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_曹利群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盖春雨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7期摘要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并以德州市为例,分析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效;问题;对策;山东德州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65-03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system,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pointed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ystem taking Dezhou City for example,and put forward the solving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achiev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Dezhou Shandong21世纪,综合能力的竞争成为农业竞争的焦点,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和品牌等方面的竞争。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政府、企业与社会
业体系提升农业” 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 析。 、 “ 体系” 的发展要求。20 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又 08 现代农业作为与传统农业相区别的产业 贷款应给予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等具体优
对现代农业产业保费给予一定的补贴。 加工、 流通等诸多环节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的 政策的制定、 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微观层面 状况,
若干产业 ( 行业) 所共同构成的有机经济整体。 的良性干预。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 较有影响
l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 、 通过制定相关的 业发展规划是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的一种体
保险方面, 保费优惠主要是政府为农民投
风险大, 国外对农民所交保费补贴一般在5 % 0
经营 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出了不尽 业体系形成中承担着两方面的责任: 管理与服 保提供保费补贴。鉴于现代农业投资大、 相同的解释。但这些解释也有其共同点, 即均 务。 认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与农产品生产、 0 ( 管理。 一) 管理包括宏观层面的农业法律 8%。我国各地方政府也应依据 自身的财政 3编制科学的产业规划。 、 编制现代农业产
我 国“ 三农 问题 的重要举措。
一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 农业产业的发展扶植上。 体, 其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 企业 、 税收方面, 政府应减免对现代农业产业的 业产业的资金可从当年收入中扣除以减少税 赋: 还可对现代农业产业产品收入延期纳税。
对下一年投 入现代农 社会各方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各尽所能, 协作 投资者和从业者的征税;
行了研究。刘成林(07认为, 20) 现代农业产业 农业法律体系。借鉴这一经验, 在构建我国现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建设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实现生产手段的科技化,而且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构建和完善产业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
本文归纳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与对策。
标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途径1.前言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一种农业形态,是以要素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经营管理一体化、资源产出高效化、生态环境持续化为主要标志的,能够满足人类食物需要的发达农业。
由于受传统现代农业概念的影响,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大家更为关注高新技术的应用,以改善生产手段提高产出水平,而相对忽视产业组织的创新与培育,追求产业效益。
一些以技术高新化为标志的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的农业,也经常被标榜为现代农业的样板。
但是,只具有高新技术,而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的农业不能算是现代农业。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现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面临的难题不少,突出表现在:(1)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小农业观念根深蒂固,束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思维。
(2)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体能力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农业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手段落后,生产与市场脱节,国内外市场也脱节,农产品卖难现象时有出现。
(4)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加工率和增值率均较低;市场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由多部门组织的综合体,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能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产业经营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
是一个从地头到餐桌,既相互分工,又紧密联系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_0.doc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有XXXX年。
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建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促使有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向纵深领域发展,现将其若干本质属性作以综述。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XXXX年代至今,基于“任何社会相对于过去的社会而言是现代社会”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形成了五大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以亨延顿为代表的*学方向;二是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学方向;三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社会学方向;四是以英克尔斯为代表的人文学方向;五是以布莱克为代表(体制比较研究)制度学方向(黄抗生,XXXX年代中期以来,关于农业现代化概念,学术界曾提出了各种表述和设想,较为典型的有:1.XXXX 年代和60年代,农业现代化被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2.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它的特定涵义就是从古代、近代农业转化为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的现代化农业的历史过程(李周等,1990);3.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农业,把传统农业变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农业,即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管理上的多功能系列化 (《中国农业经济学》编写组,1984);4.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管理农业,要求具有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章宗礼,1980);5.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农业生产看成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技术系统组合成的综合系统,正是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这三个系统的最优化 (李果仁,1992);6.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管理、信息等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技术(含生态技术)措施的科学化、产品的商品化、社会的信息化,要由单纯从外部向农业投入新的工业物质,转为以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主,采取一整套综合配套的现代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功能(李果仁,1992);7.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过程,农业现代化则是这一过程在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下的延伸和扩展,随着这种延伸和扩展的渗透,众多元素涉入其间,从而形成以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为主轴,凝聚现代科技文明于一体,囊括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王宏广,1991);8.