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治理结构新模式

合集下载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一种资本控制受约束的治理嵌入共同治理模式的探讨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一种资本控制受约束的治理嵌入共同治理模式的探讨
经济组织来研究 ( 孙亚范 ,0 6 傅晨 ,0 6 。如果依 20 : 20 )
⑧-:: 耋 : 三 壁
新型农 民专 业合 作 社治理 结构研 究
— — 一
种 资 本控 制 受 约束 的 治理嵌 入 共 同治理模 式的探 讨
摘要 :0 纪9 年代 以来 , 2世 0 为化解 小生产与 大市场之 间的矛盾 , 决“ 解 三农” 问题 ,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 我 国得 到卓有 成效的发展 , 其 内部治理 结构的不健全 , 但 严重制 约 了合作 社效率 的提 升及解 决三农 ” 问题的 能力。为 此, 本文结合我 国实际 , 结合 国外 “ 新一代合作社 ” 的发展 实际 , 以产权结构为基础 , 出 目前我 国对农 民专业 提
致可 以遵循 以下两种思路 :
社 。从而 最终使得 对合作社 治理 结构 的研 究发展 成
为世界性 的学术潮流 ( e di e2 0 ) H n r s ,0 4。 k
( ) 内相 关 文 献 综述 二 国
国内对合 作社 的界定相对 比较模糊 , 很长时 间没 有普遍 认可 的定义 , 究对象 好多 时候 比较 宽泛 , 研 比 如把行 业协会 、 乡村集体 经济 组织 、 农村 股份合作 制 企业 以及 供销合 作社和 信 用合作 社等 笼统称 为合 作
构、 利益分 配、 政府 扶持等 各个方面 对其展 开系统化 的理论 阐释。有鉴 于此 , 论文提 出 以下研 究 问题 : 本 合作社 的产权结构及其变迁 , 这种变迁是否影 响到合 作 社的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 , 结合企业治理理论 的 相关研究成果 , 出一种与我 国现阶段 实际相适应 的 提
治理 模式 , 即资本控 制 受约 束治 理嵌 入共 同治理模 式 , 出相应 的政策建议 。 并给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创新手册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创新手册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创新手册第1章引言 (3)1.1 合作社经营模式概述 (4)1.2 创新经营的必要性 (4)第2章农业产业链整合 (4)2.1 产业链上游整合 (5)2.1.1 原材料供应环节 (5)2.1.2 生产环节 (5)2.1.3 加工环节 (5)2.2 产业链中游整合 (5)2.2.1 仓储物流环节 (5)2.2.2 营销环节 (5)2.2.3 品牌建设 (5)2.3 产业链下游整合 (5)2.3.1 终端销售环节 (5)2.3.2 消费者服务环节 (5)2.3.3 产业融合 (6)第3章农业科技创新 (6)3.1 农业科技研发 (6)3.1.1 研发方向与目标 (6)3.1.2 研发团队建设 (6)3.1.3 研发成果转化 (6)3.2 技术引进与推广 (6)3.2.1 技术筛选与评估 (6)3.2.2 技术引进途径 (6)3.2.3 技术推广与应用 (6)3.3 农业信息化建设 (6)3.3.1 信息化基础设施 (6)3.3.2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 (7)3.3.3 信息技术应用 (7)3.3.4 人才培训与政策支持 (7)第4章农业品牌建设 (7)4.1 品牌定位与策划 (7)4.1.1 市场调研 (7)4.1.2 品牌定位 (7)4.1.3 品牌策划 (7)4.2 品牌宣传与推广 (7)4.2.1 传统媒体宣传 (7)4.2.2 网络媒体宣传 (7)4.2.3 线下活动推广 (7)4.2.4 合作与联盟 (7)4.3 品牌保护与管理 (8)4.3.2 品质监控 (8)4.3.3 品牌形象维护 (8)4.3.4 法律维权 (8)4.3.5 消费者反馈 (8)第5章农产品营销创新 (8)5.1 营销渠道拓展 (8)5.1.1 多元化渠道建设 (8)5.1.2 产销对接 (8)5.1.3 区域品牌建设 (8)5.2 网络营销策略 (8)5.2.1 电商平台合作 (8)5.2.2 社交媒体营销 (8)5.2.3 网络直播销售 (9)5.3 农产品跨境电商 (9)5.3.1 国际市场调研 (9)5.3.2 跨境电商平台合作 (9)5.3.3 国际品牌推广 (9)5.3.4 跨境物流优化 (9)第6章农业金融服务 (9)6.1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9)6.1.1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9)6.1.2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目标与原则 (9)6.1.3 农村金融体系构建路径 (9)6.2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9)6.2.1 农业信贷服务创新 (10)6.2.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0)6.2.3 农业股权投资与风险管理 (10)6.2.4 农业金融科技创新 (10)6.3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 (10)6.3.1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 (10)6.3.2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10)6.3.3 农业保险政策支持 (10)6.3.4 农业风险管理机制 (10)第7章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0)7.1 人才培养机制 (10)7.1.1 农业技能培训 (10)7.1.2 产学研合作 (11)7.1.3 岗位锻炼与选拔 (11)7.2 人才引进策略 (11)7.2.1 人才需求分析 (11)7.2.2 多元化引进渠道 (11)7.2.3 政策支持与优惠 (11)7.3 人才激励与保障 (11)7.3.2 职业发展通道 (11)7.3.3 保障措施 (11)7.3.4 企业文化建设 (11)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2)8.1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2)8.1.1 生态循环农业 (12)8.1.2 低碳农业 (12)8.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8.2.1 秸秆利用 (12)8.2.2 畜禽粪便处理 (12)8.3 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 (13)8.3.1 农业环境监测 (13)8.3.2 农业环境治理 (13)第9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3)9.1 农业政策解读 (13)9.1.1 国家农业政策概述 (13)9.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 (13)9.1.3 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 (13)9.2 农业法规与标准 (13)9.2.1 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13)9.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规 (13)9.2.3 农业标准化与规范化 (14)9.3 政策扶持与申报 (14)9.3.1 政策扶持项目概述 (14)9.3.2 政策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14)9.3.3 政策扶持案例解析 (14)第10章合作社经营案例分析 (14)10.1 成功案例解析 (14)10.1.1 案例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14)10.1.2 案例二:YY养殖专业合作社 (14)10.2 失败案例反思 (14)10.2.1 案例一:ZZ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15)10.2.2 案例二:AA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15)10.3 案例启示与建议 (15)10.3.1 明确市场定位,做好市场调研 (15)10.3.2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15)10.3.3 创新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15)10.3.4 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效应 (15)10.3.5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15)第1章引言1.1 合作社经营模式概述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自其诞生以来,便在农业、农村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作社管理模式

