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诗论
浅论孔子的诗学观
浅论孔子的诗学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在孔子的思想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他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构成了他的诗学观。
一、孔子对诗歌的认识孔子认为,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远可以抚今可以饰。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的多重功能的认识,即诗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可以观察事物,可以团结人们,可以表达不满和怨恨,还可以追溯历史,美化现实。
二、孔子对诗歌的审美标准孔子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其内涵和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
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和形式。
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内涵的重视,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有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孔子还注重诗歌的形式美,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有优美的语言和节奏,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三、孔子对诗歌的教育功能孔子认为,诗歌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诗歌来传递道德和文化知识。
他在《论语》中曾经说过:“诗可以教,诗可以悦,诗可以怨,诗可以乐。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教育功能的认识,他认为好的诗歌可以通过悦耳动听的形式,让人们愉悦地接受道德和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表达不满和怨恨的方式,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综上所述,孔子的诗学观认为,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好的诗歌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和形式。
孔子还认为,诗歌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诗歌来传递道德和文化知识。
孔子的主要诗学思想
孔子的主要诗学思想
孔子的“兴观群怨”,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目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提高这四方面能力,实际上也揭示了诗的四种功能。
这四种功能,加上近可以事父、远可以事君的实用性及认识客观事物的作用,使孔子成为对诗歌的功用进行比较全面总结概括的思想家。
孔子的思想
1、思想家: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仁道精神),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张“举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3、政治家:主张“为政以德”的政治纲领,主张“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要领,并在《礼记-礼运-大同篇》提出了“大同世界的政治愿景。
上博简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是孔子在《论语·博学篇》中提到的一种诗学理论。
孔子认为,诗歌应该具备“言志”的特点,即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感染他人。
以下是对孔子诗论的解读。
首先,孔子认为诗歌应该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论语·博学篇》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的要求。
他认为,诗歌应该是真实的感情和思想的表达,而不是虚伪的言辞。
诗歌应该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孔子强调诗歌应该具有感染力。
在《论语·博学篇》中,孔子说:“诗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诗歌的期望。
他认为,诗歌应该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引导人们向善。
诗歌应该具有感染力,能够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变得更加善良和美好。
此外,孔子还强调诗歌的教育作用。
在《论语·博学篇》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强调了诗歌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的作用。
孔子认为,诗歌可以通过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引导人们向善,培养人们的美德和道德修养。
因此,他鼓励人们学习和欣赏诗歌,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总之,孔子诗论强调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他认为,诗歌应该能够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感染读者,启迪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他还强调了诗歌的教育作用,认为诗歌可以培养人们的美德和道德修养。
孔子的诗论对于我们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孔子的诗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染能力。
孔子诗论
对孔子“诗”学思想的新发现历史是个删节本,历史学家为了追求所谓的历史连续性,总是会有意的删除或无意的忽略一些历史情节。