农业现代化从粗放低效封闭的自给性传统农业转变为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商品农业的过程(刘巽浩,1991);9.农业现代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技术过程,最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产业化、现代化演变的过程(范晋明,1997); 10.在当前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应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及组织系统的现代化(张琦,1990);11.现代化农业的经济形式,必须是高度商品化和社会化,贯穿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应当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农业成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其核心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武装设施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田魁祥等,1998);12.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生态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作用结果的表现,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谢永良等,1999);13.从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考察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应该最终由人进行,而每一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因此,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简小鹰,1996);14.现代农业应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所以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关系中最优的持续生产力的农业(施德堂等,1999);15.农业现代化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商品性农业产业,其一般特征是,普遍使用现代化的工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很高的土地生产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普遍实现了农业的企业化管理,相当多的产品和行业实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有很高的商品率、总体效率和经济效益(牛若峰,1999);16.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民的现代化(张仲威,1994);17.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市场化的农业运行机制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顾益康,XXXX年代,以“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理解农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农业生产现代化或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定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构成: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
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
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
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现代城市,都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现代城市的基础;现代工业、现代城市是现代农业的前提。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运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形式,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艰巨任务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转变过时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一)立足资源禀赋,发展规模经营,解决“小而全”的问题。
没有规模的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
这几年,湖北省出台了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发展规划,扶持板块基地建设,倡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个县市一个特色”。
如嘉鱼县的蔬菜、英山县的茶叶、罗田县的板栗、宜昌市的柑桔和高山蔬菜,区域布局,规模发展,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展示了按照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
(二)立足增产增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解决农产品加工滞后的问题。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被引入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工业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已经开始取得好的效果。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本动力与构建思路
细作 、 合利 用农 业 资源 、 动 密 集等 特 征 , 分工 综 劳 但
现代科 技 应用 程 度低 、 营规 模 小 、 经 劳动 生 时 高度重视 农业 今后 将 日益 凸显 的功 能 , 注意 不 断 不 发达 、 商 做 大做强粮 食产业 , 力推进 生物质 产业发 展 , 努 健全 产率低 、 品化 低 。传 统 农业 是 在 生产 力 水 平 不发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 3 5 ( 0 1 0 -0 20 1 0 —4 6 2 1 50 2 - 7 J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3 F 0 .
农业 现代 化是世 界农业 的共 同发展 趋势 。现代 代农业 产业 服务体 系 。刘 涛[ 认 为现代农 业产 业体 3 ]
体 化 、 络 化 和 综 合性 、 合 性 的 系 统 , 有 产 业 组织 的专 业化 、 网 复 具 社会 化 , 业 要 素 的高 端 化 、 成 化 , 业 体 系 产 集 产
的一体化、 网络 化 , 业 功 能 的多 元 化 、 合 化 , 业 利 益 分 配 的 市 场化 、 约 化 等 特 征 。不 断 深 化 农 业 分 工 是 推 产 复 产 契 动 现代 农 业 产 业 体 系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 围绕 优 势 特 色农 产 品 的产 业 化 经 营 是 构 建 现 代农 业 产 业 体 系 的 突破 口和 着力 点 , 进农 业 的 多功 能 开 发 是 丰 富 和 发 展 现代 农 业 产 业 体 系 建 设 内容 的 主要 方 向 。 促 关键 词 现 代 农 业 ; 业 体 系 ; 业 分 工 ; 业 功 能 ;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产 农 农 农
现 代 农 业产 业 体 系 的 主 要 特 征 、 根本 动 力 与构 建 思 路 *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一、产业体系概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组合而成的系统。
它包括了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逐渐完善和发展壮大。
二、特征一:规模化经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规模化经营。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农业生产环节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模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特征二: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新型育种技术、先进的栽培技术、智能化农机的应用等。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四、特征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还体现在产业融合方面。
农业产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乡村休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这种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特征四: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注重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得到了充分重视。
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高效化、生态化的方向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六、特征五:全产业链整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表现在全产业链整合方面。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全产业链整合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构建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湖北省农业厅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根本性转变、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聚集和使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是一个包括产业、加工、科技、装备、流通、组织、服务、素质、投入等在内的宏观运行系统。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着力构建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进入“十一五”的2006年,中央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业全面增产丰收,农民收入继续大幅增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在全国的位次明显提升。
