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四章重点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 艺术分类
(3)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 张僧繇;唐宋时期“画圣”吴道子;历史画与肖像画的阎 立本、顾闳中;山水画家擅长青绿山水的李思训、水墨山 水的王维以及以五代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擅长画马的曹霸、 韩干,擅长画牛的戴嵩,擅长画花鸟的黄筌、徐熙;“文 人画”代表文同、苏轼、米芾;“元代四大家”;明代 “吴门画派”;明末清初“四大名僧”;清乾隆年间“扬 州八怪”等)
第四章 艺术分类
(三)中国画与油画的审美特征比较
1. 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的审美观念不同 油画的美学理论源于“模仿”说,其审美趣味在于再现自然和生 活的真和美,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强调写生的基础和色与光的运用。 中国画的总体美学追求,则注重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和作者的主 观情感,追求“立意传神”和“气韵生动”,不必要求将物体画得逼真、 酷似。 2. 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油画运用其颜料的丰富色彩,体现色调层次、光线明暗、创造质 感和空间感;在构图上严格遵从视觉原理的“焦点透视法”,十分讲究 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并运用光学、几何 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中国画则运用笔、墨、纸作为主要绘画工具,运用线条作为主要 造型手段;在构图方法上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更加灵活自由。 “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两种构图方法的差异,也透露出 了前者更重视内心(即主体),后者更重视环境(即客观)的东西方文 化差异。
第四章 艺术分类
• 艺术门类的分类方法
我国东周时期就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的分类之说。春秋时期,孔子把《诗》、《书》、《礼》、《乐》作为他的教学分类项目, 并以此作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论语·泰佰》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诗、礼、乐三位一体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观点,是孔子论艺术的一大贡献。孔子还进 一步形象地就诗歌、音乐、舞蹈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提出了三者之间类型化的联系: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汉代文论《毛诗序》对诗、歌、舞三种不同艺术的联系和 区分提出了明确的见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西方国家关于艺术分类的说法,最早见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按照人类模仿自然的 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把艺术划分为绘画与音乐、悲剧与喜剧、史诗与戏剧。18世纪德国文学 的奠基人莱辛则从论述诗与画的特点和界限中,提出了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 相区别的理论。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根据“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的定义,把艺术划 分为象征型艺术(如建筑)、古典型艺术(如雕刻)和浪漫型艺术(如绘画、音乐和诗歌)等。随 着艺术内容的不断发展,关于艺术门类划分的理论也更加广泛与深入。

艺术概论-第四章-新艺术运动

艺术概论-第四章-新艺术运动
二、新艺术运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新艺术运 Nhomakorabea的概念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这一运动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但带有更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及人们在一个世纪结束时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的矛盾的产物。
(一)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是比利时,这是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工业制品的艺术质量问题在那里比较尖锐。19世纪初以来,布鲁塞尔就已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一个中心,并在那里产生了一些典型的新艺术作品。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富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
即霍塔(Victor Horata,1867—1947)和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2)在文化上
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等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3)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
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新艺术的出现经过了很长的酝酿阶段,许多著名的设计史家都认为英国文化为新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尽管由于其后的种种原因,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新艺术”一词为法文词,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以此命名,而德国则称之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奥地利的维也纳称它为“分离派”(Seccessionist),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

专插本艺术概论资料共享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专插本艺术概论资料共享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术创作论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一、艺术家与社会(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二、艺术家的主体性(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2010年论述题30)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几个方面(以下内容按照旧版书排版整理!)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2011年简答26题,文化素养包括哪几方面)(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

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1)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感受力(2)丰富的想象力(3)独特的记忆力5、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以上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和相互完善,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创作才能。

(三)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1、“定势”概念的提出1889年由德国缪勒和舒曼提出。

2、艺术心理定势(2011年,名词解释22。

)定义: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第二节艺术创作活动一、艺术创作过程(三个阶段)新版书(大家手中)的提法: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旧版书中的提法: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2013年大纲中的表述相同,因此我们使用这组概念!!)2012年论述题。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分类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分类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分类艺术是一种通过形式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感知、想法和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由于艺术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在《艺术概论》第四章中,我们将讨论艺术的分类。

首先,艺术可以根据它所表现的主题进行分类。

主题可以是任何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东西,例如人物、风景、宗教、历史等。

根据主题分类的艺术形式包括肖像画、风景画、历史画、宗教画等。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家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艺术可以根据其创作方式进行分类。

