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寻找与运用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学得顺顺当当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钻研教材,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一定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一个阶段中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这一内容在各年级中的知识层次、与其它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这一内容在这一册中的位置等等。
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主要内容是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等差数列。
学习这一内容的逻辑起点则是:在一年级下册时曾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并且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已学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实验等能力。
2、研究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很难一下子就清楚地确定,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1)在课前寻找学习起点。
最常用的是做个有心人,在课间或课前通过谈话调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些什么,向同学充分展示自己拥有的知识,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骄傲,同时也是对自己已知的知识的回顾和再思考。
比如在上《圆的周长》一课,老师可以问“关于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的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周率你了解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圆周率的知识或故事吗?”三个问题后,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的知识储备就一目了然了。
(2)在课堂上寻找学习起点。
课前调查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教师,课时量较重,每一课都去花时间进行调查是不现实的,而在课堂寻找学习起点则比较省时、实用。
有经验的教师会有巧妙的设问,但不宜占时过多,关键是迅速利用了解到的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求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还可通过尝试练习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有效运用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如何有效运用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开展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根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程度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根底;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根底。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构造是进步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年级是一个人在漫长人生中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学生身上有很多特性是他们独有的,比方说活泼好动,持久性不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针对这些在关键期的特殊特点,如何把握教学尺度,有的放矢,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数学有着浓重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热于学习,乐于学习,自己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境:老师我会做;我知道……当你的例题出如今黑板上时,这样的情境也许你不会生疏吧!这样的情境多了,我想就应该反思了,想想我们的教学定位准吗?教学目的是否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还是否有效。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时效性,记得一位名家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就必须首先知道学生如今到底在哪里?〞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十几减几时,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迅猛开展的时代,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竞争压力。
寻找数学学习起点的策略探索
听 说 从 没 能 不 能 表 达 不会 自学 父 母 过 有 正 确 表示 知 道 告 知 其 他
1班 9% 3 8 2 3 O% 2 % 7 2班 9 % 1 % 6 0 O 4% 3 % 21 6 % 7 % 4 9 0% 2 5% 3 % 5
学 习起 点 适 用 年 段 : 合 低 段 学 生 适
适 用 课 型 : 念 课 、 用 课 概 应
4作 业 分析 .
学 生 独 立完 成 后 , 老师 整 理 、 析 , 到 以 下数 据 : 经 分 得
是 否 听 说过 出分 数 的 画 图 的 方 举 用 “ 分数 ” 例 子 式 表示 认 知 的 来 源
针 对 以上 认 识 . 我设 计 r以下、 测 习 题 : 前
生 : 会 ! ( 的 小 朋 友 不 多 , 多 小 朋 友 选 择 了沉 不 会 很
默)
师 : 们从哪里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的? 你
生 : 积木时见到过。 玩
生 : 爸告诉过我。 爸 生 : 是从电视里看来的。 我
将 近 8 %的 同学 不 会 用 画 图来 表 示 分 数 这 些数 据 很 好 0
() 查 、 1调 收集 。 不论 是 哪 一 种 寻 找 学 习起 点 的方 式 ,
地 告 诉 了我 们 . 生 对 于 分数 的认 知 在 哪 个 程度 . 确 了 学 明
学 生 的 学 习起 点 。
在 教 学 《 数 的 初 步认 识 》 前 , 根 据 以上 这 五 个 分 之 我
方 面 , 计 了一 份 问 卷 : 设
教 师 设 计 一 组 习 题 .在 课 前 让 学 生 尝 试 练 习 .再批
改 、 析学 生 对 新 学 内容 的熟 悉 程 度 . 而 摸 寻 学 生 对 这 分 从
小度写范文[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模板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道理,针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把握并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更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如何寻找并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1.注重与学生的课前谈话一年级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数学知识。
例如时钟的认识,大部分孩子平日已从家人那里有所了解;再如“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孩子在幼儿园基本上学习过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其中有针对性的课前谈话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途径。
