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应力与应变关系 本构方程

合集下载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共42页文档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共42页文档

应变能增量A 中有体积分和面积分,利用
柯西公式和散度定理将面积分换成体积分。
17.04.2020
8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A V fiu id V s F iu id S U VW d V
SF i uidSS(ij ui)njdS V(jiui),j dV
17.04.2020
19
§4-2 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2.2 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材料
若物体内各点都有这样一 x3 个平面,对此平面对称方
向其弹性性质相同,则称
此平面为弹性对称面,垂
直弹性对称面的方向称为
弹性主轴。
x1
弹性主轴
x2
17.04.2020
20
§4-2 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如取弹性对称面为x1 —x2
{}=[c]{}
T 11 22 33 23 31 12
T 11 22 33 23 31 12
17.04.2020
16
§4-2 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2.1 各向异性材料
{}=[c]{}
C11 C12
C C21 C22
C61 C62
C16
C26
C66
17.04.2020
17.04.2020
3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外力做实功 A: A=U 物体的应变能U
U VWdV
W:应变能密度——单位体积的应变能。
17.04.2020
4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1.2 应变能密度W与材料的i
第四章 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本章讨论弹性力学的第三个基本规律。 应力、应变之关系,这是变形体力学研究问题 基础之一。在前面第二、三章分别讨论了变形 体的平衡规律和几何规律(包括协调条件)。

材料力学 第四章 本构关系

材料力学 第四章 本构关系

W t
ijij
(9)
其中 ij 为应变张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应变率张量。
§4-1 热力学定律与应变能
令初始状态的应变能W=0,则
W Wdt d t
ij (t )
t0
ij (t0 ) ij ij
(10)
W
ij
ij
(11)
此式给出了弹性物质的应力-应变关系,称之为格林公式。
§4-2 各向异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y C12 x C22 y C23 z
具有这种应力-应变关系的 材料称为正交各向异性弹
z C13 x C23 y C33 z
性材料,这时独立的弹性 常数只有9个。
yz C44 yz zx C55 zx
xy C66 xy
(17)
§4-3 具有弹性对称面的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x ' y, y ' x, z ' z
由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之间的坐标变换得 'x y , 'y x, 'z z 'yz zx , 'zx yz , 'xy xy 'x y , 'y x, 'z z 'yz zx , 'zx yz , 'xy xy
§4-3 具有弹性对称面的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四)完全弹性对称与各向同性材料
其中kk xx yy zz , 和 称为拉梅系数。
(20)称为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介质的广义胡克定律。 各向同性线性弹性材料只有2个独立的弹性常数; 伴随正应变只有正应力,同时伴随切应变也只有切 应力。 由(20)可得
第四章 本构关系
静力学问题和运动学问题是通过物体的材 料性质联系起来的。力学量(应力,应力 速率等)和运动学量(应变,应变速率等) 之间的关系式称之为本构关系或本构方程。 本章仅讨论不考虑热效应的线弹性本构关 系——广义胡克定律。

第4章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第4章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强化材料卸载:
f ( ij ) 0,
f df d ij 0 ij
4.3 增量理论
在塑性变形时,全量应变和加载历史有关,要建立普遍的全量应变与应力 之间的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主要研究应力和应变增量或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叫做增量理论,其中包括:密席斯方程、塑性流动方程和劳斯方程 。前两者适用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后者适用于弹塑性材料。
x

y 4G2 x y
2
2
2 2 6 xy 4G 2 xy 6
2 2 2 2 2 2 xy yz xz 等式左边为: x y y z z x 6
1 等效应力为:
1 i 2 1
2 2 2 yz xz x y y z z x 6 xy 2 2 2
则等效应变与弹性应变强度关系为: 当 =0.5 时
3 i = 2(1 )

i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1.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2.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应力应变关系单值对 应 3.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 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只是由应力偏张量引 起的。 4.应力主轴与应变2G
同理可得:
y m
1 - E 1 - E
x
z m z
m