创作方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文学等。

每种创作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例如,绘画通过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创作,雕塑通过用手或工具创造三维形象,摄影通过相机捕捉视觉影像,音乐通过声音和乐器创造和传达情感。

此外,艺术还可以根据其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风格和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艺术潮流、时代、地域和个人风格来区分。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追求真实主义和透视,印象派的绘画风格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强调形式和抽象。

这些风格和表现形式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方向。

最后,艺术还可以根据其观众的角度进行分类。

观众角度的分类包括大众艺术和高雅艺术。

大众艺术是指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它通常以娱乐和大众消遣为目的,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情感。

高雅艺术是指为有艺术修养和审美感受的人群所创作的艺术形式,如古典音乐、京剧、油画等。

它通常以追求卓越和创新为目标,以挑战和启发观众的理解和想象力。

总之,艺术可以通过其主题、创作方式、风格和观众角度等进行分类。

这些分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交叉的。

通过了解和欣赏不同分类的艺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感。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的分类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的分类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
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式园林、欧洲式园林和阿拉
伯式园林。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世
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园林艺术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必然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
统一。园林的实用性是和审美性完全成正比的。特别是中国园
林,早已和绘画、诗词、戏剧、文学等艺术种类有了很多的联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 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 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 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等。
历史建筑
国内民居-蒙古包
国内民居-山西乔家大院
课题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
工作者,都曾探索过艺术种类、体裁的分类原则。
在我国,关于艺术分类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的《毛诗
序》。它对诗、歌、舞作了区别: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积山等处的大量彩塑;有陵墓雕塑,埃及狮身人面像、中国皇
陵的群雕、西安兵马俑;还有陈列性雕塑,如室内架上雕塑、
展览馆室内雕塑等。
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
像、群像等。从表现手法和形式分:圆雕 、浮雕和透雕。
圆雕——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
从四面观赏的立体雕塑,又称浑雕。

圆雕的特点是立于空间中的实体形
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体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种类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种类

特征——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特征——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纪实性: 首先表现在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 逼真精确的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得摄 影作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给人以逼真 感。 其次,摄影家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 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 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通过抓拍或抢 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摄影 艺术一般不能表现过去和未来的事物,更 不能表现客观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艺术性: 首先,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要求 摄影师必须熟练掌握摄影的艺术技巧 和艺术语言,熟练运用画面构图、光 线、影调(或色调)三种主要造型手 段。 其次,摄影作品要通过光、色、 影等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种类: 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黑白摄影、 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黑白摄影、 彩色摄影 按摄影器材和技术——航空摄影、 按摄影器材和技术——航空摄影、 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 数码摄影 按题材——肖像摄影、风光摄影、 按题材——肖像摄影、风光摄影、 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影
音 乐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形象, 通过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人类社会历 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 一。
特征: 1、重在表情,具有巨大的情感表现力。音 乐运用人声和乐器作为材料,通过旋律、 和声、配器、复调等,组成乐音,对人的 情绪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能够迅速、直 接引起人的情绪反应,支配人的感情。 直接表情——歌曲和歌剧中的演唱、模拟 直接表情——歌曲和歌剧中的演唱、模拟 自然声音等,可以使欣赏者产生比较具体、 确定的联想。(法国作曲家约内堪的《云 确定的联想。(法国作曲家约内堪的《 雀》,管弦乐合奏曲《百鸟朝凤》琴曲 ,管弦乐合奏曲《百鸟朝凤》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 高山流水》 平沙落雁》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第四章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 艺术作品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对于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认知,一般认为,经历了 三个重要阶段: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以内容压倒形 式;形式统摄内容的形式本体论;形式与内容不分的 形式结构层次论。如果单就形式而言,则可以说形成 了形式重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方面的观念, 虽然各个类型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但这 两方面的观念却可看作艺术形式的概括性特征。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2. 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3. 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 其一,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时会因为 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这些物质材料与构成艺 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其二,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又会对形形 色色的物质材料进行取舍,并最终制成可以感知 的艺术作品,受众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最先 接触到的其实并非艺术符号或艺术形象,而是某 种可以生发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二)结构
结构在一部艺术作品中是处于统摄地位的重要形式,如 果一部作品结构欠佳,就将一损俱损,即使具有完美无 缺的艺术语言组合或艺术符号,也难于传达出艺术作品 真正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你愈 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 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 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 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 形式。”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的分类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的分类

