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圈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 平缓的平原 )面上、地势平坦的平原,这些部位
剥蚀作用不强,有利于发育成巨厚的风化壳。
不同岩性的原地残积风化壳,在结构、次 生矿物的成分上都会有显著的差异,风化壳的 发育随基岩而不同。 在纯石英岩地区,即使在湿热的气候条件 下,也不可能发育成高岭土型风化壳。但在硅 铝质基岩上,即使在干旱气候下发育的原地残 积风化壳,也是硅铝型的。
⑴崩塌 ⑵滑动 ⑶蠕动
在坡度35°~40°或更大的斜坡上,风化 物质中的岩块、岩屑、土体等在重力作用下自 发地发生突然的、快速的下滚运动,称为崩塌。 崩塌多发生在岩石破碎的陡坡上,在松散 堆积物组成的坡地上,其坡度只要大于碎屑物 的休止角,崩塌即可发生。在寒冷和干旱气候 地区,由于物理风化强烈,岩石裸露破碎,崩 塌作用比较普遍。
地下水和地表水; 岩性与地质构造; 斜坡形态。
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 增加可塑性,降低粘聚力和摩擦力,同时使岩 层含水,增加重量,这样就增大了滑坡体的滑 动力。所以在地下水丰富和坡体含水过多的地 方,特别是连续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 滑坡极易发生。
岩石有无软弱面存在,地质构造是否有利 于聚水,对滑坡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坚实完整 的岩层,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小;松软的岩层, 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极易发生滑坡。当上 部为透水层,下部为隔水层时,则在隔水层顶 面易于聚水,也容易形成上部岩层的下滑。断 面层、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然的软弱面,尤其 在岩层内夹有粘土层,岩层倾角较大,倾向与 坡面一致,倾角小于坡面时,更加容易形成滑 坡。
随着风化壳的进一步发育,不仅氯化物、 硫酸盐被淋溶,碳酸盐也被大量淋溶流失,有 一部分溶为胶体状的SiO2也开始迁移。只有硅 铝酸盐被分解为高岭土、蒙脱石等粘土矿物而 残留在原地。
硅酸盐矿物已全部被分解,可迁移的元素 基本上都己析出,几乎全部盐类和胶体状的 SiO2都已淋溶,残留下来的是难以迁移的铁铝 化合物,如Al2O3、Fe2O3以及石英。这种风化 壳富含Fe2O3,色泽呈红色,所以称为铁铝型 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有推移和悬移两种。 推移是水流使砂砾沿底面滑动、滚动或跃动。 在水底被推动的砂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的平 方成正比,而砂砾的体积或重量又与其粒径的 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的重量与起动流速 的六次方成正比,这就是山洪暴发时能推移巨 石的原因;悬移是细粒物质在水中呈悬浮状态 的搬运。当水流条件改变时,推移和悬移是可 以互相转换的。
地表岩石空隙中所含的水在气温降至冰点 以下时就要结冰,体积比原来的增大1/10左 右。冰对岩石空隙两壁产生的巨大压力(可达 960kg/cm2),这样巨大的压力会扩大和增加岩 石的空隙。融水和冻结交替作用,扩大裂隙, 使岩石破碎崩解。这种作用称冰劈或寒冻风化 作用。在寒冷地带和高寒山区水体反复融冻情 况下最易发生。
水解作用是指某些矿物与水产生反应而分 解的作用。纯水是中性的,但也有游离的氢离 子或氢氧根离子,它们能使部分盐类(弱酸强 碱或强酸弱碱盐类)矿物在水中离解。盐类的 离子能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 新的矿物。
例如,正长石水解后成为高岭土。
高岭土进一步风化,SiO2析出,形成铝土矿物。
环境中游离氧与低价元素的矿物化合,形 成高价元素矿物的过程。 例如,黄铁矿经氧化后成为褐铁矿。
⒈概念 ⒉类型
重力作用是指岩石圈表面的各种土层、风 化岩石碎屑、基岩、松散沉积物等由于自身的 重量,并在各种外因所促成的条件下产生的运 动过程。 由于重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主要发 生在具有一定倾角的坡面上,因此重力作用又 称“坡面过程”。
重力作用的特殊性: 首先,重力作用的对象是一种固体或半固 体物质的,这些物体本身既是动力又是作用的 对象。当一块巨石由高处快速向下崩落时,它 碰撞并破坏山坡的基岩,同时也撞碎自己,从 而完成破碎、运移及堆积过程; 其次,作用于坡面物质上的力,除重力及 重力引起的摩擦力外,还有疏松岩石颗粒之间 以及疏松岩石与底层未风化基岩之间的内聚力。
在降水量少而蒸发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 区,岩石裂隙中的含盐水分随湿度的升高或降 低,从而结晶或形成盐溶液,这样反复作用于 岩石裂隙,使岩石崩解。
①概念 ②作用方式
化学风化,又称矿物蚀变,是岩石在水、 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的参与下产生 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岩石或矿物受破坏的作 用。它不仅仅使岩石或矿物发生破碎,而且也 使它们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使那些在地表条 件下不稳定的原生矿物变成为稳定的次生矿物。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