合作社管理模式

合作社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合作社管理模式是指通过成员间的合作和共同经营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组织形式。

本文将从合作社的定义、特点、管理模式以及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合作社是一种由自愿加入的成员组成的经济组织。

在合作社中,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自愿加入,并共同参与经营活动。

合作社的成员通常是具有相似经济利益的个体或企业,他们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以民主管理为基础。

合作社的成员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参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

在合作社管理模式中,合作社的成员通常会选择一位负责人或经理来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

负责人负责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制定经营计划和决策,并负责组织和监督经营活动的实施。

同时,负责人还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合作社与其他组织的合作与发展。

合作社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作社能够充分发挥成员的主体作用,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合作社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再次,合作社能够为成员提供多种经济服务和福利,增加成员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最后,合作社能够培养和传承社会公德和合作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然而,合作社管理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合作社的成员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来解决。

其次,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应对市场风险。

再次,合作社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可能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管理能力和提升组织效能。

最后,合作社的发展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积极开展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拓宽经营渠道和市场空间。

合作社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成员间的合作和共同经营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组织形式。

合作社治理结构新模式

合作社治理结构新模式

结 构 是 农 民专 业合 作 社 高 效 运 作 的基 民主 监 督 缺 位 、 缺 乏 活 力 ,合 作 流 于 专 业 生 产 大 户 ,弱 势 的 一 方是 众 多 的 础 和 保 障 。 目前 我 国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形 式。
在 内部 治理 结 构 上 还 存 在 一 些 问题 , 小 规 模 农 户 。在 许 多 以 龙 头企 业 或 专
作 社 ”只 是 家庭 经 营 单 位 向家 族 的延 企 业 、产 销 大 户 等 手 中 ,农 民得 到 的
笔 者 于 2 0 年 走 访 了江 浙 地 区数 伸 , 而 不 是 向 更 广 的 地 区 和 行 业 延 实 惠 较 少 ,农 民 的利 益 得 不 到合 理 保 09 十 个 农 民 专 业合 作 社 ,认 为 目前 农 民 伸 ,简 单 说 这 种 合 作 社 还 只 是 个 大 家 障 。 专 业合 作 社 内 部 治 理 结 构 主 要 存 在 以 庭 。此 外 ,家族 合 作 的 基 础 是 家族 领
l ▲
208 8 o年月第 1 期 理论研究 ■ 圈
合作社治理结构新模式
◎ 陈俊 梁 陈 建 荣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是 实 现 农 业 适 合 作 社 缺 乏 规 范 的 章 程 ,宗 旨模 糊 、 度 规 模 经 营 的 有效 途 径 ,其 内部 治 理 组 织 结 构 不 合 理 、 管 理 制 度 不 完 善 、 身 利 益 。 合 作 社 中 明显 地 分 为 强 势方 和 弱 势 方 ,强 势 的一 方 是 龙头 企 业或
部 的监督 与 制衡 。 本 较 小 ,成 员利 益 关 系 紧 密 ,内 部 运 配 问 题 上 ,一 些 合 作 社 没 有 对 农 民实

