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希望对你有帮助!1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教学生学会画知识树状图所谓知识树状图就是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可以联想到和它有关的所有知识。
托尼?布赞在他的新著《脑图之书――发散性思维》中说,大脑是将信息存储成树状的,它以分类和关联存储信息。
因而,你越能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越容易、越迅速。
拿三角形来说,学生就可以想到若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可联想到它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等;若按边分,可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可联想到它的判定和性质。
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
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
而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
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
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
因此,思维定势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
“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
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
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才能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为了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放开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例题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让他们自己通过讨论学会知识,掌握难点,并能灵活地运用。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做好对小学生创新性思索技能的构建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其不但能够促进小学生未来科学研发能力的提升,还可对眼下学习技能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全力调动所有可促进学生革新能力提升的有利因素,促使学生在实践、观测、思索、议论等活动环节中进行深入的学习探求,在思维过程中去发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去展开创新工作,从而强化塑造小学生的创新观念。
标签: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性技能:培养路径引言在小学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应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索技能,一贯性地打造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索技能。
创新性观念是属于一款新式的思维形态,其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在自身平时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依着自身的追求目标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自创的、充满新潮特征的思索模式,其是在既有经验水平及储备知识的状况下实施科学性及开拓性的创新集合,打造出新的学术概念及革新成效。
对于我国的小学生而言,一款新兴的答题路径,拟建出一道数学应用题,每一次科学发现、研发创造均是人们创新型思索活动的结晶。
一、构建发散性的思索模式小学年级的数学学习课堂能够给孩子们开拓性思维的构建提供出充沛的空间,发散性思维是属于一款可以由浅入深,实现触类旁通,并且在各个不同事物之间构建出广泛连通式的紧密性的思维网络及处理问题的策略系统。
依托于数学课堂教學中所应用的实际例证能够成功地做好此项工作。
老师在讲解“比较”那一部分的课程内容时,应当把数字的大小、长短、粗细等比较性内容用在启迪性的多想训练活动中。
譬如,a、b、C、d、e这几个字母相对大小的数学性问题,老师适于利用相关的表格来实施学习引导过程,拟建出多款的数学比较类型。
除了前面的比较模式之外,老师们尚可以做出多款式的敞开性思维锻练过程,选取大脑风暴比较法亦为较为成功的比较方法之一。
譬如,我们老师在讲授园的周长求算过程时,能够诱导孩子们来展开发散性思维过程,探索最多化的测定手法。
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
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对思维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还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真正的价值。
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将会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我们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功。
数学之魂,思维之源,体现了数学在促进我们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之魂,发散性思维,重要性,影响,培养,创造力,实践,思维之源。
1. 引言1.1 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意味着要重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通过学习数学,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当下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界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将数学思维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真正实现数学之魂的发挥,思维之源的培养。
只有不断地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创新,人们更加富有智慧。
2. 正文2.1 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被广泛认可和重视的学科,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是一种精确的逻辑语言,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数学被广泛运用于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实验数据,推导出新的科学定律。
在工程领域,数学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从电子设备的设计到交通系统的规划,都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撑。
数学还是许多其他学科的基础,如物理、化学、经济学等,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一、培养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的、富有想象力的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
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事物有多角度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
3.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具有对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盲目接受事实和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思考,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为了达到这些培养目标,需要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实施途径。
二、培养策略1.注重数学启发式教学。
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培养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实施途径1.借鉴国外数学教育理念。
在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数学教育已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他们倡导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和教师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数学能力摘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发散思维高中数学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目标。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广阔和灵活。
一、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就是人脑面对突然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以及相关的事物所做出的一种快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较为直接地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综合的判断,可以说直接思维就是对于事物直接的感悟与认知。
其特点为快速、综合、直接、多向等,其过程往往是通过观察,从而产生猜想进而得出结论。
研究表明,直接思维较其他的思维形式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因素,直觉思维的能力越强其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就越强。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进行合理猜想。
