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分感谢杨富志老师的指点

借虚词张力,吐心中情怀

——《蝉》课堂实录评点: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杨富志

师:请同学们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生诵读)

师:虞世南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下面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评点】开篇让学生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并藉此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这种以此《蝉》导入彼《蝉》,也就是说用“同一题材”文章来导入的做法,不仅导入了所要学习的文章,也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未和学生对虞世南的《蝉》进行有效品味的情况下,就急于转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这就显得导入过于急促,不免让人觉得“为导入而导入”,其实,导入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提供帮助。

(师诵读)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1: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生2: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师:那我们人类呢?

生2:更要好好的活着!

师: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

生2:精彩!

师:是啊,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

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师:有同感。我把它换成了诗歌的形式。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斜阳里

想起秋风的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生深情读)

师:在这里,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3:先觉得“烦人”,后来明白它的生命意义后,变得感动!

师:用句子里的一个词来说,就变成了……

生3:“宽恕”

【评点】“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它所指向的内容通常是:感知“人物形象”、感知“文本大意”、感知“文本结构”和感知“作者情绪”……一篇文章具体感知什么不仅要“因文而异”,也要“因师而异”。需要指出的是,就以上四种感知而言,感知“作者情绪”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其实,读文章,如果读出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文章也就知其味了。陈老师所采用的“整体感知”是由感知“文本大意”导引到通过抓“文眼”来感知“作者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体味作者对“蝉”情感的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烦蝉】

师:谢谢,刚才我们明白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生4:(深情地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掌声响起)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5:“喜爱”

生6: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二者都有可能。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现在,我们加上一句话,你看看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生7: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7: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7:没有。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一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师:发现什么区别了吗?

生8: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

师:是的,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我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生9:“很烦”

生10“太烦”

生11“特别烦”

生12“十分烦”

生13“非常烦”

生14“超烦”(生大笑)

师:太牛了,超现代的“超烦”都出来了!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个句子“杜鹃花还没零落……”起!

(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读出了那种“超烦”的感觉)

师:现在请你们来做学问,不过有点难度,所以谁知道谁就是天才。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作者“烦”的心情,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

(师深情诵读,帮生理解体会)

生15:“还”和“就”写出了蝉的叫声来得很早,我觉得作者会想:这个蝉为什么这么早就在外面叽叽喳喳、知知不休的叫个不停。(生活泼地笑)师:没错,如果你是作者你能用一句话把你的心声传递出来吗?

生15:这个蝉真烦!叫得太早了,你不会晚一点叫啊!叫什么叫?!真是的!

师:谢谢,现在谁来把这个“更”字演绎一下。

生16:“越来越响!”

师:好的,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下呢?

生16:这个蝉真是的,本来还好好的,现在怎么突然间这么响了呢?莫名其妙!

师:“知知不休”,表明蝉已经叫得很厉害了,现在加了一个“更”字,说明……

生17:说明蝉叫得更厉害了!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骂蝉?

生17:这个破蝉、死蝉,叫得那么响干什么?打扰我午睡,烦死了,唯恐天下不乱!莫名其妙!

师:谢谢你,请坐!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刚刚我们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作者是不是还有“二烦”?

【评点】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就是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反复的品味、咂摸、咀嚼,从中品出“工具”、品出“人文”。但通常情况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