1 y y 2G
1 z z 2G

m
x

1 x 2G
1 y y 2G 1 z z 2G
d
2 2 2 x d y d y d z d z d x 6 d xy d yz d xz 2 2 2

第四章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第四章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于是
∂K ∂2 u ∂2 v ∂2 w δK = δ t = ∫∫∫ ρ dτ[ 2 δu + 2 δv + 2 δw] ∂t ∂t ∂t ∂t
第二节 弹性变形过程中的能量 对于物体静止时 可认为 δ K = 0 , 不考虑热交换 ,即 δ Q = 0 δ V = δ U , δ U = δ U1 + δ U 2 其中,
c41 = c42 = c43 = 0 c51 = c52 = c53 = 0 c61 = c62 = c63 = 0 只能证9个数为0
第三节 各向同性体中的弹性常数 (2)沿任意两个相反的方向,弹性关系相同。 如只改变z轴方向,w和z的方向改变,则
γ yz
∂w ∂v = + = −γ yz′ ∂y ∂z
σ x = f 1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γ yz , γ zx ) σ y = f 2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γ yz , γ zx ) σ z = f 3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γ yz , γ zx ) τ xy = f 4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γ yz , γ zx ) τ yz = f 5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γ yz , γ zx ) τ zx = f 6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γ yz , γ zx )
+
σ ij , j + X i = ρ u i
..
第二节 弹性变形过程中的能量 由平衡方程: σ ij, j + X i = ρ ui ∂δu ∂u ∂ v ∂u 又 ; ∂ δ v ∂δ u =δ = δε = δγ + = δ +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x

y
)
2019/7/26
36
§4-3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

yz

2(1 )
E
yz

xy

2(1
E
)

xy

zx

2(1
E
)
zx
采用指标
符号表示:
ij

1 E
(1 ) ij
ij kk
ij

E
1
ij
1 2
ij kk
2G
0 0 0

2G
0
0
0


2G 0 0 0

2G 0
0



2G 0



2G
2019/7/26
31
§4-3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
3.1 本构关系用、G表示
采用指标符号表示:
ij 2Gij ij kk 2Gij iⅠj
2019/7/26
16
§4-2 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2.1 各向异性材料 Eijkl 减少为66=36个独立系数,用矩阵 表示本构关系
{}=[c]{}
11
22
33
23
31
T 12
11
22
33
23
31
T 12
x3 弹性主轴
材料主轴,并取另一坐标
系x’i ,且x’1 = x1,x’2=x2,
x2
x’3=-x3。在两个坐标下,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弹性本构关系资料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弹性本构关系资料
产生的x方向应变: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叠加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同理:
剪应变:
物理方程:
说明:
1.方程表示了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与应 变的关系,称为广义Hooke定义。也称 为本构关系或物理方程。
2.方程组在线弹性条件下成立。
. 体积应变与体积弹性模量
令: 则: 令:
sm称为平均应力; q 称为体积应变
eij
1 2G
sij
(4.40)
因为 J1 0, J1' 0 ,所以以上六个式子中独立变量只有5个
因此应力偏张量形式的广义虎克定律,即
eij
1 2G
sij
em
1 3K
sm
(4.41)
用应变表示应力:
或: ✓ 各种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4-2 线弹性体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弹性条件下,应力与应变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三维 应力状态下,一点的应力取决于该点的应变状态,应力是应 变的函数(或应变是应力的函数) 6个应力分量可表述为6个应变分量的函数。
式(2)中的系数 有36个.
称为弹性常数,共
由均匀性假设,弹性体各点作用同样应力 时,必产生同样的应变,反之亦然.因此 为 常数,其数值由弹性体材料的性质而定.
式(2)推导过程未引用各向同性假设, 故可适用于极端各向异性体、正交各向异性体、 二维各向同性体以及各向同性体等.
式(2)可用矩阵表示
式(3)可用简写为 称为弹性矩阵.
三、. 弹性常数
1. 极端各向异性体:
物体内的任一点, 沿各个方向的性能都不相 同, 则称为极端各向异性体. (这种物体的材料极 少见)
即使在极端各向异性条件下, 式(2)中的36个 弹性常数也不是全部独立.

