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上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音响效果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侧面烘托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 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 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 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夸张手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音响效果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侧面烘托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 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wk.baidu.com奉礼郎。
李凭:梨园弟子,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 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关于“箜篌引”
先声夺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凭出场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先声夺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凭出场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吴丝蜀桐”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 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 有蕴味。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 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 舞。(为什么用“老”和“瘦”?)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 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 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 (想象)(侧面描写)
结构图解
李 凭 箜 篌 引
描写乐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各具特色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描写乐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各具特色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 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 “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通感)。
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 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 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 显示琴声的欢快,“笑” 能给人“笑靥如花”的 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由朝鲜传入我国的民歌。 据《乐府诗集》:一天早晨,朝鲜艄公霍里子高去 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葫芦奔走。 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 不让他渡河,却已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 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 投河而死。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 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 的人莫不吞声落泪。这个曲子其名即《箜篌引》。 后来,常用吟此诗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 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
1—4句:写物写人——先声夺人 5—6句:乐声起伏多变,优美动听(正面) 7—8句:有人间过渡到仙府
9—14句
侧 面 天上:石破天惊 烘 神山:神妪 潭中:老鱼、瘦蛟(动) 托
月宫:吴质、寒兔(静)
以 形 写 声
总结探究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 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 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 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⑵风格迥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 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 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 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 写诗人听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 验,并未直言,因而此诗风格悲怆含蓄。
诵读并散文化
李 凭 箜 篌 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 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 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 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 雨声湫湫。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 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 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二十三丝:指代箜篌。(借代)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 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 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 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 到仙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音响效果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侧面烘托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李贺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中 唐诗人。人称“诗鬼”,因家居昌谷又称“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终身抑 郁不得志,27岁便去世。一生精力用在诗歌创作上, 曾在长安做了三年奉礼郎(掌管礼仪)小官。
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雁门太 守行》等。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色彩浓郁。属 浪漫主义诗人,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 其诗风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 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 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 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 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 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 风开放笑语轻柔。
“张”:演奏。
先声夺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凭出场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 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 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 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 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侧面描写)
先声夺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凭出场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点出演奏者的名 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这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 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 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 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总结探究
比较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 的《听颖师弹琴》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 技法,并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⑴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 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 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 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 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 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 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 烘托。
描写乐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各具特色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 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十二门。 (借代)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 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描写乐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各具特色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靠在桂树上彻 夜不眠。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 珠儿斜飞寒飕飕!
整体把握
诵读并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 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一层(1—4句) 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二层(5—8句) 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三层(9—14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