鉴于选择题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选择题来培养、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
另外,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适当通过选择题来训练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而非要在进行试题讲解分析的时候才加以重视。
二、激发发散思维,寻求个性化发展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发散思维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由数学思维的科学性、推理的严谨性、语言的精炼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和思维灵敏度,通过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不断创新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多角度的解题模式,从而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出理性判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数学学科对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需要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技巧,也需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学科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清晰、严密地进行思维推理和证明,并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学科中的立体几何、向量等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学科中有些难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学科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求解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具备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2.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学科中有些难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综合能力的提升:数学学科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对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一套贴合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其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强调课程整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注重课程整合,强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整合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学习兴趣【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因为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1、10、1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1元=10角=1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进入课堂,新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待于将步入教学工作的我们去探索。
数学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站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数学它是空间思维和数量关系的集合体,是培养学生对数量的认识和对空间观念在脑海中的形成。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发挥发散思维呢?这也是我们将步入教学工作的同事必须探讨的问题。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一、在求异中培养发散思维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是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
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一条水渠,甲单独修要8天完成,乙单独修要6天完成,现在甲先修了4天,剩下的让乙修。
乙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都能按照常规思路作出(1-1/8×4)÷1/6解答,教师要求用别的方法解答,学生一时想不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了:6×(1-1/8×4),6-1/8×4÷1/6,教师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思维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6 月 下旬 刊
教 学・ 信 息
第一 环节 : ” 看 图想 像 ” 是 给学生提 供 四幅不 同的图 片 。 通过看 图, 你想 到 了什 么 ? 此时 , 孩 子 想 到 的越 多 , 便 越 可 以激 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拓展其思维的广度。 第二环节 : ” 听声 音 想 像 ” 是 提 供 给 学 生 不 同 的 声 音 素 材, 比如 : 狗 叫声 , 咳嗽 声 , 尖 叫声 , 脚 步 声 。请 学 生 以 此 来 推 断. 可 能发 生 了 什 么事 情 。在 锻 炼 想 象 力 的 同 时 , 也 锻 炼 了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 : ” 在 游 戏 中想 像 ” 主要 是 ( 一) 以动 手 操 作 七 巧 板, 根 据 自己 的想 象 拼 出各 种 有 趣 的 图形 , 并 以 小 组 讨 论 全 班 交流的方式 , 评 出最 佳 创 意 奖 。 将 获 奖学 生 的作 品展 示 在 黑 板 上, 并 说 说 你 的创 意 。( 二) ” 猜猜 这是 什 么 味道 ?” 将 几 种 味 道 ( 如酸 、 甜、 苦、 辣, 或香 、 臭等) 准备几份 , 并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嗅 一 嗅或尝一尝 。 并 随机 想 像 ” 让我想起了… 一 的味 儿 ” , 看 看 哪 个 小 组 的 想 像 最 合 理 最 具 有 想像 力 ! 拓展结束活动 : 著 名 心 理 学 家 罗 杰 斯 曾说 : 在 现代社会 , 最 有 用 的 学 习 是了解学习过程 , 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 , 并把它们结合进 自
法: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0 1 3 ) 0 6 — 0 1 5 1 - 0 2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创造性和发散性。
本文将探讨数学思维的这两个方面,以及它们在数学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数学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借助创造性思维来寻找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是通过运用各种想象、联想和直觉来发现新的做法和解决方法。
例如,当遇到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解法。
数学家发展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如使用图形、模型和符号等来表示和解释问题。
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手段,数学家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壁垒,获得新的数学见解和理论。
创造性思维不仅在数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激发创新和创造力,促进技术和科学的发展。
二、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数学思维中另一个关键要素。
它强调通过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个解决方案。
在数学教育中,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追求正确答案,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然而,发散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来理解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何解方程x^2=1。
传统的思维会认为x只有两个解,即x=1和x=-1。
然而,通过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发现x可以有无限个解,如x=1,-1,i和-i,其中i是虚数单位。
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发散性思维,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在数学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进发 出创新 的火 花。 当学生有 了些许成绩 时 , 要 多加 赞美 , 使 学生尝到成功 的喜悦 。 二 、 引导 自 主 学 习 , 奠 定 创 新 基 础 学生 的学 习方法 ,自主学 习是核心 ,因为学生过硬 的本领 主要是靠 自己动手 动脑 而主动获取 的,自主学习 ,并不是让学 生放任学 习 ,而是在教师 的引导下实现 的 自主学习 ,如何 引导 学生 自主学 习呢?首 先应 该帮助学生建立 自主学 习的意识 , 减 少对老师 的依赖性 ,学会 独立思考 ;其次教师应 在深 钻教材 、 课 标的基础上 , 认 真研究学生 , 设计 出让学生 自主学 习的学 习 过程 ,重视让学生参 与 、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表达 、让学生实 践 。事实证 明 ,学生 只有通过 自主学 习,才 能发展创 新思维 , 为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奠定 基 础 。 三 、创 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发 扬 民 主 , 营 造 创 新 环 境 发扬教学 民主 ,处处关心爱护学生 , 使 学生感到教师既是 师长又是朋友 。 对学生 的奇 思妙想或奇谈怪论 , 要正确 的评 价 ,