农村合作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

农村合作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

NONGYE ZONGHENG农村合作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农村合作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为农村合作组织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农村合作组织相关理论(一)农村合作组织的定义与类型农村合作组织是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生产、销售、信用、加工、运输等活动,以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以实现互助互利为目的的合作组织形式。

2.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以互助为目的,通过共同出资、共同决策、共同管理,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合作组织形式。

3.农村供销合作社。

农村供销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通过共同采购、共同销售、共同运输等手段,实现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上下游链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合作组织形式。

4.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通过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为目的的合作组织形式。

(二)农村合作组织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议价能力。

农村合作组织通过联合农民的力量,可以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保障农民的权益。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村合作组织可以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如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传承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合作组织可以传承农村文化,增强农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农村合作组织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最初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形式出现。

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概述

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概述

早期英 国的空想社会 主义者 莫尔的 《 乌托邦 》和意大利康帕 内拉 (1)制约 资本对劳动 的剥削。合 作社 “ 入股 自愿 、退股 自 的 《 太 阳城 》两 书 中的合 作思 想 ,是 近代合 作制思 想产 生的标 由” 的原则使得合作社 的股权 不过是一种人头权 ,合作社 强调 的 志。大体上合作社的思想主要有 以下三种 : 是对社员的服务宗 旨。 【 1)1 9 世纪 初期 ,空 想社 会主 义 的代 表 :圣 西 门、傅 立 ( 2) 经济 民主得 以实现。 “ 一人 一票”能够 充分发挥广 大 叶 、欧文 ,将合作经济 思想作为改造资本主义的一剂 良方 ,从理 社员 的权力 ,使经济 民主得到实现 。 论和实践上进行 了努力和探 索。欧文主义的继承者 ,基督教社会 ( 3) 调 动社 员 的积极 性。合作社 的分配原则 是惠顾返还 。 主义学派威廉 ・ 金 以通俗的手法极力宣传合作社思想 ,并直接 影 是指合作社 的盈 余在提 取公共积累后 ,按照社 员与合作社 之间的 响了英 国当时包 括著名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在 内的四五百家合 交易额按 比例进 行分配 ,体现成员对本组织业务贡献 的大小 。更 作社 ,被誉 为 “ 合作社之父”。空想社会主义 的合作思想 的以合 能调动社 员的积极 性。 作 力量对抗资本 主义剥 削的思想成 为合作社最初 的思想源泉 。 ( 4) 社 员的互助 。合作社社 员八股的 目的是为 了获 得合作
摘 要 :合作社是对 内服 务、对外营利的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合作 提 下 ,创造 了一些更富有成效 的管理手 段 ,蒙德拉贡体系对合作 社 内部权利结构的设计要遵循 自 愿 、互助和民主的基泰原则。本文重 社 制度的主要贡献在于在坚持合作社 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制度的创 点阐述合作社治理的核心一一 “ 三会”制度 ,社 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 新。

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推进,农业合作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至关重要,对合作社的运营效益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两个方面来探讨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情况。

一、组织架构1. 执行层:执行层是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他们负责具体的农业生产、销售、技术指导等工作。

执行层的人员主要由农民组成,可以根据合作社的规模和发展需求,选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

执行层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地实施。

2. 决策层:决策层是农业合作社的核心,他们负责制定并实施合作社的发展战略、业务规划和决策。

决策层的人员由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组成,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

3. 监督层:监督层是农业合作社的监管者,他们负责对农业合作社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农业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监督层的人员可以由政府部门、农民代表等组成,他们需要具备权威性和公正性,能够对农业合作社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调查。

二、运营模式1. 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合作社的核心任务是农业生产,因此合作社可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统一的生产计划、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此外,农业合作社还可以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

2. 市场营销模式:农业合作社需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合作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市场营销,比如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供销合作关系;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参与农产品展销会等。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符合消费者口味和趋势的农产品,提高销售额。

3. 经济机制模式:农业合作社需要建立健全的经济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和农民的积极性。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现状与创新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现状与创新