通过谈话能理清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技能?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 把握课堂上的生成信息想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还应该及时把握课堂信息,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化状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及时作出判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使教学有的放矢。
3. 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学前情况和学习起点,并把学生在智力、知识基础、性格、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都看成是教学资源。
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知识还没教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合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把握一、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小学生课堂学习往往有两种学习起点即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积累。
而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机警具备的,多与教材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即学生益友的知识、经验。
由于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发展是日见的信息化与学习化,学生学习的资源日益多样,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也非常丰富。
而且现在的家庭教育的意识都很强,很多学生在进学校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小学所学习的内容。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应该好好把握。
二、现状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的层次参差不齐,导致他们在教学行为的偏差。
案例1:《1至5各数的认识》一、引入教师讲故事,请同学们看书的主题图“一个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圆参观……”教师刚江了第一句话,小朋友们争着打断教师发言,把教师要讲的故事都讲了---- 生1:动物园里有一只大象,3只长颈鹿,3只小羊生2:还有2只小鸟,5个朋友生3:不对,是4只小鸟,5个人,还有一个老师.……二、认数教师请同学合作,数一数小动物各有多少个?(小朋友奉命合作,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反馈(1)认识1师:什么东西能用1表示?生:大象、太阳师:读作“一”。
大家一起读三遍生:一、一、一(2)认识2师:什么东西能用2表示?生:小鸟师:读作“二”。
大家一起读三遍生:二、二、二(3)依次认识3,4,5(教学步骤同前面)案例一的教学,老师把学生当成了一无所知,虽然《1至5各数的认识》被安排的一年级,但是在这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1—5。
当老师忽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按部就班的讲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受到了打击。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读法,从而展开新课的教学。
事实证明这样的课更能捕捉教学的起点,因为新课学习前的学生已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试着读出一些“比一万大”的数,只是找不到规律,或是读得不够流畅。
教师只要在这个起点上再给予适当引导、点拨,就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抓住学习起点儿童从出生到上小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一些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的因素,学习渠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已经接触了很多的数学信息,有时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教师要研究分析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从中抓住学生准确的学习起点。
在此基础上,还要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要配以生活原型,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理解,以实现对新知的探索。
如在进行“利息的计算”教学时: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张老师解决一个疑问吗? (学生兴趣高涨)师:去年“五一”节,我存进银行10000元钱,今年“五一”节去取回的时候,银行一共给了我10180元钱,这是为什么呀?(把两个数据在黑板上写出来)生l:钱存在银行里面有利息。
(板书:利息)生2:一年的利息是180元。
师:180元怎么算出来的?’生3:10180—10000=180元。
师:原来的10000元钱叫什么?生4:叫本金。
(板书:本金)师:昨天,我在银行里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定期一年,利率为1.92%(多媒体出示)。
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生5:意思是说,只要把钱在银行里存满一年,银行就能给你1.92%的利息。
生6:如把100元钱存进银行一年,银行就给你1.92元的利息。
生7:表示存满一年,利息就占本金的1.92%。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真广,这1.92%就表示一年的利息占本金的1.9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息的计算”。
沿海省份家住城区的学生,由于市场经济、家庭生意的影响,对利息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多,如果教师从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说起,学生可能就不感兴趣。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有超常能力 ,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 突破 的。 而学生 下 ,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 总是 习惯性地要做一些 的认 知起点到学习 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 出 已有 的数学知识 、数学经验则可以和学 生的认 教材 的分析工作 ,其 目的就在于通过分 析和研 现断裂或拉长, 选择的解 题方法契合学生的知 知发展水平同步 , 有可能超前或滞后 于学生 究 确定学习的状态 ( 也 逻辑起 点 )从 而使教学活 识经验基础 , , 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教学 目标。
性则包括独立性 、 自信心、 好奇 法 , 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 增添了 心 ,教 实 中组 互 等在 学 践 ,织 动 其探索知识奥秘 的欲望和信心 。
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建立 以
提升 的过程 。新课程 比较重视 的意志为转移 的,潜质也可 以发挥。
综合知识 和综合能力 的发 展 , 教学 过程 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活动 : 4师生共写共 改。每次作文时 , . 师生同写一 提倡感悟 、积累、运用齐头并 以 学生的 学习为本, 为学生 学习 服务, 才能使学 : 题目, . 爪 在师生 交流 评改中, 我惊叹于 学生独道 进, 知识 、 情感 、 能力协调发展 , 生更好地认识 自我 , 发现 自 我探索的时空 , 从而 一 的见解 , 对学生为 自己作文所提出的意见大加 课上应有大量 时间让学生进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 赞赏 , 曾记得有位学生来到我身边 , 悄悄说 :海 “ 听、 读 、 说、 写的训练 , 学生在 让 因 此, 我在进 行语文学法指 导的 课堂教学 : 老师, 我想给您写的 作文提个意 我 见, 觉得您的
.