各种矿物的溶解度不同,易溶解矿物最先 被溶解,在岩石中形成孔隙,不易溶解的矿物残 留在原地,形成残积层。虽然溶解的速度一般 都不快,但经历长期溶解,可溶性岩石都可逐 渐被溶蚀。岩石经镕蚀产生孔隙,利于物理风 化的进行。
水化作用指水分子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结 合,改变原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 物。水化作用使矿物的硬度变小,密度减小, 体积膨胀,从而加速了岩石的崩解。 例如,硬石膏经水化作用形成石膏,体积 膨胀30% 。
(1)化学风化早期阶段 (硅铝—碳酸盐—硫酸盐型风化壳阶段) (2)化学风化中期阶段 (硅铝粘土风化壳或高岭土风化壳阶段) (3)化学风化晚期阶段 (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阶段 )
硅酸盐中的K、Na、Ca、Mg等碱金属和 碱土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Cl-、SO42-离子结合成 氯化物与硫酸盐,如NaCl、KCl、Na2SO4等。 这些物质都极易被溶解,大部分随水淋溶。最 先淋溶的是氯化物,硫酸盐次之。它们在一定 条件下常在地表的低处富集,形成硅铝—硫酸 盐风化壳;碳酸盐比上述两种物质难溶解.常 在原地富集,称为富钙阶段。
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 过陡的斜坡,其重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崩落。 通常,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坡脚被掏蚀或 挖掘后使斜坡形态发生改变的地方。在坝脚不 断受水流、波浪构蚀后,斜坡下部会逐渐变陡 而失去支撑.引起上部块体的下滑。
蠕动是指地表岩屑、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长期缓慢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
⑴概念 ⑵发育过程 ⑶影响因素 ⑷基本类型
岩石圈表层的岩石和矿物经长期风化作用 后,不稳定矿物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可溶性物 质或多或少随水流失,部分物质残留原地,这 些残留原地的风化物叫残积物。存在生物活动 的地区,残积物顶部发育成土壤。残积物和土 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 为风化壳。
Ca(HC03)2溶于水中,成Ca2+与HCO3-离子状 态,又增加水中的HC03-,即增强了水溶液的溶 蚀能力,使碳酸钙随水而逐渐流失。这是碳酸 盐类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过程,也是碳酸盐类 的岩石经溶解而形成各种岩溶地貌的主要过程。
①概念 ②作用方式
生物风化是生物在其生长和其他生命活动 中,对岩石和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
自然界的水很少是纯水,实际是一种水溶 液。大气和土壤中(包括植物和微生物新陈代谢 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就成碳 酸,并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水溶液中H+的浓度增大,水的溶解能力也 增大,特别是对碳酸盐类的岩石破坏性更大。 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在纯水中溶解度是很低 的,但在富含碳酸的水溶液中很容易被溶蚀, 因为它成了易溶于水的重碳酸钙(或称碳酸氢 钙)。
流水的侵蚀表现为流水对坡面、沟谷和河 谷的侵蚀。坡面侵蚀是坡面流水对地表进行面 状的、均匀的冲刷。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是 一种线状侵蚀,表现为下蚀(下切)、旁蚀 (侧蚀)与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三种。下蚀 是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其 结果使谷底加探。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 其结果使谷坡后退,谷地展宽。溯源侵蚀系指 向源头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地伸长。
⑴物理风化 ⑵化学风化 ⑶生物风化
①概念 ②作用方式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指温度变化、 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岩石和矿 物发生机械破坏而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作用结果是完整岩石变成碎屑。