4.2 艺术种类



4.2.1 语言艺术 文学,依靠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按照语言法则创 造出来的文学文本。 文学是其他艺术之母,文学能够给其它艺术以灵感和营养 ,是它们的基础。宋代苏轼十分称赞唐代的王维,认为王维诗 好画也好,并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王维又精通音 律,还是位音乐家。 “漠漠水田飞白鹭,荫荫夏木啭黄鹂”。 艺术和文学是相通的,尤其中国的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以来,西方画坛更是思 潮涌现,流派繁杂,其中包括野 兽派、未来派、立体派、表现主 义、超现实主义、新造型派、波 普艺术等等。 综上所述,绘画作为造型艺术 的一种. 具备了造型艺术的造 型性、直观性、永固性、呈现性 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于 绘画上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形 式的变幻、瞬间的凝固、丰富的 意味。
-
现代建筑
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概括的理解, 不同类型的建筑虽然特色独具,但他 们又有着共性的特征。 第一,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第二,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第三,深沉的象征性意味。
但中西方的建筑又各有各的不同 ,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 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建筑空 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 化、性格特征的区别;在建筑造型方 面,也各有特色。



2)园林 所谓“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 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二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 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式园林、欧洲式园林和阿拉 伯式园林。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世 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园林艺术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必然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 统一。园林的实用性是和审美性完全成正比的。特别是中国园 林,早已和绘画、诗词、戏剧、文学等艺术种类有了很多的联 姻,因而具有了文化、历史、美学、艺术等多方位的价值。

王宏建《艺术概论》学习辅导书(第四章)【圣才出品】

王宏建《艺术概论》学习辅导书(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4章艺术创作论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创作中的规律问题,首先提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介绍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体验、构思与表现的具体内容,同时提到
了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心理和思维活动特点及其特殊规律,最后阐述了在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等问题。

本章内容较多,主要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在学习时,要着重掌握艺术创作的主体,即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地位,了解不同艺术具有的独特的创作过程,深入研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心理、思维活动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与把握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专门从事艺术生产这一特殊精神生产的人,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成为艺术家,除了具备先天的生理素质条件,还须具有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诸条件以及自己的主观努力。

1.艺术家与社会(见表4-1)
表4-1艺术家与社会
2.艺术家的主体性(见表4-2)
表4-2艺术家的主体性
3.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1)艺术家的修养,具体见表4-3。

表4-3艺术家的修养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具体见表4-4。

表4-4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3)艺术心理定势,具体见表4-5。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概论第四章

1.艺术作品体现作用与价值
艺术家是怎样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价值的 ?
(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 (2)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 (3)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
理想。 (4)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有调剂人类精
神的作用。
(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
艺术记录社会生活有自己的优势:往往具有形 象性,包含的信息容量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 的,绘画中描写的场景往往能通过很多细节准 确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
③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 用,其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和认 识的独特性;
2)创作过程中在表现方法上的独特性。
为什么说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主 导作用?/为什么艺术家要有个性?
气质“体液”分类——
四种类型及表现: ①胆汁质 ②多血质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在艺 术家首先是个思想者。
(2)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在 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3)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在 艺术家是一个殉道者,具有为艺术献身的 精神。
2.艺术家主体的情感性
所谓情感并不只是艺术家的喜、怒、
内容&形式方面的继承
艺术都有哪些方面的继承? 内容方面的继承一般是指艺术反映社会生
活和人类本性中不依时间变化和社会变化 的一些固有本质。 形式方面的继承是由于时代变化、人类的 审美观念变化的相应需求,是指形式方面 积累起来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在新的条件和 新的要求下的被利用。
2.对待继承的态度
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艺术的继承?
艺术家的共性特征: ①主体性 ②情感性 ③创造性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 第四章