尽管这会造成许多历史的断层,但历史又会以突出某点的方式转移人们的注意力,造成强势话语对弱势话语的粗暴压制。
而与此同时,观念史的研究则是要千方百计的接近这些断层,以探得历史的真实。
那么这些断层藏在什么地方呢?它就藏在传世文献最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而且常常由于它的突兀出现又突然消失,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是遗憾的长眠地下,不知有没有重见天日的幸运。
但如果有一天地下的文献重见了天日,则必将给人的视觉以最猛烈的冲击,而且会解救被历史压制的东西,让它走出阴暗的角落。
比如现在对于“情”的讨论就将经历这样的一幕。
关于“情”的讨论就郭店简《性自命出》、《语丛》及上博简《性情论》来看,在先秦有一个对“情”展开大讨论的时期,尤其是讨论“情”与“性”之间的关系。
当时人对“情”非常重视,而且基本上是高扬的态度,认为人的情感是人本性所固有的东西。
至于“情”与“礼乐”的关系,人们认为礼是根据人情制作出来的,乐是人抒发感情的最主要的方式。
但这种“情”论却被自汉儒以来的“性善情恶”的观念渐渐淹没了,传世文献中的零星记载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在出土文献引发了人们的新思考,也启发人们在传世文献中寻觅先秦“情”的踪迹。
讨论的结果是大家认为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可以互证①。
那么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对“情”是什么态度呢?虽然《论语》中“情”字仅两见,但《礼记》等书中却保留有大量孔子论“情”的话②,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是主“情”论者③。
孔子的这种重情思想,自然会影响到他对《诗》的评价与阐释。
但由于历史汰选的结果,我们在《论语》孔子对《诗》的讨论中看不见他对《诗》与“情”关系的讨论,有的只是《诗》与礼,《诗》与修身关系的论述。
所以以往对孔子《诗》学思想的讨论都集中在这一方面,而对于《诗》与“情”的关系却缺乏论述。
现在,上博简《诗论》的发现适可弥补这方面的思想缺环。
战国上博简孔子诗论
战国上博简孔子诗论
战国上博简《孔子诗论》是关于孔子对《诗经》的言论的竹简,是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的一批战国楚简中的一部分。
这些竹简涉及到《诗经》中的五十九首诗歌,残存一千零六个字。
《孔子诗论》的性质和内容表明,孔子认为诗是政治场合特别是外交场合中的特殊语言,很多政治意图和政治志向的表达和交流都是通过诗这样一种特殊语言来完成的。
孔子认为不学诗就无法言,因为诗是表达个人和国家的思想、志向和立场的一种方式。
此外,《孔子诗论》还涉及到战国楚竹简的发现和整理的意义,包括文字学意义和比较价值。
这些竹简的发现和整理提供了与传本相异的文献材料,有助于解读战国文献,了解战国时代的文字通用、约定俗成状况以及文字流变过程中的通假现象。
总之,战国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份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和《诗经》的文学、历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孔孑诗论的记载 孔子评价诗经大雅是西周强盛时期的诗歌
孔孑诗论的记载孔子评价诗经大雅是西周强盛时期的诗歌在远古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始于先秦时期的东周朝代。
孔子的学说认为诗经是中华古典文化的大雅,它被视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之一,也是最古老的诗歌样本。
孔子对《诗经》大加赞扬,并称其为“最高贵、纯洁尚美”。
他以西周强盛时期的诗歌为例,认为《诗经》反映了人们微小的情感,但也反映了变化的历史,借以反映出人之美好的本性,它可以给历史的记载带来教益。
《诗经》具有简洁但千变万化的特点,西周时期的诗歌,做到了大量的想象与抒发,也表现出思想文化上的隐含内涵。
孔子在《论语》中认为,《诗经》具有智者可以用来追溯时光及考察历史的意义,而普通人可以根据它来把握自身真实心态、表达自己感受的作用。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特点,主要表达出追求自由、对晚期西周政治形势讽刺的不满。
孔子清楚地看到,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可以贴切地反映出国家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刑法的清晰,西周王室的庆祝,皇室的敬礼。
诗歌中写到的内心机器,能够深入人性,表现出国家强盛时期的文化气质。
作为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清楚地认知到《诗经》的重要性,他深信,古籍可以开展非常有价值的表达教育:能够激发思想、指导行为,有助于传承大雅并为人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孔子认为《诗经》的大雅精神能帮助人们避开政治的腐败和衰落,他认为,现实的生活需要一种历史久远的思想,它能够指引所有凡夫俗子,引他们进入大雅圣哲以进行精神修养,从而获得超越凡夫俗子的人性之美。
在总结上述,由孔子关于西周强盛时期的诗歌,即《诗经》的论调可以说明其同情心及清晰的认知:他希望藉由此达到教育大众及传承中华大雅文化的精神,由此可见他对《诗经》和西周时期的文化充满了深深的热爱,也让人们忍不住想要尊敬和珍藏这些文献。
孔子诗论的成就
孔子诗论的成就孔子的兴、观、群、怨的观点之所以突出在诗之用上,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春秋时诗歌创作思想尚未发展的情况分不开的。
孔子十分精通乐,但他不作乐,他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孔子十分熟悉诗,但他也不作诗,不仅他自己不作,春秋末期有闲人士大都致力于诗之用。
在那时,有关诗的创作思想,只不过以表示个人创作动机的特点流露于诗句中。
它们是零碎的、低级的、距离形成独立的创作观点还有一个距离。
孔子诗论的成就,主要的也就在于把当时分散的简单初步的关于诗歌功能的思想加以提高而系统化,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诗的几种重大功用。
对于孔子的这种成就,我们应做出应有的充分的肯定,但也要避免把孔子不曾有的东西说成他本来就有的,甚至把古人现代化。
那种把孔子说成纯粹的美育家,把兴观群怨从创作的角度加以发挥,是不恰当的。
把兴观群怨等同于今天的美感、认识、团结、批评作用,也不够确切。
鉴赏标准在进行美育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鉴别艺术品的美丑善恶和美善的不同层次。