岩石和矿物的热胀冷缩; 岩石受构造运动等的影响; 地表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 地表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
(1)气候条件 (2)地貌条件 (3)岩性条件
水热条件影响风化壳发育程度、类型。 温度高,降雨丰沛,植被茂密,有利于化 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进行,风化壳发育充分, 厚度大;反之,在多年冻原和高山寒冷地带, 化学风化极微弱,无生物风化.只有寒冻风化 作用形成的碎屑型风化壳。
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面起伏较大的山区, 剥蚀作用较强,残积物易被剥蚀,不利于风化 壳的发育,仅有碎屑型风化壳;在地势低洼, 风化碎屑物不断输入的地段,也不利于风化壳 的发育。在分水岭的鞍部、准平原(在山峦起伏
⒈地表流水作用 ⒉喀斯特作用 ⒊海水对海岸的作用 ⒋冰川作用 ⒌冻融作用
⑴概念 ⑵类型
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搬运和堆积。 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 因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时,流水就产生侵蚀 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发 生堆积。
由于崩塌形成的地貌形态最突出的是倒石 堆。倒石堆是重力作用引起的崩塌的碎屑物质 在基坡堆积而成的地貌,由大小不一,棱角明 显,排列不规则的块石、碎屑等组成。一般较 大的岩块滚落到倒石堆的外缘,细小的碎屑物 堆积在倒石堆的顶端,形成许多塔状的锥形体。
①滑动的概念 ②滑坡形成的条件
浸湿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在重力作 用下,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移的 过程,称为滑动作用。
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内力作用下的地壳构造运动 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
一、风化作用 二、重力作用 三、水力作用 四、风力作用
⒈概念 ⒉类型 ⒊风化壳
岩石圈深部形成的物质(岩石和矿石)接近 或出露地表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巨变, 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 生物作用下,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发生崩解、破 碎、分解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这个过程 称为风化作用。
在水流的动能降低到不足以搬运物质时, 水中的物质就发生堆积。
①坡面流水作用 ②沟谷流水作用 ③河流作用
概念 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雨水 在坡地上聚成浅薄的水.以后由于受地表微小 起伏的影响,使水流分离,形成许多细流。细 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
裸露的岩右由于受太阳曝晒和昼夜温差急 剧变化,使岩石内部和表面以及各种矿物之间 产生胀缩不均,形成裂纹。天长日久反复进行, 岩石表层就会逐步解体而层层剥落,这种现象 称层状剥离作用。
岩石在形成过程和受构造作用后就已存在 着裂隙和节理网。而且愈接近表层破裂愈甚。 随着构造上升和地面剥蚀,岩体的负荷不断减 轻,使岩石主要沿细微裂隙和晶体接触面发生 进一步的破裂。应力解除后,晶体和细裂隙沿 不同方向以不同的速率膨胀,因而在其界面上 局部聚集起剪应力,使之产生破裂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生物化Fra Baidu bibliotek风化作用。
也称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有两种: 一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楔入岩石的节理 的裂缝间,使岩石发生胀裂和崩解的作用,这 种作用称为根劈作用;二是动物的挖掘和穿凿 活动,使岩石破碎的作用。
生物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大 量的氧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风化中的两个重 要的反应剂,生物以此参与矿物的氧化作用和 还原作用,使岩石发生破坏。 植物通过根的分泌与吸收,对周围矿物的 分解与元素的迁移也起不小的作用。生物的残 体和排泄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可形成各种 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它对 化学风化的加速进行也是一项极重要的因素。
运动速度极为缓慢,每年仅数毫米或数厘 米;移动体与不动体间不存在明显的滑动面, 两者间的形变量和移动量是渐变过渡.属于粘 滞性运动。 蠕动主要出现在15°一30°的坡地上。主 要原因是土层中冻结与融解、干与湿、温度等 因素的变化,导致坡地上的土屑时胀时缩,在 胀缩过程中,重力作用使土屑向坡地下方逐步 移动。