2006年,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产品总量大幅增长,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期。
全省主要农产品指标在全国位次有新的提升。
粮、棉、油、生猪、家禽、淡水产品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淡水产品、油菜籽、魔芋总产量全国第一,其中油菜籽常年产量200万吨左右,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
淡水产品300万吨左右,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全国第15位上升至第14位。
目前我省具备粮食500亿斤、油料300万吨、肉类、淡水产品各350万吨的生产能力。
——农业板块建设力度加大,主导产业优势比较突出。
从2003年开始,我省先后启动了优质稻等8大类板块基地建设,涉及60多个县市(区)。
省政府四年投资2亿元,整合有关部门支农资金近10亿元,带动、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25亿元用于板块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江汉平原、鄂中丘陵地区为主的粮棉板块,长江、汉江流域的油菜板块,城郊蔬菜和高山反季节菜板块,武陵山、幕阜山、大别山为主的果茶板块,湖区和水网密布区的水产板块,以及遍布各地的畜禽养殖小区初具雏形。
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生态和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底线,以人才、技术、资本为要素,形成产业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构建路径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生态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1. 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产业链为核心,由多个产业主体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生态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产业生态中包含多个产业主体,如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
(2)协同性:产业生态中各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3)创新性:产业生态注重创新,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可持续性:产业生态关注生态环境,追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支撑,以创新为核心,以数字经济为特征,以人才、技术、资本为要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化: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为核心,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动力。
(3)产业链完整:现代产业体系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4)价值链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注重价值链高端,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构建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2)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3)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创新驱动(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3. 完善产业链、供应链(1)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及主要类型
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及主要类型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第12期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这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才能显著增长,农村才能繁荣稳定,城乡差距才能逐步缩小。
然而由于国情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客观因素,农业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建设现代农业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目前,不仅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在不断加强,而且对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本文主要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和主要类型作一阐述。
1.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设施装备并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从全球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三产业。
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体系。
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以解释为:1.1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武装起来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是在现代工业发展之后才逐步实现的。
农业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实际是工业物化劳动的转变。
工业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创造了物质条件。
农业机械的应用,使机械动力替代了人畜力,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化肥、农药的应用,使病虫害控制取得巨大突破,作物产量大幅上升;农田水利,地膜等农业设施的应用,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着提高。
因此,只有不断运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农业建设才能不断前进。
现代农业的特征
十、主要创新点
1、本课题针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对我国
建设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方向、 区域布局、重点战略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选题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2、本课题的领先性在于:在国内首次对现代农业的概念、
内涵、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炼了现代农业的内涵、
九、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1、加强各级政府对建设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 2、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 4、建立规范的中央对地方的农业转移支付制度; 5、调整财政支农政策目标,确定财政支农的重点; 6、建立健全建农资金的筹集的机制; 7、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金
2、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和技术, 带动结构调整;
3、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加强大中城市郊区生态环境 的保护,建设大中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六、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建设
1、种植业; 2、畜牧业; 3、水产业; 4、农产品加工业; 5、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6、新型的现代农业; 7、建设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葡萄、香梨、哈密瓜、啤 酒业、枸杞、牧草等特色农产品;
3、发展节水农业,加强优质畜产的饲料、桂花、瓜果、脱 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
4、扶持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大中城市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把蔬菜、水果、奶类、水产品 加工作为重点;
(二)十大体系
1、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农业宏观管理体制;
2、改革农业投资机制,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户、企业、 外资“五位一体”的农业投资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定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构成: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
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
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
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现代城市,都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现代城市的基础;现代工业、现代城市是现代农业的前提。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运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形式,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艰巨任务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转变过时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一)立足资源禀赋,发展规模经营,解决“小而全”的问题。