一
、
五 、 引 导 学 生 大 胆 猜 想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在数 学解 题中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对 培养学生创造性 的思 维有 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 ,教 师在教学 中注 意作好 问题 的铺
贵 有 疑 ,大 疑 则 大 进 ,小 疑 则 小 进 ” ,对 于 学 生 质 疑 提 出 的 问 题, 不论多么肤浅 , 或异想天开 , 都要善 意对待 , 绝不能挖苦 、 嘲笑 ,更不能 回避 ,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积极性 ,不能让 学生乘兴而来 ,败兴而去 。 七 、变 式 训 练 ,拓 展 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 空 间 变 式 训 练 重 在 变 ,在 教 学 中 ,引 导学 生对 定 理 或 问题 做 不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的培养
径 ,开拓 创新 ,培 养 学生 的发 散 思维 米 = .o米 ,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 2o 例 如 : “ 工程 队,4 6天 共 一 人 能力,动手能力等方 面。 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 小数的性 质”, 修公 路 2 0 。照样计 算 ,8 1 4米 人 2天 关键 词 :发散 思 维创 新 性 思 维 这样 的情 境创 设作 为新 课的导 人 ,形 修公路 多少米 ?”针对 本题 ,我们 应 人 类在创 新 中成长 ,培养更 多的 成悬 念 ,承 上启 下,培养 了学 生对 知 引导学 生进行这样分析 : 适 合时代 的创 新人 才,必须 高度重 视 识探究的兴趣和 良好习惯 。 1 、用由果索因分析 : 要求 出 8 人 创 新教育 。使学 生主 动参与 到教 育教
在小学数 学教学 中 ,如何最 大限 度 地开 发学生 的潜 能,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动机 ,有 目的 、有计 划 、有 步骤 地 层层深 入地培养学生 的创新 思维能力 , 是 小学数 学教 师 当前 务必具 有 的基 本 技 能。 由于小学 生的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 需 要有 一个 长期培 养 的过程 。因此 , 教 师要 有意识 地结 合教学 内容进 行 , 还更 应强调 计算 题 中的一题 多解 ,诱 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 新思维 的 目的。 1 、应用题一题多解 ,改变题 目的 不同条件和问题。
二 、提倡一 题多变 、多解 、诱 导
学 中来 ,在享受 知识 的过程 中提 高 自 学生发散思维 身 的创新 能力 。而培养 与发展 学 生的 数学 教学 中进行一题 多变 ,不 仅 创新意识与意识 ,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 可通 过将应 用题 的条件 和问题 加 以改 , 它 的实施刻不容缓 ,势在必行。 变, 达到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的效果 ,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散性思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习惯于机械式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灵活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和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提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评价,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培养策略。
通过实践验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的评价,检验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未来的数学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最终,本研究旨在总结对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的经验和教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3 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发散性思维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针对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营造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心态;创设问题情境,多维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广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营造师生间民主、平等、各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心态《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创新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指出:人只有在心理上安全,不受外在威胁的情境下才能最大限度的心理自由,也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主体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导师,朋友的身份,以民主的姿态对待学生,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有安全感,责任感,以保证学生良好的心镜和愉悦的情绪。
这是创新教学的重要保证。
二、创设问题情境,多维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的本质就是求新,无新便无创造。
”新”就是”异”,”异”就是”新”。
我们必须抓纲务本,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并致力培养好以下几种思维品质。
1、巧设”一题多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一题多解”是指题中的题设和结论不变,但解法不唯一。
例如;已知抛物线y=x2+2mx+m-7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1,0)两侧,则关于x的方程 x2+(m+1)x+m2+5=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 分析:方程△=(m+1)2-4× (m2+5)=2(m-2),故解题关键是确定(m-2)的符号。
数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案
数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数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来导入数学启发式教学。
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示范解题教师以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为例,展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向学生展示问题的多个解法,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路径,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索给定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思路。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讨论,促进互动和交流,同时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第五步:总结归纳在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指出每种解法的优缺点,鼓励学生思考不同解法的适用场景,并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解题方法。
第六步:拓展练习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类似问题进行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发现新的解题思路。
第七步:课堂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教学评价:通过数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从传统的固定解题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求知欲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引导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再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下面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种对策。
一、提供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包括多种教材、习题集、数学游戏等。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开展具有创新思维的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一些以探究、实践为主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一些规律和结论;或者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辟数学创新实践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数学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供学生进行数学创新实践。