人们只有对美丑善恶的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进行正常的审美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这方面,古代并无单独的明确定义,而是体现于具体的作品评价中,其中,以孔子关于《韶》、《武》的评价表现得最为简明突出,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八佾从美与善两个尺度就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进行评价,在春秋末年已有着具体生动丰富的表现。
在季札观乐中,人们不难看出:第一,对美善有了明确区分,美明确为艺术形式的一种肯定属性,善则为艺术内容的一种肯定的属性。
第二,作品中的善即德,德的高度差异即善的程度的不同,而在春秋,这个德则为中庸、中和。
第三,明确提出了大,大乃德之无限,只有《韶》可称当。
在这种时代审美认识发展特点的影响下,孔子上述评价的出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对于孔子有关《韶》、《武》的这种评价,不论在美善同形式内容的对应上,还是就其内容的具体论断上,今天的一些美学史、音乐史家大多表示赞同,无甚异议。
孔子诗论原文
孔子诗论原文区分《诗论》中的孔子“论诗”要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诗论》中的孔子“论诗”。
正如学者所论,《诗论》中论诗者不仅仅孔子一人,也有孔子弟子,甚至是孔子弟子的弟子。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诗论》的作者及先秦《诗》传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另有专文予以讨论,于此不再展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论诗”是《诗论》的主体。
下面就根据《诗论》中的“孔子曰”及其所引导的论诗形式,再加上传世文献的旁证,要区分《诗论》中的孔子“论诗”。
为了方便论述,兹将简文依照马承源先生的排序,抄写如下。
由于涉及的篇名主要集中在第8简以下,故从第8简抄起。
《十月》善諀言;▎《雨无正》、▎《节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小旻》多疑心,言不中志也;《小宛》其言不恶,小有怨焉;▎《小弁》、《巧言》则言流人之害也;▎《伐木》8实咎于其也;▎《天保》其得禄蔑疆矣,巽寡、德古也;┛《祈父》之责,亦有以也;┛《黄鸟》则困天,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病之乎?《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裳裳者华》则9《关雎》之攺;┛《梂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褒;┛《绿衣》之思;《燕燕》之情。
┛盖曰动而偕贤于其初者。
┛《关雎》以色喻于礼,10情爱也。
▎《关雎》之攺,则其思益也;┛《梂木》之时,则以其禄也;▎《汉广》之智,则知不可得也;《鹊巢》之归,则离者11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攺乎?▎《梂木》福斯在君子,不12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离乎?┛《甘13两矣,▎其四章则喻矣。
┛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14及其人,敬爱其树,其褒厚矣!┛《甘棠》之爱,以召公15召公也;▎《绿衣》之忧,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独也。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敬初之诗,民性固然。
▎见其美,必欲反其本。
夫《葛》之见歌也,则16《东方未明》有利词,▎《将中》之言不可不畏也,▎《扬之水》其爱妇悡,▎《采葛》之爱妇,17因木瓜之报,以愉其怨者也。
孔子的诗论
孑L子的诗论由欣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孔子对《诗》这部诗歌总集的评价,分析了孔子对《诗》的思想内涵的领悟和审美尺度的把握以及对诗的伦理教化的作用的强调.并论述了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关键词:孔子《诗》诗论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他的出生地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以礼、乐而著称的周公,将周室虞、夏、商、周四代的乐、舞保存得最完整。
《论语》中集中记载了孔子与学生。
儿子谈诗的内容,他就《诗经》这部诗歌总集的整体或个别篇章发表的意见和看法.有超越时代的权威性.成为儒家诗教的基础.成为影响几乎全部封建社会诗歌的重要言论。
孔子诗论的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孔子对《诗经》的整体作了综合评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关于“思无邪”。
历来的学者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邪”即斜,“不正”或邪恶,“无邪”即纯正。
朱熹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惩创人之逸志。
其用归于得其性情之正而已。
”(《诗辨证》)第二种认为,“无邪”即“诚”。
程子说:“思无邪,诚也。
”何为“诚”?即“实”。
所谓“思无邪”,就是说《诗》三百篇都是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作品。
第二种观点显然更符合《诗经》的实际情况,诗中有“怨”、有“刺”。
有的表现非常缠绵的男女之情,特别是被后人目为“淫”的郑、卫之诗。
如《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写的是一个女子戏谑她的情人。
如果她的情人真心爱她,就撩起衣裳过河来,如果不想念她,难道她就不能找到别的人吗?表达感情大胆直白,毫无掩饰。
对这样的诗,若以后来儒家的理论教条来衡量,就不能说是“纯正”了。
朱熹甚至把《褰裳》解释为“淫女语其私大主题。
曹操运用如椽之笔,写下反映汉末动乱的名篇《薤露行》、《蒿里行》,高度概括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现实.而被钟惺赞为“汉末实录。
孔子诗论原文加译文
孔子诗论原文加译文
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谓之善毛糸而文绣也;思无邪,谓之善纤精而丽泽也;思无邪,谓之善辨类而善辞令也;思无邪,谓之善意顶而善意应也。
思无邪而意志专,谓之诗。
诗不可无意也。
译文:诗有三百篇,一言以总之,即为无邪的思维。
所谓无邪的思维,即指善于运用毛糸绣花;所谓无邪的思维,即指善于细致聚焦且具有美丽气质;所谓无邪的思维,即指善于辨别分类抒发感情且善于使用言辞;所谓无邪的思维,即指善于准确理解和妥善回应他人的意思。
拥有无邪的思维和专注的意志,即为诗。
诗不能没有意志。