文章缺乏 J L 童语言特点,我觉得您可以 在写完文 章后, 让我们大家先看一看 , 帮您改一改, 这样您 的文章会更好……”从此 之后, 当我写完文章 每 后 , 的第一任读者—— 学生便要先过 目, 我 学生 次次忠实的批语 , 一次 次热情的修改 , 一次次 真诚 的鼓励 , 令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 而我写 作 中的这种严谨态度和执着精神也深深地感染 了学生 , 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异常的高涨 。 我班 同学 已经把写作 当成学校生活 的一部分 ,并建 立起“ 我写你改佳作 园” 师生相互评改对方 的作 文, 使班 内真正涌起一轮又. 轮的“ 二 写作潮 ”’ 。 在教学 中学习角色的转换满足了学生 的新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摘要:学习是自内而外的“生长”,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学习起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言:《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充分考虑在内,由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并逐渐生成。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管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已有知识基础都至关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基础上展开,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好。
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通过具体情境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引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所设计,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做铺垫[1]。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强化,有利于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方格方法的使用,得出图形的具体面积[2]。
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由学生利用一系列的操作,如数、剪、拼等完成的,但他们对从操作到转化、推导过程的表述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能够借助拼、摆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会“转化”的方法,提升观察、推导等能力。
加深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前测基于以上分析,设计教学前测,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问题1:将高正确画到以下两个平行四边形中。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及个体存在学习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不同。要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怎样?
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对症下药。
(1)教学前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不同学生的起点,教师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出一篇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原始状态,课本中,出示了队列表演,每行有14人,共有12行,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队列表演?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生一:利用点子图把12分成10和2,14×10=140,14 ×2 =28,140+28=168。把12分成9和3,8和4等等。生二:列表法,把14分成10和4,把12分成10和2,10×10=100 4 ×10=40 2×10=20 2× 4=8 100+40+20+8=168生三:用竖式计算。通过以上课前调查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用生一的方法,少部分学生用的是生二的方法,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用生三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3)通过课后的作业反馈,确定学生学习起点。课后作业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一条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课后的作业做得有很多错误,说明这位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没掌握,理解的不够透彻。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及时地批改作业,认真分析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把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学习起点以此来调节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流程。
找准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引领学生诗意般起航
用学生学 习数学的起 点进行教 学, 会使学生学得 更主动、 更有效 , 在 数学知识 的海洋里诗 意般起航 。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 学习起 点; 知识基础 ; 生活经验
中图分 类号 : G6 2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1 0 X( 2 0 1 3) 0 2 — 0 0 4 9 — 0 3
和数 的简单排列规律 , 并且注 意让学 生通 过操作 、 观察 、 实验 、 猜测活动去发现规律 。 因此 , 在教学 这一 内容时 ,教师应该 在 已学 图形和数 的简单排 列 规 律 的基 础 上 设 计 稍 复 杂 的 图形 和 数 列 的排 列 规律 , 同时 , 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操作 、 观察 、 实验等
观 的认 识 。
在课 前 了解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利 于 教 师进 行 教 学 过 程 的设 计 , 符合 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 , 有 利 于
课堂 的顺利进行 ,但课前调查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
力, 作 为一线 教师 , 课 时量较 多 , 每 一 课 都 去 花 时
间 进 行 调 查 是 不 现 实 的 ,而 在 课 堂 寻 找 学 习起 点
习 资 源 上 已具 有 的知 识 基 础 、 理解 能力 、 计 算 和 实
遗憾 , 多一 些 成功 , 从而 引领 学生 诗 意般起 航 。
三、 全 程 关注 课堂 。 找 准学 生的 学 习起 点
验能力就具有一定的优势等。相反 ,平时学 习态度
不端 正 、 学 习 习惯 不好 、 成 绩 较 差 的学 生 肯 定 在 知 识基础 、 学 习 能力 上 相 对 较差 。这些 都需 要 教 师 在 课 前 进 行 分 析 , 以便 对 学 生 的 现 实 起 点 有 一 个 客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最新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
