是脉诊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典范,从另一角度亦说明脉诊确实是能诊断疾病的,并非是所谓的玄学,这只能是说明那些把中医脉诊连同中医看成玄学的人看问题只是表面化,根本就不能深入的客观的评价自己的祖国医学,是一种不学无术的表现.当然他们骂的也是有其合理理由,比如说现在的中医们都开西药了,都靠西医诊断了,图方便,俗话说得好"不进则退",对中医不深入,开的中药无任何效果,中医不断退步是世人逐步忘却中医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确实令人痛心啊. 但是,真的是图方便的原因才让现在的学中医的学生们,行医的中医们不想深入的原因吗?我想真正的喜欢中医的人,都有一个梦想,能象扁鹊,张仲景等等先辈那样救死扶生,令人景仰.可是时代环境的变迁往往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毕竟中医在民国时期被废除,到文革之后才又真正找回来,在很大程度上,断了很久再接回来是有很多难度的,因为以前中医都是学徒制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或者父传子的方式进行中医传承,断了就很难补上了,只有凭后世们重新开始研习摸索,难度之大,又无人点拨,这才造成了中医发展的困境.为了国人对中医能更深入的研究及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这是本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但也只能是从个人体会的角度去解析如何掌握中医的脉诊,不免有纰漏之处.还望各位对中医脉诊研究更深入的高人们多多指教. 下面,我就在学习脉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初学中医,或者学完中医诊断还不明白怎么准确诊脉的人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以便能更好的开展学习及工作.为了更好的掌握脉诊其中的科学道理,可参考金伟老师的《金氏脉学》一书,及赵绍琴老师的《文魁脉学》等关于诊脉的书籍. 对于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往往在学习脉诊时听教授讲脉象云里来雾里去一样,到课时讲完也不能掌握其诊脉的要领,到实习时也只是跟教授摸脉,教授说是什么脉就是什么脉,没能很好的体会出这个脉是怎么样的,教授也象课堂上讲的一样,又云来雾去了一趟,真是不得要决,想学又学不到,看来教授的水平太高了,只能意会了... 我当年也就这样过来的,但经过潜心摸索之后回头一看,其实是教授没把脉讲得通俗一些,同时又缺乏诊脉模型造成的,这是学脉困难的初步出发点,意思是说古人描述的是诗歌式的,不够通俗,讲的都是一些你不能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的东西,这样又怎么理解得了呢?第二个,缺乏具体的摸脉体会,意会到了,没有模型去体会.这就是脉学之难点之所在了.所以我的初衷点就是把讲脉尽量讲得通俗一点,然后指导初学者们找到一些体会的方法,相信对初学脉诊的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不过这也要求你有一定的基础才行,起码你得初步认识过中医的脉诊中有多少种脉,课本上描述的是怎么样的,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理解我所说的.下面我就一个脉一个脉的进行讲述. 首先,要理解脉是怎么构成的.脉,就是脉管,而脉诊是指摸动脉的脉管,那么摸它的什么呢?其实就是去体会这根动脉的脉管位置,形态,大小,强硬,及跳动的强弱,节律的均匀度这些方面,总结说来就是要根据脉的位,次,形,势.四方面去掌握,笼统说来一个是脉管,一个是脉的跳动,怎么说呢,位次形势四个方面中,位与形是脉管的角度,而次与势是脉动.可以说中医的二十七种常见脉中均是根据脉管与跳动两个角度去解释的,我将从这些角度去说明.位,指的是脉的位置,次,指跳动的次数,形,指脉管的形状大小,势,指的是跳动的力度.