孔子诗论原文
孔子诗论原文孔子诗论原文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
寺也,文王受命矣。
讼,坪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艹易),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德也,多言也,多言难而怨退者也,衰矣!小矣!邦风,其内物也溥,观人俗安焉,大敛材安焉。
其言文,其声善。
孔子曰:惟能夫曰:诗其犹坪门。
与贱民而豫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
民之有慽惓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是也。
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
《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肃雍[显相]”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
《烈文》曰:“乍竞维人”,“不显维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
颂怀尔明德,盖成谓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成命之也,信矣。
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唯谷也,得乎此命也。
《十月》善譬言。
《雨亡政》、《即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
《小旻》多拟,拟言不中志者也。
《小宛》其言不恶,少有危焉。
《小弁》、《巧言》则言谗人之害也。
《伐木》实咎于期也。
《天保》其得禄蔑疆矣,馔寡,德古也。
《祈父》之责,亦有以也。
《黄鸟》则困,天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病之乎?《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
《裳裳者华》则《关雎》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知,《鹊巢》之归,《甘棠》之保,《绿衣》之思,《燕燕》之情,盖曰童而偕,贤於其初者也。
《关雎》以色谕于礼,情爱也。
《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
《樛木》之时,则以其禄也。
《汉广》之知,则知不可得也。
《鹊巢》之归,则离者好,反内于礼,不亦能改乎?《樛木》福斯在君子,不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离乎?《甘棠》两矣,其四章则喻矣。
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玩,以钟鼓之乐及其人,敬爱其树,其保厚矣。
《甘棠》之爱,以召公召公也。
《绿衣》之忧,思古人也。
《燕燕》之情,以其独也。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其本。
孔子诗论原文加译文
孔子诗论原文加译文摘要:一、孔子诗论概述二、孔子诗论的核心观点三、孔子诗论的应用价值四、结语正文:一、孔子诗论概述孔子诗论,顾名思义,是关于诗歌的论述。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诗歌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诗歌是一种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
在《论语》等著作中,孔子对诗歌的作用、价值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分析孔子诗论的核心观点,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孔子诗论的核心观点1.诗歌的功能:孔子认为诗歌具有教化作用,可以启发人的道德觉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他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里的“兴”指的是激发情感,“观”是观察社会,“群”是团结群众,“怨”是批评时政。
2.诗歌的审美标准:孔子提倡“诗言志”,认为诗歌创作应当真实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他在评价《诗经》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意味着诗歌应当表达纯洁、真诚的情感。
3.诗歌的创作方法:孔子强调诗歌创作要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美。
他在《论语·述而》中说:“辞达而已矣。
”这意味着诗歌的表达要简洁明了,同时注重修辞手法。
三、孔子诗论的应用价值1.文学创作:孔子的诗论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诗歌时,都遵循孔子提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方法,使我国诗歌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2.教育领域:孔子提倡用诗歌进行教化,今天的语文教育仍然重视诗歌的作用。
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社会生活:诗歌在古代被视为沟通天地、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孔子诗论的核心观点,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增进人际交往,丰富精神生活。
四、结语孔子诗论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为我们探讨诗歌的作用、价值和创作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通过学习孔子诗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魅力,发挥诗歌的教化作用,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孔子论诗
孔子论诗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标签:诗经;《论语》;诗论;孔子一、孔子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编定,是经孔子删定而成的。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室衰微,礼坏乐崩,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权力连年战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意图使社会恢复旧的安宁秩序。