剥蚀作用不强,有利于发育成巨厚的风化壳。
不同岩性的原地残积风化壳,在结构、次 生矿物的成分上都会有显著的差异,风化壳的 发育随基岩而不同。 在纯石英岩地区,即使在湿热的气候条件 下,也不可能发育成高岭土型风化壳。但在硅 铝质基岩上,即使在干旱气候下发育的原地残 积风化壳,也是硅铝型的。
⑴崩塌 ⑵滑动 ⑶蠕动
在坡度35°~40°或更大的斜坡上,风化 物质中的岩块、岩屑、土体等在重力作用下自 发地发生突然的、快速的下滚运动,称为崩塌。 崩塌多发生在岩石破碎的陡坡上,在松散 堆积物组成的坡地上,其坡度只要大于碎屑物 的休止角,崩塌即可发生。在寒冷和干旱气候 地区,由于物理风化强烈,岩石裸露破碎,崩 塌作用比较普遍。
地下水和地表水; 岩性与地质构造; 斜坡形态。
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 增加可塑性,降低粘聚力和摩擦力,同时使岩 层含水,增加重量,这样就增大了滑坡体的滑 动力。所以在地下水丰富和坡体含水过多的地 方,特别是连续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 滑坡极易发生。
岩石有无软弱面存在,地质构造是否有利 于聚水,对滑坡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坚实完整 的岩层,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小;松软的岩层, 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极易发生滑坡。当上 部为透水层,下部为隔水层时,则在隔水层顶 面易于聚水,也容易形成上部岩层的下滑。断 面层、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然的软弱面,尤其 在岩层内夹有粘土层,岩层倾角较大,倾向与 坡面一致,倾角小于坡面时,更加容易形成滑 坡。
随着风化壳的进一步发育,不仅氯化物、 硫酸盐被淋溶,碳酸盐也被大量淋溶流失,有 一部分溶为胶体状的SiO2也开始迁移。只有硅 铝酸盐被分解为高岭土、蒙脱石等粘土矿物而 残留在原地。
硅酸盐矿物已全部被分解,可迁移的元素 基本上都己析出,几乎全部盐类和胶体状的 SiO2都已淋溶,残留下来的是难以迁移的铁铝 化合物,如Al2O3、Fe2O3以及石英。这种风化 壳富含Fe2O3,色泽呈红色,所以称为铁铝型 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有推移和悬移两种。 推移是水流使砂砾沿底面滑动、滚动或跃动。 在水底被推动的砂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的平 方成正比,而砂砾的体积或重量又与其粒径的 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的重量与起动流速 的六次方成正比,这就是山洪暴发时能推移巨 石的原因;悬移是细粒物质在水中呈悬浮状态 的搬运。当水流条件改变时,推移和悬移是可 以互相转换的。
地表岩石空隙中所含的水在气温降至冰点 以下时就要结冰,体积比原来的增大1/10左 右。冰对岩石空隙两壁产生的巨大压力(可达 960kg/cm2),这样巨大的压力会扩大和增加岩 石的空隙。融水和冻结交替作用,扩大裂隙, 使岩石破碎崩解。这种作用称冰劈或寒冻风化 作用。在寒冷地带和高寒山区水体反复融冻情 况下最易发生。
水解作用是指某些矿物与水产生反应而分 解的作用。纯水是中性的,但也有游离的氢离 子或氢氧根离子,它们能使部分盐类(弱酸强 碱或强酸弱碱盐类)矿物在水中离解。盐类的 离子能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 新的矿物。
例如,正长石水解后成为高岭土。
高岭土进一步风化,SiO2析出,形成铝土矿物。
环境中游离氧与低价元素的矿物化合,形 成高价元素矿物的过程。 例如,黄铁矿经氧化后成为褐铁矿。
⒈概念 ⒉类型
重力作用是指岩石圈表面的各种土层、风 化岩石碎屑、基岩、松散沉积物等由于自身的 重量,并在各种外因所促成的条件下产生的运 动过程。 由于重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主要发 生在具有一定倾角的坡面上,因此重力作用又 称“坡面过程”。
重力作用的特殊性: 首先,重力作用的对象是一种固体或半固 体物质的,这些物体本身既是动力又是作用的 对象。当一块巨石由高处快速向下崩落时,它 碰撞并破坏山坡的基岩,同时也撞碎自己,从 而完成破碎、运移及堆积过程; 其次,作用于坡面物质上的力,除重力及 重力引起的摩擦力外,还有疏松岩石颗粒之间 以及疏松岩石与底层未风化基岩之间的内聚力。
在降水量少而蒸发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 区,岩石裂隙中的含盐水分随湿度的升高或降 低,从而结晶或形成盐溶液,这样反复作用于 岩石裂隙,使岩石崩解。
①概念 ②作用方式
化学风化,又称矿物蚀变,是岩石在水、 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的参与下产生 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岩石或矿物受破坏的作 用。它不仅仅使岩石或矿物发生破碎,而且也 使它们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使那些在地表条 件下不稳定的原生矿物变成为稳定的次生矿物。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