我所认识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我所认识的本构关系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受力条件下进行分析,第一是在弹性变形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第二是在屈服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第三是在塑性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而对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归结为对本构关系的研究。

首先,弹塑性力学分别从静力学和几何学的角度出发,导出了平衡方程的和几何方程,这些方程均与物体的材料性质(物理性质)无关,因而适用于任何连续介质。

但仅仅依靠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来解决实际中的工程问题是不够的。

由于平衡方程仅建立了力学参数(应力分量与外力分量)之间的联系,而几何方程也仅建立了运动学参数(位移分量与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平衡方程与几何方程式两类完全相互独立的方程,他们之间还缺乏必要的联系。

对于所求解的问题来讲,因为您未知量的数目多于任何一类方程的个数,所以无法利用这两类方程求的全部未知量。

平衡方程:⎪⎪⎪⎪⎭⎪⎪⎪⎪⎬⎫⎪⎪⎭⎫ ⎝⎛∂∂=+∂∂+∂∂+∂∂⎪⎪⎭⎫ ⎝⎛∂∂=+∂∂+∂∂+∂∂⎪⎪⎭⎫ ⎝⎛∂∂=+∂∂+∂∂+∂∂222222000t w Z z y x t v Y z y x t u X z y x z zy zx yz y yx xz xy x ρσττρτστρττσ (1) 几何方程:⎪⎪⎪⎭⎪⎪⎪⎬⎫∂∂+∂∂=∂∂=∂∂+∂∂=∂∂=∂∂+∂∂=∂∂=x w z u z w z v y w y v y u x v x u zx z yz y xy x γεγεγε (2) 为了求解具体的力学问题,还必须引进一些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即所谓的本构关系。

本构关系反映可变形体材料的固有特此那个,故也称为物理关系,它实际上是一组联系力学参数和运动学参数的方程式,即所谓的本构方程。

本构方程实际上就是一组反映可变形体材料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方程。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理想弹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极其简单。

这就是在材料力学中寻出的如下形式的胡克定律:x x E εσ= (3)胡克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在式(1.1)中的E 是材料性质有关的弹性常数,称为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

第四章应力与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第四章应力与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x
x
E
y
E
z
E
y
y
E
x
E
z
E
z
z
E
y
E
x
E
xy
xy
G
yz
yz
G
zx
zx
G
常数关系:
E (1 )(1 2 )
E G 2(1 )
本构方程:
x
x
Ex
xy y
Ey
xz z
Ez
y
y
Ey
yx x
Ex
yz z
Ez
z
z
Ez
zy y
Ey
zx x
Ex
xy
xy
Gxy
yz
yz
Gyz
zx
zx
Gzx
4-4 层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层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5个
C11 C12 C13 C23 C55 C66
C44
1 2
第四章 应力与应变关系 本构方程
4―1 4-2 4-3 4-4 4-5
广义虎克定律 应变能、应变能与弹性常数的关系 正交各向异性体的本构方程 层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各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4―1 广义虎克定律
一、单向虎克定律
E
二、广义虎克定律的一般形式
广义胡克定律中的系数Cmn(m,n=1,2,…,6)称为弹性常数,一共有36个。
四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36个常数就变为21个常数对于完全的各向异性弹性体有21个弹性常数对于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各向异性材料具有13个弹性常数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性常数有9个对于层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5个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2个43正交各向异性体的本构方程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性常数有9个本构方程