但是,由于他本人仕途不畅,历尽坎坷,主张仍难以实施,他晚年改以教授生徒,编著六艺,希望能够通过他编著的书产生政治影响,也就是他所说的“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虽然孔子自称对六艺的编著是“述而不作”,实际孔子应是“以述为作”,是以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原有文献作整理和加工,《诗经》也是其思想化了的著作。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可见孔子对其文字、语言、音乐、思想等方面都进行了整理修订,对《诗经》的编定和保存作出巨大贡献。
孔子以《诗经》为教科书传授知识,对《诗经》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孔子对《诗经》的领悟和理解应该是达到了一种高度,他对《诗经》的评论显得尤其的珍贵,孔子对于《诗经》的探讨和论述及评价,保存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中,我们要考察孔子诗论,就要考察《论语》中对《诗经》的记载。
本文就是基于对《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言语探讨孔子的诗论观点。
《论语》中与《诗经》相关的记载十八次,其中论诗八次,其他是引诗。
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到的“诗”,指的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诗经》。
在当时,《诗经》简称《诗》或者是《诗三百》,凡先秦诸子中提到的“诗”,无例外,皆指《诗经》。
具体语句如下: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2.“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如何看待孔子论诗
如何看待孔子论诗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孔子对诗歌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其经典著作《诗经》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孔子的诗歌观念、诗歌的社会功能以及诗歌的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孔子论诗的看法。
一、孔子的诗歌观念孔子认为,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他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论语·为政》)在这里,孔子把诗歌看作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化。
这种观念体现了孔子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孔子还认为,诗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里的“思无邪”,是指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真挚、纯洁,没有邪恶之念。
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诗歌的审美品质,认为优秀的诗歌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感和道德内涵。
二、诗歌的社会功能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子看到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诗歌可以起到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的功能。
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这里的“兴”,是指诗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观”,是指诗歌可以反映社会现实;“群”,是指诗歌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怨”,是指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抱怨。
通过这些功能,诗歌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调解和教化作用。
三、诗歌的教育价值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诗歌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诗歌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他说:“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这里的“言”,不仅指言辞表达,更包含了道德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诗歌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道德和审美能力,使人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修养的人。
此外,孔子还提倡“以诗会友”,认为诗歌可以增进人际之间的友谊。
楚简《孔子诗论》
楚简《孔子诗论》
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珍贵的古代文献,记载了孔子对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看法。
这部楚简被发现于湖北省荆州市境内的一处古墓中,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
《孔子诗论》内容丰富,涉及到诗歌的创作技巧、表达方式、音律规则以及诗歌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孔子强调诗歌要具备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即要贯彻仁爱之道,体现礼乐之风。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能够启迪人心、教化民众的工具,应该用于宣扬正道和美德。
在《孔子诗论》中,孔子还提出了“雅俗共赏”的观点,认为诗歌既要追求雅致的艺术表达,又要具备广泛的群众性。
他主张诗歌应该能够打动人心、触动情感,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赞赏。