Se . 01 p2 0 Vo . . 125 No 3
农 民合 作 经济 组 织治 理 结构 现状 与创 新
桂 玉
( 河南工程学院 , 南 郑州 4 19 ) 河 5 11
摘 要: 与国际合作社相 比较 , 国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时间短 、 我 起点低 、 治理结构不完善 。起步 阶段的无序性


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现状与创新
度 , 别是 在政府 部 门牵 头 兴 办 和供 销 社 领 头 兴 办 特 的农 民合作 经济组 织 中 , 在产 权不 清 的问题 , 员 存 社 主体地 位没 有真 正 确立 , 没有 形 成 社 员 控 制 的 决策 机制 和利益 分配 机 制 , 日常 运 作 只有 会 (社 )长 或
问题 、 多元 参与背景下 的异化问题 、 双重特性下的内部人控制 问题 以及 外生性组织生长路径下 的少数人 ( ) 股 控制问 题较为 突出。我们需要在优化资源配置 、 创新权 利结构 、 衔接外 部结 构 、 搭建 网络体 系、 实施 专家治理 、 提升农 民地 位 等方 面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 民合作经济组织 ; 农 治理结构 ; 职业经理人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3 14 F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8 2 1 )3一 o 4一 5 17 3 1 (0 0 0 o2 O
织 成本 。所 以 , 多数 合作 经 济 组织 没 有建 立 规 范 的 章程、 财务 制度 和分配 制度 , 旨模糊 , 宗 责任 不清 , 产 权 不 明 , 构设置 不合理 , 机 管理 制度不 完善 。具体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管理能 力弱 , 一些完 全 由农 民 自发 组织 起 来 的合 作 经济组 织没有 建立 民主 的议 事程 序 , 而是 沿用 传 统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思考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思考

民迫切需 求 的产物 ,而是政 府部 门为 求政绩 单 方 局 限在产前 、产 中、产后 的某一 领域 的联合 ,相 推动 的结果 ,没 有将农 民合 作 的积极 性 真正调 动 当一 批合作 社 仅仅停 留在 生产 环节 或技术 方面 的 起 来 ,没有 将政 府推 动与农 民利 益需 求有 效结 合 简单 合作 ,并 没有解 决把农 民组 织起 来进入 市场 起 来 ,没有 建立 真正适 应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 制 的 问题 。还 有 一些合 作社 只注 意保护 核心层 的利 的合 作 社 治 理 结 构 。有 的地 方 出现 了 “ 合 作 益 ,而忽视 外 围成员 的利 益 。合作社 中明显 地分 伪 社 ” ,甚 至 因为发 展指 标定 得过 高 ,导致有 的地 为强 势 的一 方 和弱势 的一方 ,强 势 的一 方是 龙头 方 出现 了 “ 空壳社 ”。虽然 大部 分农 民专业 合 作 企业 或专业 生产 大户 ,弱 势 的一 方是 众多 的小规 社 都拟定 了章程 ,成立 了理 事会 、监 事会 等组 织 模 农 户 。许 多农 民专 业合作 社在 组建 的过程 中 , 机 构 ,但 其 中相 当一 部 分 合 作 社 ,社 务 不 够 公 并 没 有从维 护合 作社 社员 的共 同利益 出发 ,开展 开 ,合 作社 的章程 和制度形 同虚 设 ,不按 章程 办 紧密 的互 助合作 与联 合 ,双方 之间仅 仅是一 种买 事 ,运 作 和管 理 随意 性 较 大 ,处 于 放 任 自流 状 断 的合作关 系 ,谈不 上更 高层 次 的资本合作 ,农 态 。还 有一 些农 民专业 合作 社没 有规 范 的章程 , 民对 经济 活动参 与不 够 。在分 配问题 上 ,一些合 主 、龙头企 业 、运销 大户 等手 中 ,农 民得 到的实

“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管理模式探析

“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管理模式探析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管理模式探析学生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2010级2班学生姓名(学号) 20103114 指导教师李中华(博士)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2012 年 12月 2日目录前言 (3)一、“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在管理方面的优势分析 (4)(一)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 (4)(二)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5)(四)相对完整的产加销产业链管理 (6)二、“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7)(一)合作社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7)(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风险分析 (7)(三)合作社盈余分配不合理 (8)三、对“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在管理的改进建议 (8)(一)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 (9)(二)建立合作社会计规范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9)(三)建立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合作社运营公开 (10)“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管理模式探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比较我国现阶段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效率高低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的管理效率优于其他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论。

并且就该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农户和合作社联系不紧密、社员参与合作社运营不够积极、企业和合作社管理不清晰等问题。

为此,本文在对相关调研材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角度入手,探讨“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类型及其优缺点探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前言自从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行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据统计,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5.23万家,出资总额7995.56亿元,实有成员总数1321.19万个。