(整理)弹性力学第四章应力和应变关系

(整理)弹性力学第四章应力和应变关系

(整理)弹性⼒学第四章应⼒和应变关系第四章应⼒和应变关系知识点应变能原理应⼒应变关系的⼀般表达式完全各向异性弹性体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本构关系弹性常数各向同性弹性体应变能格林公式⼴义胡克定理⼀个弹性对称⾯的弹性体本构关系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应⼒和应变关系应变表⽰的各向同性本构关系⼀、内容介绍前两章分别从静⼒学和运动学的⾓度推导了静⼒平衡⽅程,⼏何⽅程和变形协调⽅程。

由于弹性体的静⼒平衡和⼏何变形是通过具体物体的材料性质相联系的,因此,必须建⽴了材料的应⼒和应变的内在联系。

应⼒和应变是相辅相成的,有应⼒就有应变;反之,有应变则必有应⼒。

对于每⼀种材料,在⼀定的温度下,应⼒和应变之间有着完全确定的关系。

这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因此称为物理⽅程或者本构关系。

对于复杂应⼒状态,应⼒应变关系的实验测试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章⾸先通过能量法讨论本构关系的⼀般形式。

分别讨论⼴义胡克定理;具有⼀个和两个弹性对称⾯的本构关系⼀般表达式;各向同性材料的本构关系等。

本章的任务就是建⽴弹性变形阶段的应⼒应变关系。

⼆、重点1、应变能函数和格林公式;2、⼴义胡克定律的⼀般表达式;3、具有⼀个和两个弹性对称⾯的本构关系;4、各向同性材料的本构关系;5、材料的弹性常数。

§4.1 弹性体的应变能原理学习思路:弹性体在外⼒作⽤下产⽣变形,因此外⼒在变形过程中作功。

同时,弹性体内部的能量也要相应的发⽣变化。

借助于能量关系,可以使得弹性⼒学问题的求解⽅法和思路简化,因此能量原理是⼀个有效的分析⼯具。

本节根据热⼒学概念推导弹性体的应变能函数表达式,并且建⽴应变能函数表达的材料本构⽅程。

根据能量关系,容易得到由于变形⽽存储于物体内的单位体积的弹性势能,即应变能函数。

探讨应变能的全微分,可以得到格林公式,格林公式是以能量形式表达的本构关系。

如果材料的应⼒应变关系是线性弹性的,则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必为应变分量的齐⼆次函数。

因此由齐次函数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到⽤应变或者应⼒表⽰的应变能函数。

第四章应力与应变关系新

第四章应力与应变关系新
地球物理场论 I
吉林大学 韩复兴
第四章 应力与应变关系
4.1 广义虎克定律 4.2 各向同性体的广义虎克定律 4.3 工程弹性常数及相互间关系式
应力与应变关系 在前几章中,从静力学、动力学和几何学的观点 分别研究了应力和应变。前面知道联结应力分量(6个) 与位移分量(3个)有3个方程,联结应变分量(6个)与位 移分量(3个)有6个方程,15个未知数9个方程,还需要 6个方程才能求解弹性动力学问题。
τ 2'3' = C41ε1 '+ C42ε 2 '+ C43ε 3 '
(b)
式中, ' ε 2 '和 ε 3 为该点主应变(对应1′,2′, ε1 ' 3′轴),而由转轴应力分量变换公式得:
τ 2'3' = n3 m2τ 23 = −τ 23
各向同性体的广义虎克定律 又由转轴应变分量变换公式(3-12)得
(4-1a)
广义虎克定律 在小变形条件下,应变分量都是微量,(a)式在应 变为零附近做Taylor展开后,忽略2阶以上的微量,例 如对 σ x ,可得:
∂f1 ∂f1 ∂f1 σ x = ( f1 )0 + ( )0 ε x + ( )0 ε y + ( )0 ε z ∂ε x ∂ε y ∂ε z ∂f1 ∂f1 ∂f1 +( )0 γ yz + ( )0 γ zx + ( )0 γ xy ∂γ yz ∂γ zx ∂γ xy
σ x C11 σ y C21 σ z C = 31 τ yz C41 C τ zx 51 τ xy C61
C12 C22 C32 C42 C52 C62

