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普通心理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20分)
1.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2.前摄抑制: 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作用。
3.幻想: 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
4.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社会性需要: :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6.知觉的组织性:又叫图形的组织性, 图形组织服从一系列原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方向、简单性等。
7.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知觉条件的情况下,人们对物体或品质的知觉却保持恒定的一种心理倾向。
8.内隐加工: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人格: 原来为面具的意思。构成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殊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4个特征。
10.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事物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11.差别感受性:对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12.错觉: 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出现种种歪曲。
13.图形掩蔽: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临近其他物体的轮廓的影响,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图形掩蔽。
14.逆行遗忘:病人对早年发生过的事情仍保持良好的记忆,而对事故、事件之前发生的事情却完全遗忘,这种仅对最近事情的选择性遗忘称为逆行性遗忘。
15.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16.依恋行为:始于婴儿期,体现为婴儿与其看护者之间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17.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18.多重趋-避冲突: 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作用。人们无法简单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从而引起的冲突为多重趋-避冲突。
19.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失望的概括和间接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
20.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简答题(30分)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过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相互转化,相互依赖;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即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也存在于时间系列中。
二、知觉中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整体优于个别。
三、知觉的理解性。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四、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另一答案: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源自老师课件)

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1、1897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3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期待是行为决定的先行因素。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感期待,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效能感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何为注意分配及如何改进?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

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

何为运动知觉及有哪些影响因素?
运动知觉是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的阈限依赖于目标物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刺激物的照明和持续时间、视野中有无参照点、视野结构的一般特点、对象离观察者的距离和知觉者的职业特点等。

试述表象及其意义?
表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事物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意义: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度事物进行概括认知。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试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人不仅仅是环境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人能够改变和创造环境。因此,创造性思维最能集中地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思维包括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特点。
创造思维与远距离想象能力有关。
创造思维与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等人格因素有关。

简述智商是什么?
智商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所计算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智商=智龄/实龄

简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特殊能力指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密切。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造成部分。
特殊能力是发展有助与一般能力的发展。

简述信度与效度内涵及意义?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可以视为测试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

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需要由五种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只有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或全部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可能出现。低级需要叫缺失需要;高级需要叫成长需要。
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就可以。解释人类历史上某些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为理想献身和宗教信仰行为表现。

简述拉扎勒斯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罗斯提出情绪认知理论。
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通过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论述题(30分)
试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为简述题答案)
艾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 。艾里克森把人的整个发展历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能否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会产生两个极端,接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接近不成功的一端,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在这两端间的某一个点上,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产生发展的所谓“危机”。各个阶段上都有特定的心理危机,只有避免或超越这些危机才会获得个体在所处的时期内人所特有的力量。
阶段 年龄 心理社会的危机
1 0—12~18月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2 1—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
3 3—6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4 6—12 勤奋感对自卑感
5 12—19 同一性对同一感混乱
6 19—25 亲密感对孤独感
7 25—50 亲代性对停滞感
8 50岁以上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利用心理活动规律组织复习,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复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一般说来,记忆目标和意图越持久、越明确效果越好;时间意图清楚,复习态度越主动,效果越好;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自觉进行自我检查

等均是提高复习积极性的好方法。(2)复习时间要合理安排。根据遗忘规律,应在学习后及时复习,防止立即快速地遗忘。为避免前摄与倒摄抑制的干扰,避免过分紧张和疲劳,每次记忆应分散,不要长时间记忆,在平时分散记忆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记忆。(3)复习方式不要太单调,要多样化。应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灵活选择。(4)采用“记忆术”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另一种答案: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认得时间和经历是有限的,提高记忆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心理活动提高记忆效率有如下方法:
(1) 根据自己的心理规律,根据记忆任务的长短,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节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证充分睡眠。
(2) 根据记忆的脑细胞机制,将自己置身于一个适当刺激的环境当中,有利于脑细胞突触结构增加,对记忆的提高十分重要。
(3) 任何人都避免不了遗忘。应对遗忘,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的复习,在自己心理活动的高峰期复习,不断地重复,以加深记忆;较好地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平时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4)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尽一致,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惯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试述需要与动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而动机是有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联系: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
2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论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一)、遗传的作用。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观的特征、四肢及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的特征等。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对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1.产前环境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作用。
3.学校教育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四)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人的能力发展与其他心理品

质是分不开的。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能力。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的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占比重是多少,无法精确估算。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即遗传、环境和主观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