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甫(课堂)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介绍(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杜甫,唐朝的千秋诗圣,字子美,以其现实主义诗作闻名于世,被尊称为“诗史”。他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读书漫游时期,他遍游各地,与李白等诗人结下深厚友谊;困守长安时期,他求官未果,生活困顿,却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民疾苦;流亡时期,他历经战乱,写下了《春望》等感人至深的诗篇;卜居西南时期,他在成都建立草堂,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并继续创作;漂泊时期,他晚年漂泊不定,但诗作仍充满力量。杜甫的作品如《杜工部集》所收录,不仅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更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济世安民思想的追求。他的诗作如《饮中八仙歌》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石壕吏》等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杜甫的生朽形象。

《走近杜甫》教学课件

《走近杜甫》教学课件

《走近杜甫》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走近杜甫》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1课《杜甫诗二首》中的《春望》和《登高》两首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深层含义,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唐诗三百首》、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引导学生认识杜甫。

(2)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春望》和《登高》两首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2)学生勾画诗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1)分析《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子的含义。

(2)解读《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学生翻译《春望》和《登高》两首诗。

(2)学生仿写一首以“忧国忧民”为主题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

2.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走近杜甫教案。

走近杜甫教案。

走近杜甫教案。

篇一:走进杜甫(课堂)表2 教学方案1篇二:杜甫教案 4走进杜甫人生品读杜诗遗韵一、课前:检查学生诵读情况,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

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月下独酌》。

过渡:亲爱的孩子们,早上好,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已经深入你们的心中了,他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韩愈曾经评价出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孩子们知道这李杜指的谁吗?出示:李白杜甫画像,请同学们猜是谁?并说明理由生回答,二、交流杜甫生平,郭沫若曾经评价杜甫“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今天我们也将走进杜甫的一生去感受这位饱满而鲜活的形象,引出主题“走进杜甫人生品读杜诗遗韵”。

齐读三、卜居西南时期故事:多情诗人,洒向人间都是爱师过渡:一说到杜甫,你脑海当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什么?(杜甫草堂)出示杜甫草堂的图片,学生简单介绍,师过渡: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在浣花西畔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

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解这个故事。

生自由读诗:师:读诗,读的是诗,悟的是人,流淌的是情感。

同学们需要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杜甫?体会到怎样的情怀?生谈再齐读重点读最后一节请同学们进行自由朗读,想象你就是风雨茅屋中的瘦弱老者,面对着这苦难的生活,你的眼里饱含泪水,为天下寒±大声疾呼!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下。

《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

《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

《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他的诗歌也是反应唐朝历史的一面镜子,他的诗歌因此被称为“史诗”本专题围绕“走进杜甫”这一主题选取两个专题专题一:“杜甫的诗歌成就”专题二:“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通过阅读杜甫大量的诗歌来了解杜甫本人及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杜甫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坎坷命运2、了解杜甫的几个不同创作阶段3、了解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4、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成就5明白杜甫“抑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杜甫生平2、通过阅读杜甫诗歌了解诗歌中蕴含的杜甫之思想3、通过名家名作对杜甫的评价,了解世和后人人眼中的杜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如何在时代的变迁、时政的动荡面前保持自己的高洁情操2、激发学生向杜甫一样热爱生活和爱国主义情怀对应课标1、在阅读和鉴赏中,不断的深入对杜甫的了解,不断地从他的诗歌中汲取营养精华2、发展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能通过各种信息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体会字词的传达效果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通过有效信息能独立鉴赏杜甫的作品,发展独立思考、丰富想象能力4、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攫取诗歌中传达的不同意向和情感,感受杜甫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5、要有正确的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心灵,涵养对古代文化的性情6、能通过诗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并从中有所启迪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杜甫的生平经历对他诗歌有什么影响?2、杜甫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有哪些?4、杜甫的诗歌对后人有什么影响?专题划分专题一:杜甫的诗歌成就( 2 课时)专题二: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 2 课时)专题一杜甫的诗歌成就所需课时2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的'流传千古的名篇通过阅读《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从而让学生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歌被称为“史诗”2、了解杜甫是新乐府体例的开创人3、杜甫的七律在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方面积累了完整的艺术经验本专题问题设计1、杜甫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杜甫的诗歌为什么被称为是唐代历史的一面镜子?3、面对网络上恶搞杜甫的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北河南》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杜工部集》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通过一课时的作家和时代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情感对作品的影响以及时代在作品中打下的烙印2、通过名家的配乐朗诵、教师朗诵、学生的默读、诵读、赏读、品读,来把握诗歌的情感内容?3、通过阅读诗歌了解杜甫诗歌的伟大成就4、除了《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北河南》,还有哪些代表作?5、除了在诗作方面有较大的成就,其他方面是否还有杰作?6、假如你穿越到唐代,见到杜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积极阅读,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准确的把握朗读中的情感2、发言积极踊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生明确杜甫的诗歌言说着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诗作是他精神追求的化身,也是他灵魂深处最真切的呐喊专题二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所需课时2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把《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风格推向顶峰,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沉郁顿挫”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他的这种风格与他的生平经历与他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章憎命达”在他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学生还要了解杜甫诗歌“兼容并蓄”“内容深远”“炼字对仗”等特点,全面了解杜甫的伟大成就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掌握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2、明确杜甫诗歌兼容并蓄的特点3、领悟杜甫诗歌内容深远的特点4、了解杜甫在炼字、对仗上的成就本专题问题设计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2、除了“沉郁顿挫”,杜甫诗歌还有哪些特点?3、杜甫诗歌风格是怎样形成的?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摄影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必修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北河南?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杜工部集》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通过名家的配乐朗诵、教师朗诵、学生的默读、诵读、赏读、品读,来把握词作的情感内容?2、杜甫在立意取向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3、《登高》这首诗,杜甫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身世家国之感?4、后世是如何评书杜甫诗歌成就和风格的?5、假如让你给杜甫写一段颁奖词,你如何着笔?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学生能积极阅读,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2、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对杜甫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3、通过学习和走进杜甫,感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