没有规模的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
这几年,湖北省出台了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发展规划,扶持板块基地建设,倡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个县市一个特色”。
如嘉鱼县的蔬菜、英山县的茶叶、罗田县的板栗、宜昌市的柑桔和高山蔬菜,区域布局,规模发展,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展示了按照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
(二)立足增产增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解决农产品加工滞后的问题。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被引入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工业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已经开始取得好的效果。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特征800字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特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产业组成,相互之间密切配合、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 多元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包含各种各样的产业,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涵盖了金融、信息、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服务领域。
而制造业则包含了机械、电子、化工、汽车等多个行业。
农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涵盖了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等多个方面。
2. 高科技含量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高科技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3. 全球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国际通联和影响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的产业体系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跨国公司的崛起、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现代化产业体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性。
各国的产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合作,形成了复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4. 环保可持续现代化产业体系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各个产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环保技术和理念,加大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多元化、高科技含量、全球化、环保可持续等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又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驱动力,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还包括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等各个方面。
各个产业不断投入研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而保持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哪三大,之间有什么关系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哪三大,之间有什么关系回答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其中产业体系主要是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发展新的产业,打造全产业链。
生产体系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经营体系主要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
一、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哪三大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农业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效率。
2、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是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生产能力。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二、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三大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的三大支柱,能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的重要抓手。
2、其中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
生产力,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的在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完善农业生产关系,彼此之间共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融合。
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特征解读及理论框架的构建
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特征解读及理论框架的构建谢方;徐志文【摘要】现代、生态、体系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体系理论框架的基本元素.现代意味着先进,生态体现公平,体系确保效率.先进是保证农业产业高产高效的第一要素;传承农业精华,创造生态文明是代际公平的有力保证;农业内外部系统的升级优化是提升整个体系运作效率的关键.为此,提出因地制宜,优化结构;节能减排,变废为宝;改变观念,提高素质;传承文化,创造文明;创新模式,规范运营5点保障措施.【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特征;理论框架【作者】谢方;徐志文【作者单位】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安徽铜陵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S323.22“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近几年来有关促进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的关键性词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设思路,然而尚欠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本文认为,在当下“美丽中国”这一生态文明宏伟目标的指引下,强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全面解读以及延伸出构建的理论框架是十分必要的.面对我国农业资源人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严重[1];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薄弱[2];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层次偏低[3];农产品质量与价值评估标准不健全等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概念的释义关键在于明晰“现代”“生态”“产业体系”这3个关键词.“现代”相对于“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意味着落后,“现代”意味着先进,意味着效率,那么现代的意义在于用先进的科技、先进的组织形式、先进的职业农民群体来武装农业产业,从而使农业产业具有高产高效的特征.“生态”的引入是因为考虑到效率与环境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相比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生态化更是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战略思路.所谓“体系”是一个有机系统.“产业体系”是一种不同产业主体的联结机制或组织形式,它的构建是为了保证基础产业及与之对应的产业整体的正常运行和永续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强调的是农业产业内部及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协调与融合.综合而言,理解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需要从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化、农业体系化3个方面展开.1.1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主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新型组织形式的建立、职业农民群体的形成与稳定.1.1.1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机工程技术创新驱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实验技术创新(如:耕作技术、良种栽培技术、灾害防治技术等)驱动农业科学化进程,到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新技术(如:生物和信息技术)驱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再到“十三五”时期,国家强调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速转变[4].