此外,《孔子诗论》中还记载了孔子对于音律和韵律的论述。
孔子认
为音乐和诗歌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共同运用于礼乐活动中。
他强调音乐节奏要与诗歌的内容相符合,以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楚简《孔子诗论》在文化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了解孔子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评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且对于古代诗歌创作和鉴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楚简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也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总之,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文献,为研究孔子思想和古代诗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它记录了孔子对于诗歌创作和鉴赏的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教化作用以及雅俗共赏的原则。
这部楚简的发现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论》之比较(一)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论》之比较(一)摘要:比较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诗》的内容,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
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子以“情志”论《诗》,对《诗》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
关键词:孔子诗情志上博简孔子诗论先秦及汉魏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孔子论《诗》的内容,其中多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后世《诗经》的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形式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公之于世了,虽然只有29枚完、残竹简,但其学术价值不可限量,它不仅关乎到《诗经》学研究,也关系孔子思想,尤其是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
本文拟以《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对《诗》的讨论与上博简《孔子诗论》加以比较,以期对孔子《诗》学思想进行更为全面具体的考察。
诗与礼孔子十分重视《诗》与礼的关系,强调《诗》对礼的构建作用和礼对《诗》的约束作用。
《礼记·仲尼燕居》载孔子语:“不能诗,于礼缪”,此与“不学诗,无以言”文异而义同。
又《论语·泰伯》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即强调一个人欲修身成性,《诗》、礼、乐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诗》与礼、乐的关系。
唐李翱云:“《诗》者,起于吟咏性情者也。
发乎情,是起于《诗》也;止乎礼义,是立于礼也;删《诗》而乐正《雅》、《颂》,是成于乐也。
三经一原也。
”(韩愈、李翱《解论语笔》,引自程树德《论语集释》卷十五)所以当子夏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中明白“礼后”,即一个人最终当立身于礼的道理后,孔子便对其盛赞有加,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孔子重视《诗》、礼二者之间关系的思想,也见于上博简《孔子诗论》。
如第5简,其论《清庙》云:“《清庙》,王德也,至矣。
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论》之比较(一)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论》之比较(一)摘要:比较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诗》的内容,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
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子以“情志”论《诗》,对《诗》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
关键词:孔子诗情志上博简孔子诗论先秦及汉魏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孔子论《诗》的内容,其中多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后世《诗经》的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形式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孔子诗论》公之于世了,虽然只有29枚完、残竹简,但其学术价值不可限量,它不仅关乎到《诗经》学研究,也关系孔子思想,尤其是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
本文拟以《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对《诗》的讨论与上博简《孔子诗论》加以比较,以期对孔子《诗》学思想进行更为全面具体的考察。
诗与礼孔子十分重视《诗》与礼的关系,强调《诗》对礼的构建作用和礼对《诗》的约束作用。
《礼记·仲尼燕居》载孔子语:“不能诗,于礼缪”,此与“不学诗,无以言”文异而义同。
又《论语·泰伯》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即强调一个人欲修身成性,《诗》、礼、乐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诗》与礼、乐的关系。
唐李翱云:“《诗》者,起于吟咏性情者也。
发乎情,是起于《诗》也;止乎礼义,是立于礼也;删《诗》而乐正《雅》、《颂》,是成于乐也。
三经一原也。