弹性力学第四章应力应变

弹性力学第四章应力应变
(41)
当变形较小时,可展开成泰勒级数, 并略去二阶以上的小量。
f1 f1 f1 f1 f1 f1 xy x ( f1 )0 x y z yz xz z 0 x 0 xz 0 y 0 yz 0 xy 0
x C11 x C12 y C13 z C14 yz C15 xz C16 xy y C21 x C22 y C23 z C24 yz C25 xz C26 xy z C31 x C32 y C33 z C34 yz C35 xz C36 xy yz C41 x C42 y C43 z C44 yz C45 xz C46 xy
上式中 cmn(m,n=1,2…6)是弹性系数,共36个,对 于均匀材料它们为常数,称为弹性常数,与坐标无关。
上式即为广义胡克定律,可以看出应 力和应变之间是线性的。 可以证明各弹性常数之间存在关系式 cmn = c nm 。对于最一般的各向异性介质,弹 性常数也只有21个。
§4.2 弹性体变形过程中的功与能
yz C41 x C42 y C43 z C44 yz C45 xz C46 xy
xz C51 x C52 y C53 z C54 yz C55 xz C56 xy
(4-2)
xy C61 x C62 y C63 z C64 yz C65 xz C66 xy
0 0 0
f3 f3 f3 f3 f3 f3 z ( f3 )0 z yz x y xz xy z 0 x 0 xz 0 y 0 yz 0 xy 0

本构方程

本构方程

yz
2G
zx
2G
xy
2G
E—弹性模量;—泊松比;G—剪切模量
E G 2(1 )
材料弹性本构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的张量表达式
1 1 2 ij ij m ij 2G E
1 i j 时 ij 0 i j 时
应力与应变之间是线性关系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再利用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公式

1 2 2 2 x y 2 y z 2 z x 2 6 xy yz zx 2



2 2 2 2 ( x y ) 2 ( y z ) 2 ( z x ) 2 6( xy yz zx ) 3
张量表达式为
3 d d ij ij 2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Prandtl-Reuss理论 Levy—Mises理论没有考虑弹性变形的影响, 仅适用于大塑性变形问题。对于塑性变形量较 小,弹性变形不可忽略,以及求解弹性回复和 残余应力问题时不宜采用Levy—Mises理论 Prandtl于1924年提出了平面应变情况下理想弹 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Reuss在1930年也独立提出了该理论,并将其 推广到一般情况 通常将它称为Prandtl-Reuss理论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将上式正应变两两相减,并将切应变的表达式 一起写出
1 x y 2G ( x y ); 1 ( y z ); y z 2G 1 ( x); z x z 2G
1 xy xy 2G 1 yz yz 2G 1 zx zx 2G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弹性力学 第四章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弹性力学 第四章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vI t
x
x
t
y
y
t
z
z
t
yz
yz
t
xz
xz
t
xy
xy
t
若固定x,y,z的值,则得在dt时间内vI 的增量为,即在上式两边乘以dt
dvI xd x yd y zd z yzd yz xz d xz xyd xy
由于内能密度 vI 是状态的单值函数,dvI 必须是全微分,因此
所以
v
1 2
(
x
x
y y
zz
xy xy
xz xz
zy zy )
张量表示
v
1 2
ij
ij
弹性体应变能 V v dV V
§4-3 各向异性弹性体
(一)极端各向异性弹性体
理论具有36个弹性常数
x c11 x c12 y c13 z c14 xy c15 yz c16 zx y c21 x c22 y c23 z c24 xy c25 yz c26 zx
的值,根据无初始应力假设,( f1)0为0。均匀材料,函数 f1
对应变的一阶偏导数为常数。这是因为对物体内各点来说,
承受相同的应力,必产生相同的应变;反之,物体内各点
有相同的应变,必承受同样的应力。
经过上面的处理后,小变形情况就可简化为
广义胡克定律
x C11 x C12 y C13 z C14 xy C15 yz C16 xz y C21 x C22 y C23 z C24 xy C25 yz C26 xz z C31 x C32 y C33 z C34 xy C35 yz C36 xz xy C41 x C42 y C43 z C44 xy C45 yz C46 xz yz C51 x C52 y C53 z C54 xy C55 yz C56 xz xz C61 x C62 y C63 z C64 xy C65 yz C66 xz