我们研究发现,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也将永远坚持的方针政策,且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将不断得到强化.科技驱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存在于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还渗透到农业科技教育、科技推广、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实践证明,随着农机装备、农田水利、生物育种、病虫害防治、农用化肥、农业信息等各种科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我国的农业正进一步向高产与高效迈进.1.1.2 新型组织形式的建立有效的组织形式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5].由于单一的农户生产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同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农业微观组织,如:涉农公司、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农户与这些微观主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种战略联盟组织,比如:“农户与公司结合”“农户与合作社结合”“农户与专业协会结合”“农户与公司及合作社三者结合”等.这些联盟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需求,提升了规模效应,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但就单一微观主体而言,他们的独立性依然比较强,彼此关联性却不强,在合作空间与合作紧密度上存在着明显缺陷.于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体化新型组织形式应运而生,特别是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两种形式.它们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力量.企业集团强调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是专业分工和区域经济深化的必然结果,两者都以产权关系和地理空间为纽带,增强了农业微观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有效平衡了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的成本,最终降低了交易费用总额,创造性地实现了合作剩余[6].1.1.3 职业农民群体的形成与稳定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价值.没有劳动,仅靠资本、土地、技术是无法实现价值增长的.劳动的载体是人,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的劳动,离不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过去农业支持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农业发展服务于工业化需求使我国俨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由于工业的发展壮大汲取了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导致农业劳作者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其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低下必然成为农业劳动生产率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胡志全等[7]分析测算,当前农业劳动产出率严重滞后,相比较工业而言,大致相差17 a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归于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职业化的高素质农民.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群体,不仅要拥有知识技能,而且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1.2 农业生态化如果说农业的现代化解决的是效率的问题,那么农业的生态化解决的就是公平的问题.将生态理念与方法引入农业发展领域,其目的是关注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实质上就是解决代际公平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靠土地过度开垦、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农业产量的提升是一种资源与环境的掠夺,不仅使得农业发展不可持续,更加损害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就目前而言,生态环境超负荷承载已经引起了各种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以及河流富营养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倒逼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向生态化转变.究竟如何推进农业生态化转变呢?笔者认为,主要从农业资源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精华传承3个方面着手.1.2.1 农业资源节约化农业资源的节约化涉及两方面: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二是化学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比如化肥和农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均水资源贫乏、森林覆盖率低,加之因技术水平落后和粗放性的使用方式导致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及生态性流失.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我国农业的用水量非常庞大,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偏低,实际利用的效果欠佳,无形中就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平均水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及其一半,就连渠灌区和井灌区水的利用率也只达到40%和60%;而发达国家则达到80% 以上[8].所以,采用包括输配水节水、节水灌溉、田间节水技术来发展节水性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及保持土壤肥力.但是由于滥用和过度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环境损失.章力建博士[9]称,由于施肥方式方法的不合理性,每年直接导致1 000多万t的氮肥流失,也就是说氮没有被农作物吸收而是被雨水冲刷到河流湖泊中,一方面造成农药的浪费,另一方面又给农产品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损失,现在这一趋势并未得到减轻.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施用标准的建立与遵守.1.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是可再生资源.这些农业废弃物经过适当加工处理便可转化为根瘤菌生长的培养基、食用菌优质生产基质、沼气能源、生物制氢的原材料以及农业有机肥料等[10].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装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多层次利用是一种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共赢的方式,称之为废弃物资源化.依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废弃物产生量的关系,经预测至2020年,将产生秸秆量9. 5~11亿t,畜禽粪便41亿t[11].如此多的“废物”如何变成“宝贝”呢?唯一的路径就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这是实现农业生态化转变的重要举措.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生物质是未来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农村环境保护与优化、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战略取向.1.2.3 农业精华传承现代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对传统农业精华的传承和提高基础之上[12].现代生态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传统农业强调的“天人合一”是高度契合的.中国老百姓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了“三才”“三宜”的农耕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精耕细作、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传统农业技术,这些传统农业的精华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13].然而,千百年来形成的农业传统文化知识正由于现代化农业和机械农业的全面渗透而迅速消失.目前,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发现,有不少村落将传统的农业用具陈列在房间里供现代城市居民参观和感受,虽然创造了一些经济价值,但这是相当粗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种让包括农业知识研究者、农业生产实践者等在内的多类人群去挖掘、传播农业隐性知识的诱导机制,对传统农业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收集整理、深入机理研究、严格效果筛选,让传统农业精华得到传承的同时又创造新的农业文明,将农业文化作为永续性的事业而发展.1.3 农业体系化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它与其他产业间存在着投入产出关系,通过其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形成有机共生体,凭借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模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谓农业产业体系化就是指农业内部及农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系统运作模式.