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6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26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Chapter 26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CHF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变化: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收缩血管,增加后负荷、心肌肥厚、坏死、心律失常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收缩血管、水钠储留、心室重构
3.加压素增多收缩血管
4.血液及心肌组织中内皮素增多收缩血管,正性肌力,心室重构 5.心房利尿肽、脑利尿肽增多舒张血管、利尿 CHF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肌β1受体变化: 1.β1 受体下调(数目减少)2.对β1 受体激动药反应性下降
【分类】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
3、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
4、强心苷类药(地高辛等)
5、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肼屈嗪、哌唑嗪)
6、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1、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2、减少醛固酮生成,减轻水钠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
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防止心肌肥厚
4、对血流动力学影响: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运动耐力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交感神经释放递质NE (去甲肾上腺素);阻止Ang Ⅱ作用于
中枢AT 1受体【临床应用】
ACEI 对各阶段心力衰竭者均有益,现已与利尿药一起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

【药理作用】
直接阻断Ang Ⅱ与其受体结合,并可拮抗Ang Ⅱ的促生长作用,预防及逆转心血管重构。

对CHF 的作用类似ACEI ,不良反应少。

↑④血管肥厚、重构③图26-1 心功不全的病理生理学及药物作用的环节RAA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CA :儿茶酚胺;①正性肌力药;②
减后负荷药;③减前负荷药;④抗RAA 系统的药;⑤利尿药;⑥改善
心血管病理重构的药物;⑦β受体阻断药;⑧改善舒张功能的药物
单用较弱,与ACEI合用可同时降低Ang Ⅱ和醛固酮水平,效果好。

【药理作用】
1、减少钠水潴留,降低前负荷;
2、抑制醛固酮促生长作用,抑制心肌重构,防止心室肥厚时心肌纤维化,减少患者病死率;
3、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利尿药
治疗心衰的一线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心力衰竭治疗。

【药理作用及机制】
1、促进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2、降低静脉压,消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对CHF伴水肿或
明显淤血者尤为适用。

【临床应用】
轻度CHF:单用噻嗪类
中重度CHF:袢利尿药或噻嗪类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严重CHF、慢性CHF急性发作、急性肺水肿:静脉注射呋塞米
单用噻嗪类治疗不佳者:袢利尿药或噻嗪类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不良反应】
1、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加重灌流不足,肝肾功能衰竭→加重心衰;
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尤其低血钾,可诱发心律失常,与强心苷合用更易发生,故需补充钾盐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β受体阻断药
长期使用可改善CHF症状,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1、拮抗交感活性
2、抗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作用(前者是降低CHF病死率和猝死的重要机制)
3、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双向)
※拮抗交感活性:阻断心脏β受体,对抗过量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改善心肌重构,减少肾素释放,抑制RAAS,防止Ang Ⅱ对心脏的损害
上调β受体数量,改善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初期: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充盈压↑,心功能恶化
长期:纠正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改善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注意事项】
因早期使用的副作用,须正确选择用药适应证;宜从小剂量开始;并与强心苷合并应用,以消除其负性肌力作用。

【禁忌症】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左室功能不全、低血压、哮喘慎用或禁用。

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

【代表药物】地高辛、洋地黄毒苷等,临床常用地高辛【体内过程】
短效类:毒毛花苷K ,静脉给药起效快,原形肾排泄
中效类:地高辛,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别大,多以原形肾排泄长效类: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好,肝代谢,肾排出【药理作用】对心脏
1、正性肌力作用
2、减慢心率作用(负性频率作用)
3、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正性肌力:强心苷对心肌有高度选择性,显著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有以下特点:①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相对延长舒张期
②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而不增加甚至减少心肌耗氧量
※ 负性频率:对心率加快及伴有房颤的心功能不全者可显著减慢心率。

因心搏出量↑,反
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心率↓;也可因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敏感性所致(故强心苷过量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对抗)※ 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1、降低CHF 患者的肾素活性,进而减少Ang Ⅱ及醛固酮含量,拮抗RAAS 过度激活;
2、中毒剂量可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致呕吐;兴奋交感中枢致快速型心律失常。

利尿作用
改善心功能,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直接抑制肾小管钠-钾-ATP 酶,促进水钠排出。

对血管作用
可收缩血管平滑肌,但因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作用>直接收缩血管,故血压基本不变
治疗量: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加快心房传
导,缩短不应期。

大剂量:致快速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
表26-1 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兴奋迷走N ,K+外流增加)↓(兴奋迷走N ,K+外流增加)有效不应期
↓↓(兴奋迷走N ,
抑制0期钙通道,去极化速度减慢)↑(兴奋迷走N ,K+外流增加,RP 增大)
传导性↑(高浓度抑钠泵,C 膜去极化,
最大舒张电位减少)
↓(兴奋迷走N ,K+外
流增加,钙内流减少)
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房室结心房窦房结电生理特性强心苷→→反射性兴奋迷走N →开放钾通道,抑制钙通道
1、治疗心力衰竭
2、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治疗心衰:主要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者,对有房颤伴心室率快的心力衰竭疗效最佳,扩张型心肌病、舒张性心衰、心肌肥厚不应选用强心苷。

※治疗心律失常:
①房颤:兴奋迷走神经或对房室结直接作用,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增加心排
血量;
②房扑:治疗房扑常用药物;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使扑动变为颤动,再发挥治疗房
颤的作用;
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增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心房兴奋性。

【不良反应及防治】
强心苷因安全范围小(治疗量接近中毒量60%)、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
1、心脏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2、胃肠道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心脏反应:
(1)快速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最多见)由于心肌钠-钾-A TP 酶受抑及强心苷引起滞后除极所致;(2)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心肌钠-钾-ATP酶受抑,Em↓,除极速率↓;(3)窦性心动过缓:抑制窦房结、降低其自律性所致,一般作为停药指征之一。

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
氯化钾:与强心苷竞争心肌钠-钾-ATP酶,但不可置换已结合的强心苷,故要防治低钾;(并发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禁用)苯妥英钠: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可与强心苷竞争心肌钠-钾-A TP 酶,恢复酶活性,有解毒效应;利多卡英: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严重的地高辛中毒。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治疗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剧烈呕吐可致失钾,加重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失眠、疲倦、谵妄等及视觉障碍,视觉异常通常是强心苷中毒的先兆,可作为停药指征。

【禁忌症】
急死肥鱼不能吃,二狭二阻新假日。

◆扩血管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迅速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

其机制为:
①扩张静脉,回心血量↓,使心脏前负荷↓,同时缓解肺部淤血症状;
②扩张小动脉,外周阻力↓,使心脏后负荷↓,心排出量↑,缓解组织缺血症状。

【代表药物】
硝酸酯类:主要扩张静脉和冠脉,尤其适合肺循环淤血的左心衰(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肼屈嗪:主要扩张小动脉
硝普钠: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
哌唑嗪:扩张动脉和静脉(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包括β受体激动药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等,因可增加CHF病死率,故不宜做常规治疗用药。

儿茶酚胺类
多巴胺、多巴胺酚丁醇等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心肌细胞cAMP含量,增加细胞内钙浓度,致正性肌力和血管舒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