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为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的不同、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寻找起点,以把握好方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一致,知识储备差异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解:1、课前:做到整体把握有效而实在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话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经,也是了解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储备、又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方法。
说到课前准备,总离不开备课。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整体把握合适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这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教学目标分层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设计。
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摘要: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
因此,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巧用学习起点,则是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本文对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探析,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意见与帮助。
关键词: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引言: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师要巧用学习起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疑虑。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和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大致了解学生们对于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疑虑。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练习并提交,从而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例如,在教授“分数”这一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觉得分数是什么?”或“分数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接着,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分数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们用分数表示某个图形的部分,或让学生描述分数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年级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建立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以尝试利用玩具或游戏来演示和讲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如通过积木来学习数的概念、通过数学游戏来学习加减法等,以增加孩子的兴趣。
2.视觉化学习:一年级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认知、简单的加减法等。
可以使用具体的教具或图片来辅助学习。
比如使用算盘教学孩子数的概念和数量,使用计数棒或珠算盘来教学加减法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多实践,多练习:数学是需要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才能掌握的学科。
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册、习题集等方式进行反复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家长可以制定每天或每周的练习计划,并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指导。
4.分步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的数学题目,可以将步骤进行分解,逐步教学。
例如,对于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可以先教学孩子如何理解和使用加号和减号,再教授进位和借位的概念,最后进行整体的加减运算。
5.创设情境: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化的场景,让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比如在购物场景中让孩子计算总价和找零,或者在运动场景中让孩子计算距离和时间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理解和掌握。
6.多角度思考:数学学习中,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画图、模型等方式,通过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7.多问多答:鼓励孩子在学习中提问,解答孩子对于数学的疑惑。
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8.激励孩子:在孩子学习数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可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主要是通过兴趣激发、视觉化学习、多实践和练习、分步学习、创设情境、多角度思考、多问多答和激励孩子等方面进行。
把握数学学习起点 引领孩子有效学习
次学生是 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 掌握 了教 学 目
标 中要求学会 的知识和技 能。只有 准确 了 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确 定哪些知识应
重 点进 行 辅 导 , 些 知 识 可 以 略讲 或 不讲 , 哪
究 ,使学生 的学习过程 变为研究问题的过 程, 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地发展 。”
内在联 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探 究规 律, 拓展提 高。 2了解 学生 。 . 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很
须要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 充分预设学
生课堂生成 情况 , 并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
多教 师都 意识 到了这一 点 ,都 知道要 了解 学生 的现 实起 点 , 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 备 学生”这 时候 的“ , 备学生” 际上在很 大程 实
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在教 学时就可以采 ,
用 迁移 的方 法 。 么 怎样 迁 移 呢 ? 们 要 想 那 我
办法激活 学生的 已有知识经验 ,密切 联 系 旧知 。 心设 计复习题 , 精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和 旧知联 系的连接点 ,让学 生的学 习建立