04 第四章 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

04 第四章 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

y
z
广义胡克定律
根据实验可知,xy只引起 xy 坐标面内的剪应变xy, 而不引起 xz、yz,于是可得
xy
同理
xy
G
yz zx
yz
G
zx
G
广义胡克定律
于是,得到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变-应力关系:
1 e x x ν y z E 1 e y y ν x z E 1 e z z ν x y E

弹性张量的Voigt对称性
Cijkl C jikl Cijlk CklC jikle kl e kl
C ijkl C jikl
e kl e lk
Cijkle kl Cijlk e lk Cijlk e kl e kl
E G 3
对实际工程材料的测定值,一般都在 0 0.5 的范 围内。
广义胡克定律
常用弹性常数换算关系
广义胡克定律
各向同性本构关系
ij 2Ge ij e kk ij
E E e ij e kk ij 1 1 1 2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正应力在对应方向上只引 起正应变,剪应力在对应方向上只引起剪应变, 它们是互不耦合的。
第四章 本构关系 Constitutive Relations
本构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
引言
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广义胡克定律
应变能和应变余能
应变能的正定性
引 言
应力张量
应力平衡方程: 位移矢量 u 应变张量 e 几何方程: (应变协调方:
ji , j fi 0
e ij (ui , j ui , j ) / 2

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x
1 2
y z
;
xy xy
y
2
3
y
1 2
z
x ;
yz yz
z
2 3
z
1 2
x y
;
zx zx
例3-10 塑性应力应 变关系应用
受内压薄壁圆筒屈服,
半径r ,内压p,材料屈服应力S ,求应变增量各分量的比值 。
p 0;
p2r 2t
pr ; t
z
p r2 2r t
d ?
dx d y
2
x y
2 d 2
d y dz
2
y z
2 d 2
d z d x 2 z x 2 d 2
6d xy2 6 xy2d 2 6d yz2 6 yz2d 2 6d zx2 6 zx2d 2
dx dy
2
d y dz
2
dz dx
2 6 d xy2 d yz2 d zx2
2 yz
2 zx
1 E
2 1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i
1
2 1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应变强度
i
2
3
1
Ei
弹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加载与卸载的规律完全相同;
材料是理想刚塑性材料,即 diej 0 ,dij dijp ;
材料符合密席斯屈服准则,即 S ;
每一加载瞬间,应力主轴与应变增量主轴重合; 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即dx dy dz d1 d2 d3 0 和 dij dij; 应变增量与应力偏量成正比(列维-密席斯方程)。

弹塑性力学-第4章_本构方程

弹塑性力学-第4章_本构方程

第四章本构方程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建立了变形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几何方程,分别是从静力学方面和从几何学方面考察了变形体的受力和变形。

但是只有这些方程还不足以解决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变形问题。

对于变形体,未知变量包括6个应力分量,6个应变分量和3个位移分量,一共有15个未知函数,而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一共是9个,未知函数的个数多于方程数。

因此还必须研究物体的物理性质,即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这种关系为变形体的本构方程,或称为物性方程。

塑性本构包括三个方面:1、屈服条件,2、流动法则,3、硬化关系;其中屈服条件:判断何时达到屈服,流动法则:屈服后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也即各分量的比值,硬化规律:决定给定的应力增量引起的塑性应变增量大小。

以上构成塑性本构关系。

4.1弹性应变能函数变形固体的平衡问题不仅需要运动微分方程、应变—位移方程(即变形几何方程)还需要将应变分量和应力张量分量联系起来,方能给定物体的材料抵抗各种形式变形的规律。