这些空间可以配备各种数学实验仪器和计算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创新活动。
四、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入手,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
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需要个体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如何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未来人才。
下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入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1.2 创新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发挥的学科,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创新思维,学生可以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数学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有发展潜力的未来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正文2.1 认识创新思维认识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创新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包括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认识创新思维意味着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尝试新的解决方法,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多个方向达到思维目标的思维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则把发散思维定义为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
从发散思维展开的方式来看,一般可以分为横向拓广式、纵向深入式、多向联合式。
发散思维是素质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意提供一些多种解答方法的习题、探索性习题,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大胆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和独特的见解等等。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和主要方法:1、问中发散问中发散是运用适当的设问技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多设计一些“为什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例如:解方程由3x - 5 = 2x + 16 到x = 21 的依据是什么, 对顶角为什么相等?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有极大的耐心,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使学生有一种松弛感, 无拘无束地思考, 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2、题中发散题中发散就是教师根据课本中的练习题, 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型, 增强思维的敏锐性。
2.1、条件开放条件开放是指改变已知条件, 结论不变, 这种练习可锻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变化过程, 找到结论成立的实质。
例如, 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条件开放型试题: “同学们知道, 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 使两上三角形全等, 你依照方案(1) 还可以写出几个方案。
解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方案(1) 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分组讨论后, 写出了如下九个方案来, 即方案(2) 若这个角是这两边的夹角,则这个三角形全等。
方案(3) 若这个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案(4) 若这两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四种策略
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四种策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四种策略。
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学习。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接着,提供挑战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综合性的培训和指导,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总结了这四种策略的重要性,展望了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前景,并强调了这些策略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多样化教学方法、兴趣、实践活动、挑战性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发散性思维是指能够在面对问题时不受限制地产生各种想法和解决途径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挑战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而数学正是一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育,我们不仅仅是传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四种策略来帮助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和提供挑战性问题。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意义数统计等。
数学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或思路,得出多个解决方案或思考路径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力,更可以训练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民主合作的情感,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原于问题,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要彻底放弃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民主气氛的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还给学生“自主权”,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补充。
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质疑,不管有无道理,我总是做到倾听、微笑、点头,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创新是学习活动的升华,问题又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提问,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同学和老师一时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会体现主动学习,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后,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想到做什么?请提出疑问。
”有的学生立即提出这样的问题:“竖式横行下面有没有不是写0的时候?”没有想到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竟将新知识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使知识再升华。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质疑:“余数比除数大行吗?”“余数比除数小,行吗?”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可见教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情感氛围,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质疑能力强,思维就越灵活、越深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
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
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
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
照样计
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
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
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
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
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因此,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真正成为探索、创造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