各种矿物的溶解度不同,易溶解矿物最先 被溶解,在岩石中形成孔隙,不易溶解的矿物残 留在原地,形成残积层。虽然溶解的速度一般 都不快,但经历长期溶解,可溶性岩石都可逐 渐被溶蚀。岩石经镕蚀产生孔隙,利于物理风 化的进行。
水化作用指水分子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结 合,改变原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 物。水化作用使矿物的硬度变小,密度减小, 体积膨胀,从而加速了岩石的崩解。 例如,硬石膏经水化作用形成石膏,体积 膨胀30% 。
(1)化学风化早期阶段 (硅铝—碳酸盐—硫酸盐型风化壳阶段) (2)化学风化中期阶段 (硅铝粘土风化壳或高岭土风化壳阶段) (3)化学风化晚期阶段 (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阶段 )
硅酸盐中的K、Na、Ca、Mg等碱金属和 碱土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Cl-、SO42-离子结合成 氯化物与硫酸盐,如NaCl、KCl、Na2SO4等。 这些物质都极易被溶解,大部分随水淋溶。最 先淋溶的是氯化物,硫酸盐次之。它们在一定 条件下常在地表的低处富集,形成硅铝—硫酸 盐风化壳;碳酸盐比上述两种物质难溶解.常 在原地富集,称为富钙阶段。
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 过陡的斜坡,其重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崩落。 通常,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坡脚被掏蚀或 挖掘后使斜坡形态发生改变的地方。在坝脚不 断受水流、波浪构蚀后,斜坡下部会逐渐变陡 而失去支撑.引起上部块体的下滑。
蠕动是指地表岩屑、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长期缓慢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
⑴概念 ⑵发育过程 ⑶影响因素 ⑷基本类型
岩石圈表层的岩石和矿物经长期风化作用 后,不稳定矿物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可溶性物 质或多或少随水流失,部分物质残留原地,这 些残留原地的风化物叫残积物。存在生物活动 的地区,残积物顶部发育成土壤。残积物和土 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 为风化壳。
Ca(HC03)2溶于水中,成Ca2+与HCO3-离子状 态,又增加水中的HC03-,即增强了水溶液的溶 蚀能力,使碳酸钙随水而逐渐流失。这是碳酸 盐类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过程,也是碳酸盐类 的岩石经溶解而形成各种岩溶地貌的主要过程。
①概念 ②作用方式
生物风化是生物在其生长和其他生命活动 中,对岩石和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
自然界的水很少是纯水,实际是一种水溶 液。大气和土壤中(包括植物和微生物新陈代谢 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就成碳 酸,并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水溶液中H+的浓度增大,水的溶解能力也 增大,特别是对碳酸盐类的岩石破坏性更大。 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在纯水中溶解度是很低 的,但在富含碳酸的水溶液中很容易被溶蚀, 因为它成了易溶于水的重碳酸钙(或称碳酸氢 钙)。
流水的侵蚀表现为流水对坡面、沟谷和河 谷的侵蚀。坡面侵蚀是坡面流水对地表进行面 状的、均匀的冲刷。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是 一种线状侵蚀,表现为下蚀(下切)、旁蚀 (侧蚀)与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三种。下蚀 是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其 结果使谷底加探。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 其结果使谷坡后退,谷地展宽。溯源侵蚀系指 向源头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地伸长。
⑴物理风化 ⑵化学风化 ⑶生物风化
①概念 ②作用方式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指温度变化、 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岩石和矿 物发生机械破坏而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作用结果是完整岩石变成碎屑。
岩石和矿物的热胀冷缩; 岩石受构造运动等的影响; 地表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 地表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