具体而言,它是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加工业、服务业、信息等产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复合体系[14].农业体系化建设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模式和一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构建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系统,从而促进农业整体的创新和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体系化建设主要从两个层面着手,其一是协调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其二是协调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结构.1.3.1 协调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从广义上来讲,农业产业内部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它们之间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相互联系、彼此作用,较高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或者说与大自然共生,这种特性客观上要求人类活动的安排必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合理生态系统,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内部彼此间的协调发展[15].农业产业内部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融合是由它们之间物质互换的必要性决定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投入产出系统,在实现系统增值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比如安徽太湖地区形成了很多农业产业内部系统微观模式:“粮油、蚕桑、蔬菜、猪羊”系统;“粮、林、畜、蚕、食用菌”系统;“粮、水产、蚕桑、猪、兔、蘑菇”系统;“粮、棉、鱼、畜、香菇、蘑菇”系统等[16].这些系统体现了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陆地与水体的结合,更是当前经济利益和未来生态效益的结合.因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区域,因地制宜地协调好农业产业内部各产业的比例,使农林牧副渔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总体功能.1.3.2 协调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结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协调除了在其内部体现,还表现在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协调,也就是说以农业为主体的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包含了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与之对应的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农产品销售业4种业态,只有它们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如果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是一种生态系统,则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间的结构也同样是一种生态系统.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强调各种生产要素间的循环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环节不仅强调资源的循环高效,而且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加工过程的无污染;农产品运输环节强调采用诸如冷链技术进行半成品或成品的运输;农产品销售环节要求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进行包装与销售.这种生态系统改变了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入手,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推进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化、农业体系化的3方面结合,融合了现代、生态、体系建设的若干基本要素,具体包括区位自然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传统农耕精华、各利益主体(即组织方式)、产业组织发展协调模式等,这些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元素.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体系首先需要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着手,调整农林牧副渔的比例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其次拓展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即初级农产品及农业废弃物的加工,完成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再通过理念营销与推广创建农产品的优质品牌,凭借现代物流服务业使得农产品真正走向市场,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外部循环系统.当然这其中离不开科学技术(传统的农耕精华和现代技术)的支撑与应用.整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条的各环节都聚集着各种形式的经营主体,它们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优势,产生合作的需求与意愿,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后通过市场信息反馈和政府有效调控机制,使得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得到健全和发展,见图1.促进农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完成农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无疑是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其重要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协调农业与生态的关系,必须从自然资源禀赋入手,全面把握区域自然状况,根据客观条件和优势资源进行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完成内部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农业为中心,开展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农产品的深加工,拓展农业服务业、农村服务业,真正形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3.2 节能减排,变废为宝节能减排是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提出的要求,化肥农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后果,务必要建立化肥农药的施用标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农业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需要创新和推广技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3.3 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因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群体是保障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微观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应当兴办各种有关现代生态农业的教育活动,或者鼓励协会、企业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理念和技术进行宣传教育.3.4 传承文化,创造文明农耕文明的传统精华是千百年来农业实践的经验总结,本身就是人与自然及其他物种共生的最佳模式.在不丢弃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结合当下区域自然条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创造新时代的生态文明.3.5 创新模式,规范运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壮大不仅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及时和低成本地到达消费者手中.为此,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物流及相关服务产业,创新产业组织模式,规范运营手段,减少中间环节,才能高效地完成与市场乃至最终消费者的对接.【相关文献】[1]汤凯宁.我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化农业,2016(9): 49-50.[2]温铁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J].环境保护,2007(1):25-27.[3]杨晓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社会化小农的调查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5(1):50-56.[4]董江爱,张嘉淩.政策变迁、科技驱动与农业现代化进程[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33(5):104-109.[5]曹利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J].宏观经济管理,2007(9):40-42.[6]刘涛.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模式探索与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4):40-44.[7]胡志全,朱殿霄,侯丽薇,等.实现我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探讨:基于生产三要素的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16(7):74-80.[8]袁伟.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的优化方案探讨[J].中国水运,2015(6):124-125.[9]章力建.农科院官员称中国化肥农药浪费年损失450多亿[J].农药,2005(7):335.[10]李鹏,张俊飙,颜廷武,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14(1):90-104.[11]孙振钧,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6-13.[12]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等.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32(6):1015-1021.[13]高明.继承传统农业精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J].学术交流,2004(5):62-65.[14]刘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抉择: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1(1):79-81.[15]邓蓉,阎晓军,孙伯川,等.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看畜牧业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10(1):32-34.[16]马湘泳.传统农业的精华:太湖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系统[J].农业经济问题,1983(10):15-21.。