应进一步完善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法律制度设计

应进一步完善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法律制度设计

强牙 弓,取 决 于 其 能 否 让 农 民群 众
受 益 以及 受 益 大 小 。 只 有 不 断 完
身 效 用 最 大 化 。 因此 , 规 制 代 理 人 的 行 为 , 以使 其 符 合 委 托 人 的
利 益 , 便 成 为 合 作 社 治 理 结 构 法
善 治 理 结 构 法 律 制 度 , 农 民合 作 社 才 能 维 护 好 发 展 好 成 员 的 合 法
权 益 。一 个 不 重 视 甚 至 漠 视 成 员 利 益 的 农 民 合 作 社 是 没 有 生 命 力
订 是 一 项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涉 及
的 问 题 不 止 一 端 。 笔 者 认 为 , 农 民合 作 社 治 理结 构 的进 一 步完 善 应 当 引起 高 度 重视 并 切 实加 以解 决 。
“ 聋 子 的耳 朵 ” ,无 从 实现 其 特 有
二 、农 民 合 作 社 治 理 结 构 的 重 要 意 义
(一 )农 民 合 作 社 治 理 结 构
的 功 能与 作 用 。
截至 2 01 4 年 底 , 我 国 农 民 合 作 社 虽然 在 数 量 上 已经 突 破 1 26
能 力 参 与 合 作 社 的 经 营 管 理 。 换
言之 , “ 全 员 参 与 制 ” 在 农 民合
的 治 理 结 构 法 律 制 度 设 计 。 合 作
社 治 理 结 构 法 律 制 度 设 计 , 不 仅
中国 农 民 合 作社

理 硷 研 皿
2 0 1 4年 , 农 业 部 等 九 部 门 联合 印发 了 《 关 于 引 导 和 促 进 农 民 合 作 社 规 范 发 展 的 意 见 》 (以 监 事 或 者 监 事 会 。 ” 亦 即 应 将 “ 可 以 ”二 字 删 除 。

合作社管理服务的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合作社管理服务的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合作社管理服务的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模式,为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合作社的定义和特点、合作社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合作社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合作社的定义和特点。

合作社是指由自愿结合、共同经营并享受收益的个体、组织或社会群体所组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合作社的特点是民主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分配、互助互利。

它不仅注重个人的利益,更着眼于整体的发展和群体的共同利益。

合作社通过民主管理来保障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和权益,通过共同经营和共同分配来实现资源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互助互利来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合作社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

在合作社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决策和管理事项由成员共同参与,民主投票决定,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其次,合作社能够加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组织力。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管理,农村社区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处理社区事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合作社还能够为农民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平台,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此外,合作社还能够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合作社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合作社能够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和运营。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农村地区得以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电力等。

此外,合作社还能够提供农村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其次,合作社能够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通过合作社的共同经营和共同分配,农村产业得以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益。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一、背景引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效益不高、发展潜力有限等问题。

因此,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二、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想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例如,引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实行有效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同时,借鉴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加强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的拓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推行农村合作社模式农村合作社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

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社,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农村合作社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培育农村创业精神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村创业精神。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只有农民们真正具备了创业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五、加强农村经济合作联合为了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效能,可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联合。

通过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同时,加强与城市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六、建设农村集体服务中心为了便利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可以建设农村集体服务中心。

这样的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农资和物流配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技和培训等综合服务。

通过集中资源和优势,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七、推动合作经济发展合作经济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

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的价值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已经逐渐转向新型合作社模式,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型农村合作社的价值与意义。

一、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新型农村合作社从多个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振兴。

首先,通过规模化经营和资源的集中利用,合作社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其次,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产销对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合作社还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促进农民群众的组织形式创新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强调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模式鼓励农民自主组织,加强互助合作,实现农村居民的共同发展。

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热情,培养了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注重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

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同时,合作社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加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载体。

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自主参与经济活动和公共事务,实现了农村社会权力的分散与均衡。

合作社还承担了许多社会治理职能,如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开展群防群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等,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合作社将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转变为农业经营者,鼓励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农村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作者:吴强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9期[摘要]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作社内部天然性的存在着经营者损害全体社员的利益,核心社员侵占中小社员的利益的现象,即所谓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通过对双重委托—代理模型解析得出,合作社内部的治理结构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只是流于形式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合作社;内部治理;委托代理[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应对长期以来我国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方式所导致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下、难以与市场接轨等问题的一种解决途径,获得了国家高度重视。

截至2016年底,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合作社成员普遍比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增收20%以上。

然而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却显现出合作社成员侵占合作社利益的现象,专家们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现代股份制企业所具有的内部结构。