课堂上要善 于倾 听学生 的发言 ,问一问学
重要 内容 , 在前期 家庭教 育中, 它是重要的 内容之 一。已经有相 当比例 的学生能背诵 全部乘法 口诀。基 于这样 的认识, 我们 可以 改变教 学思路 : 第一步 , 从计 算乘 法算式的
以后还有哪些知识 与此相关 ,理清学 生知
识结构 , 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
比如 学 习“ 三位数 的退位 减法” 学生 ,
生的想法 ,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抓住学生 的知识经验 的变化状况 ,及时 了解学生的 真实想法 , 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行为 , 了解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如何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已有经验与知识,来源于知识本身的定位。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鉴于对此话的理解,个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主要是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来促使学生兴趣的发展、思维的培养、学习成功的体验等各方面的进步。
现在本人结合一些案例来谈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探索。
案例一:《倒数的认识》师:同学们,你会倒立吗?生:会的。
师:我也会倒立,跟同学们一样,我小时侯也很调皮的。
那你能说一说,倒立的时候,你怎样的?生:天倒过来了。
师:你自己呢?生:头着地,脚在上。
师:整个身子倒过来了。
那对谁来说,这时的人是倒立的呢?生:对正立的人来说的。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种倒立现象吗?生:饮水器上面的桶。
师:那对谁来说,它是倒立的呢?生:对那正立的桶。
师:还有吗?生:蝙蝠。
师:这里倒立的人、桶、蝙蝠,都是对谁来说的?生:正立。
师:这说明什么?生:说“倒立”时是相对而言的。
师;对,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倒立”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数”。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些什么?或者问什么?生:倒数是不是把数倒过来,比如: 6 倒过来是9 。
生:倒数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一下。
生:倒数是不是,比如1234 ,倒过来是4321 。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一下倒数。
《倒数的认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倒数(包括会求整数、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这是最基本的。
那怎么让学生理解“倒数”?这就是让我们去找学生学习“倒数”的起点。
这时我想到了生活中孩子们的“倒立”,与“倒数”有一些相似之处。
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有效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有效应用分析作者:林文全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30期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老师不但需要重点关注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水平,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主要从关注生活经验、进行理性分析以及运用现代技术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的有效应用途径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起点;有效应用不管是哪个时期的教学作业,老师的教学活动和指引方式都需要立足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根本上,将学生的自身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阅历都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进而方便其可以依照本身的现实状况,自主设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基于此,本文对学习起点及其应用方法展开研究拥有现实意义。
一、关注生活经验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实践。
学生也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创设生活情景,使其能够在此气氛中运用已经知晓的内容与经验去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与消化,还可以基于此健全现存的知识网络。
比如,在學习“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生已经拥有对元、角、分的初步认知,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联系整体课堂情景设置购物环节,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也能够寻找到精准的学习起点。
之后,再根据此进行探究式学习,亲身经历观测、察觉以及表述,还能使学生将课程所学习的内容与自身实践相结合,不但可以显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还能展现其学习意义与作用。
在此环节中,不仅需要老师激励学生思考,还应该激励其主动阐述本身的意见与想法,推进学生彼此互换见解,进而构成精准认知,最终达成共识。
学习起点阶段是学生习性与兴致培养的最有效时期。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老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数学学习兴致[1]。
二、进行理性分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晓的内容、阅历与生活积累形成了其特殊的世界,也是实行课程教学的珍贵数据,因此不可小觑。
假如老师不能够精准控制、科学运用此类内容,不但对学生下一步有效学习不利,还有可能致使其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更无法完成与老师之间的共同探究。
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十大途径
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十大途径发布时间:2021-03-31T11:15:09.6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作者:吴明亮[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吴明亮广东省清远市新北江小学广东清远 511500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学预设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起点,相信这一准备工作做充分了,对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拟从十个方面来阐述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性。
关键词:寻找学习起点倾听反思数学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刚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就知道了”;有时精心安排的教学活动,学生却没有太多的兴致;有时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可是做起课堂练习却又错漏百出。
类似经历,都属于我们老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预测失误。