走进杜甫(课堂)

走进杜甫(课堂)
二、整体感知杜甫
1、回忆诗人:
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杜甫自幼丧父亡母,他寄居在姑母家里,在他4岁时,和其同龄的外甥同样得了重病,可是其姑母为了照顾杜甫,自己的孩子却在病中死去。
这份感情在年幼的杜甫心里落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许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杜甫已经认为他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心系百姓的情怀也开始在这一刻萌发
3、诗人感情生活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四、诗人核心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第一课时之走近杜甫

第一课时之走近杜甫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
而泪痕不干,意在言外。
月 联想妻子的愿望,亦即自己的愿望。 夜
“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 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虚 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 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试分析颈联尾联描写月光的作用。
• 提示:颈联以清冷的月光烘托,表现 妻子深夜不寐,苦苦思念,忧心忡忡 的情感,用的借景抒情的手法。尾联 遥想月光“双照”夫妻团圆共赏明月 的情景,表达了希望结束离散痛苦生 活的愿望。
诗人的感情:孤苦伶仃的 凄凉心情和老病交加而飘泊 无依的伤感。
3、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之 痛,对吗?
提示:不对。诗中写个人遭遇,但其中写夫 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 一体,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 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夫妇之情 父子之爱
(个人)
忧国伤民 悯时伤乱
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 能使全诗皆奇”。今人认为诗眼是作品中最能表现 意境或情感的关键词句。请指出《月夜》的诗眼。
诗人在“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的 是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 闪耀着诗人四海升平的理想。
朗读: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月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夜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残酷的战争
堆尸如山
现 代 矿 工
艺术 本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首先,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却又 委婉含蓄。
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 接。如“不为”、“只缘”、“已诉”、 “正思”,以及“即”、“便”、“虽”、 “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 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 扬顿挫,耐人唐寻朝味诗。圣有杜甫,

初中语文课课通 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课课通  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25 杜甫诗三首一、景知识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7岁会作诗,十四五岁时能与当时文士酬唱。

20岁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困居长安10年。

安史之乱起,携家逃难。

他把家眷安顿在鄜州羌村,只身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他冒险逃出,跑到凤翔谒见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他在朝廷生活了一段时间,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