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发生分离,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与现代企业不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委托—代理”问题具有天然性,因为农户与企业理事会、监事会的目标函数不同。

而且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代理人的合约不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那么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很可能利用经营者身份的便利,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这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中可能会导致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降低了合作效率。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分析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一致,当委托人不能够有效监督代理人或者监督的成本过高,又不能够为代理人提供一份激励相容的合约时,代理人就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集体利益,即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只涉及到委托方(中小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考虑到股权相对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内部治理结构所导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农村合作社的运营模式

农村合作社的运营模式

农村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旨在提升农民集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组织形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运营模式通常涉及几个关键方面:组织结构、资金运作、生产经营以及收益分配等。

在组织结构上,农村合作社往往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即由入社农民共同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日常的经营决策与监督管理。

这种结构确保了合作社的决策更加贴近农民实际需求,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资金运作方面,合作社通过成员出资、政府补助、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经营所需资金。

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或是用于建设仓储、加工等设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对于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生产经营是合作社的核心活动。

合作社通常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种植或养殖项目,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此外,合作社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成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收益分配机制也是农村合作社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般而言,合作社的收益将在提取必要的公积金、公益金之后,按照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公平原则,又激励了成员的积极性。

然而,农村合作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技术更新滞后、人才缺乏等问题,都可能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因此,合作社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农村合作社开始尝试线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

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村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地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合作社有望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谈西方农业合作社新型治理模式及其启示

浅谈西方农业合作社新型治理模式及其启示
征及启示。
关 键 词 :合 作社
治理 模 式
西 方
2 1年 9 01 月的康 特尼 ・ 班纳在 美国威斯康 星一 迪逊大学 业 联 盟 ( ain l o p rt eB s esAso it n 麦 N t a o eai u i s scai ,简 称 o C v n o “ 合作社 中心 ”的调研文章 中指 出 :“ 有大量的理事会层 面的 N A)2 年的报告称 ,在全美 国有 4 00个合作社 ,拥有 ∞ ∞5 8 ̄
了更为积极进取和 市场 化的策略手段 。克洛普认为到 2 世纪 限制 以增值 为 目的的商业活动 ,其活动保持在 较低的利润水 1 时 ,新一 代合作社在美国 已经 占据 了举 足轻重的地位 ,并将 平 。 在国家农业政策中发挥 更大 的影响力 。 据美国国家合作社商

( )参与型合作社 二
l 农盈发展 1
农业经济
2 l, o 27
浅 谈 西 方 夜 业 台 作 社 型 治 理 模 式 其 启 示
◎薛天桥
摘 要 :从上世 纪9 年代 美国 “ O 新一代合作社”勃兴 以来,发达 国家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治理模 式发 生了很 大的 变化 ,在

全球化 经济趋 势下变革 出新 的治理模式 ,本 文梳理 了国外发达 国家农业合作社 治理模式的发展 变化 ,总结 了其主要的模式特
到上世纪 9 年代 时 , o 农业合作社 已经形成了 比较成熟的 有权 ,即使有也会在集体的控制之下 ;()入社自由 ,且个 3
组织治理模式 ,在 19 年国际合作社联盟会议上总结并重 申 人对合 作社 财物没有私属的所有权 ,意味着合作社成员无法 95 了七项治理原则 。但是 ,18  ̄9 0 9 8 19 年美国出现的 “ 新一代合 或者难以将其在合作社 中获得 的物品 ( 或其成员权利 )用 于 作社 ”( e e eainC o eai , N wG n rt o p rt e 简称 N C o v G )就 已突破传 交 易 ;( )一人一票制 ,每个成 员在 组织中的治理权 ( 4 或决 5 统的合作社原则并推 动世界范围合作社的结构重组与 制度 改 策权 )是均等 的,无论 其为合作社贡献多少产 品 ;( )合作 造 。N C保留了传统合作社 的许多特征 ,但是它 的重 点在于 社由全体成员共 同控制和管 理 ;( )外来参与者无法影 响合 G 6 “ 增值 ”( au — d d V leAd e )的诉 求与更加商业化的活动 。在 这 作社的组织运转 ;()即便 某些 合作社给予成员一定程 度上 7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业合 作社 法 》 已经 存在 或 即将设 立 的合 作 社提 供 了基 本 思路 , 为 本文 的 目的即 在于 提供 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治理 结构 的法 律路 径 。