下面结合我校数学研究课题《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研究》来说一说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十大途径。
一、从学生学习兴趣中寻找。
以兴趣起点为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兴致勃勃地参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遇到困难时也能显示出较强的钻研精神。
否则,他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去掌握要学的知识点,遇到挫折时往往轻易就会放弃,不能坚持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广泛应用于生活,这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看一道二年级数学教材中搭配问题的数学习题: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穿法?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同学们既看到了服装美、搭配美,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练习非常有兴趣,效果当然就理想了。
二、从学生家庭环境中寻找。
可以说家庭是孩子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堂,在这其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的寻找与运用青田塔山小学赵丽军一、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识完整的课堂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课堂学习目标之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就这一过程来说,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这一过程的长短。
因此,在教师选择学习起点的时候,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空间就被设置了。
显然,距离过长或过短都不是好事,而适宜的距离空间是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所必需的。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储备。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通俗地讲,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习的逻辑起点是静态的、封闭的,本质上排斥其他学习资源对课堂学习的影响;而学生的现实起点是动态的、开放的,本质上容纳其他学习资源对课堂学习的影响,并以即时整合的方式加以促进。
在这里,我们着重来研究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二、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1、利用课前调查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物都不尽相同,从而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
因此,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课前调查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书面调查法;另一种是谈话调查法。
书面调查法一般由教师设计一份调查报告单,在课前让全班学生进行填写,由教师进行收集与整理,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再制定教学设计。
谈话调查法比书面调查法要粗线条一些,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的认识的时候,布置学生回家收集标有重量的包装袋,在课始通过谈话的方式来确定学生对“千克、克”已有多少的认识,进而修改自己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上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但每节课前做一个调查,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讲,显然不切实际。
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那份精力,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那如何才能既省时,又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我认为,只有在课堂上进行随时随地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1)在尝试练习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好胜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
因此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和新知有关的尝试练习。
一旦学生发现这些题老师没有教过,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丰富,就会倾其所有,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千方百计挑出相应的知识进行解题。
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起点。
(2)在谈话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展现他们已有知识状况,对于学生来说是激动人心的。
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他们会以极大的热诚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和同学。
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
因此,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在上课时设计一些有关新知的问题让学生尽情阐述,而教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抓住本课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以问题的形势要求同学们继续研究,给予解决。
(3)在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
而动手操作又是课堂活动中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
因此,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利用设计一些数学活动来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3、课后根据学习学习结果、作业,进行反思,对学习起点进行再把握。
比如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各抒已见,纷纷想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数数法、想加做减法、破十法、连减法,有把九看成十再减等等。
我也鼓励学生各取所好,在进行比较后引导学生选择用自己最喜欢的好方法进行计算。
但是,不尽人意的是,在练习时,我发现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计算时总要每做一道题都要先放笔来数自己的手指头才能计算。
原因何在?很显然是我们没有注重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导致学生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
三、学习起点的有效运用1、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在旧知中构建新知。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以螺旋型上升方式呈现的。