艺术概论 第四章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新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包 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反传统为宗旨。 重要艺术特征:主观性、内向性。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二、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
2、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艺术灵感的产生条件:
1.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在艺术家头脑中要储存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 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2.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
只要一触机,便会立即爆发艺术灵感。
第三节
(2)结合各种人于一身,或各种事于一物
(3)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作生活中 没有的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三、艺术表现(意象物化)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 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 艺术作品。 1.条件:物质媒介和艺术技巧 2.追求:完整性和独特性
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 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2、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 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 世界观: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 自然观等。 (1)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 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2)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才能把握和揭示 出生活深层中的本质和规律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艺术概论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艺术概论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该章学习,让学生理解艺术与其他文化的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掌握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并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课时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第二节艺术与哲学第三节艺术与宗教第四节艺术与道德第五节艺术与科学课程重点与难点: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分析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向深处引导,如:艺术起源与文化起源的关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关系等等。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有关艺术文化学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3、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1)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3)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二)艺术与哲学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完整)4-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四章【备注:已完成】

(完整)4-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四章【备注:已完成】
对于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认知,一般认为,经历了 三个重要阶段: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以内容压倒形 式;形式统摄内容的形式本体论;形式与内容不分的 形式结构层次论。如果单就形式而言,则可以说形成 了形式重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方面的观念, 虽然各个类型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但这 两方面的观念却可看作艺术形式的概括性特征。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古希腊)《拉奥孔》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一)相对独立性 (二)必然共生性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二)结构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3.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 第一种是保存性物质材料媒介。 • 第二种是展示性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所谓艺术语言,其实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 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表情达意作用的一 种艺术媒介。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 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 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 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而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 表现手段,被称为“艺术语言”。
罗丹《巴尔扎克像》
正是因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如此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 大作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式最大限度的简化,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 一,所以才使得这座雕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事实上,中外美学家、艺术家早就已经注意到艺术语言组合在艺术作 品中的重要形式作用。尤其是20世纪,随着各类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语言的组合方式更是越来越引起人文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的注意。 如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 1913),即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 并提出应当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社会性的符号系 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表达方式。其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波及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晚近发展起来的艺术符号学,作为艺术学 的一个分支,即以揭示艺术符号的特征、构成方式、意义传达等方面 的特殊规律为主,成为当代艺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
>>>2015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各章节考点及练习汇总
 第四章艺术创作
 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
 一、艺术创作主要体一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概念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他们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

他们的生命在于创造。

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

他们的生命在于创造,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类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第四章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第四章

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艺术创作论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的熏陶和影响3.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二.艺术家的主体性(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作用)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1.艺术家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精神2.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2.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1.艺术创作主体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各不相同2.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也是丰富多彩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三.艺术家的修养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五个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社会知识文化;姐妹文化;专业文化。

)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第二节..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

一.艺术创作过程: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1.生活体验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素材的积累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艺术构思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胚胎的孕育阶段和意象的成熟阶段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丰富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

《艺术概论》教案——第四章 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教案——第四章 艺术作品

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艺术作品》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媒介的含义、类别和作用,理解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了解艺术语言的意义,了解艺术形象的类别及特点,理解“典型”和“意境”的内涵,理解艺术意蕴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艺术语言的意义,艺术形象的类别及特点,艺术意蕴的内涵。

2、难点“典型”和“意境”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艺术作品三个层次】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作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在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中,艺术作品处于空心的地位和环节。

艺术作品是一个整体,但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寓意、哲理或诗情。

【艺术媒介】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是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所构成。

如美术语言由颜料、木石、泥巴、金属、笔墨等材料因素组成。

这些物质材料,在未进入作品之前,它们只是具有艺术语言的可能性。

当它们从属于特定的创作意图,被利用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和运动,成为具体艺术形象的体现者时,才真正发挥了构成艺术作品外部形式的作用。

艺术家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传达都需要以一定的啦作为依托,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与消费也有赖于媒介而得以实现。

艺术媒介,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展示、传播的具有独特性的承载物质、材料以及符号体系。

■艺术媒介的类别(一)物质材料媒介1、艺术感性的物质材料媒介(艺术家会因为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最先接触到的是某种可以生发感性的物质材料媒介。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4-6章节)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4-6章节)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4-6章节)●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文化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一、文化与艺术:●文化是一个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三大要素:●物质文化:基础●制度文化:中介●精神文化:核心,包括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被前二者决定和制约。

●所有这些子系统,都处于整个文化的大系统中,一方面它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经济政治影响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它们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

●文化子系统,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彼此渗透,互相影响(艺术影响它们,它们影响艺术),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彼此的互动性。

●正是在这一前提下,这些文化子系统才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各自的发展规律性。

●二、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地位极其重要。

●1、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2、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宏观:艺术是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艺术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微观:社会文化大系统直接制约着创作者和欣赏者“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影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