该规律的理论解释需要对分子间力的本质有深入的认识,该分子力力图使固体粒子间保持—定的距离,也就是需要对固体中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有深入的认识。

这种作用机理在非常接近稳定状态的气体中己弄清楚,但对于弹性体情况,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不能解决这一难题。

如要通过实验探求物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则总是从一些量的测量来推理得到,在一般情况下,这些量并非应力或应变的分量(例如平均应变、体积压缩、物体表面一线元的伸长等等).因此,在现时应力与应变关系主要是通过直接实验建立。

然而该关系中的某些固有的一般特性可以在理沦上加以说朋,如能量守恒定律为应力-应变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1.1应变能密度假设变形的过程是绝热的,也就是在变形过程中系统没有热的损失,而且假设物体中任意无穷小单元改变其体积和形状所消耗的功与其从未变形状态到最终变形状态的转换方式无关。

这个条件是弹性的另一种定义。

换句话说,就是假设物体粒子互相作用过程中的耗散(非保守)力的作用与保守力的作用相比是可以忽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 Ey Ez Ey Ex Ey Ez Ez Ex
y yx x yz z

z zy y zx x

xy yz zx
xy
Gxy
yz
G yz
zx
Gzx
4-4 层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层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5个
C11 C12
C13 C23
C55 C66
C44
1 (C11 C22 ) 2
x C11 x C12 y C13 z y C12 x C11 y C13 z z C13 x C13 y C33 z xy (C11 C12 ) xy yz zx C55 zx
三、格林公式
U 0 A x x y y z z xy xy yz yz zx zx
因应变能是应变分量的单值连续函数,全微分形式
U 0
U 0 U U U U U x 0 y 0 z 0 xy 0 yz 0 zx x y z xy yz zx
则得:
四、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Cmn Cnm
36个常数就变为21个常数 1. 对于完全的各向异性弹性体,有21个弹性常数 2. 对于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各向异性材料,具有13个弹 性常数 3. 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性常数有9个 4. 对于层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5个 5.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2个
4-2 应变能、应变能与弹性常数的关系
一、弹性体的变形能原理
外力在变形过程中作功,弹性体内部的能量也要相应 的发生变化 外力在变形过程中作功,全部转化为变形能(无热能损失)
UA
单位体积的变形能,即应变能
U0 U0 ( x , y , z , xy , yz , zx )
第四章
应力与应变关系 本构方程
4―1 4-2 4-3 4-4 4-5
广义虎克定律 应变能、应变能与弹性常数的关系 正交各向异性体的本构方程 层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各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4―1 广义虎克定律
一、单向虎克定律
E
二、广义虎克定律的一般形式
广义胡克定律中的系数Cmn(m,n=1,2,…,6)称为弹性常数,一共有36个。
Cmn Cnm
4-3 正交各向异性体的本构方程
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性常数有9个
C15 C16 C25 C26 C35 C36 C45 C46 0 C14 C24 C34 C65 0
本构方程:
x y z
x xy y xz z
二、弹性体内力的功
1. 正应力作的功:
x x dxdydz y y dxdydz z z dxdydz
xy xy dxdydz
2. 剪应力作的功:
yz yz dxdydz zx zx dxdydz
则,单元体积上内力的功:
A x x y y z z xy xy yzyz zx zx
x y z
x y z y x z z y x xy
G E E E E E E E E E
xy yz zx
yz
G
zx
G
常数关系:
E (1 )(1 2 ) E G 2(1 )
yz
G
zx
G
4-5 各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有2个
C12 C13
C44 C55
C11 C33 2
x 2 x y 2 y z 2 z xy xy yz yz zx zx
1 2 C55 yz
如:层向垂直Z轴,则:
x y z xy yz z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
E

y z
E E E E E E
y
E
x z

z
E
y x
2(1 ) xy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