研究论文:新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探索
104132 农林学论文新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探索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内涵及基本特征(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内涵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包括三个部分:农产品产业体系、多功能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
(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特征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分为起步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基本建成阶段、比较完备阶段和比较发达阶段。
不同产业可以形成不同的产业体系,不同的产业又可以相互联系成为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概括地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经营组织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产业开发一体化、产业功能多样化、利益分配均等化、要素配置高效化。
二、新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一)农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20xx年全疆农业增加值达到1538.6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1409亿元,20xx年全疆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7元,年均递增10.45%。
“十二五”期间,新疆粮食生产能力跃上千万吨大关,20xx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1万吨。
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生产能力超过450万吨,棉花亩平均单产达到114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
优质特色林果基地面积超过1700万亩。
建成了年产肉120万吨以上、奶120万吨以上的优质畜产品基地。
设施农业面积已经突破110万亩,年蔬菜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
水产养殖加快发展,水产品产量达到14.4万吨,居西北五省之首。
(二)特色产业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新疆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9000多家,农产品加工实现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
全区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300余家,销售收入达530亿元,五年内实现翻番。
全区有60%以上农户从农业产化经营中受益。
目前新疆已经创建和打造了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新疆著名商标33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8个,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曹利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农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建设好现代农业,关键在于构筑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体系内涵所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由关联效应较强的各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市场、科技、教育、服务等主体,通过必要的利益联接机制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它以一定的农产品为基础,是为满足特定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多部门的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将农业产业相关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一体化的、涵盖其价值的形成和分配的经济系统。
它是经过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由市场化农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所构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端形式。
一般而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等四个方面主要的因素。
生产要素是指农业产业所动用到的各种资源的情况;市场需求是国内外对该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主要指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的状况;产业组织则是该产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分工协调的表现。
农业产业体系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因素的状态。
只有当所有这些因素交错运用并形成自我强化的优势,才能够构筑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
从资源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高效利用生产要素,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农业生产各要素可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前者主要包括天气资源、气候、地理位置、耕地、初级劳动力等,后者主要包括熟练劳动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等。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是能够高效利用本地资源的体系。
在各产业中,农业产业对本地资源的依赖型相对较强,尤其是耕地、气候等资源在空间上不可移动和不可复制。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是通过对本地各种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形成符合本地情况的特色产业,提升本地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缺,传统农业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和原生态资源,造成广大的农作物地区水位不断下降、化肥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质量下降。
我国不可能照搬美国、加拿大等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的模式,而必须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土地节约型产业和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农产品进出口获取贸易剩余。
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在东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还相当高,传统农业的特征还很明显。
因此,不同地区农业产业体系的选择应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劳动价格较高,宜形成以土地节约型技术为主、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
在中西部地区根据粮食产量40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增长、质量提高和专用性增强的市场需求状况,当前广泛选择节约耕地型的农业产业更具有现实可能性,但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就必须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这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一些劳动力和技术均较为密集的产业。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现代农业是依靠现代生产技术要素支撑的科学化农业,是需要长期稳定的金融政策支持和保护的农业,是需要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可控农业,强调以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为支撑,强调以农业科学研究开发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人才发展体系的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为支撑。