因此,在每一项新知识的背后,往往有着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或者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挖掘这些旧知和生活经验并予以重现,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降低学习难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并帮助学生理解、内化新知,从而构建高一层次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日宴会场景,设计了如下问题:6个香蕉2人平分,每人分得几个?4只苹果2人平分,每人分得几只?请学生用手势表示。
学生轻松解答,感觉良好,其实教师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方法,然后引出下面问题:一个蛋糕2人平分,每人分得几个?请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
结果不少学生就叫起来了:无法用手势表示,有的甚至举起半截手指,憨态可掬。
此时,认知的冲突已经生成,学生的探索欲望开始膨胀,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操作、交流、表述等方式获得结果,在这般由浅入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并不难”、“数学真有趣”,才能确保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
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可以在先前的学习中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就需要有这样一双慧眼,不仅要构建一个平台,还要注重有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由此岸成功抵达知识的彼岸。
2、研究学生的生活环境,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
门捷列夫说:生活便是寻求新知识。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周围也布满着各种各样有趣的值得探索的新鲜事物,而他们缺少的,仅仅是一句鼓舞的话,或者一根指点方向的手指。
作为教师,我在研究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设计时最多思考的是:这个知识源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吗?这些内容他们可以从身边什么地方找到?然后我从来不吝惜给出一句话或者一个指点,让孩子们带着神秘和好奇前往观察、体验。
比如在《小数的认识》设计时,我启发大家,超市里物品的价格相同吗?你们去观察一下,这些价格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很多同学经过自己的实地考察,都看见了小数点,并知道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后面的两个数分别表示角和分。
比如《速度》一课,根据我校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回家路上感受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很多学生让父母驾车体验汽车一分钟行多少米,甚至一小时行多少千米,在课堂汇报中最突出的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父母的安全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常说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我们经常疏忽鼓励学生从身边寻找数学,运用数学。
因此,作为一名有意识的数学老师,应该时刻想着让数学充满学生的生活,让数学使他们的生活更富有情趣。
3、研究学生的情感需求,推动学生不断超越的学习心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表明了在学习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不要一味地沉于知识的教学中。
在他们沾沾自喜的时候,不忘来一下激疑生趣;在他们探索成功的时候,不忘来一次表扬奖励;在他们迷茫无助的时候,不忘进行鼓舞指导。
相信以教师的热忱一定会换得学生的热爱,从而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比如在二年级《角》的设计中,为了轻松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小魔术”,让学生感受角与长方形、三角形的关系;对于书本上一些较难理解的文字,不仅鼓励学生叙述,而且安排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以宽容的姿态对待部分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在练习中安排了扇子打开角度的比较,同学们都愉快地肯定,角度大,扇出的风大,角度小,扇出的风也小。
另外,本课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有关数学内容的学习中,体会实事求是的精神,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这一要求,还设计了请同桌学生合作测量一个角的练习,在全班使用的15个角中,安排14个钝角和1个锐角,势必有一组学生测量结果会与众不同。
课堂实践中,当大家都确认是钝角的时候,有两位同学却说是锐角,顿时激起课堂争辩,最后通过实物投影的演示,大家才恍然大悟。
这样一个细微的举措,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数学学习需要眼见为实,需要实事求是。
有关专家说,如果把整个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集中到一年来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运用。
之所以要分在五年里完成,是因为数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要能从中获得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
我认为,这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面。
4、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争取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
不同家庭培养出不同个性的学生,有的张扬,有的内向,有的勤奋,有的懒散,当他们组合成一个班集体的时候,作为任课老师,就需要去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在某文中看见过一句话:一个优秀的经理不是去改变他的员工,而是去利用其员工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做一个优秀的“经理”,利用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力争扬其长避其短。
譬如在计算题的板演时,我总会考虑能力平平却不肯打草稿的小田同学最适合做哪一道;在动手操作时,总是把毛手毛脚容易掉东西的小杨同学安排在做事沉稳的小董身边;在每次学习设计的拓展部分,总是考虑着聪明却贪玩的小许和小王等同学最适合用什么样的难题激他们一下……很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一些同学的坏习惯正在逐渐改变,他们都说“上数学课真有劲”。
看来,“因人而异”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研究学生是学习设计的依据,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
他认为:学生是生活中人,学生是发展中人,学生是个性不同的人。
而我们教师需要的,就是不断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并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一条最适合自身学习的路,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