”(韩愈、李翱《解论语笔》,引自程树德《论语集释》卷十五)所以当子夏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中明白“礼后”,即一个人最终当立身于礼的道理后,孔子便对其盛赞有加,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孔子重视《诗》、礼二者之间关系的思想,也见于上博简《孔子诗论》。
如第5简,其论《清庙》云:“《清庙》,王德也,至矣。
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
_孔子诗论_第一简与_诗序_方铭
《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方 铭内容提要 《战国竹书(一) 孔子诗论》第一简“孔子曰”后应为“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而“隐”的释义应该是“私”,孔子的意思是说诗没有表达私志的,乐没有表达私情的,文没有表达私意的,所表达的都应该是合于仁义的无邪之志、无淫之情、无私之意。
同时,应该注意《孔子诗论》第一简意义的完整性,诗、乐、文表达的无邪之志、无淫之情、无私之意,正是王道教化的功绩,人的动物性的私欲被人的文化属性所取代,正是体现了王道的景象。
所以,“行此者其有不王乎”,与“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正是紧紧相扣的。
而《孔子诗论》的这个思想,也是与传世《诗序》一致的。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楚简 隐 诗序 文章编号:0257-5876(2006)07-0047-07 《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文艺研究 2006年第7期 《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文艺研究 2006年第7期 《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T he F irst Section of C onfucian Poe tics and The P refaceF ang M i n (47) In the first se ction o f Con f uci an Poetics,Conf uc i us said tha t no poetry can express personal i dea l;no m usic can ex-press pe rs ona l emo tion;and no w riti ng can exp ress persona l w ills.A ll t hese expressions should be co m pa tible w it h j ustice and m o ra lity and the refo re are i dea ls w it hout perve rse,e m o tions w it hou t de sires,and w ills w ithout pe rsonal purposes.It shou l d be no ted t ha t the first section of Co n f uci an Poetics is comp l e te i n m eaning and is t he produce of roy al t eaching which is e m bod i ed in t he rep l ace m ent of man’s ani m alit y w it h m an’s cult ural qualities.In t his sense, Con f uci an Poetics is consist ent w it h The P r eface.T he Fu S tyle L iterature of S piritis mY ao X i aoou (54) F ro m t he ana l y sis of t he t ex t ua l struc t u re of Spi ritis m,t his pape r i n troduces t o the reade r t he excavated and i nherited docu m en ts,co m pa res t he m w it h t he accepted Fu sty l e in t heir si m ilarities and diffe rences in f o r m al struct u res,and conc l udes tha t Spiritis m is a c lassic of Fu st y le as is defi ned by Wen X i n D iao Long.And this is qu ite si gnificant fo r t he st udies o f Qu Y uan and Chu C i.T he Funct i on of M u sic and D anc i ng of“Luan Y ue”and Its A rtistic Features of Poetic ProseHuang Z henyun&Sun J uan (61)“Luan Yue”is a comm on for m o f l anguage in ancient docu m en ts.A t t he ti m e of The Book of Songs,it is t he poe tic exp ression o f ma tch i ng voca lm usic w it h danc i ng,regulati ng t he poetic rhy th m and its structura l coun t e rpo int,scenes or transfo r ma tion o f sub jects,etc.It is o ri g ina lly placed free l y but i n Chu C i it is placed a t t he end.By t he ti me of H an dyna sty,Yue Fu foll ow s t he sty l e o f The Book of Songs,and the Sao st y le Chu C i,a ll place it at t he end,and gradua ll y it deve lops into a fixed struc t ure,and be come s an i m po rtan t art f o r m of lit e ra t u re.I love Ch i ne se Fol k stories:An I n terv i ew w ith the Ru ssi an S i nologistБ.Л.