中医诊脉歌诀

中医诊脉歌诀 脉诊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1、首分浮沉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 3、三去长短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

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4、四算疾迟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5、五察脉形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6、样样皆知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

脉诊举例

脉诊举例 脉诊按诊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寸口诊法原理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手右手 心(君火)肺(金) 肝(木)脾(土) 肾(水)肾(相火) 阴、血、精阳、气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平息和体位

脉诊略谈

脉诊略谈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大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脉诊及脉学理论源流述要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诊断方法,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献之众多,涉及医学范围之广泛,都是望、闻、问三诊所不能比拟的。 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脉诊的起源几乎与中医学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创始者已无从查考。现在一般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为据,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秘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盐铁论》亦称:“扁鹊抚息脉而知疾之所由生,

脉诊中医选指布指方法

1脉诊中医选指布指方法医生用左手(食、中、无名指)诊病人右手,用右手(食、中、无名指)诊病人左手。先用中指按于病人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寸为尺部,根据病人身体高低适当调整指距。 2 颈椎受伤通畅气道答案颈部损伤时,可用托颌法,具备条件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托颈压额法: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病人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头,颈部损伤病人禁用仰头抬颏法: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拉开颈部。托颌法:抢救者将其肘部放在病人头部两侧,用双手同时将左右下颌角托起,使头后仰,同时将下颌骨前移。适用于疑有颈部损伤病人。 具备条件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颈6椎节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更有可能由于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肺部痰液无法咳出,导致呼吸衰竭。必要时应尽早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 3 慢性肾衰的分期特点慢性肾衰时,内生肌酐清除率<80ml/min,血肌酐>133umol/L,有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史。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以下几期: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至正常的50%--80%,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②氮质血症期:GFR减少至正常的25%--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小于450umol/L,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③肾衰竭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显著升高(约为450--707umol/L)贫血较明显,夜尿增多,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④尿毒症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以下,血肌酐高于707umol/L,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已十分显著。 4慢性肾衰水电解质失衡的治疗原则?1)限盐利尿2)降低血钾,并去诱因3)纠正代酸 5肾盂肾炎诊断临表:起病急,畏寒、发热重,泌尿系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辅检:尿中白细胞增多、血尿、菌尿等。 6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见指南96页记住正常值手术消毒全过程见指南229页 7气海穴的一指禅推法。见指南221页日月、期门、乳根、乳中的定位7,6,5,4肋间 8洋地黄中毒的治疗1)停药2)快则补钾、慢则肌注阿托品 9紧急洗手的方法简单擦手灭菌后穿手术衣,两袖口必须用无菌的布袋或布条纱布等系紧 10颈部创伤呼吸复苏时,如何畅通呼吸道 A 使病人平卧于硬板或地面上,解开病人衣领、女性胸罩等 B 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土块、痰、涕、呕吐等,是呼吸道通畅。C 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颏法、或双下颏上提法打开呼吸道。 D 使下颏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 E 利用一看二听三观察判断有无呼吸。 11胰岛素的适应症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糖尿病;全胰切除引起继发性糖尿病;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者。 12粪常规检查:黏液脓血便,镜检:白细胞+++ 红细胞+ 大量脓细胞,列出相关诊断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阿米巴痢疾等 13简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表腹泻(大量粘液脓血便)腹痛(轻中度隐痛)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结肠镜见弥漫充血、水肿、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可见浅溃疡面1 腹泻,交替2腹痛,规律14如何处理应向单方向捻转而出现滞针的情况?可向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 15总胆固醇升高除了见于冠心病,动脉硬化,还见于那些疾病?总胆固醇升高除了见于冠心病,动脉硬化,还见于甲减,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和妊娠等 16眼球震颤阳性意义耳源性眩晕、小脑疾病和视力严重低下等 17甲状腺肿大分度不能看出能触及者Ⅰ度、能看出能触及胸锁乳突肌以内者Ⅱ度、胸锁乳突肌外缘以外者Ⅲ度扁桃体肿大分度舌腭弓、腭咽弓、咽后壁中线 18头痛引经药阳明葛根白芷少阳柴胡川芎太阳防风羌活太阴苍术厥阴藁本吴茱萸少阴细辛2009.07.02中西医结合助理技考一风寒郁热之上感二.1.拇指揉法2.演示腹部反跳痛3.止血带止血操作要领4.踝反射的操作三 1.男,47岁,心悸1年,身体倦怠加重7天,病史采集2.肩腧穴定位及主治3.肾病综合症临床特点4.外周血RBC3.1的病因 19 腋窝淋巴结检查顺序:尖群→中央群(前群)→胸肌群(内侧群)→肩胛下群(后群)→外侧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