济 收入 。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在本 社 内部 不 以盈 利 为 目的 , 非盈 是 利性 的经 济组 织 。该条 比较 清楚 地解 释 了合作 经 济组 织 。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前者的结果是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组织毛泽东对农业手工业进行了改造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萌芽职能由村民委员会或村党支部代为履行在很多地区干脆就的互助合作小组然后马上过渡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是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合作经济组织失去独立的合作社继而走向了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和人治理机构
【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 合作经济组织; 法人 ; 治理结构。 【 中图分类号】 3 F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2 7 0 ( 0 8 0 - 0 0 0 1 0 - 4 8 2 0 )7 0 6 - 3
经 济组 织 。农 民专 业 合作 经 济组 织 的宗 旨是 为社 员 提供 生 产 、 营销 、 技术 等 方 面的 服务 , 护社 员 的合 法权 益 , 加社 员 的经 维 增
功能, 比如为 社 员提 供市 场信息 、 术交 流等 。对农 民专业 合作 技
组 织功 能 的单一 性 理解 及 实 践 , 得 无论 是社 员 还是 合 作 组 织 使
机制、 监督 机制 。因 此 , 作经 济组 织 的治理 机关 名存 实 亡 。 合
3 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单一及治理机 关的治理 水平较低 合
改革 开放后 ,合 作经 济在 经 济发 展 的作 用 再次 崭 露锋 芒 , 农 民专 业 合作 经 济 白发 兴起 和 发展 , 为农 村 经济 觉醒 和 突 起 成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些新型合作社以其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典型的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展望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以专业化经营为目标的组织形式。

它的成立旨在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涵盖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农民的力量和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村电商合作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电商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农村电商合作社通过整合农产品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和推广,将农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限制,降低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三、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渠道和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社负责具体的生产和管理工作。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社的灵活性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互补互利的合作关系。

四、农村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是为了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提供担保、贷款和金融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缓解农民的融资压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型合作社组织形式的出现,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其内部治理结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运作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合作社的组织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

为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运作,在内部治理结构设计上要充分重视不同成员的能力差异与利益关系,区分两类决策类型并赋予不同的投票权,并设立独立监事以加强合作社内部的监督与制衡。

内部治理不规范笔者于2009年走访了江浙地区数十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认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自主性不强,农民合作流于形式。

经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部门为追求政绩单方推动的结果,没有将农民合作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没有将政府推动与农民利益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建立真正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作社治理结构。

由于发展指标定得过高,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空壳社”。

虽然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形同虚设,社务不够公开,不按章程办事,运作和管理过程随意性较大;还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规范的章程,宗旨模糊、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民主监督缺位、缺乏活力,合作流于形式。

家族化倾向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稳固。

有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了“家族化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实际上违背了国际合作社原则中的“开放原则”,使合作的利益局限在较小范围。

家族化合作社有其合理性,其合理性表现在决策上效率较高,监督成本较小,成员利益关系紧密,内部运行通畅。

但从本质上说,“家族化合作社”只是家庭经营单位向家族的延伸,而不是向更广的地区和行业延伸,简单说这种合作社还只是个大家庭。

此外,家族合作的基础是家族领袖,治理结构是一言堂,在合作社内部缺乏民主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上决策不民主。

这种合作社不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其前途可能仅维系在家族领袖的个人身上,随时存在着解体的风险。

缺乏制衡机制,利益分配不公平。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局限在产前、产中、产后某一领域的合作,有相当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或技术指导方面的简单合作,并没有真正解决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根本问题。

还有一些合作社只注意维护核心层(领办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外围成员的切身利益。

合作社中明显地分为强势方和弱势方,强势的一方是龙头企业或专业生产大户,弱势的一方是众多的小规模农户。

在许多以龙头企业或专业生产大户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强势一方并没有从维护合作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出发,去组织开展深层次的互助合作,而是在双方之间建立一种简单的买断合作关系,根本谈不上更高层次的资本合作。

在合作社经营决策方面农民参与不够。

在分配问题上,一些合作社没有对农民实施二次返利,大部分收益都归入龙头企业、产销大户等手中,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合理保障。

协调机制不通畅,决策效率低下。

在一些规模较大、组织机构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另一问题,因为内部责权利划分不科学,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不明确,日常管理缺乏核心主体,利益主体之间协调不通畅,致使重大事项久议不决,决策效率低下,合作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被合作社自己抵消。

调查中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者是在乡、村两级干部中产生的,这种情况会使一些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导致农民对入社不重视,也很少参与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不关心,合作意识不强烈,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另外,由于这些官员或准官员的多重身份特征也导合作社治理结构新模式◎ 陈俊梁 陈建荣致了他们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不再追求合作社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追求包括政治目标和文化目标在内的多元化目标。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导致合作社内部管理失序,成员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合作社的运行效率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合作的效果。

可参照企业治理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介于家庭与公司组织之间的准企业组织,兼具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特点,合作社的成员既是所有者,也是劳动者。