РифтинL i u Y ading (71)T he Native Charac ter i stics of Ch i na’s G enre F il m s:A Case Study of Feng X i aogangWang Y ichuan (81) Th is paper t ake s t he N ew Y ea r mov i e s dire cted by F eng X i aogang as a case st udy t o discuss the native cha rac t e ristics of genre fil m s of Ch i na.The so-ca lled nati ve cha rac t e ristics refe r t o t he na tiona l a t m osphere o r t empe ra m ent as is e m-bodied in ce rtain sem iotic s y st em.The e stablis hed f ea t u res of F eng’sN ew Y ear m ovies i nc l ude the cerem ony o f g roup discussi on,farcica l com edy,p l ebian-a s-he ro,and conversati on in Be iji ng accen.t The hidden ob j e ctive of depth is to ach i eve t he coup li ng of b i nary oppositions and the i m aginati on of har m on i ous communit y,and the st ag i ng o f fash i ons t heir soc ial eff e c.t T he se a re quit e s uggestive of gen re m ovies charac teristic of China:m ov i e s o f bo t h h i gh qua lit y and box-o ffice va l ue must e m phatica lly construc t striking nati ve features and for m m ature a rtistic qua lity o f our own.T he W estern s:The R i se and Fall ofthe Ch i ne se W estern Aesthet i c SpaceYao X i nyong&Mao Cui (88)。
孔子的诗论思想
孔子的诗论思想本文以孔子诗论出发来探究孔子的文论思想,主要从孔子解诗、评诗、用诗及其诗的理想这四个方面来详细论述,进而对孔子诗论有明晰完整的认识,对孔子文论思想也有所了解。
标签:孔子;诗论思想先秦的文学样式主要是“诗”,所以对于围绕着诗的阐释解说相对于其他来说也更明确具体,尤其在《论语》中出现了很多孔子论诗的言语,我们从中也能看出孔子的文学思想观念。
本文就从诗出发,把孔子诗论思想主要内容概况为解诗、评诗、用诗、诗的理想这四个部分来阐述。
(一)解诗:“断章取义”,“孔门起兴”在《论语》里可以看到很多孔子对于《诗经》的解读,《学而》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以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八佾》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解诗的方式可以说是“断章取义”。
孔子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所以在解读《诗经》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从纯文学的角度去解读,而是把《诗经》发挥成有关儒家思想的言说。
孔子这样解诗是与他的思想政治观念及文学观念相符合的,就是以“仁”为基本内容,以“礼”为主要形式,进而以“诗三百”作为人格修养的教材。
“孔门起兴”主要是讲孔子以仁解诗。
经典型的孔子解诗的例子——“绘事后素”,也就是孔子把文学中起兴的手法扩展到礼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对于“绘事后素”的理解,是说绘画先要有好的质地,而后才可施以五彩,来说明作品必须先有好的内容,然后才能进行加工和修饰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而合乎“仁”的人性能称之为人之应有的本真,事物合乎“仁”的本性才能称之为“素”,才是洁白无瑕的。
子夏的这后一问,表明他懂得了“仁”为先“礼”为后,“仁”作为“质”的内涵的道理。
因此孔子很高兴地说有了这种觉悟,我是可以与你讨论《诗》的了。
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素”,表面上说的是绘画要有的素白底子和君子的本真的状态,实际上“素”并不是指人原有的本真,而是指人应有的本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之所之,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记· 孔子闲居》
上博楚简《孔子论诗》:
“《关雎》之怡。”
第10简
“好,反内(纳)于礼,不亦能怡乎?” “《关雎》以色喻于礼。”
第10简
第12简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 八佾》)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曰:《诗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可与 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学而》)
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 离娄上》)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 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论语· 阳货》
不能诗,于礼缪(谬);不能乐,于礼素。……制 度在礼,文为在礼。„„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 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 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 也。”《八佾》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为政》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礼记·乐记》 夫礼之所以制中也。《礼记· 仲尼燕 居》
第三节 孔子及其诗论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哉?《论语· 阳
货》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八佾》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论语· 为政》)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 学而》)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 泰伯》) 亲亲,仁也。(《孟子· 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