因此,除了初级要素之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以高级要素的合理利用为其重要特征。
随着农业产业不断升级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不仅与自然生产要素相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科技、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投入。
这就要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本投入不足、生产效能低下的弊端,强化现代信息、现代科技、新型人才、现代管理制度以及社会资本等生产要素与自然要素的高度集成,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从市场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及时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符合需要的农产品。
这里的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个方面。
市场需求既为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从市场规模来看,庞大的市场有助于整个产业获得规模经济并降低产品成本,能够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农户同时进入同一个产业,维持产业内部良好的竞争状态;从市场成长性来看,快速成长的市场可以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果断地引进和更新设备,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反应,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正因为如此,农产品营销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美国食品产业体系的产值构成中,农业生产占25%、加工占33%,而农产品营销所占比重则达到4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运作围绕大型的销售商而展开。
美国20家最大的食品杂货连锁店的销售额约占全部销售量的40%。
这种社会化分工,使专门从事生产和流通、销售的各个厂商都更有效率。
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满足数量上的需求。
其中,国民对粮食的需求是最基础性的,在不能大规模进口的前提下,从数量上予以保证应放在第一位。
此外,随着收入的提高,国民对初级农产品的消费比重在下降,对精深加工后的农产品需求在增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
另外,消费者还在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农产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为农业发挥多功能性、以此为基础发育各类适合社会需要的产业体系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要满足质量上的需求。
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吃得营养、安全、健康、新鲜,穿得舒适、美观、个性。
与此相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构筑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它通过适当的利益连接机制,协调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主体,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纳入到统一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无论是在需求结构方面还是在农产品质量要求方面,可以观察到,各个地方对农产品都形成一些地方性的需求,这也使得各地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产业组织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环节分工细密、联系紧密。
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有效的农业组织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完善而发达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是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竞争力,而培育竞争力的核心是专业化分工,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专业化使得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专事一业或某一环节,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此基础上产生合作的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各种类型经济组织,同时,向产业链前后进一步延伸、逐步走向一体化。
以美国为例,农场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的比例为76.9%,大田作物农场为81.1%,果树农场为96.3%,牛肉农场为87.9%,奶牛农场为84.2%。
美国的很多优势农场的成长壮大,都是紧紧围绕着其核心竞争力展开的。
即使扩张,也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与别人协作。
专业化分工意味着对服务的需求。
这种需求会吸引大量专业化41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供应商的进入,包括专业化的运销服务体系,它使得农产品销售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提高了生产与销售各自的效率。
而在专业化的运销队伍中又有更细的分工,比如不同的经销商或物流企业只负责不同区域的销售和运输,不同经销商负责不同品种的销售,一些只专注从较远的基地或农户收购产品运到市场销售等。
而且专业化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业有助于生产资料的技术升级,比如种苗的升级和多样化的品种、农用设施的升级以及根据当地生产特点的技术改造等。
专业化极大地节约了各主体外出购买的交通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同时,是对分工的有效协调。
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看,农业产业体系的运营形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纵向协调和市场协调。
纵向协调按照公司和农户之间紧密程度或利益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合同农业和公司农业,前者是指各有关主体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调,后者指各有关主体统一到公司名下,由公司进行统一协调。
虽然近几年农业领域中的纵向协调总体上在增加,但市场协调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运行的重要形式。
市场协调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通过各种类型的专业批发市场、期货市场、集贸市场和超级市场等市场交换来完成的,它需要以高度发达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或网络为支撑。
究竟采取何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式,是由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的市场结构决定的。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合作协调,以实现合作各方的冲突较少,履约率较高,产供销各环节衔接得较好,产业波动很小。
高效率的协调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农业产业体系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研究从相关支持产业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持,能够实现对农业产业化的升级。
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从微观和中观的角度,着眼于在一个产业内部如何实现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整合。
1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政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最值得担忧的是,“公司+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流形式,占到总数的约45%;但是,公司与农户所签订合同的履约率只有20%左右。
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沿着单一链条进行延伸和重组,仍是一种单维、线性的连接和组织模式,缺乏整体统筹和协调的考虑。
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的局势更加严峻,我国这样一个以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国家,仅仅依靠纵向产业链的联结和整合是难以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的。
相比较而言,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一国如何培育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它除了包括如何在一个产业内部的整合问题之外,强调建立配套的支持产业以及服务体系,并对相关产业进行整合。
发达的支持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区别于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业体系为例,它不仅包括680个葡萄酒厂和几千个的独立的葡萄栽培者,还包括制造葡萄储存设备、灌溉设备、采摘设备、桶、瓶、瓶盖和软木塞、标签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商,以及针对商贸读者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众多出版商。
该产业体系除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政府、金融部门、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支撑机构为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
正是因为有了配套的产业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业产业化的不足,有可能促进有关政策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