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中丞传》后叙导学案(学生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山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

课题:《<张中丞传>后叙》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邝素勤审核人:林树娣授课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认识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学习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1、作者简介

韩愈,文学家、思想家。字,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

2、标题注解

(1)张中丞,即,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2)“序”是,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3、故事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4、注音

嫉.妒()杀戮.()云霄雨霁.( ) 沮遏

..()()须髥.( ) 诉讼.( ) 卷帙.浩繁( )

蚍蜉

..()()远遁.()诟.骂()羸.弱()睢.阳()创.伤( ) 潜滋.暗长( )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

以.()文章自名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诵读后思考:

1、本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2、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序?请用本段原文回答。

【2】远虽.()材若.()不及

..()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

处其下,无所

..()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1)与巡

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

..()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2)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食其.()所爱

..()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 )围.()守.()

时,外.()无蚍蜉蚁子

....()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3)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

食且.()尽,虽.()愚人

..()而.()知死处矣。远之.

..()亦能数日

()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4)虽.()

至愚者

...()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1)(句式:)翻译:

(2)翻译:

(3)(句式: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翻译:

(4)(句式:)翻译:

▲诵读后思考:

1、这段主要写谁?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

..()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1)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2)观者见其然.(),从而

..()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

..()哉!如巡、远之所成就,

..()成人之美如是

如此卓卓

..(),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

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及.()其无救

....()..()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

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

()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3)蔽遮江淮,沮遏

..()

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

..()而.()图存

..()

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

..()此,

..()也。不追议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4)

▲(1)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