(1)气候条件 (2)地貌条件 (3)岩性条件
水热条件影响风化壳发育程度、类型。 温度高,降雨丰沛,植被茂密,有利于化 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进行,风化壳发育充分, 厚度大;反之,在多年冻原和高山寒冷地带, 化学风化极微弱,无生物风化.只有寒冻风化 作用形成的碎屑型风化壳。
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面起伏较大的山区, 剥蚀作用较强,残积物易被剥蚀,不利于风化 壳的发育,仅有碎屑型风化壳;在地势低洼, 风化碎屑物不断输入的地段,也不利于风化壳 的发育。在分水岭的鞍部、准平原(在山峦起伏
⒈地表流水作用 ⒉喀斯特作用 ⒊海水对海岸的作用 ⒋冰川作用 ⒌冻融作用
⑴概念 ⑵类型
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搬运和堆积。 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 因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时,流水就产生侵蚀 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发 生堆积。
由于崩塌形成的地貌形态最突出的是倒石 堆。倒石堆是重力作用引起的崩塌的碎屑物质 在基坡堆积而成的地貌,由大小不一,棱角明 显,排列不规则的块石、碎屑等组成。一般较 大的岩块滚落到倒石堆的外缘,细小的碎屑物 堆积在倒石堆的顶端,形成许多塔状的锥形体。
①滑动的概念 ②滑坡形成的条件
浸湿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在重力作 用下,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移的 过程,称为滑动作用。
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内力作用下的地壳构造运动 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
一、风化作用 二、重力作用 三、水力作用 四、风力作用
⒈概念 ⒉类型 ⒊风化壳
岩石圈深部形成的物质(岩石和矿石)接近 或出露地表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巨变, 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 生物作用下,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发生崩解、破 碎、分解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这个过程 称为风化作用。
在水流的动能降低到不足以搬运物质时, 水中的物质就发生堆积。
①坡面流水作用 ②沟谷流水作用 ③河流作用
概念 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雨水 在坡地上聚成浅薄的水.以后由于受地表微小 起伏的影响,使水流分离,形成许多细流。细 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
裸露的岩右由于受太阳曝晒和昼夜温差急 剧变化,使岩石内部和表面以及各种矿物之间 产生胀缩不均,形成裂纹。天长日久反复进行, 岩石表层就会逐步解体而层层剥落,这种现象 称层状剥离作用。
岩石在形成过程和受构造作用后就已存在 着裂隙和节理网。而且愈接近表层破裂愈甚。 随着构造上升和地面剥蚀,岩体的负荷不断减 轻,使岩石主要沿细微裂隙和晶体接触面发生 进一步的破裂。应力解除后,晶体和细裂隙沿 不同方向以不同的速率膨胀,因而在其界面上 局部聚集起剪应力,使之产生破裂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生物化Fra Baidu bibliotek风化作用。
也称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有两种: 一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楔入岩石的节理 的裂缝间,使岩石发生胀裂和崩解的作用,这 种作用称为根劈作用;二是动物的挖掘和穿凿 活动,使岩石破碎的作用。
生物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大 量的氧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风化中的两个重 要的反应剂,生物以此参与矿物的氧化作用和 还原作用,使岩石发生破坏。 植物通过根的分泌与吸收,对周围矿物的 分解与元素的迁移也起不小的作用。生物的残 体和排泄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可形成各种 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它对 化学风化的加速进行也是一项极重要的因素。
运动速度极为缓慢,每年仅数毫米或数厘 米;移动体与不动体间不存在明显的滑动面, 两者间的形变量和移动量是渐变过渡.属于粘 滞性运动。 蠕动主要出现在15°一30°的坡地上。主 要原因是土层中冻结与融解、干与湿、温度等 因素的变化,导致坡地上的土屑时胀时缩,在 胀缩过程中,重力作用使土屑向坡地下方逐步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