劳动合作的特点要求合作社以互利共生为宗旨,以自愿民主为特征;资本合作的特点要求合作社按资本(股权)行使权利。

因此在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时可以参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又不完全模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在控制机制方面,基于能力与关系的治理结构是提高决策效率的保障。

现阶段,发挥专业生产大户在合作社治理中的突出作用,体现能力与利益关系在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专业生产大户和销售大户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中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专业生产大户、销售大户是农村中的能人,他们较一般的成员具有更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决策胆识,他们在专业合作社中也往往拥有较多的股份,他们理应在合作社决策机制中占有较大的分量。

另外,他们是相对成功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作为追随者的一般成员常常对于农村的能人具有先天的服从和效仿倾向。

在合作社治理结构中注重能力与关系可以使合作社决策效率提高,使合作社决策容易得到贯彻执行。

浙江大学黄祖辉教授在调研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一些基本事实之后,也曾指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结构。

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至少在现阶段,基于能力和利益关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是现实可行的。

在决策权配置方面,“一人一票”与“一人多票”相结合。

据笔者调查,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不民主,但决策效率高,要么是很松散,但决策效率低,这两种倾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都不利。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共同受益。

在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中,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决策管理,一种是涉及生产经营过程本身的决策,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称之为经营决策;另一种是涉及现实权益的决策,如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确定分配方案等,称之为权益决策。

对于这两种决策,笔者建议赋予不同的投票权:经营决策可以实行“一人多票制”,权益决策可以按“一人一票”的原则表决。

即,在生产经营决策时,可以考虑成员股份、交易额等因素,按股权表决,反映了对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重视,在现阶段,单个会员表决权不得超过总票数的20%。

在权益决策时,可以严格地贯彻一人一票的原则,以体现成员的平等地位。

这样分类表决的权力分配机制既可以体现效率,也可以体现公平,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重要创新。

在监督机制方面,实行独立监事制度保证合作社内部公平。

如前所述,与经营者合一的所有者往往都是专业生产大户、龙头企业等强势主体,这种所有者与经营者重合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种状况也会造成合作社内部力量的不平衡,制衡经营者的力量明显薄弱。

在缺乏制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合作社运作好坏,完全依赖于领办人的决策水平,一般成员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完全依赖于合作社领办人的道德自觉。

如果这个领办人道德较差,那么一般成员的权益将很难受到保护。

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具有较为复杂的家族关系和乡情邻里关系,这些复杂关系势必在合作社的治理过程中发生重要影响,因此很难要求监事会切实起到监督和保障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实行独立监事制度。

请一二名专业人士或者受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承担独立监事职务。

为保证独立监事的独立性,独立监事的报酬应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脱勾,直接由地方财政给付。

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独立监事必须对合作社、股东利益及委托主体负责,密切关注所有合作社成员的利益。

应该允许独立监事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重大经营决策,并对其他理事和经理层进行监督,不允许大股东利益凌驾于中小股东利益之上。

独立监事应当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切实履行独立监事的义务,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

独立监事除了具有独立监督权之外,不再有其他特权(包括直接处置权)。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监事制度,一方面能够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一些专业性或仅靠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对农民专业合建立完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还需要外部措施作保障,具体包括:强化政府外部制度供给。

目前在我国,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状况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核心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政府的制度供给问题。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不仅要靠内部制度的创新,也要依靠来自外部的其他制度安排。

例如,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配套制度。

尽管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由于各地实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个法规还不足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苏南地区广泛存在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其法人地位的确认,税收优惠的程度还存在不确定系,对于保证这一制度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政府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监事制度提供制度供给的同时,不能过多地介入其日常运营管理。

加强对独立监事的管理。

独立监事担负着对合作社重大事项监督保障,对广大成员权益维护的重大责任,因此,在独立监事的选取上应该考虑2个方面。

其一是要对合作社相关业务较熟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超前意识;其二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责任感。

建议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独立监事人才库,对独立监事进行动态跟踪和筛选。

同时可以考虑设立独立监事协会,在保证独立监事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内部惩戒措施规范独立监事职业执业能力,通过内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独立监事行使职权的业务能力。

在目前没有专门独立监事资质评估机构的情况下,可以由协会对独立监事的资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内部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社会需要更多掌握现代合作社管理理论的专业人才来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

职业合作社经理人将成为一个新的群体。

我国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要承担起对合作社经理人队伍的培育工作,重点是对现有合作社经理人的培训,提升其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力争通过较短的时间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传统到现代,从懵懂到自觉的转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相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一定会日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陈俊梁,苏州科技学院;陈建荣,苏州市农办)预计到2010年年底,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将突破1万家,这标志着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3年来,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成为加速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