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

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的生活。

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诗现存1 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二、字词句评析齐鲁青末了(liǎo)岱宗(dài)决眦(zì)浑欲不胜簪(zān)逾(yú)戍(shù)城老妪(yù)泣幽咽(yè)岱宗:对泰山的尊称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神秀:聚焦阴阳割昏晓: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决眦入归鸟:眼眶,眼角烽火连三月:喻指战火浑欲不胜簪:简直妇啼一何苦:多么犹得备晨炊:还能够三、文章结构分析《望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 走进杜甫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 走进杜甫教案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杜甫诗,但从未对杜甫诗做过系统的梳理,因此对于杜甫诗现实主义的风格,“诗圣”称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常记忆的层面,缺乏真正的理解,本节课通过将初中阶段杜甫诗整合进行专题阅读,旨在让学生透过作品深入理解杜诗及其人。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查阅相关材料,了解杜甫生平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评人物。
3、结合下发的学习材料,思考四首
诗分别作于杜甫的哪个人生阶段。
过渡:四首诗分别作于杜甫的四大人生阶段,同时也横跨了杜甫的一生,现在我们将通过对四首诗的解读走近杜甫,走进杜甫。
学生活动2
浏览杜甫年表,和搭档一同探讨杜甫的四大人生阶段,并绘制成线形图。
学生齐声背诵四首杜甫代表诗作。
结合创作背景,将四首诗划归到相应的人生阶段。
环节四:对话杜甫
教师活动4
假如你能乘坐时光机穿越到1250年前的唐王朝,并有幸和你敬仰的杜甫面对面,你想和他说些什么?请结合课下观看的纪录片《唐之韵.千秋诗圣》和杜甫诗歌等材料,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将你要对杜甫说的话写下来。
结语:同学们,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仅20首有余,还有很多杜甫诗需要我们去探究,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杜甫,但我们从未走尽杜甫,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达成这个目标。
学生活动1
学生倾听,并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
自接受教育起,学生接触的李白古诗就比杜甫的要多很多,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李白的文学成就比杜甫的也要高很多,本环节通过引入古今文化名人对杜甫的评论,让学生对杜甫的成就有初步认识,进而引入对杜甫其人、其作品的探究。
环节二: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代表作,走近杜甫

《走近杜甫》优秀教学课件

《走近杜甫》优秀教学课件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晚年杜甫 境遇凄凉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 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 “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 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 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 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 “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 岁晏行》等一千多首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 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 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 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 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 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2、思想方面
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 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 色彩,有“诗圣”之誉。杜诗善用理智去仔 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 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 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 精神。
3、手法方面
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 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 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 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杜 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 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走近杜甫 公开课PPT课件

走近杜甫 公开课PPT课件

平概述

甫诗歌

的最 爱

品名句

读杜甫
• 杜甫生平知多少?(知识抢 答)
• 杜甫(712--770)字子美, 别号少陵。他是我国古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 并称“李杜 ”,代表唐代诗 歌的两座高峰。杜甫被后人 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
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
赏画古诗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他心怀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作 品 名 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

最新(高中)杜甫诗三首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高中)杜甫诗三首教学讲义PPT课件

尾联: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
通过全诗意象分析,整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第二、为什么写?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 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 语句。
学习目标
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 .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回顾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问”: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问: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
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
历史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 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 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 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 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 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 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 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 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 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一、抓题目
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 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 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 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 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三、抓诗句及注释(“三问”)
一、写了什么:意象?
首联: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描绘了怎样的一番景象?

走近杜甫-公开课

走近杜甫-公开课
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
他的诗风 沉郁顿挫 。
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他被誉为“ 诗圣 ”。
5
走近杜甫(接诗歌)
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4
大家好
1
2

平概述

甫诗歌

的最 爱

品名句

读杜甫
3
•杜甫生平知多少?(知识抢 答)
•杜甫(712--770)字子美, 别号少陵。他是我国古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 并称“李杜 ”,代表唐代诗 歌的两座高峰。杜甫被后人 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 4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
8
你喜爱的诗
❖ 江南逢李龟年
江畔独步寻花
❖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他坚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诗风基本沉郁顿挫。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
杜甫,一个名垂千古的诗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妇孺皆知的明星。我想无论用什么用的形容词都难以形容杜甫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所作出的贡献,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靠亲朋好友维持生计的人。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六十年,可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源远流长。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表2 教学方案1
主讲人 :李东华
单元
诗歌鉴赏
单元课时
6
主题
走进诗人-杜甫
总课时
6
第 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的了解。
2、通过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作品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的了解。
2、通过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作品的喜爱之情
3、诗人感情生活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其次,杜甫也算出生在大家之中,其祖父杜审言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唐初“文章四友”。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杜甫自幼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时我们看到其祖父杜审言和其他的大家也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运,关心着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样的耳濡目染使得杜甫在形成自己的心系天下的情感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诗人生平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另有一女,名唤:凤儿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二、整体感知杜甫
1、回忆诗人:
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杜甫自幼丧父亡母,他寄居在姑母家里,在他4岁时,和其同龄的外甥同样得了重病,可是其姑母为了照顾杜甫,自己的孩子却在病中死去。
这份感情在年幼的杜甫心里落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许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杜甫已经认为他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心系百姓的情怀也开始在这一刻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