从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中可知。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一、艺术与哲学的关系:●1、联系:美学连接艺术和哲学●连接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大高峰●用理性方法研究感性认识●2、区别:●美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其它一切现实美,以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和审美意识等更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

●美学的范围和对象包括了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反映的全部领域,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3、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往往通过美学作中介。

艺术概论第四章重点

艺术概论第四章重点

第四章艺术家第一节艺术家的特点1.《第三交响曲》后更名为《英雄交响曲》。

2.艺术家的主体性还在于艺术家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专门人员,艺术家具有创造性,艺术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劳动者,这种创造活动决定了艺术家应具有的素质、能力和修养。

4.艺术创造是复杂的社会劳动,对人本身的艺术资质要求较高。

就像一座建筑必须建立在质地坚实的土地上,要成为艺术家必须是可造之材,艺术家是个生命个体,这个个体往往有着从事艺术活动的优越条件,具备异于常人的艺术资质。

5.天才艺术家是一定时代下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发展积累的产物。

6.一般来说,艺术家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是有侧重点的,这是本门类艺术特征的基本要求。

7卓越的艺术素质、丰富的知识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能8.艺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其基础是艺术家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9.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特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

10.民族心理是影响艺术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11.社会生活体验,艺术家的社会生活体验对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生活体验是艺术家感悟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12.罗中立《父亲》第二节艺术家与艺术创新1.艺术创新绝非凭空捏造出来的,艺术的继承同样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根基。

2.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

为什么:(1)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条件(2)创新是艺术欣赏着审美需求变化决定的(3)创新是艺术家的价值体现。

3.艺术家的创新并非无迹可寻的,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就是一个吸收、融合、出新的过程。

4.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5.艺术家先天的性格和气质类型是形成其艺术个性的潜在因素。

6.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造中起着主导作用。

7.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一定历史时代的审美需要对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的形成,起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艺术家
第一节艺术家的特点
1.《第三交响曲》后更名为《英雄交响曲》。

2.艺术家的主体性还在于艺术家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专门人员,艺术家具有创造性,艺术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劳动者,这种创造活动决定了艺术家应具有的素质、能力和修养。

4.艺术创造是复杂的社会劳动,对人本身的艺术资质要求较高。

就像一座建筑必须建立在质地坚实的土地上,要成为艺术家必须是可造之材,艺术家是个生命个体,这个个体往往有着从事艺术活动的优越条件,具备异于常人的艺术资质。

5.天才艺术家是一定时代下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发展积累的产物。

6.一般来说,艺术家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是有侧重点的,这是本门类艺术特征的基本要求。

7卓越的艺术素质、丰富的知识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能
8.艺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其基础是艺术家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9.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特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

10.民族心理是影响艺术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11.社会生活体验,艺术家的社会生活体验对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生活体验是艺术家感悟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12.罗中立《父亲》
第二节艺术家与艺术创新
1.艺术创新绝非凭空捏造出来的,艺术的继承同样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根基。

2.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

为什么:(1)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条件(2)创新是艺术
欣赏着审美需求变化决定的(3)创新是艺术家的价值体现。

3.艺术家的创新并非无迹可寻的,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就是一个吸收、融合、
出新的过程。

4.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
5.艺术家先天的性格和气质类型是形成其艺术个性的潜在因素。

6.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造中起着主导作用。

7.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一定历史时代的审美需要对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的形成,起着最
为重要的影响。

8.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其风格、流派的出现及风格、流派的多样性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社
会各方面的不同的审美需要。

9.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家必然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10.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在艺术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

11.自史前艺术发端之日起,艺术家们都在面临着继承的问题。

12.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都同对前代艺术家伟大创造的批判继承分不开。

13.李可染《万山红遍》
第三节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地位
1.艺术家的作用与价值,艺术家的价值就是艺术家的存在意义。

2.艺术作品体现作用与价值艺术家的作用和价值主要通过其艺术作品来实现的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2)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3)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

3.达维特《马拉之死》
4.张寒晖《松花江上》
5.艺术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6.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进行独立艺术实践的保证。

7.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

其身体存在于客观世界,其精神则存
在于主观的艺术世界。

8.艺术家是其艺术世界的主宰。

9.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现代商品社会使艺术家的劳动产品——艺术作品客观上
具有商品化的特征,这也使艺术创作难免蒙上了商品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