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天理,灭人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存天理,灭人欲”
【摘要】: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体系包含广大,
涉及众多范围,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朱熹的思想就会发现,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仍然
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一、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而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
那么,朱熹为什么会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著名命题呢?众所周知,历代儒家都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朱熹作为宋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其道德修养论集中体现在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他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之所以将道德修养功夫围绕“存天理, 灭人欲”来进行,这是因为:首先,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为了扬善去恶。他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而天理和人欲的对立,就是公与私的对立。在他看来,凡符合天理的就是公,凡属于人欲的就是私。因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
二、个人对“存天理,灭人欲”观点的看法
我觉得这里的“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而朱熹所说的“灭人欲”指的是:“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
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饮食是人的自然欲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就是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需要,那就是奸淫;财物谁都想获得,是不可缺少的,靠非法手段取得财物,就成了盗贼。人如果只求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就会引起事端触犯法律……
此外我一直认为儒家的理学就是一门教导人做人的哲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人能修身养性,能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杰出的人。而“存天理、灭人欲”正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也是符合诸子百家学说放之四海不变的真理。
“存天理,灭人欲”也是朱熹的理学论的核心,是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经典总结。用“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来总结朱熹是最适用的,他的思想足以在中国思想史的页面上留下着重的一笔,供后人瞻仰了。
参考文献:
[1]:《朱子语类》卷一
[2]:《朱子语类》卷六
[3]:《朱子语类》卷十三
[4]:《朱子语类》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